- 相關推薦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優秀,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優秀1
開學一個多月了,我對學生漸漸地有了更多的了解,在小學課堂教學慢慢積累著經驗,也在實踐中摸索著如何備好課、講好課、站好講臺的方法。今天,迎來的是我在科組老師面前的第一次公開課,執教的是五年級上冊第十一課《新型玻璃》的第二課時。
在這節課的設計上,我主要解決兩個目標:一是了解其余四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和作用;二是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并學習運用。其中第二點是本課的教學重難點。由于在第一課時已經通過學習“夾絲網防盜玻璃”時總結出這篇課文的'學習方法是“讀—段落,畫—句子(特點、作用),講—自述(第一人稱介紹)”,順應下來在本課讓學生運用這學法學習其他四種新型玻璃,小組討論中完成表格,以期完成第一個教學目標。至于第二個教學目標則通過讓學生讀一讀喜歡的語句,體會這樣寫的好處,老師則相機引導學生把握作者的表達方法,以此解決重難點。最后讓學生以“新型玻璃發布會”的形式仿照課文介紹自己新發明的新型玻璃,要求學生學習運用作者的表達方法。
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優秀2
《松鼠》是一篇描寫動物的課文,介紹了松鼠的外形和它的生活習性,表達了對動物的喜愛之情。
其中,課文第三自然段從“住”這方面介紹了松鼠的生活習性。教學中,我是這樣設計的:
A指名介紹松鼠是怎樣搭窩的。
B從中畫也表示時間先后順序的詞語,體會這段話是按照事物的先后順序來介紹松鼠搭窩的。
C從這一自然段,你體會到松鼠的什么?
D指導感情朗讀。
教學后,我發現學生還不大能夠抓住重點詞句體會松鼠做事聰明、認真的特點。如果我先引導學生齊讀重點句子“它們帶著兒女住在里邊又暖和又安全”,接著讓學生找一找哪些詞句可以看出這窩搭得暖和又安全,然后請學生談談對松鼠的感受,效果可能會更好。因為學生抓住重點句能夠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課文,從而體會動物的可愛,激發對動物的喜愛之情。
我在教學《松鼠》這篇說明文時,在學生讀文之后,研究課文分為幾部分,抓住主要內容對課文進行概括,說出每部分內容,并講出自己這樣分的理由,鍛煉學生的'概括能力。最后加以總結,得出寫了松鼠的外形和生活習性,具體到生活習性又可發分細分為:它的生活、住所和吃食。
接著,抓住本文重點部分,了解松鼠的外形是如何地美麗和可愛,如何地討人喜歡,通過讀,讓學生知道該段由幾句話構成,并圍繞哪一句話來寫的,勾畫出自己喜歡的詞語,并說出理由,這樣學生便會感到由總到分或是由整體到局部的寫法,加上教師加以引導,讓學生在寫作上學到怎樣把一件事物描寫具體的寫作方法,由總到分。這樣,對學生進行說明文習作訓練大有裨益!
