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教學資源>說課稿>小學說課稿
小學說課稿
更新時間:2025-04-12 08:19:41
  • 相關推薦
【熱門】小學說課稿范文錦集4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編寫說課稿是必不可少的,編寫說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那么說課稿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說課稿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說課稿 篇1

  教材分析:

  本課是河大版七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這個單元的主題是“神奇的大自然”。此文的鑒賞重點,是在整體把握散文思想內容和藝術形式的基礎上,品味散文的語言美,賞析散文的畫面美,教給學生抓住景物特征描寫的方法。這也是學生的閱讀能力得以提高的一個重要環節。

  教學設想:

  本文通過作者對雨的描繪,是在抒發作者的情趣和對人生的態度。這種散文的學習,要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把學生引導到學習中來,這是至關重要的。因此,本文教學通過朗讀、賞析、感悟等環節逐步走進文本,讓學生的情感得到自然釋放。因此,我設計了如下目標

  學習目標:

  1、朗讀課文,培養朗讀能力,從中體味大自然美麗的情趣。 2、學習鑒賞方法、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 3. 感受文章的語言美、畫面美,學習抓住景物特征的描寫方法。

  學習重點:指導學生將學到的景物描寫方法應用到實踐中

  學習難點:體會作者用筆之細膩,培養學生抓住景物特征描寫的能力。

  課時安排:1課時

  學習過程

  一、預習、導學

  1.作者介紹

  劉湛秋,當代詩人。1935年10月生。安徽省蕪湖市人。著有詩集《寫在早春的信箋上》、《溫暖的情思》、《生命的快樂》,曾被譽為“當代抒情詩之王”。

  2. 給下列句子中加點的字注音:

  靜謐( ) 高邈( ) 蒞臨( ) 咄咄逼人( )

  你覺得還有那些字需要掌握請寫出來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二、整體感知:

  1.導入: 雨是大海的女兒,是天使的眼淚,是大地的微笑,是文人的寵兒。古人有很多寫雨的詩句,同學們能說一說嗎?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師:雨在古代詩人筆下,已經被寫得如此之美,在當代詩人眼里,它又會是怎樣的呢?讓我們一起來欣賞當代詩人劉湛秋先生的散文——《雨的四季》。

  2.檢查交流預習導學

  三、內容研討

  誦 雨

  1.范讀并明確聽讀任務:

  (1)勾劃文中優美語句。(2)給讀不準的字正音。

  2.明確誦讀任務:

  (1)語音規范表情誦讀。(2)整體感知文章的體裁及寫法。

  3.佳句賞析(如此美麗的畫面,源于作者優美的文字,別致的修辭。請同學們將你欣賞的句子讀出來,并說說欣賞的理由。)

  讀出你喜愛的句子,用這樣的句式表述:我喜愛( )季的雨,她的( )永遠是美的。

  品 雨

  1.分析四季的雨各有什么特點?

  春雨: 柔情而生機 夏雨: 熱烈而粗獷 秋雨: 端莊而沉思 冬雨: 自然而平靜

  2.結合全文,談談作者愛戀雨的理由是什么?

  雨給作者的生命帶來活力,給感情帶來滋潤,給思想帶來流動,使靈魂得到凈化。

  析 雨

  分析文章的語言特征

  1.樹“睜開特別明亮的眼睛” 使用了什么修辭方法?有什么效果 ?

  使用了擬人的修辭方法,把樹寫活了,人格化了。它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樹木剛剛從寒冬中蘇醒過來,樹干泛出黃青、嫩葉萌發的那種鮮活的生機

  2.請在文中找一句你覺得寫得特別美的句子,并簡單分析它美在哪里。作者對雨寄托了怎樣的思想情感?

  春雨:美麗、嬌媚

  夏雨:熱烈而又粗獷

  秋雨:端莊而又沉思

  冬雨:自然、平靜

  小結:作者通過形象化的描寫,寫出了雨的親切可愛,這實際上寄托了作者對雨的贊美與喜愛,表現了作者對生命與大自然的熱愛。

  提示:賞析句子的方法1、抓關鍵詞賞析句子2、從修辭的角度賞析句子3、從句式特點入手賞析句子4、從內容及思想感情方面賞析句子

  悟 雨

  1.為什么叫“雨的四季”而不叫“四季的雨”?

