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作為一名人民老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那么什么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只揀兒童多處行”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只揀兒童多處行”教學反思1
本課的教學,我以課后的一個思考題:冰心奶奶為什么要只揀兒童多處行?為切入口。首先,學習第一到第四小節,通過抓關鍵的字詞引導學生體會兒童之多,兒童的朝氣蓬勃;接著,引導學生品讀文中直接描寫春光爛漫的詞句,感受兒童多的地方春光爛漫,充滿旺盛的生命力;然后,引導學生通過讀體會冰心奶奶不僅僅是寫花,而是寫花喻人,贊美了兒童像花朵一樣充滿活力;最后,通過對課文的進一步感悟,明白冰心奶奶是心中愛孩子,才眼里有春天,她對孩子們充滿無限的愛,才會只揀兒童多處行。
《課程標準》強調,“閱讀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只有引領學生走進文本深處,傾聽文本的`聲音,感受語言的色彩,觸摸作者的心靈,體驗文本的情感,盡情地讀,大膽地說,自由地想,不斷感悟實踐,才能充分感悟文本。
“只揀兒童多處行”教學反思2
《只揀兒童多處行》冰心老人的一篇優美的散文。課文通過春游頤和園見到活潑可愛的兒童這一事件,贊美了美麗的春光,贊美了充滿活力的兒童,全文洋溢著老人對孩子濃濃的愛意。教學時我引導孩子明確這篇文章相當于我們經常了解的`春游游記。引導學生比較感知作者以地點的轉換為線索,卻并沒有寫各處的美景,而是寫了孩子。這樣在比較中學生感悟到文章的特別之處,進而引發深思:冰心為什么要這樣寫孩子?引導學生接觸課文就抓住主旨。接著,再精讀中圍繞課文中的地點的轉換,分別引導學生抓住頤和園門口、知春亭畔、湖邊、玉瀾堂等兒童的多 的語句,帶領學生誦讀,、交流,品味,感悟到兒童就像明媚的春光,生機勃,感受到冰心老人那滿腔的愛意,這時推薦學生閱讀冰心的其他作品,感悟其文筆特色,學生很有興趣。
“只揀兒童多處行”教學反思3
冰心是一位心中充滿愛的偉大作家。她一生愛孩子,因此,她筆下的這篇課文——《只揀兒童多處行》字里行間流露出她對孩子真誠的愛。透過文字,我仿佛看到了她正以她永恒的微笑,無限慈愛地望著我和課堂上所有的孩子。
這樣一篇文質兼美的課文,怎樣才能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其中蘊涵的美呢?
在閱讀教學中,我對教材做了這樣的處理,擯棄備課時按部就班的教學過程,著重圍繞兩個方面進行學習:一是感受課文中那群春游的孩子們的快樂;二是感悟冰心奶奶對孩子無限喜愛的感情。
首先從課文的主體,貼近學生生活的“兒童”入手。冰心奶奶路過頤和園并“迎著兒童的涌流,擠近頤和園去”。在門口、園中幾次遇到春游的兒童,這些春游的孩子們是多么快樂呀!請學生仔細讀讀課文,找一找,你從哪些句子里讀出了兒童的快樂?圍繞這一問題展開閱讀,并隨機出示有關的句子:
“這幾扇大紅門,就像一只魔術匣子,蓋子敞開著,飛涌出一群接一群的關不住的小天使。”
“女孩子,男孩子,戴著紅領巾的,把外衣脫下搭在肩上拿在手里的,東一堆,西一簇,嘰嘰呱呱地,也不知說寫什么,笑些什么。個個鼻尖上閃著汗珠,小小的身軀上噴發著太陽的氣息。”
……
逐一品味,引導學生入景入情,體會孩子門的快樂,并用朗讀表達這分快樂。
其次,引入第二方面內容的學習。從頤和園門口到園內,隨處可見兒童。這么多兒童,對于喜歡靜靜地游園賞景的`人來說,有點煩,甚至太吵了,可在冰心奶奶的眼里,孩子們是那么快樂,那么充滿活力,而且游園時要“只揀兒童多處行”,這是為什么呢?(因為冰心奶奶愛孩子,她心中充滿了對孩子的愛。)緊接著請學生再次讀課文,找找你從哪些句子讀出了冰心奶奶對兒童的愛?
學生找句、品句、談感受,讀句,感悟冰心奶奶對孩子的愛。
總結:只有心中充滿愛的人,他的眼里才會有愛的光芒;只有心中有愛的人,他的筆下才會有愛的清泉流淌。冰心奶奶就是這樣的一個人。讀她的詩文,我們可以懂得愛世界、愛大海、愛星星……我們也將成為心中充滿愛的人。你們想成為這樣的人嗎?
介紹冰心作品:《冰心兒童文學全集》(上、下冊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冰心散文》等。
這堂課上下來感覺注重了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比較以往的咬文嚼字的學習更放得開一些,雖然有點粗線條,但學生的情感體驗比較到位,并能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把孩子們的快樂和冰心奶奶對孩子真誠的愛表達出來。
“只揀兒童多處行”教學反思4
《只揀兒童多處行》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文章,體現了冰心對春天、對兒童的贊美之情,為了讓學生體會這一種感情,在第二課時的教學中,我設計了一個問題讓學生自主學習。
一、出示課文中心句,“記住只揀兒童多處行”是永遠不會找不到春天的!讀后請學生圍繞這句話提出質疑。
生:這句話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生:作者寫這句話的依據是什么?
生:作者是怎樣寫出兒童多的?
