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寫說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說課稿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自然的語言》說課稿,歡迎大家分享。
一、說教材
《大自然的語言》選自人教版八年級上第四單元第16課,這篇課文,這是一篇科學性事理說明文,作者用富有邏輯的思維和簡練的文筆為我們講解了“物候學”的相關知識。通過此篇的學習,同學們除了可以對“物候學”有相關了解外,還會可了解到事理說明文各方面與說明對象的內在聯系。因此,在此篇學習中,邏輯框架的學習就顯得尤其重要。
二、說學情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八年級的學生對于語文知識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積累,但邏輯思維還處于形成階段,本文篇幅不長而且語言簡練且富有邏輯性,正好可在不太難的文字的基礎上重點學習邏輯框架。我將在本文的教學過程中著重采用列表的方法進行文本分析,列表是幫助學生分類信息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以及學生的特點,我制定了一下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學生可用自己的話簡述出何為“大自然的語言”,以及物候學的定義、影響因素及意義。
【過程與方法】
學生通過速讀文章了解文章的邏輯框架,并且可通過文章框架下的細節深入地了解文章內容,并通過小組討論及聯想,將曾經學過或課外讀過的詩詞等篇章與本文聯系起來。用這種方法回憶舊知識,使自己的知識體系更具體,更立體。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生通過學習本文,可提高對中國傳統農耕文化經驗的認識,同時也認識到藝術從來都是脫離不了生活實踐的。
四、說教學重難點
根據教學目標我確定的教學重難點是:
學生可結合注釋簡單敘述文章大意,并可簡述“物候學”的定義,影響因素及意義。
五、說教學方法
小組合作探究法、列表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聯想法。
下面我將介紹我的教學過程,這也是我本次說課最為核心的環節。
六、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首先,我會用多媒體出示竺可楨的照片,介紹他的身份是我國著名氣象學家、地理學家,并告訴同學們,這就是本文的作者。
然后,我會出示第二張圖片,即竺可楨的自然日記,如下:
并告訴同學們這位嚴謹治學的科學家曾23年如一日地記自然日記,是因為他想通過解讀大自然的語言,來幫助人們更好地生活。并由此引出標題《大自然的語言》。
。ǘ┱w感知
首先,我會給同學們3分鐘,初讀課文,并回答問題:什么是物候學?
同學們通讀全文之后,了解到:物候學即通過研究動植物的生長、發育過程和活動規律對氣候的反應,從而?農時,指導農業生產,預報天氣的學問。
然后,我會讓同學再速讀一次,并回答問題:這篇文章講了“物候學”的哪些方面?
通過閱讀,同學們會得出結論:定義、“測量儀器”、影響因素、意義。
通過這兩遍速讀,同學們已經明確本文的主題,以及要分那幾個方面進行說明,這就為下一步更深入地研讀做好了鋪墊。在之后的各關節,即圍繞這幾方面逐一理解分析。
第二,把同學們分為四人一組,經過討論分析出:
1、各因素是如何影響物候學,并舉出例子。
2、物候學研究的意義和用途何在?
通過完成第一個問題,同學們會對文章有更深的了解,同時認識到事理說明文的邏輯安排就是從主題到具體的說明方面再到具體的例子;通過回答第二個問題,同學們發揮了想象,發散了思維,經由自己的思索將所學文章與實際生活相關聯。
。ㄋ模┩卣寡由
在這部分我會告訴同學們,物候學其實不是一門年輕的學問,歷史上曾有很長時間,農耕都是以主要的生產方式存在,中華民族為了更好地生產,早就有了細致觀察,總結經驗的生活生產方式,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學過哪些帶有物候學色彩的詩文。
同學們可能回答出: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然后,繼續分組討論,這次詩文是體現了文章中說明的那些原理。
通過這個環節,同學們既發現了以前所學的知識中新的內涵,還可以將文章中所提到的觀點應用到與生活相關的部分中,對詩文的認識更加立體,對文本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ㄎ澹┬〗Y作業
最后,我來總結:中華民族是一個擅于總結經驗,認真生活,并且熱愛生活的民族。今天我們學的就是一篇關于“物候學”的事理說明文,在“物候學”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意義上都體現了總結經驗的重要。今天下課后,請同學們上網或使用圖書館找一些現代物候學指導人類生活的例子,明天我們上課分享一下。
通過這個作業,同學們會對物候學在現代社會的應用有一定了解,也將所學知識還原于生活。
【《大自然的語言》說課稿】相關文章:
《大自然的語言》說課稿02-24
《大自然語言》說課稿01-31
大自然的語言說課稿03-02
(優)大自然的語言說課稿09-11
《大自然語言》說課稿15篇01-31
《大自然的啟示》說課稿01-07
大自然的啟示說課稿01-18
大自然的語言作文09-14
大班語言領域說課稿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