  “四季的雨”:單純強調 “雨” ,顯得呆板、生硬。“雨的四季”:充滿靈動,賦予了“雨”一定的人格化,充滿情趣和意境。

  2.文章第一段稱呼雨為“她”行文中稱雨為它,結尾稱雨為“你”感悟作者的感情。

  作者講很多物象擬人化,使之可親可感。人稱的變化使雨的形象親切自然,作者的情感流露更真實。

  教師小結:劉湛秋的散文有一種田園美,他的文字自然、親切、優美,一事一物、一草一木、一色一聲,他都能輕松道來,吸引著你跟著他的行文一走到底。

  四、拓展延伸

  繪 雨

  賞析劉湛秋的詩歌《沒體驗過那么柔軟的陽光》,展開想象和聯想,模擬課文中的`描寫方法,把自己對某個季節或某種景物的獨特感受,試著用富有詩意的或蘊涵哲理的話表達出來。

  沒體驗過那么柔軟的陽光

  沒體驗過那么柔軟的陽光

  像飄落的羽毛

  像一陣愛的撫摸

  秋天,異樣的恬靜

  蘋果神秘地掛上白霜

  沒體驗過那么柔軟的陽光

  像一只解纜的船

  像滾動的絨線球

  西風揚起藍透了的云帆

  楓葉在偷偷地把你張望

  也許追求比秋天更多寥闊

  也許幸福會不期而降

  大自然 你的美每攪動一次

  心靈便有一千種和諧的音響

  教師寄語:今天你們出色表現太讓老師感到欣慰了,真是“芳林新葉催陳葉,大海前波讓后波”呀!著名的大文豪托爾斯泰曾說過:“一切作品要寫得好,它就應當是從作者的心靈里唱出來的。”我們剛才在賞析這部《雨的四季》時已經從作者優美流暢的文字中感受到了那條貫穿始終的情感主旋律。正因為作者在描繪雨的四季容顏變化的同時,用深刻的筆觸抒寫了自己獨特的人生感悟和對生活的思索,才成就了這篇文質兼美、堪稱精品的散文佳作。

小學說課稿 篇2

  【說教材】

  課文通過描寫西南邊疆的一所民族小學,反映了孩子們幸福的學習生活,體現了祖國各民族之間的友愛和團結。這是一所美麗的學校:美得很有特點,各民族的小學生身著鮮艷的民族服裝,把學校裝點得絢麗多彩;古老的銅鐘,還有鳳尾竹,更增添了學校的鄉村氣息和民族特色。這是一所團結的學校:同學們來自不同的民族,穿戴不同,語言不同,但都成了好朋友,在祖國的大家庭里,在鮮艷的五星紅旗下共同生活,在同一間教室里學習。這是一座充滿了歡樂、祥和氣氛的學校:孩子們課上認真讀書,課下盡情玩耍,連小動物也來聆聽讀書和來看熱鬧,可見對孩子們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羨慕。課文中就詞句的理解,以學習伙伴的口吻,以吐泡泡的形式,作了一些提示。目的是引導學生讀到這里對所提示的內容要進行思考。本文對第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話作了提示:“我好像看到了這樣的情景”,即好像看到了同學們向小鳥打招呼,向老師問好,向國旗敬禮。

  課文層次清楚。先寫上學的路上和來到學校時的情景;再寫課上和課下,最后以自豪贊美的感情點題:這就是我們的民族小學;古老的銅鐘,鳳尾竹的影子,使人感到鐘聲悠悠不絕,影子綿綿縈繞,這的確是一所令人難以忘懷的學校。

  編排本篇課文的意圖是,通過學習本篇課文,學生要能體會到學校生活的美好與幸福;并感受到我國各民族之間的團結和友愛。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通過對課文的整體把握和對重點詞句的理解,了解我國各民族兒童的友愛團結及他們幸福的學習生活,體會貫穿全文的自豪、贊美之情。難點是體會描寫窗外的安靜和小動物湊熱鬧的句子的表達效果。

  【說教學目標】

  根據大綱要求,教材特點和學生正處于從低年級升入中年級的過渡時期這一實際,我確定以下四個教學目標:

