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分數加減法的簡便計算》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分數加減法的簡便計算》教學反思1
《分數加減法的簡便計算》是人教版數學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分數加減法中分數加減法混合運算的第二課時例2,是學生掌握了分數加減混合的基礎上教學的,教學結束后,我細細回想本課教學,反思如下:
優點:
1、改變教材
教材中提供的小強比較大小的兩組,只包含了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為了拓寬學生的知識,在例題中有意加入了減法性質的一組題,有效把握簡算教學的難點。
2、學生主體地位凸顯
在這節課中,根據數學知識的以舊引新,知識遷移的特點,根據本課教學的知識我采用學生自主探索發現規律,通過自主探索,小組交流,得出整數的`加法、減法的定律和性質同樣適用于分數,學生在課堂上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則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在學生不易理解或容易出錯處給與幫助和點撥。
缺點:
1、教學中的問題設置不太合理,對學生的導向作用不夠好。在出現例二的三個等式時,我提出“你能觀察這些算式有什么特點”的問題,想以此引發學生的觀察,得出等號左右兩邊的數相同,只是位置交換或者運算順序不同,順理成章得出整數加法和減法的運算定律適用于分數,而學生直接答出運用了加法運算定律,在教師的引導下才一步一步說出,有些牽強附會,牽著鼻子走。
2、教學時間把握不夠好,前松后緊。復習中為了顧全大局,用的時間較長。
《分數加減法的簡便計算》教學反思2
一直以為整數加法的運算定律在分數加減法中的應用,學生能夠很容易掌握,因此,在課前我讓學生舉例驗加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同樣適用于分數。在課上,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例子。很自然得出結論。在應用的環節中,我讓學生舉例什么樣的分數加減法可以簡算。學生也表現的.非常好。我心頭一喜“看來學生的基礎扎實”。新授后完成做一做時,學生們無論是填運算符號,還是填數據都正確,“看來學生們很會遷移”。可在批閱交上的作業時,卻發現雖然計算正確,但計算過程并非最簡,在解答時還出現了這樣的情況
問題一:沒有對計算結果及時約分,導致出現異分母分數相加
問題二:雖然及時對結果進行了約分,但對2/1=2的觀念卻很淡薄
在講評作業時,出示12/7+1/5+2/7+1/5集體進行計算,并重點強調:中間計算結果也要及時進行約分。對于“2/1”這樣的假分數應化成整數“2”。
《分數加減法的簡便計算》教學反思3
反思一:教學應該更多的關注美感,學生的情感。
《數學課程標準解讀》有這樣一段:作為學生的一般性發展的數學學習,應該更多的關注學生的情感因素。事實上,健康的富有活力的學習活動,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自信以及相反尊重的學習氛圍非常有利于學生非智力因素與智力因素協調發展,有益于健康人格的形成。由此可見,教學中關注學生情感的'重要。
本節課的情景創設的目的是為了激起全班學生的情感共鳴,通過差生比優生算得塊的意外,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思考發現題目特征,理解簡便算法的實質是“湊整”。教育家贊可夫說“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這種教學法就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對于多數學生而言,課的設計達到了預期的效果,但是當時我看到優生那哭泣的表情,差生體現出的榮辱不驚時,我知道對他們我失敗了,顯然這不是他們的精神需要。
反思二:教學中應該考慮學生更多的鼓勵,對優勢進行挫折教育。
差生體現出榮辱不驚時我想到了一個意義深刻的故事:一位老教師到市場上買菜,遇到當年他教育過的一個做小生意發財的學生,正在賣雞蛋的學生熱情地邀請老師去吃飯,老師說:“賣雞蛋這樣的工作你不覺得難為情嗎?”學生說:“這和當年你教育我的情形相比,我覺得算不了什么”
這個故事主要諷刺了老師對待差生教育行為,是值得我們反思的,正如學生比賽贏了也不敢伸張。是啊,我們真的應該給他們更多的陽光,不僅讓他們可以經受挫折,還能正常的沐浴燦爛的陽光,擁有健康的人格。
從另一個層面看:學生得益最大的竟然是老師的關照,他在無數次的挫折和打擊面前變得堅強,而這種品質將使他終身受益。所以挫折教育是人生重要的一課,而學習上的一帆風順的優生,卻很少遭受挫折,所以才會在一次不正規的比賽中哭泣。有人專門研究過國外的293個著名文藝家的傳記,發現其中有127人在生活中都遭受過重的的挫折。“自古英雄都是夢,從來紈绔少偉男”的說法,表面有成績的人大多是有磨難而成的。孟子指出:“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這些都表明挫折教育是兒童成長中不可缺少的營養,對于優生也是如此。