師:把幾位同學的問題綜合成一個問題就是“為什么說只揀兒童兒處行是一定不會找不到春天的?今天我們就來閱讀課文,探討這個問題。
二、在讀悟中體會作者用詞的特點,聯想的作用和作者表達的感情。
1、提出自學要求:根據這個問題,仔細閱讀課文,劃出有關句子、詞語,在文中寫出自己的感受、體會。(作批注)
2、學生自讀自悟。
3、交流反饋,老師適當引導。
師:現在請同學們自由發言,老師很愿意享受你們的讀書收獲。
生(略)
4、在學生感悟基礎上,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
三、語言訓練,總結深化體會。
1、課文學到這兒,請你根據對課文的理解填空:你知道在冰心奶奶的眼中,兒童是 ,是 ,是 。
2、回到中心,朗讀中心句,深化感悟。
現在當有人問你春天在哪里時,你會說:“ ”。
四、拓展延伸
冰心奶奶是一位受人尊敬、愛戴的文學家,她的許多作品都包含著對少年兒童的深深的`喜愛和期望,一代代兒童在她的鼓勵下發奮學習、立志成才,課后請同學們去閱讀冰心姐姐寫的文章,并把你認為最感人的文章帶到學校里,下堂課中讓同學們欣賞。
教反反思:
1、本堂課的設計層次分明,從中心句展開教學,最后到中心句,深化學生情感體驗。
2、課堂教學中體現了“先學后教”“自主學習”的理念,并都是在有了明確的目標下展開學習的,這樣就提高了學生學習的效率。
3、在課堂上師生關系和諧,對學生的評價中肯、鼓勵性的評價,讓學生自由展示自己,激發了學生學習熱情。
“只揀兒童多處行”教學反思5
《只揀兒童多處行》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文章,體現了冰心對春天、對兒童的贊美之情,為了讓學生體會這一種感情,在第二課時的教學中,我讓學生緊扣一個問題進行自主學習。
一、在引出課文中心句:
朋友,春天在哪里?當你春游的時候,“記住只揀兒童多處行”是永遠不會找不到春天的!后質疑“為什么說只揀兒童兒處行是一定不會找不到春天的”?
二、在讀悟中體會作者用詞的特點,聯想的作用和作者表達的感情。
通過讀悟,讓學生放飛心靈,充分想象,體驗課文語言之美,領悟課文所表達的人與自然合一的意境美。《只揀兒童多處行》一文的教學中,我抓住兒童和花兒兩個重點,引導學生品味有關文句。學生經過認真研讀,產生了很深的感悟,如:常人眼里的“頑童”,在冰心奶奶的眼里是“小天使”,她心中的兒童是多么活潑可愛!“小小的身軀上噴發著太陽的氣息”,兒童身上潛藏著如此巨大的能量,這是冰心奶奶對兒童的希望。學生對海棠不是很熟悉,對第5節的學習有困難。所以,當學生說到玉瀾堂的大海棠。我相機出示海棠圖片,一下子就抓住了學生的目光。然后讓學生結合圖片,品讀文字。并配以優美的音樂,讓學生在強烈的視聽享受中更深刻地感受春天的美好。再結合冰心說的“兒童和花兒一樣”,從而體會冰心對兒童的喜愛與寄予的希望。“只揀兒童多處行”是永遠不會找不到春天的。多么強烈的對兒童的摯愛啊!通過語言文字的品評、鑒賞,冰心老人對兒童的一片赤誠之心深深打動了學生的心。
三、延伸。
在冰心奶奶的眼里,兒童就是小天使,兒童就是太陽,兒童就是花兒,兒童就是春天。從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是啊,冰心奶奶愛兒童,她曾說:“世界上最美好的.,除了宇宙之外就是兒童。”其實,冰心奶奶不僅愛兒童,她愛一切美好的事物,她常說“有了愛就有了一切”,這句話已永遠地鐫刻在她的墓碑上。愛,是冰心作品的靈魂。巴金曾說:一代代青年讀了冰心的書懂得了愛,愛星星、愛大海、愛祖國、愛一切美好的事物,我希望年輕人都讀一點冰心的書,都有一顆真誠的愛心。推薦作品及網站。
本堂課的設計層次分明,從中心句展開教學,最后到中心句,深化學生情感體驗。課堂教學中充分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并都是在有了明確的目標下展開學習的,讓學生自由展示自己,激發了學生學習熱情,這樣就提高了學生學習的效率。在課堂上師生關系和諧,淡對學生回答的“亮點”缺乏贊賞的評價。
“只揀兒童多處行”教學反思6
這篇課文是冰心寫的一篇散文,課文以歡快的筆調描寫了生機勃勃的“趕春”的兒童和春天里充滿著旺盛的生命力的花兒。字里行間洋溢著一種生機,令人感到十分快樂。教學的重點是引導學生結合具體的語言文字理解花兒和兒童一樣是那么生機勃勃,令人快樂的。難點是理解“為什么作者說‘只揀兒童多處行’就能找到春天。為了提高課堂的有效性,我細細研讀了教材、教學參考書、備課手冊、《新補充閱讀》上的課文助讀,還上網了解了冰心,閱讀了一些冰心老人的作品。教學完本課后,覺得有幾點教學是成功的。
一、抓住主線,理清思路,掌握內容。
在學生讀通課文內容后,讓學生思考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來寫的?待學生說出是按游覽順序來寫的之后,就追問:作者的游覽路線是怎樣的?默讀課文,畫出表示作者行蹤的詞語。然后交流板書:頤和園門口、知春亭畔、湖邊、玉瀾堂。接著讓學生根據作者的游覽路線及板書提示給課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反思:以作者的游覽路線為抓手引導學生分段,便于學生很好地理清文章思路,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為全文的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抓住突破口,落實重點,分散難點。
初步感知了課文內容后,我就緊抓課文的題目展開深入的教學——“找找文中哪些句子表現了兒童多”。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重點學習第1自然段,通過圈畫一些關鍵詞體會頤和園門口的兒童多。再理解這個比喻句中的“大魔術匣子”指什么?“小天使”又比喻什么?在此基礎上,說說這樣寫的好處——突出了孩子的活潑可愛、朝氣蓬勃。最后進行賞讀品味。
2、出示自學要求,按照同樣的學習方法自學第2—4自然段,可同桌交流補充。
3、集體交流。圍繞“你找到了哪些描寫兒童多的句子?課文中的‘兒童’是一群怎樣的.兒童呢?”兩個問題展開。逐一出示表現兒童多的句子,理解、品悟、朗讀。
4、重點學習第5、6自然段,引導學生欣賞海棠花的美,理解“噴花的飛泉”比喻“密密層層的海棠花”的妙。再結合第8自然段作者的感嘆,找出花兒和兒童的共同點。
5、回歸全文,理解“為什么”只揀兒童多處行“就一定能找到春天?”