  1、會認4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坪壩、穿戴、打扮、歡唱、招呼、飄揚、蝴蝶、好奇、孔雀舞、游戲、招引、熱鬧、古老、銅鐘、粗壯、鳳尾竹、潔白、搖晃”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了解民族小學學生幸福的學習生活,體會課文表達的自豪豪和贊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團結的教育。

  4、抄寫描寫窗外安靜的句子,初步體會這些句子的含義。

  【學情分析】

  三年級是第二學段的起始段,本篇課文是本冊教材的第一組課文中的第一篇,學生處于低年級和中年級兩個年段語文學習的接口處,要通過本組課文的學習,來幫助學生盡快適應中年級的語文學習,逐步完成由低年級向中年級的學習過渡,讓學生初步養成較為穩定的學習習慣,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和語文積累,從而提升語文學習的能力。如何給第二學段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培養較為濃厚的學習興趣,則是我們作為教師應著力思考的問題。

  【說教法】

  在語文教學中,要講究訓練的科學性,體現訓練的層次性。我設計以下手段:

  1、品味重點詞語,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2、加強讀的具體指導,我們不贊成純技巧的朗讀指導,但是我們認為建立在文章內容基礎上的朗讀技巧的指導還是必要的。注意讀的層次變化,從自由讀到指名讀,加強讀的評價,再齊讀,再指導。在反復朗讀中,引導感悟,激發情感。

  3、加強學法指導。教學的目的,不僅要使學生學會,而且要引導學生會學。通過圈劃,讓學生理清文章思路;通過讀,體會文章的思想內容,表現文章的思想感情;通過比較句子,促進語感。

  【說學法】

  語文學習教無定法,重在得法,貴在用法,施教之功,貴在導學,因此,語文學習不僅要幫助學生學習和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求知,讓學生學會學習方法,變“我學會”為“我會學”。結合本課情境奇特的特點,我引導學生用“自讀自悟、美讀交流、入景體驗,升華情感”等學習方法來理解課文內容,感悟文章意境之美,體驗探究自然之樂。

  【說教學過程】

  一、直接導入,暢談收獲

  師: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推測:生字詞,讀課文,課文主要內容。)

  設計意圖:上課伊始,讓學生暢談上節課的收獲,旨在復習舊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在交流中歷練語言的表達能力,培養學生把話說完整的習慣,樹立自主學習的信心。

  二、自讀課文,感悟語言

  1、快速瀏覽課文,你對文章哪部分內容最感興趣,為什么?

  2、生自由朗讀課文。(預設學生會說:上學、上課、下課等)

  設計意圖:巴士卡里雅曾說:“只有自由,才能學到知識。”讓學生自由選擇學習內容,自由選擇學習方法,是對學生閱讀個性的尊重,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閱讀的主人,創造活力才有可能在學生身上迸發。

  三、細讀品味,體會情感(根據學生的回答,選擇先學的部分)

  1.第一自然段

  a.你們愿意怎樣讀就怎樣讀,比如,同桌互讀互聽,小組比賽讀。想一想讀著這部分課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設計意圖: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學習,體現了“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有利于發展學生的個性,這樣孩子們就會樂于讀書,主動參與到讀書中去。而小組合作學習,也是對學生合作精神及意識的培養,有助于

  因材施教,有助于彌補一個教師難以面向差異眾多學生的教學不足,從而真正實現每個學生都能得以發展的目標。】

  b.學生讀后交流。

  可引導學生從上學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學生的服飾、到校后的活動等方面想象、講述。

  c.大家一邊在頭腦中展開想象一邊朗讀就能讀得更入情入境,誰來讀一讀?

  教師評點后再指名練習。

  d.配樂朗讀這一段。

  2.第二、三自然段。

  a.“當,當當!當,當當!”大青樹上的鐘聲敲響了,民族學校的'學生開始上課了。請各自輕聲朗讀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學的孩子是怎樣上課學習的,說說你是怎么知道的。

  b.學生各自讀課文,然后交流。

  比較句子:大家一起讀課文,那聲音真好聽。

  大家一起讀課文,那聲音真好聽!

