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對故事都再熟悉不過了吧,故事是指一種文學體裁,通過敘述的方式講述一個帶有寓意的事件或陳述一件往事。還是對故事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哲學故事,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哲學故事 1
【瑣事】
一只鼬鼠要與一只獅子決戰,獅子果斷地拒絕了。
鼬鼠說:“你害怕了嗎?”
獅子說:“如果答應你,你就能夠得到曾與獅子比武的`殊榮;而我呢,以后所有的動物都會恥笑我竟和鼬鼠打架。”
不要被不重要的人和事過多打攪,因為成功的秘訣就是抓住目標不放,而不是把時間浪費在無謂的瑣事上。
哲學故事 2
【銷售心理】
某富翁娶妻,有三個人選,富翁給了三個女孩各一千元,請她們把房間裝滿。
女孩A買了很多棉花,裝滿房間的12。女孩B買了很多氣球,裝滿房間34。女孩C買了蠟燭,讓光充滿房間。
最終,富翁選了胸部最大的.那個。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了解客戶的真實需求十分重要。
哲學故事 3
【鸚鵡與烏鴉】
鸚鵡遇到烏鴉,籠中的鸚鵡安逸;野外的烏鴉自由。鸚鵡羨慕烏鴉自由,烏鴉羨慕鸚鵡安逸,二鳥便商議互換。
烏鴉得到安逸,但難得主人歡喜,最終抑郁而死;鸚鵡得到自由,但長期安逸,不能獨立生存,最終饑餓而死。
做最好的自我,不要羨慕他人的.幸福,也許那并不適合你。
哲學故事 4
【頓悟】
教師問:“有個人要燒壺開水,生火到一半時發現柴不夠,他該怎樣辦”
有的同學說趕快去找,有的.說去借、去買。教師說:“為什么不把壺里的水倒掉一些呢”。同學頓悟。
世事總不能萬般如意,有舍才有得。人生的許多尋找,不在于千山萬水,而在于咫尺之間。
哲學故事 5
【窮人】
窮人問佛:我為什么這樣窮?佛說:你沒有學會給予別人。窮人:我一無所有如何給予?佛:一個人一無所有也能夠給予別人七種東西。
顏施-微笑處事;言施-說贊美安慰的話;心施-敞開心扉對人和藹;眼施-善意的眼光給予別人;身施-以行動幫忙別人;座施-即謙讓座位;房施-有容人之心。
哲學故事 6
【杯子】
當一只玻璃杯中裝滿牛奶的時候,人們會說“這是牛奶”;當改裝菜油的時候,人們會說“這是菜油”。
僅有當杯子空置時,人們才看到杯子,說“這是一只杯子”。
同樣,當我們心中裝滿成見、財富、權勢的時候,就已經不是自我了;人往往熱衷擁有很多,卻往往難以真正的.擁有自我。
哲學故事 7
【個人與團隊】
教師問弟子:一滴水如何能不干枯?弟子沉默不語。
教師說道:一滴水,風能夠將它吹干、土能夠把它吸干、太陽能夠把它蒸發,要想要不干枯,僅有讓它融入大海。
一個人無力獨撐天下,要想獲得成功,就得學會與人合作,獨木難林,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再強大的.個人都不如一個團結的組織。
哲學故事 8
【習慣】
乞丐到小王家乞討,他給十塊,第二天乞丐又去,又給十塊,持續兩年。
一天只給五塊,乞丐:以前給十塊,怎樣此刻給五塊?小王:我結婚了。
乞丐一巴掌打過去:媽的,你竟拿我的錢去養你老婆?
當供給免費服務讓客戶成為一種習慣,這種服務就不再是優勢,而是劣勢。
哲學故事 9
【夫妻】
夫婦逛商場,女的看中一套高檔餐具,堅持要買,丈夫嫌貴,不肯掏錢。導購一看,悄悄對丈夫說了句話,他一聽立刻掏錢。
是什么讓他立馬轉變?
導購員對丈夫說:“這么貴的餐具,你太太是不會舍得讓你洗碗的。”
人的`觀念沒有什么不可改變,關鍵是角度,要善于揣摩客戶心理。
哲學故事 10
【管理的弊端】
女孩買了條褲子,一試太長,請奶奶幫忙剪短,奶奶說忙;找媽媽,也沒空;找姐姐,更沒空。
女孩失望地入睡了。
奶奶忙完家務想起小孫女的褲子,就把褲子剪短了一點;姐姐回來又把褲子剪短了;媽媽回來也把褲子剪短了,最終褲子沒法穿了。
管理的'弊端就在于:要么都不管,要么都來管!
哲學故事 11
老虎抓到一頭鹿后要把它吃掉!