反思:以“作者為什么說‘只揀兒童多處行’?”為突破口,引導學生自由讀書感悟,既落實了教學重點,又為下文攻克難點作了很好的鋪墊。
通過找出關鍵的詞語或者句子讓學生感悟,學生在交流的過程就能有根有據地表達自己的見解。特別是“課文中的兒童是一群怎樣的兒童?”這個問題能引導學生在文字的背后挖掘文本的深刻內涵。如“看見成千盈百的孩子------一群接著一群的小天使。”讓學生體會游春兒童的多和快樂之外,結合“小天使”來深入挖掘,這些兒童還是怎樣的兒童呢?(天使般的兒童、春天般的兒童、鮮花般的兒童……)學生對兒童就有了新的認識——這是一群兒可愛、純真、快樂、活潑,充滿朝氣的兒童。下面的句子我同樣抓了“小小的身軀上噴發著太陽的香氣息”,兩個“匆匆”等一些最能體現兒童特點的詞句,通過朗讀、想象等感悟兒童像春天一樣生機勃勃,充滿活力。
四、拓寬閱讀,走近作者,感悟真情。
在第三課時的教學中,我安排了一個教學環節:請學生上臺交流朗讀課外讀的冰心奶奶的作品選段或閱讀感受。(課前推薦閱讀《小橘燈》、《再寄小讀者》、《繁星》等)
反思:冰心奶奶是我們大家敬仰的偉大作家,她的許多作品都抒發了童真的無邪和偉大的母愛,處處流露出她對少年兒童的喜愛和關心。我覺得僅僅通過學習一篇課文來了解冰心奶奶真的是太膚淺了。為了讓學生能更近距離的走近冰心奶奶,了解冰心奶奶,我就組織學生開展讀書活動,通過閱讀冰心奶奶的作品來走進她的內心,體會她那顆關懷少年兒童的拳拳愛心。這個教學環節的創設,為學生搭建了交流平臺,不僅是對本課的延續,更是讓學生在閱讀中深刻感受冰心奶奶對少年兒童的喜愛和關心,使他們的內心油然而生一種對冰心奶奶的敬愛、欽佩之情,及促使他們積極閱讀冰心奶奶作品的愿望。
“只揀兒童多處行”教學反思7
小學五年級語文《只揀兒童多處行》這篇課文是冰心寫的一篇散文,課文以歡快的筆調描寫了生機勃勃的“趕春”的兒童和春天里充滿著旺盛的生命力的花兒。字里行間洋溢著一種生機,令人感到十分快樂。
本文教學的重點是引導學生結合具體的語言文字理解花兒和兒童一樣是那么生機勃勃,令人快樂的。教學難點是理解“為什么作者說‘只揀兒童多處行’就能找到春天。
為了提高課堂的有效性,我細細研讀了教材、教學參考書、備課手冊、《新補充閱讀》上的課文助讀,還上網了解了冰心,閱讀了一些冰心老人的作品。教學完本課后,靜心反思,覺得有幾點教學是成功的。
一、抓住主線,理清思路,掌握內容。
剛上課就先拋出一個問題: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來寫的?然后讓學生帶著這個問題通讀課文,學生讀完課文稍做思考就能說出是按游覽順序來寫的。接著追問:作者的游覽路線是怎樣的?默讀課文,畫出表示作者行蹤的詞語。然后交流板書:頤和園門口、知春亭畔、湖邊、玉瀾堂。接著讓學生根據作者的游覽路線及板書提示給課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教學反思:以作者的游覽路線引導學生分段,便于學生很好地理清文章思路,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為全文的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抓住突破口,落實重點,分散難點。
初步感知了課文內容后,我就緊抓課文的題目展開深入的教學——“找找文中哪些句子表現了兒童多”。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重點學習第1自然段,通過圈畫一些關鍵詞體會頤和園門口的兒童多。再理解這個比喻句中的“大魔術匣子”指什么?“小天使”又比喻什么?在此基礎上,說說這樣寫的好處——突出了孩子的活潑可愛、朝氣蓬勃。最后進行賞讀品味。
2、出示自學要求,按照同樣的學習方法自學第2—4自然段,可同桌交流補充。
3、集體交流。圍繞“你找到了哪些描寫兒童多的句子?課文中的‘兒童’是一群怎樣的兒童呢?”兩個問題展開。逐一出示表現兒童多的句子,理解、品悟、朗讀。
4、重點學習第5、6自然段,引導學生欣賞海棠花的美,理解“噴花的飛泉”比喻“密密層層的海棠花”的妙。再結合第8自然段作者的感嘆,找出花兒和兒童的共同點。
5、回歸全文,理解“為什么”只揀兒童多處行“就一定能找到春天?”