《分數加減法的簡便計算》教學反思4
整數加法的運算定律在分數加減法中的應用,學生已能夠理解和掌握,因此對于這部分知識,教學過程中利用知識的遷移,合作交流找到規律,使學生解決問題。
1、利用已有知識遷移是學生經常解決問題的一種方法,因此,在課中,舉了大部分的.例子讓學生發現其中的簡便方法,讓學生看明白整數運算定律在分數加減法中同樣適用。找到了題目的簡便方法。
2、合作交流,進一步探究運算規律。學生在合作交流中,讓小組內的同學舉例子,看哪些分數加減法能用簡便方法計算,所以在在學生試做題時,將獲得別人的探究策略和探究成果,修正和完善自主的探究策略和探究結果。在最后讓四人小組為單位編算式時,讓各位學生自主編題,并發現與他人不同的方法,體現了面向每一位學生的教學理念。在學生展示算式的過程中,又是展示學生解題方法的過程。
3、但是始終一些題目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難點:
如:5/8-(5/8-1/2)
5/9-3/7+4/9-4/7
17/8-(1/8+3/10)
如何去掉小括號,如何正確的處理加減號的關系,使學生能夠正確的找到簡便算法,還需要進一步理解。
《分數加減法的簡便計算》教學反思5
這節課的內容是“小數加減法的簡便計算”,是節計算課,但主要是讓學生自己驗證兩條規律:整數的加法運算定律同樣適用于小數,以及整數的減法運算性質也同樣適用于小數。之后靈活運用規律進行簡便計算。
上課開始,我先讓學生進行口算的訓練,目的`是讓學生觀察后發現這些數字的特征,得出結論:小數加法,可以通過尾數相加湊整;小數減法,可以通過尾數相減湊整。這為小數的簡便計算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之后,我抓住學生有利的觀察結果,引導學生對三個整數算式進行數字觀察,學生的思路慢慢打開,我趁機詢問,這用到了整數的什么規律?在學生的大腦里,過去的知識慢慢呈現,一個接一個補充地更加完整。
順著學生的熱情高漲,我拋出了一個問題:六一節前夕,東東準備買四樣食品各1份,價錢分別是:4.38元、17.3元、0.62元、2.7元。問東東一共應付多少元?我沒有急于讓學生計算,而是提出了3個問題:你能列出綜合算式嗎?如果請你計算,你會算嗎?你能想出幾種不同的算法?學生在我的引導下,紛紛動腦筋,想算法。最后我根據學生的思路,把全班分成兩個組進行比賽。明顯發現運用加法運算定律計算的那個組算得又對又快。由于觀察計算結果相同,從而歸納出整數加法運算定律同樣適用于小數。
有了加法運算定律可以簡便計算作鋪墊,學生對于小數減法,很自然得也想到能不能利用減法運算性質來簡便計算。通過教學例二,學生一嘗試,發現也是成立的。于是經過填一填、判一判、算一算幾個環節來強化新知。最后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小數加減法簡便計算問題。
《分數加減法的簡便計算》教學反思6
小數加減的簡便計算的方法其實是建立在整數的簡便計算的基礎上的,因此在簡便計算的方法上可以加快節奏,學生容易疏忽的是對小數數據的觀察及分析,所以可以在復習引入時把湊整練習提上來,可以先是一位小數的湊整,然后給出一列數字,兩位小數、三位小數的湊整練習進一步鞏固成果。給學生與老師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創設交流的機會,讓他們自己總結小數湊整的`注意事項:在湊整的時候還真的不能光看最后一位是不是可以湊成整數。還要看看整個小數部分的位數是不是相同才可以的。
成功之處:
練習中,學生由于知道整數加法的運算定律和減法的性質對于小數同樣適用。因此,在本節課中學生在計算中都很自覺地采用了簡便計算,學生學習上不存在什么困難,新知的學習非常順利,練習的鞏固也很順暢。
不足之處:
應用加法的運算定律進行小數的簡便計算,學生出錯較少,但是在應用減法的性質上學生出錯較多。
【《分數加減法的簡便計算》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簡便計算教學反思04-09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教學反思03-12
《簡便計算》說課稿01-12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教學反思(15篇)04-01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教學反思15篇03-18
數學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教學反思優秀10-23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教學反思精選15篇05-26
分數乘分數教學反思04-02
《分數乘分數》教學反思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