鹿說:“你不能吃我!”老虎愣了一下,問:“為什么?”鹿:“因為我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老虎大笑道:“總不能為了二級保護動物而讓一級保護動物餓死吧?!”
時刻堅持危機感,不要被自我那點優勢害死。
哲學故事 12
炫耀的牛
小獅子與牛相遇。牛心中膽怯,但故作鎮靜。牛有意把牛角靠在青石上磨,發出嚯嚯的聲響;然后,又對著小獅子,在陽光下擺弄著牛角,發出閃閃的寒光。
見這陣勢,小獅子心慌地退卻了,回到家里,小獅子跟母獅講起這件事,而母獅告訴小獅子,一只動物所炫耀的,正是它所缺少的,牛炫耀牛角,正是它內心缺少“牛角”,缺少拼殺的勇氣和膽量,是牛心虛和膽寒的表現。
小獅子聽了母獅的.話,覺得那寒氣逼人的牛角也不再那么可怕了。于是,小獅子回到去找牛決斗,一試,果然,牛那炫耀的雙角,竟是無用的擺設,僅是幾個回合,小獅子就把牛置于了死地。
哲學故事 13
恐懼的狼
一只狼看見老虎,便迎上前去討好地打著招呼。而此刻老虎正想著心事,并沒有聽到狼的討好聲。
這下,狼便犯愁了:老虎為什么不搭理我呢,我到底哪里得罪了它呢?
狼思前想后,也想不出自我到底什么地方得罪了老虎。由于想得入神,狼掉進了路邊的一個陷阱里。
掉入陷阱的狼,又憂心起來:必須是我得罪了老虎,老虎才設計了這個陷阱,即使我逃出了陷阱,最終也會被老虎吃掉。想到那里,狼放棄了自救。
一只本來能夠逃出陷阱的'狼,由于內心的恐懼,而活活地餓死在陷阱里。
哲學故事 14
諂媚的狐貍
狐貍想,如果能討得狼的歡心,得到狼的庇護,就沒有誰敢欺負它了。拿什么東西去討好狼呢?
一天,狐貍看見一只羊,便把羊拐騙進狼窩,讓狼把羊給吃了。狼打著飽嗝,用贊賞的眼神看了一眼狐貍。狐貍心領神會,每一天拐騙一只羊送給狼吃。
之后,羊識破了狐貍的伎倆,再也不上它的當。
隔了幾天沒有吃上羊的`狼,開始餓得發慌,見了狐貍,便責問起來。狐貍低著頭,想解釋點什么,可還沒有等狐貍開口,狼就急不可耐地說道:“你不能送來羊,送上自我也行,我就湊合湊合吧。”說完,狼張口咬死了狐貍,把狐貍給吃了。
為了自我的利益,而不擇手段地去“填”別人貪婪的胃口,最終“填”進去的,還有它自我。
哲學故事 15
貪吃的'魚
海邊,一條小魚,被人釣上岸。人看了看魚,見它太小,把它放回了海里。
有了這一次歷險,小魚總結了一條經驗:人是不會釣小魚的。于是小魚不斷地去偷吃誘餌,可每次,都被人放回了海里。
一次,這條小魚像往常一樣,被人釣上了岸,可這次,人并沒有把它放回海里的意思。小魚急了,問人為什么不把它放了。而人卻說:“你沒有感到吧,你不再是一條小魚了,你已經被誘餌喂成大魚了。”
這時,小魚方才明白:其實,人一向都在釣小魚,一次次用誘餌釣它們,一次次把它們“釣”大,直至把它們“釣”上一條不歸路。
哲學故事 16
懶惰的公雞
每一天天剛蒙蒙亮,公雞就早早地叫醒主人。
可每一天睡懶覺的`母雞,卻與公雞享受同等的待遇。公雞感到心理不平衡,便也學著母雞睡起懶覺來。
一日,主人一把抓住了還在睡懶覺的公雞,要把它宰了。公雞滿腹委屈地向主人申辯:母雞也睡懶覺,為什么不殺母雞,而殺我們公雞呢?