教學反思:以“作者為什么說‘只揀兒童多處行’?”為突破口,引導學生自由讀書感悟,既落實了教學重點,又為下文攻克難點作了很好的鋪墊。
三、抓住關鍵詞,深入挖掘,感悟內涵。
通過找出關鍵的詞語或者句子讓學生感悟,學生在交流的過程就能有根有據地表達自己的見解。特別是“課文中的兒童是一群怎樣的兒童?”這個問題能引導學生在文字的背后挖掘文本的深刻內涵。如“看見成千盈百的孩子------一群接著一群的小天使。”讓學生體會游春兒童的多和快樂之外,結合“小天使”來深入挖掘,這些兒童還是怎樣的兒童呢?(天使般的兒童、春天般的`兒童、鮮花般的兒童……)學生對兒童就有了新的認識——這是一群兒可愛、純真、快樂、活潑,充滿朝氣的兒童。下面的句子我同樣抓了“小小的身軀上噴發著太陽的香氣息”,兩個“匆匆”等一些最能體現兒童特點的詞句,通過朗讀、想象等感悟兒童像春天一樣生機勃勃,充滿活力。
四、拓寬閱讀,走近作者,感悟真情。
在第三課時的教學中,我安排了一個教學環節:請學生上臺交流朗讀課外讀的冰心奶奶的作品選段或閱讀感受。(課前推薦閱讀《小橘燈》、《再寄小讀者》、《繁星》等)
教學反思:冰心奶奶是我們大家敬仰的偉大作家,她的許多作品都抒發了童真的無邪和偉大的母愛,處處流露出她對少年兒童的喜愛和關心。我覺得僅僅通過學習一篇課文來了解冰心奶奶真的是太膚淺了。為了讓學生能更近距離的走近冰心奶奶,了解冰心奶奶,我就組織學生開展讀書活動,通過閱讀冰心奶奶的作品來走進她的內心,體會她那顆關懷少年兒童的拳拳愛心。這個教學環節的創設,為學生搭建了交流平臺,不僅是對本課的延續,更是讓學生在閱讀中深刻感受冰心奶奶對少年兒童的喜愛和關心,使他們的內心油然而生一種對冰心奶奶的敬愛、欽佩之情,及促使他們積極閱讀冰心奶奶作品的愿望。
“只揀兒童多處行”教學反思8
《只揀兒童多處行》這篇課文是冰心寫的一篇文質兼美散文,寫了冰心奶奶在頤和園碰到春游的兒童,表現了兒童的生機勃勃、活潑歡快的情態,表達了冰心奶奶對我們少年兒童的喜愛以及所寄托的希望。文章以歡快的筆調描寫了生機勃勃的“趕春”的兒童和春天里充滿著旺盛的生命力的花兒。字里行間洋溢著一種生機和快樂。教學的重點是引導學生結合具體的語言文字理解花兒和兒童一樣是那么生機勃勃,令人快樂。難點是理解“為什么作者說‘只揀兒童多處行’就能找到春天。”體現了冰心對春天、對兒童的贊美之情,為了讓學生體會這一種感情,在第二課時的教學中,我讓學生緊扣一個問題進行自主學習。
自我評價
在閱讀教學中,我帶領學生著重圍繞兩個方面進行學習:一是感受課文中那群春游的孩子們的快樂;二是感悟冰心奶奶對孩子無限喜愛的感情。
首先從課文的主體,貼近學生生活的“兒童”入手。請學生仔細讀讀課文,找一找,你從哪些句子里讀出了兒童的快樂?通過圈畫一些關鍵詞體會頤和園門口、玉瀾堂等地方的兒童多,在此基礎上,說說這樣寫的好處——突出了孩子的活潑可愛、朝氣蓬勃。最后進行賞讀品味。引導學生入景入情,體會孩子們的快樂,并用朗讀表達這分快樂。
其次,引入第二方面內容的學習。從頤和園門口到園內,隨處可見兒童。這么多兒童,對于喜歡靜靜地游園賞景的人來說,有點煩,甚至太吵了,可在冰心奶奶的眼里,孩子們是那么快樂,那么充滿活力。
反思問題
以作者的游覽路線為抓手引導學生分段,便于學生很好地理清文章思路,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為全文的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以“作者為什么說‘只揀兒童多處行’?”為突破口,引導學生自由讀書感悟,既落實了教學重點,又為下文攻克難點作了很好的鋪墊。冰心奶奶是我們大家敬仰的偉大作家,她的許多作品都抒發了童真的.無邪和偉大的母愛,處處流露出她對少年兒童的喜愛和關心。我覺得僅僅通過學習一篇課文來了解冰心奶奶真的是太膚淺了。為了讓學生能更近距離的走近冰心奶奶,了解冰心奶奶,我就組織學生開展讀書活動,通過閱讀冰心奶奶的作品來走進她的內心,體會她那顆關懷少年兒童的拳拳愛心。這個教學環節的創設,為學生搭建了交流平臺,不僅是對本課的延續,更是讓學生在閱讀中深刻感受冰心奶奶對少年兒童的喜愛和關心,使他們的內心油然而生一種對冰心奶奶的敬愛、欽佩之情,及促使他們積極閱讀冰心奶奶作品的愿望。
課堂重建
這堂課注重了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比較以往的咬文嚼字的學習更放得開一些,雖然有點粗線條,但學生的情感體驗比較到位,并能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把孩子們的快樂和冰心奶奶對孩子真誠的愛表達出來。為了讓學生能更近距離的走近冰心奶奶,了解冰心奶奶,今后我還要組織學生開展讀書活動等。通過閱讀冰心奶奶的作品來走進她的內心,體會她那顆關懷少年兒童的拳拳愛心。
“只揀兒童多處行”教學反思9
冰心是一位心中充滿愛的偉大作家。她一生愛孩子,因此,她筆下的這篇課文——《只揀兒童多處行》字里行間流露出她對孩子真誠的愛。課文以歡快的筆調描寫了生機勃勃的“趕春”的兒童和春天里充滿著旺盛的生命力的花兒。字里行間洋溢著一種生機,令人感到十分快樂。
第一課時我首先引導學生抓住主線,理清游覽順序:頤和園門口——知春亭畔——湖邊——玉瀾堂。然后引導學生分段,便于學生很好地理清文章思路,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為全文的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初步感知了課文內容后,我出示詩句“兒童不解春何在,只揀游人多處行”,讓學生從字面上理解意思。然后抓住課題“只揀兒童多處行”,以此為線索,閱讀課文的第一、第二段,圈劃出文中表現了“兒童多”的詞句,朗讀品味,交流體會。如第1自然段中的比喻句,讓學生說說“大魔術匣子”比喻什么?“小天使”又比喻什么?說說這樣寫的好處——突出了孩子的`活潑可愛、朝氣蓬勃。最后進行賞讀品味。
其實在文中描寫兒童多的詞句很多,我讓學生充分地讀,再發表自己的見解,引導學生在文字的背后挖掘文本的深刻內涵。學生通過朗讀,細細體會,從而對兒童就有了新的認識——這是一群兒可愛、純真、快樂、活潑,充滿朝氣的兒童。
第二課時重點學習第5、6自然段,引導學生欣賞海棠花的旺,理解“噴花的飛泉”比喻“密密層層的海棠花”,體會春天的生機勃勃。再結合第8自然段作者的感嘆,引導學生聯系課文內容,體會兒童和花兒在春天里的勃勃生機。
最后再出示詩句“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揀兒童多處行”,讓學生理解“為什么”只揀兒童多處行“就一定能找到春天”?