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優秀3
一、 注重學生的預習習慣的培養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文章故事性強,層次分明,除了一些詞句的含義較難外,其它內容比較簡單。因此我放手讓學生自己學習,由于以前經常訓練,所以學生的預習結果還不錯。課堂上,學生還能針對自己的疑難問題去認真聽講、提出問題。以后還要經常加強此方面的訓練。
二、培養用事實說理的習慣。
在教學中,為了讓學生學習舉實例、列數字的表達方法,并能逐步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我布置了這樣一些題:
1、作者是怎樣證明海豚能救人的`?然后引導學生說出下文的三個真實的故事。
2、咱們班的李鴻艷可真是一個拾金不昧的好同學,誰能說說為什么?接著有許多同學都說出了趙悅拾金不昧的事例,并且有一個學生還能按時間的先后順序去敘述。這樣學生會在不知不覺中掌握了這種表達方法。省去了許多說教。
三、 培養學生有針對性搜集資料的習慣
由于學生都有搜集資料的習慣,所以在展示的時候,展示了許多有關海豚的資料,但其中有兩個孩子們問到兩個非核心問題“鯊魚為什么怕海豚?一海里是多少公里?”時,見他們興趣盎然,急須知道答案時,我賣了個關子,“這個艱巨的任務,誰愿完成,下午來開個新聞發布會”下午我一到校門,有幾個就迎上來迫不及待地告訴我上網查來的結果。隨后我就教他們要根據自己的疑問、興趣去查閱、搜集資料。
四、 注意滲透思想教育,注意培養和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及習慣。
在《海豚救人》一文的課堂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探尋了海豚救人的原因后,一名男同學忽然提出疑義:海豚救人只是它的一種本性,并談不上“見義勇為”,并且海豚的做法很“傻”,很容易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進而上當被捕捉。
針對這個課堂“意外”,我發動學生進行了討論,讓學生明確了“海豚救人”的這種行為的內涵是對“子女”的照顧與愛護,海豚把對子女的這種關愛應用到了一切漂浮物,是善良的表現,不能說是傻。另外,人和動物應該和諧相處,我們不能為了一己之利而利用動物的善良本性對它們進行捕殺,我們也要以一顆善良的心去關愛它們。還給學生講了非洲象在人類的“傷害”之下,“學會”了對人類的攻擊行為的故事。
通過這一課堂小插曲,我再一次深深地體會到:在語文學科的教學中,一定要注意滲透思想教育,注意培養和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當然,在課堂上也有不足之處,忽視了對學生仔細觀察、學會聯想習慣的培養。課文中有一幅插圖,畫的是課文第三自然段描述的海豚趕走鯊魚,救助姑娘伊瓦諾的情景。教學時候,我蜻蜓點水,一閃而過。現在回憶一下,此部分正是對學生進行仔細觀察、學會聯想習慣的培養的。
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優秀4
【情境回放】
那天,剛好上到蘇教版小語五上練習5的《誦讀與欣賞》,在指導學生欣賞完詩歌《邊疆小夜曲》之后,我讓同學們根據此練習的要求-----“動眼,動口,動腦,動情,貼著詩人的心來想,越讀越有味。先自己練,再走上講臺當眾朗誦。朗誦時要注意表情,還可以加上一些手勢,比一比,看誰朗誦的”做好朗誦展示的準備。并進行有效的拓展,以自愿展示的原則,召開班上的朗誦展示會。
為了確保朗誦的實效性,保證人人參與。我引導學生再次的審題,共同歸納出評價的幾條標準,并要求沒有上臺展示的同學全部做好評委工作,并進行當堂點評,以提高其口頭表達等多種能力。
我先請第一組愿意展示的學生上臺。同學們心理斗爭很激烈!掙扎!(其實,這就是我要的效果!)終于一組十二人只有區區1男2女做出了勇敢的抉擇,上臺展示!
我說:沒事,讓我們把熱烈的掌聲送給第一個敢于吃螃蟹的人,你們是最棒的!人生總要有第一次,總要敢于把握機會,挑戰自己,展示自己!你們是強者!
頓時,雷鳴般的掌聲響起,臺上的三位同學頓時腰桿挺直了不少,臺下第一組沒上臺的同學開始有些嘆氣,大概是后悔剛才的選擇。其它馬上就要輪到的幾組同學心理活動也很復雜!(我暗自竊喜)
朗誦(男生用書擋著臉,1女生聲音小的只有她自己知道,另1位語速快的不行),終于完了。
隨機抽了幾個學生評委圍繞指標進行先優后建議的'點評。
到我時,我問他們每個人:你們當時的心情怎樣?(學生談感受)
我說:是呀,因為緊張所以影響了你們的發揮。不過每個人第一次都會有這樣的感受,相信再來一次你們肯定會正常發揮。你們瞧,他們多么善于學習,會把握機會鍛煉自己,提高能力,他們是學習的主人!(掌聲再次響起!)
我說:下面輪到第二組了!愿意展示的請上臺!