  體會感嘆號帶來的強烈的語氣,突出聲音的好聽,學生上課的認真。

  教師引導學生結合自己認真上課的情況想象補充,譬如:大家專心聽講,窗外有猴子蹦來跳去都不去張望;大家積極開動腦筋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小手舉得高高的;讀書時整齊響亮,聲音抑揚頓挫……

  c.如果你是一棵小樹、一只小鳥、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們學習這么認真,課文朗讀得這么動聽,你會怎么做?

  【引導學生轉換角色,入境體悟窗外的安靜,體會仿佛是周圍的花草鳥蟲猴子都被教室里優美的讀書聲吸引,靜靜地欣賞,不忍打攪。】

  反復朗讀這幾句話。為什么作者不直接寫上課認真,而要寫小動物們的表現呢?

  【體會間接描寫的作用及其情趣性。寫小動物一是更加突出地表現邊疆民族小學的特色,二是突出孩子們讀書認真專注,小動物們不忍打擾了,引得小動物羨慕,突出學生幸福。】

  d.下課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場會是怎么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讀有關句子。

  “下課了,大家在大青樹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戲”,作者在這里也沒有具體描寫課間活動的情況,卻又寫了“連小鳥、松鼠、山貍也趕來看熱鬧”,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讓學生進行討論,教師引導讓學生再次體會間接描寫的作用及其情趣性。然后教師趁熱打鐵,引導學生讀出下課后的熱鬧來。從而突破了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4.第四自然段。

  a.這所民族小學留給你什么印象?交流感受。

  b.我們參觀了這所民族小學,了解了他們上學、上課學習、下課活動的情景,多么美麗的民族小學,多么可愛的學生!參觀結束了,讓我們說上幾句道別的話。

  c.抒情地齊讀這一自然段。

  【營造與課文內容相適合的情境,回應導入時“假想參觀”,既引導學生自然抒發對民族小學、對美好的學習生活的贊美,又首尾銜接,自然作結,使教學過程圓合無縫。】

  設計意圖:本環節是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而安排的,目的是通過文本中關鍵詞句的理解,通過讀中感悟、聯系、想象,讓學生既明白課文內容又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而最后一個問題的設置,把教師置于空的狀態,無疑是一種對待學生個性化閱讀課文秉持的態度,也是一種欣賞并悅納學生獨特感受的心態。

  四、感情朗讀,比賽背誦

  1.課文寫得很美,你喜歡哪一部分?請你有感情地朗讀一下。

  2.把你喜歡的部分背下來,看誰先背出來。

  【語文學習是語言積累的過程,是學生內化文本的過程,讓學生在背誦中積累語言文字,感受文本所要表達的情感。】

  五、自由選擇,加強積累(“自助餐”式作業)

  1、摘錄文中優美詞句。

  2、積累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課外閱讀相關資料,完成資料袋。

  4、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記錄自己的快樂生活,為綜合性學習作鋪墊。

  設計意圖:“教材無非是個例子”,僅僅以本為本,是遠遠滿足不了學生的求知欲的,語文學習的最終目標是達到知識、情感、能力的提高,因此,有必要依托教材,把教材延伸到課外。

  【板書設計】

  設計意圖:本板書設計,一是突出主要內容,寫了民族小學的特點;二是表現表達的情感自豪與贊美;三是能給孩子們直觀的形象,教給孩子們整體把握課文,理解重點詞句的方法。

  1、我們的民族小學

  團結

  美麗

  自豪 贊美

小學說課稿 篇3

  一、教學內容:

  《飲食與健康》的課程內容主要是先引導學生認識食物中含有哪些人體需要的營養成分,然后指導學生學習幾種鑒定食物營養成分的簡單方法,最后向學生進行合理營養的教育。本課內容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指導學生認識食物中含有的主要營養成分。

  第二部分:指導學生用實驗的方法,鑒定食物中的三種營養成分。由于食物中含有的營養成分,一般不容易直接觀察出來,需要用實驗的方法進行鑒定。根據學校的儀器和設備情況,教材選擇了鑒定蛋白質、脂肪和淀粉等三種營養成分的方法。

  第三部分:向學生進行合理營養的教育。在這部分內容中,主要介紹了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報它的結構、兒童少年中的營養不良狀況以及營養午餐的事實、合理營養的原則等。