從孩子們高舉的小手和精彩的發言中可以看出,本課的教學還是成功的。
“只揀兒童多處行”教學反思10
本課的教學依然從課題出發。
首先關注“揀”字,理解題意,感知課文大意。“揀”的意思是選擇、挑選,如“揀菜”、“挑三揀四”,與“撿起地面紙屑”的“撿”音同義不同。引導學生理解課文第二節的“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揀兒童多處行”的意思,在學生充分讀書的基礎上,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作者去頤和園“春游”,“只揀兒童多處行”,終于找到了春天。
其次抓住“行”理清文章脈絡。作者去頤和園找春天,游覽路線是怎樣的?從頤和園門口——知春亭畔——湖邊——玉瀾堂,文章就是按照游覽順序寫作的。
再次,聚焦“兒童多”,體會作者的心目中的兒童形象。兒童的“多”是不難理解的,除此以外還應引導學生抓住“小天使”、“噴發太陽的香氣息”、“聚精會神”、“對不起”等體會兒童的特點。課堂上,多數學生對于“噴發太陽的香氣息”,感覺茫然;有一位學生說“兒童像太陽一樣熱情”,另一位說“兒童就像太陽一樣”,說得真棒:家長會議時我們喜歡用“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陽”這樣的標題,兒童就是“太陽”。在冰心的心里,少年兒童熱情、活潑、充滿生機,正如初升的太陽朝氣蓬勃。
最后,聚焦“只”引導學生深思:為什么“只揀兒童多處行”就能找到春天?這是下一堂課的核心問題,估計學生也會感覺惘然。
提醒的是。今天的教學內容為課文5~9自然段,先引導學生欣賞海棠花的“飽滿”、“爛漫”,再讓學生思考“為什么只揀兒童多處行就能找到春天”。欠缺之處是忽視了先讓學生把“兒童”與“海棠花”結合起來,想想兩者的相似之處,因此學生的回答還是有些“隔靴搔癢”的味道。最后引導學生了解作者的背景資料,學生明白了“冰心是很喜歡小孩子”的,可是要讓五年級的孩子深刻領會冰心的“童心母愛”精神,這肯定是不容易的。慢慢等待!
“只揀兒童多處行”教學反思11
只揀兒童多處行教學反思1《只揀兒童多處行》這篇課文是冰心寫的一篇散文,課文以歡快的筆調描寫了生機勃勃的“趕春”的兒童和春天里充滿著旺盛的生命力的花兒。字里行間洋溢著一種生機,令人感到十分快樂。
本文教學的重點是引導學生結合具體的語言文字理解花兒和兒童一樣是那么生機勃勃,令人快樂的。教學難點是理解“為什么作者說‘只揀兒童多處行’就能找到春天。教學完本課后,靜心反思,有以下幾點:
一、抓住主線,理清思路,掌握內容。
剛上課就先提出一個問題: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來寫的?然后讓學生帶著這個問題通讀課文,學生讀完課文稍做思考就能說出是按游覽順序來寫的。接著追問:作者的游覽路線是怎樣的?默讀課文,畫出表示作者行蹤的詞語。然后交流板書:頤和園門口、知春亭畔、湖邊、玉瀾堂。接著讓學生根據作者的游覽路線及板書提示給課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二、抓住突破口,落實重點,分散難點。
初步感知了課文內容后,我就緊抓課文的`題目展開深入的教學——“找找文中哪些句子表現了兒童多”。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重點學習第1自然段,通過圈畫一些關鍵詞體會頤和園門口的兒童多。再理解這個比喻句中的“大魔術匣子”指什么?“小天使”又比喻什么?在此基礎上,說說這樣寫的好處——突出了孩子的活潑可愛、朝氣蓬勃。最后進行賞讀品味。
2、出示自學要求,按照同樣的學習方法自學第2—4自然段,可同桌交流補充。
3、集體交流。圍繞“你找到了哪些描寫兒童多的句子?課文中的‘兒童’是一群怎樣的兒童呢?”兩個問題展開。逐一出示表現兒童多的句子,理解、品悟、朗讀。
4、重點學習第5、6自然段,引導學生欣賞海棠花的美,理解“噴花的飛泉”比喻“密密層層的海棠花”的妙。再結合第8自然段作者的感嘆,找出花兒和兒童的共同點。
5、回歸全文,理解“為什么”只揀兒童多處行“就一定能找到春天?”