話音未落,“蹭蹭噌”12人一組先上來了7個人,當第8個人也站起來的時候,教室自發的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因為他是我們班學生公認最不聰明的人!
……
當下課鈴響起的時候,我給所有的孩子布置了一道作業:寫一篇作文,就寫一寫這堂課你的所見、所思、所感,題目自擬!(這才是我此次開朗誦會的真正目的所在!)
學生歡呼雀躍!
【教后反思】
第二天,我靜靜地拜讀著同學們的大作,心中很多的感動:每個人此次作文的完成質量都比原先的要高很多。文從字順,真情流露,心理活動的描寫是如此的細致、如此的惟妙惟肖!仿佛昨天的情境再現!
究其原因,只不過我創設了一個場景,讓他們參與其中,有了體驗,才有話可說!才樂于表達!情初所以辭發!
試想,為什么平時學生會覺得作文難?是因為沒有生活,沒有體驗!何來有話可說,有話可寫?不難才怪?
因此,要想我們的習作教學能讓學生充滿幸福感-----喜歡習作,樂于表達。教師就應讓我們的習作教學正本清源,回歸本質——-生活!讓學生走進生活,體驗生活!我口抒我心,我手書我口!
正如巴金所說:寫作,寫作就是無技巧的再現生活!
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優秀5
教學目標
1.會認“渭、仞、岳、薊”等6個生字,會寫“仞、岳、摩”等6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默寫《從軍行》《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3.借助注釋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默寫《從軍行》《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2.借助注釋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策略
1.識字寫字
隨文認識“仞、岳、薊”等6個生字。本文要求會正確書寫6個字,關鍵是“仞”和“遺”這兩個容易寫錯的字,應重點指導。
2.閱讀理解
課堂的重點是引導學生借助注釋或工具書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在反復誦讀中入情、在品味意境中悟情、在展開想象中融情。
3.語言運用
訓練學生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提高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準備
1.預習提綱:完成《狀元大課堂·好學案》對應課文預習作業。 2.準備資料: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3課時
第1課時從軍行
課時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從軍行》,背誦《從軍行》,默寫《從軍行》。 2.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板塊一談話導入,解讀題目
1.教師引導:今天我們要學習一首邊塞詩。板書并齊讀詩的題目。(板書:古詩三首)同學們聽說過花木蘭吧,花木蘭代父從軍,在戰場上奮勇殺敵,屢立戰功。誰知道“從軍”是什么意思?(參加軍隊)
2.每一個時代,都有愛國將士戍守邊關、殺敵報國的動人事跡。今天老師和你們一起學習唐代詩人王昌齡的邊塞組詩《從軍行》中的第四首詩。板書并齊讀詩的題目。(板書:從軍行)
3.解讀題目。
教師引導:讀懂詩的題目是我們理解古詩的第一步。一起輕聲讀一讀題目,誰讀懂了?預設:
(1)書上注釋說,從軍行是樂府曲名,內容多寫邊塞情況和戰士的生活。
(2)題目中加上“歌”“引”“吟”“歌行”等的詩大多屬于樂府詩。 4.了解詩人。
了解詩人王昌齡的相關信息,有助于我們理解古詩的內容。(課件出示作者的資料)
5.鋪墊渲染。
(1)教師引導:我們讀過一些邊塞詩,如“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在你們的印象中,邊塞是個怎樣的地方?