  第四部分:讓學生應用合理營養的有關知識,進行科學配餐活動。

  二、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的編排意圖,結合四年級學生的實際,遵循課標精神,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基礎目標:

  1.指導食物中含有的.主要營養成分

  2.學會鑒定蛋白質、脂肪、淀粉等三種營養成分的簡單方法

  3.關注自己的健康,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教學準備:

  分組實驗材料:雞蛋白饅頭向日葵種子花生碘酒酒精燈等

  三、教學策略、方法及過程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法的體現必須在啟發性原則和主體性原則的指導下,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求職欲望。本課教學的指導思想是力圖體現以活動組織教學,通過營造有趣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動起手來,參與到實驗中去,并且能夠積極地去設計實驗方案,自主地探索新的連線方法等。下面,我具體說一下這節課的幾個環節

  (一)認識食物中的營養物質

  開始上課后,教室談話:人每天都要吃食物,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然后讓學生進行討論,進行簡單匯報。教室接著問:你都知道食物中含有人體需要的哪些營養成分?在給學生一些時間進行交流,然后匯報,最后教師小結食物中所含有的營養成分。

  這一環節主要通過學生交流,使每一個學生都能積極地思考,使學生對食物中的營養物質有更多的認識。

  (二)鑒別食物中的營養成分

  1.學習檢驗食物營養成分的方法

  談話:我們怎樣來檢驗食物中的營養成分呢?

  (學生討論檢驗的方法)

  2.介紹實驗方法:

  實驗一:把蛋白質放在酒精燈上燒,問道難聞氣味,檢驗蛋白質

  實驗二:把花生米在紙上摁壓,檢驗脂肪

  實驗三:給食物點上稀釋的碘酒,檢驗淀粉

  3.組織學生分組進行食物營養成分的檢驗

  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要教會孩子們注意食物搭配中一些禁忌和需注意的問題,如蜂蜜和洋蔥一起吃容易腹瀉等,培養他們健康飲食觀念。

小學說課稿 篇4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果實的形成》這一課是人教版小學《自然》第十冊的第十三課。這部分內容是本冊書的重點之一。它以中、低年級學過的有關植物學的知識為基礎,通過以桃花為例,使學生全面認識花的內部構造以及果實形成的過程,為后面學習植物繁殖的知識奠定基礎。

  二、教學目的及重、難點分析

  根據大綱的要求、教材的編寫意圖以及學生的年齡特點,我確定以下幾個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認識花的內部構造。

  2、認識果實是怎樣形成的。

  (二)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根據已有的材料和信息進行自學、探究的能力。

  (三)情感目標

  1、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學精神。

  2、使學生體會到自然界中的事物是變化發展的。

  這幾個教育教學目標,即體現了老大綱對知識的要求,又能體現新的課程標準對情感、態度、價值觀、方法、能力等要求。

  其中,“認識花的內部構造、認識果實是怎樣形成的、培養學生自學、探究的能力”是教學重點,因為新的課程標準淡化了對知識目標的過分要求,提倡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學習的樂趣,學會探究的方法、提高學習的能力,養成良好的習慣……從而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認識果實是怎樣形成的?”是難點,這是由五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年齡特征、認識水平決定的。

  三、課前準備

  1、Authorware5制作的課件《果實的形成》

  2、電腦多媒體網絡教室

  四、課時安排

  根據根據教材的重難點、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多媒體課件傳遞信息量大的特點,本課我安排一課時完成。

  五、教法學法

  教法:現代教學手段中的電腦多媒體為自然課的觀察、實驗、演示提供了廣闊的天地。在本課教學中,作為一所城市學校讓學生人手一朵桃花進行解剖,觀察很不現實。因此,本課主要采用CAI教學,充分利用我校電腦多媒體網絡教室的先進設備和自制多媒體課件的交互功能,創設形象生動的教學氛圍,結合談話法、觀察法激發他們主動求知的欲望,努力培養他們的自學探究能力。

  學法:在電腦多媒體網絡教室中,讓每個學生通過運行電腦CAI程序親自參與到學習當中,結合討論法、人機對話等方式,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在寬松愉快的環境中完成與教師、同學、電腦之間的信息交流,真正實現在快快樂樂中學習和探究。

  六、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心理學研究表明,濃烈的色彩可以極大地刺激人的神經,引起人的注意。所以一開始,我就用多媒體課件切入課題:用課件展示出一幅色彩濃烈各種果實的圖片,讓學生一邊欣賞一邊思考問題:圖上都有些什么果實呢?