以“作者為什么說‘只揀兒童多處行’?”為突破口,引導學生自由讀書感悟,既落實了教學重點,又為下文攻克難點作了很好的鋪墊。
三、結合課后題,讓學生體會以花喻人的寫作方法。
課文中有很重要的一個詞語,那就是“旺”,怎樣理解這個詞語呢?經過交流,學生理解了“旺”字有兩個含義:一是花開得旺,二是表示了旺盛的生命力。花兒旺好理解,可是從文中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孩子們也很旺呢?通過默讀課文,學生們知道了從“噴發著太陽的香氣息”“匆匆”等詞語都可以看出孩子們身上那旺盛的生命力,我又結合第8自然段作者的感嘆,“花兒和兒童一樣”一句話,讓學生找一找花兒和兒童的共同點,學生們恍然大悟:知道這是是借花喻人,借花多和旺來寫那么多的兒童身上有著旺盛的生命力。
只揀兒童多處行教學反思2這篇課文是冰心寫的一篇散文,課文以歡快的筆調描寫了生機勃勃的“趕春”的兒童和春天里充滿著旺盛的生命力的花兒。教學的重點是引導學生理解花兒和兒童一樣是那么生機勃勃,令人快樂的。難點是理解“為什么作者說‘只揀兒童多處行’就能找到春天。為了提高課堂的有效性,我設計了幾個環節來落實重點,突破難點。
初步感知了課文內容后,我就緊抓課文的題目展開教學——“找找文中描寫了哪些地方兒童多”。然后交流板書:頤和園門口、知春亭畔、湖邊、玉瀾堂。這正是作者的游覽路線。以作者的游覽路線為抓手引導學生分段,便于學生很好地理清文章思路,把握課文主要內容。
《課程標準》強調,“閱讀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只有引領學生走進文本深處,感受語言的色彩,體驗文本的情感,盡情地讀,自由地想,不斷感悟實踐,才能充分感悟文本。我讓學生找一找并畫出描寫兒童多的句子,圍繞這些句子進行賞讀品味,從中體會課文中的“兒童”是一群怎樣的兒童。比如第1自然段的比喻句中的“大魔術匣子”“小天使”突出了孩子的活潑可愛、朝氣蓬勃。從描寫知春亭畔孩子們的句子中,體會這是一群兒可愛、純真、快樂、活潑、充滿朝氣的兒童。從“小小的身軀上噴發著太陽的香氣息”想象、感悟兒童充滿活力。這樣既落實了教學重點,又為下文攻克難點作了很好的鋪墊。
本課教學重點指導學生學習第5、6自然段,引導學生欣賞海棠花的美,理解“噴花的飛泉”比喻“密密層層的海棠花”的妙。再結合第8自然段作者的感嘆,找出花兒和兒童的共同點。在此基礎上回歸全文,理解“為什么”只揀兒童多處行“就一定能找到春天?”使學生在理解文字的同時挖掘文本的深刻內涵,感悟出兒童像春天一樣生機勃勃,充滿活力。
“只揀兒童多處行”教學反思12
本文是冰心寫于20世紀60年代的一篇精美的散文,通過春游見到的活潑可愛的兒童,來贊美生機勃勃的春之景,贊美了兒童充滿活力的兒童。本文的教學沒有以平時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課伊始時,出示課題《只揀兒童多處行》,相應出示詩句“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揀兒童多處行”,說一說含義。引導學生朗讀全文,要求:
一是熟讀全文;
二是學會本文的生字新詞;提出一個或一個以上有價值的問題。在學生充分的讀課文預習之后,進行閱讀檢測,三項內容:本文的作者姓名(檢測學生無意注意的能力)。文章中提到的三個游覽的地點(檢測學生閱讀能力)。本文要求掌握的生字新詞。這個環節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極高,效果也不錯,檢測結果80%以上學生合格,教師作了表揚和小結。
然后,四人小組為單位進行問題的交流,力求小組內相互回答,歸納出不能解決的問題。全體師生交流。問題一:為什么陽光下的海堂像幾座噴花的飛泉?問題二:為什么說“兒童不解春何在,只揀游人多處行”可以說是““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揀兒童多處行”?問題三:文章中說“個個鼻尖上閃著汗珠,小小的.身軀上噴發著太陽的氣息”,想問身軀和太陽有什么關系?問題四:額前披著短發的男孩為什么不能說出怎么好看?這一個環節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課堂不是可預先可以計劃的,完全是依照學生的心理、情感、知識、問題的需要進行深入或淺出處理的教學過程。這四個問題,顯然第四個問題是沒有價值的,其它三個問題的處理如下:
問題一:為什么陽光下的海堂像幾座噴花的飛泉?引導讀文,說說為什么此時陽光下的海堂像幾座噴花的飛泉?(教師強調此時二字),學生發現一,因為文章中說那幾棵大海堂樹,因為海棠樹很大很高,所以看上去像噴花的飛泉。發現二,對,那么高的海棠樹開滿了密密層層的淡淡紅有花,花就像泉水一樣美,所以像飛泉要平。發現三,海棠花很多,陽光照耀下就像飛泉一樣。發現四,還因為這些海棠花從樹枝開到樹梢,不留下一點空隙,從下往上看就像噴起來的泉水一樣。教師小結:同學們的發現真是不錯,作者看到了大海棠樹、密密層層的淡紅的花、還有海棠花從樹枝開到樹梢,不留下一點空隙,作者就聯想到了(學生引讀:像幾座噴花的飛泉水。目的,引導學生區別見聞和聯想)。