(2)在王昌齡的筆下,邊塞風光又是怎樣的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設計意圖】
從介紹邊塞詩入手是為了讓學生對這類詩有一個初步的認識。總體感知邊塞詩的風格,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還可以讓學生在品讀《從軍行》時能更快地融入此詩特有的情境。
板塊二初讀古詩,感知詩意
1.整體通讀,把握詩境。
請大家把《從軍行》先認認真真地讀兩遍,要讀準字音,讀得字正腔圓,讀出節奏來。
(1)指名學生讀(教師相機點評指導),再指名學生讀。
(2)教師小結提問:有感情地朗讀也是理解古詩的一種方法。除此之外,學習古詩的方法還有哪些?(看注釋、看插圖、想象畫面)
(3)請同學們運用這些方法,默讀這首古詩。一句一句地讀,邊讀邊看注釋,讀完一句想想這句的意思。讀完一首,想想整首詩的意思。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也可以邊讀邊與同桌討論。
2.析字詞,明詩意。
誰來說一說這首古詩字面上的意思。預設:
(1)“青海長云暗雪山”的意思是:青海湖上烏云密布,連綿的雪山一片黯淡。
(2)“孤城遙望玉門關”的意思是:邊塞古城,玉門雄關,遠隔千里,遙遙相望。
(3)“黃沙百戰穿金甲”的意思是:守邊將士,身經百戰,鎧甲都被磨穿了。
(4)“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意思是:他們心懷壯志,不打敗進犯之敵,誓不返回家鄉。
3.教師小結:這首詩前兩句描寫了邊塞的風景,后兩句抒發了將士們保家衛國的豪情壯志。
【設計意圖】
引導學生通過初讀古詩,運用看注釋、看插圖、想象畫面的方法,感知這首詩的大意。
板塊三品讀古詩,想象詩境
1.教師小結過渡:這首詩字面上的意思你們已經弄明白了,現在我們就一起體會詩的深層含義吧。課件出示
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1)自己輕聲讀一讀,你從中看到了邊塞的哪些景物?(青海湖、長云、雪山、一座孤城,還看到了玉門關)
(2)追問:什么樣的雪山?請仔細觀察文中這首詩上面的'插圖,這里的雪山是指祁連山,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終年積雪。祁連山雪光閃耀,異常壯麗,如今怎么就暗了下來呢?(漫天的黃沙,四起的硝煙,讓雪山變暗了)
(3)帶著你的理解來讀這兩句詩。(學生練讀—指名學生讀)
(4)人有時會因心情的不同而對周圍的景物有不同的感受,就如杜甫國破家亡時看到盛開的繁花而流淚,聽到鳥的叫聲亦驚心。再讀讀這兩句詩,對“暗”還有不同的理解嗎?(將士們遠離家鄉,遠離親人,不能回家與親人團聚,心情也是低落的)帶著這種低落的心情再讀這句詩。
(5)在你積累的詩句中有寫到玉門關的嗎?(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6)再讀這兩句詩,哪個字撞擊著你的心扉?(“暗”,體現了戍邊將士低落、孤獨的心情,以及對故土和家鄉親人的思念)把你的感受融在詩句中,再讀一次。
2.教師小結過渡:邊塞環境是這樣的惡劣,思鄉之情是這樣的深切,可戍邊將士——課件出示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1)齊讀,誰愿說說自己對這兩句詩的理解?(在黃沙滿天的戰場上,戰士的金甲都被磨破了,他們表示不攻下樓蘭就不回來)
(2)教師引導:“穿”是指穿上金甲嗎?(不是,“穿”是磨破的意思)金屬制作的盔甲會被磨破,不可思議呀!邊塞將士身上的金甲怎么會被磨破呢?(征戰時間之久,暗示戰爭的激烈、頻繁)
(3)磨破的是金甲,磨不破的是什么呢?(忠心報國的壯志雄心)
(4)金甲易損,生命可拋,戍邊將士報國的壯志卻不會減,所有的豪情、氣勢都融在了這兩句詩里。刀光劍影里橫刀立馬的身影流露著馬革裹尸的豪情。帶著這份豪情壯志來讀讀這兩句詩。
(5)豪壯的語言中,你感受到了將士們怎樣的心情?(不把敵人消滅誓不還的決心,一顆熱愛祖國的心)
3.教師小結:詩的前兩句運用借景抒情的表現手法,借一個“暗”字描寫出將士們低落、孤獨的心情。后兩句直接抒情,用將士們不把敵人消滅誓不還鄉的雄心壯志激勵著我們每個人。
【設計意圖】
引導學生通過品讀古詩,想象詩境,初步體會古詩的情感,進一步體會古詩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