  為了更好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我緊接著問:“你能說一說想了解有關果實的哪些知識嗎?”讓學生提出想探究的.問題,使學習的氣氛頓時濃厚起來。

  最后,用一句:“今天,我們就以桃為例來研究一下果實是怎樣形成的,好不好?”指出本節課的探究主題。(教師把課題寫在黑板上)

  (二)學習、探究

  1、大膽猜想,提出假設。探究的第一步驟是提出假設,為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我用提問:“你覺得,果實的形成與植物身體上的哪個部分有關?為什么?”學生討論后,教師并不立即進行對錯的評價,而是提出:“哪一個同學的說法更準確一些呢?請大家運行電腦程序尋找答案。”從而引導學生進入CAI課件中,開始自學探究。

  2、自主探究,交互學習。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運行程序自行探究,教師則巡視指導。學生利用課件的交互功能,先作出自己的判斷,通過人機對話斷修正自己的觀點,最終得出正確的結論:“果實的形成與花有密切的聯系。”

  接下來探究花的構造,這是本課的重點,是認識果實形成的基礎。在這個主要的教學過程中,最大的特點是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利用課件的交互功能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進度。而教師在巡視過程中,可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問題作出相應的解答和幫助,達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練習是加深理解所學知識的手段,也是學生了解自己學習效果,教師了解學生情況,及時調控教學的重要途徑。因此,在初步探究完成后,我提出“花的構造,你們記住了嗎?”引導學生進入“計算機測查”。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利用課件中的“交互功能”主動控制是否進入本階段的測查:若準備好了,就選擇進入測查;若還需復習,就選擇回到“認識識花的構造”,使課堂呈現出一種良好的自主環境,

  測查完成后,計算機給出正確的答案,進行訂正和評價。教師也要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價,表揚學習效果好的學生,鼓勵有困難的學生。讓學生充分享受自主探究活動帶來的成功感受,獲得情感上的滿足。

  3、仿真模擬,突破難點。多媒體電腦具有仿真模擬功能,利用編程特性,能把一些抽象的概念、規律,通過動畫或VCD影片,顯示在屏幕上,展示物體內部結構、事物演變過程等,變不可見為可見,為學生探索知識、解決問題創設了良好的外部條件。

  在本課中,果實形成是一個長達幾個月的時間過程,在果實內部發生著平時我們無法看見的變化學習。“認識果實的形成過程”就可以充分發揮CAI的以上優勢,在課堂上能用有限的時間展示自然界中的這一復雜的變化過程,從而有效突破了難點,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益。

  經過電腦的仿真模擬,學生果實的形成過程就會有形象的感知,在教師的引導和同學的討論中,大家形成最終的結論:果實的形成過程是由“傳粉 → 受精 → 結果”三大步驟組成。(同時形成板書)

  (三)瀏覽資源庫,拓展視野

  最后,將與本課有關的資源庫名稱或地址出示給學生,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深入了解的內容。從而升華和拓展了本課的內容,讓學生在意猶未盡中結束學習活動,體現了教學的開放性。

  小結:縱觀本課,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通過將人性化的課件與多媒體網絡的豐富資料充分融合,讓學生自主地學習,體現了人本主義和建構主義理念,在創造性地教方面作了些探索,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學說課稿】相關文章:

小學說課稿08-22

小學美術說課稿09-18

小學音樂說課稿05-17

小學體育說課稿11-16

小學書法說課稿06-28

小學體育的說課稿01-12

小學英語說課稿10-26

小學數學的說課稿04-19

小學的英語說課稿07-04

小學美術說課稿07-15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最新国产在线AⅤ精品 | 日本中文字幕一区 | 亚洲福利在线视频 | 日本香港三级三级久久妇 | 亚洲日本成本线在观看 | 中文字幕在线精品男人的天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