問題二:為什么說“兒童不解春何在,只揀游人多處行”可以說是““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揀兒童多處行”?這個問題是本文的教學重點所在。把問題給學生回答,初步體會作者感受到兒童的活力。引導學生圍繞課后的思考題4進行思考,讓學生選擇,并自主默讀全文,到文章中去尋找理由。學生自主閱讀文本。以下是學生精彩的閱讀交流簡記:學生一,我從這一句可以體會到,“于是他們就像過了一關似的,笑著推著跑出門去了”,因為從這里可以看出同學們熱鬧、活潑、有趣,可以看出同學們充滿了活力。學生二,“花也和兒童一樣,在春天的感召下,歡暢活潑地,以旺盛的生命務,舒展出新鮮美麗的四肢。這時候,自己感到快樂,別人看著也快樂”,這一句就是花就像兒童一樣,在春天里,有旺盛的生命力,就像花開得旺一樣。學生三,課文第一段也可以看出來,成千盈百說明了兒童很多,還有飛涌出都可以看出兒童有活力的感覺(引導體會作者見聞和聯想)。學生四,第三自然段中可以看出來,“說些什么,笑些什么”、“個個……”、“無數……”都可以感受到兒童的活力。學生五,我從這里也可以看出兒童充滿生機勃勃的景象,“春光竟會這樣飽滿,這樣爛漫!它把一冬天蘊藏的精神、力量,都盡情地發揮出來了”,這里作者雖然是寫春光,其實是以春光來寫兒童的,說明了兒童充滿了精神和力量(此時,教師引導感情的朗讀這幾句話,表達出作者兒童的活力與力量)。
問題三:文章中說“個個鼻尖上閃著汗珠,小小的身軀上噴發著太陽的氣息”,想問身軀和太陽有什么關系?引導學生體會本文寫的是什么時候,聯系上文體會文句的意思,這樣學生理解就迎刃而解了。最后,讓學生說一說什么時候你的身軀上也會噴發出太陽的氣息。
學生表達一:下雨過后,太陽出來了照在身上,一會兒就有太陽的氣息了。
表達二:太陽底下走路長時間了,再到樹底下乘涼,身上就有一種太陽的氣息……
教師在解決了這四個問題之后,再讓學生讀詩句: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揀兒童多處行。教師小結:誰是游人?(作者),對,作者不知最明媚的春光在哪里,卻知道只要往兒童多的地方去,就一定能找到春天的,因為兒童就像明媚的春天,充滿了精神和力量,充滿了生機,充滿了活力!讓我們一起再來讀讀作者冰心的心中感嘆: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揀兒童多處行。
本文教學力求體現三個方面:一是教學過程動態生成;二是實現學生自主合作、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發現問題,引導嘗試解決問題;三是立足于文,引導學生體驗生活的感悟,引發學生獨特的閱讀體驗。
推薦理由:本文的難點是讓學生體會到冰心眼中的孩子是天使、是太陽、是花朵,是春天,這位老師的教后反思捕捉了課堂重點和難點。反思時不僅關注了教師的引領,也關注了學生的反應,還提出了教學設計的理念。
“只揀兒童多處行”教學反思13
昨天用三節課上完了《只揀兒童多處行》,依然采用讓學生自讀自悟為主的方法。
應該看到,教師導向作用的重要性。以前我布置預習作業只是檢查一下,并不十分重視。但現在我十分重視檢查預習情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匯報,因此學生也肯在這方面下功夫,很多同學書上寫得密密麻麻的,昨天馬長亮都給了我一個驚喜——預習特別認真。
就這樣,我在教學初始讓學生匯報預習所得,當講到文章寫作方面特點的時候,萬夢雅說,課文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而且文章首尾呼應。說實話,對于首尾呼應這一點,我在備課時還真沒注意,我隨即讓孩子們找找首尾是怎么呼應的,孩子們找到答案,對此有了更清楚的認識。我又讓他們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在這個過程中自然地解決了課后關于比喻句的練習題目。我幾乎沒說什么,就讓孩子們說,教學輕松高效。之后,我又問孩子們,這篇課文在寫作上還有一個特點,能發現嗎?這時,聰明的王伊晗舉手發言,她說課文主要是寫兒童的,卻花了很多筆墨寫花。這孩子真是太聰明了,雖然她沒把話講完,但是能發現這一點已經很不容易了。我把這個問題留了下來,準備最后解決。
在學生匯報預習情況的過程中,他們自然地又熟悉了一遍課文。在此基礎上,我讓學生畫出文中描寫“兒童多”的語句,看看從中能體會到什么。孩子們自學過后各抒己見。王娟茹第一個發言,她找的是第一段,她從中看出冰心老人把孩子看得“很金貴”,才說孩子們像小天使。我欣賞她的“很金貴”,因為這是她獨立思考的結果。有孩子找到這句:“沿著湖邊的白石欄桿向玉瀾堂走,在轉彎的地方,總和一群一群的孩子撞個滿懷,他們匆匆地說了聲對不起,又匆匆地往前跑。”孩子從這句話中不僅看出“兒童多”,還看出他們有禮貌,這也是我備課時沒想到的,真好。在講到第三自然段時,我注意引導孩子們關注“香氣息”這個詞,心思敏銳的孩子們馬上體會到冰心老人對孩子的愛。就這樣,我們從文章字里行間讀到了一個世紀老人對孩童的由衷喜愛,理解了老人的至真至純,教學的目的也在不知不覺中達成。
最后,我沒有忘了開始提出的問題——為什么作者花了那么多筆墨寫花,這問題挺難的,我在幾個孩子發言的基礎上做總結,告訴他們這是以花兒的旺盛生命力襯托孩子的活潑可愛,活力無限,我想對于“襯托”的寫法,孩子還需慢慢感知,不可能一步到位。
在總結課文時,我又回扣課題,問大家課題為什么是“只揀兒童多處行”,看孩子們說得不甚明白,我直接告訴他們,又讓思東重復了一下,思東說:“我們就是春天,我們是春天的象征,所以——”看到這個胖胖的“春天”,孩子們笑了,課也就上完了。
“只揀兒童多處行”教學反思14
說實在的,原來并不太喜歡這篇課文,感覺可讀性不強,現在靜下心來讀讀,感覺語言表達還是不錯的,特別是對花的那部分描寫非常出色。
在教學之前自己就打算通過實實在在的語言品味,讓學生感受對兒童的描寫、對花的描寫,以及在這其中蘊含的作者對兒童的無比喜愛之情。在教學“知春亭”一節時,我先讓學生用“看”的方式讀兩遍,然后讓他們說說看到了什么,用看的方式交流讀。這時,讓他們用一些詞來概括一下眼前的這個場面。本以為學生都會往人多方面說詞語,沒想到一學生竟說“自由自在”,讓她說說為什么會想到這個詞,她說這些孩子衣著上很隨便,還可以隨便說,隨便笑,可以劃船,可以看書,這不是自由自在嗎。這說明學生已經從具體的語言文字中讀出了自己的感受。
“讀進去”再“讀出來”這就應該是語文。在教學這節的“香氣息”時,我讓學生說說自己的理解,讓學生從這些詞中感受冰心的對兒童的情感。寫花的`那兩節確實非常好,我足足花了10來分鐘,在讓學生用一個字來概括時,有的用“密”,有的用“旺”,我讓他們來對比一下,到底哪一個更好,我們師生經過一番的交流,都確認,這個“旺”不僅能說明花開得很密,而且更能體現出這花開得有生命,充滿生機,所以當然是
“旺”來得好。由此我們又品辨了上學期《在大海中永生》的“拌”與“伴”,讓孩子們更深入地感受到了文字的表達效果。“春光,竟會這樣地飽滿,這樣地爛漫,它把一冬天蘊藏的精神、力量,都盡情地釋放出來了。”這句寫得更精彩,更精典,我讓學生就用讀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加上自己的手勢,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朗讀來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意思,如讓他們突出這春光是“飽滿”的,“爛漫”的,并且是“盡情”地釋放。感覺這一句學生讀得很到位。對于這一句,我本想發散一下,讓學生仿著再說類似的話,如“太陽”“花朵”“甚至老師”,但情境切換得太快,想用三五分鐘來解決這個任務,根本就做不到,所以只好放棄。
總體感覺第二課時上得不夠精減高效,其實可以對文本分流一下。第二課時可重點選兩個情境場面進行朗讀感悟訓練,這樣可以更深入地讀,深入地感悟文本所流露出的情感。我感覺“蜻蜓點水”式的教學,到不如痛痛快快地潛入到水中細細地咀嚼,就像分辨“密”與“旺”一樣。學生只有嘗到自己的朗讀感悟成功后,才會有屬于自己的真正喜悅。
“只揀兒童多處行”教學反思15
冰心是一位心中充滿愛的偉大作家。她一生愛孩子,因此,她筆下的這篇課文——《只揀兒童多處行》字里行間流露出她對孩子真誠的愛。透過文字,我仿佛看到了她正以她永恒的微笑,無限慈愛地望著我和課堂上所有的孩子。這樣一篇文質兼美的課文,怎樣才能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其中蘊涵的美呢?
在閱讀教學中,我對教材做了這樣的處理,擯棄備課時按部就班的教學過程,著重圍繞兩個方面進行學習:
一是感受課文中那群春游的孩子們的快樂;
二是感悟冰心奶奶對孩子無限喜愛的感情。
首先從課文的主體,貼近學生生活的“兒童”入手。冰心奶奶路過頤和園并“迎著兒童的涌流,擠近頤和園去”。在門口、園中幾次遇到春游的兒童,這些春游的孩子們是多么快樂呀!請學生仔細讀讀課文,找一找,你從哪些句子里讀出了兒童的快樂?圍繞這一問題展開閱讀,并隨機出示有關的句子:“這幾扇大紅門,就像一只魔術匣子,蓋子敞開著,飛涌出一群接一群的關不住的小天使。”“女孩子,男孩子,戴著紅領巾的,把外衣脫下搭在肩上拿在手里的,東一堆,西一簇,嘰嘰呱呱地,也不知說寫什么,笑些什么。個個鼻尖上閃著汗珠,小小的身軀上噴發著太陽的氣息。”……逐一品味,引導學生入景入情,體會孩子門的快樂,并用朗讀表達這分快樂。
其次,引入第二方面內容的學習。從頤和園門口到園內,隨處可見兒童。這么多兒童,對于喜歡靜靜地游園賞景的人來說,有點煩,甚至太吵了,可在冰心奶奶的眼里,孩子們是那么快樂,那么充滿活力,而且游園時要“只揀兒童多處行”,這是為什么呢?(因為冰心奶奶愛孩子,她心中充滿了對孩子的愛。)緊接著請學生再次讀課文,找找你從哪些句子讀出了冰心奶奶對兒童的`愛?學生找句、品句、談感受,讀句,感悟冰心奶奶對孩子的愛。
總結:只有心中充滿愛的人,他的眼里才會有愛的光芒;只有心中有愛的人,他的筆下才會有愛的清泉流淌。冰心奶奶就是這樣的一個人。讀她的詩文,我們可以懂得愛世界、愛大海、愛星星……我們也將成為心中充滿愛的人。你們想成為這樣的人嗎?介紹冰心作品:《冰心兒童文學全集》(上、下冊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冰心散文》等。
這堂課上下來感覺注重了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比較以往的咬文嚼字的學習更放得開一些,雖然有點粗線條,但學生的情感體驗比較到位,并能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把孩子們的快樂和冰心奶奶對孩子真誠的愛表達出來。
【“只揀兒童多處行”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只揀兒童多處行》說課稿01-01
《只揀兒童多處行》說課稿5篇01-01
《山行》教學反思04-07
山行教學反思11-19
琵琶行教學反思01-01
山行教學反思15篇12-09
《兩只鳥蛋》教學反思03-15
一只小鳥教學反思02-20
兩只鳥蛋教學反思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