而主人回答說:母雞的職責是下蛋,公雞的職責是司晨,而你不盡自我的職責去睡懶覺,怎樣說你是一只公雞呢?我殺的不是公雞,只可是是一只廢雞而已。
哲學故事 17
寬大
這是一個來自越戰歸來的士兵的故事。他從舊金山打電話給他的父母,告訴他們:「爸媽,我回來了,可是我有個不情之請。我想帶一個朋友同我一起回家。」「當然好啊!」他們回答「我們會很高興見到的。」
可是兒子又繼續下去「可是有件事我想先告訴你們,他在越戰里受了重傷,少了一條胳臂和一只腳,他此刻走投無路,我想請他回來和我們一起生活。」
「兒子,我很遺撼,可是或許我們能夠幫他找個安身之處。」父親又之后說「兒子,你不明白自我在說些什么。像他這樣殘障的人會對我們的生活造成很大的負擔。我們還有自我的生活要過,不能就讓他這樣破壞了。我提議你先回家然后忘了他,他會找到自我的一片天空的。」就在此時兒子掛上了電話,他的父母再也沒有他的消息了。
幾天后,這對父母接到了來自舊金山警局的電話,告訴他們親愛的兒子已經墜樓身亡了。警方相信這只是單純的自殺案件。于是他們悲痛欲絕地飛往舊金山,并在警方帶領之下到停尸間去辨認兒子的遺體。
那的`確是他們的兒子沒錯,但驚訝的是兒子居然,僅有一條胳臂和一條腿。
故事中的父母就和我們大多數人一樣。要去喜愛面貌姣好或談吐風趣的人很容易,可是要喜歡那些造成我們不便和不快的人卻太難了。我們總是寧愿和那些不如我們健康,美麗或聰明的人堅持距離。
哲學故事 18
黑木炭白襯衫
8歲的帕科放學以后氣沖沖地回到家里,進門以后使勁地跺腳。他的父親正在院子里干活,看到帕科生氣的樣貌,就把他叫了過來,想和他聊聊。
帕科不情愿得走到父親身邊,氣呼呼地說:“爸爸,我此刻十分生氣。華金以后甭想再得意了。”
帕科的`父親一面干活,一面靜靜地聽兒子訴說。帕科說:“華金讓我在朋友面前丟臉,我此刻異常期望他遇上幾件倒霉的事情。”
他父親走到墻角,找到一袋木炭,對帕科說:“兒子,你把前面掛在繩子上的那件白襯衫當作華金,把這個塑料袋里的木炭當作你想象中的倒霉事情。你用木炭去砸白襯衫,每砸中一塊,就象征著華金遇到一件倒霉的事情。我們看看你把木炭砸完了以后,會是什么樣貌。”
帕科覺得這個游戲很好玩,他拿起木炭就往襯衫上砸去。可是襯衫掛在比較遠的繩子上,他把木炭扔完了,也沒有幾塊扔到襯衫上。
父親問帕科:“你此刻覺得怎樣樣?”
他說:“累死我了,但我很開心,因為我扔中了好幾塊木炭,白襯衫上有好幾個黑印子了。”
父親看到兒子沒有明白他的用意,于是便讓帕科去照照鏡子。帕科在一面大鏡子里看到自我滿身都是黑炭,從臉上只能看到牙齒是白的。
父親這時說道:“你看,白襯衫并沒有變得異常臟,而你自我卻成了一個黑人。你想在別人身上發生很多倒霉事情,結果最倒霉的事卻落到自我身上了。有時候,我們的壞念頭雖然在別人身上兌現了一部分,別人倒霉了,可是他們也同樣在我們身上留下了難以消除的污跡。”
哲學故事 19
痛苦和鹽
印度有一個師傅對于徒弟不停地抱怨這抱怨那感到十分厭煩,于是有一天早上派徒弟去取一些鹽回來。
當徒弟很不情愿地把鹽取回來后,師傅讓徒弟把鹽倒進水杯里喝下去,然后問他味道如何。
徒弟吐了出來,說:“很苦。”
師傅笑著讓徒弟帶著一些鹽和自我一起去湖邊。
他們一路上沒有說話。
來到湖邊后,師傅讓徒弟把鹽撒進湖水里,然后對徒弟說:“此刻你喝點湖水。”
徒弟喝了口湖水。師傅問:“有什么味道?”
徒弟回答:“很清涼。”
師傅問:“嘗到咸味了嗎?”
徒弟說:“沒有。”
然后,師傅坐在這個總愛怨天尤人的徒弟身邊,握著他的手說:“人生的`苦痛如同這些鹽有必須數量,既不會多也不會少。我們承受痛苦的容積的大小決定痛苦的程度。所以當你感到痛苦的時候,就把你的承受的容積放大些,不是一杯水,而是一個湖。”
哲學故事 20
愛左看右
當年在挖掘特洛伊古城的時候一位英國考古學家發現了一面古銅鏡,銅鏡背后雕刻了一段古怪難懂的銘文,他窮盡畢生精力,請教了不少古希臘文專家,都無法破譯其中的奧妙。
考古學家逝世后,這面鏡子就靜靜地躺在大英博物館里,直到20年后,有一天,博物館里來了一個英俊的年輕人,在博物館館長的陪同下,他徑直走到古鏡的面前,在工作人員的協助的下打開玻璃柜,細心翼翼地取出銅鏡,翻過來放在一塊紅色天鵝絨上。古鏡背后的銘文在紅色的背景上反射著冷冷的金色光澤。年輕人從背囊里拿了一面普通的鏡子出來,照著古銅鏡上的銘文,轉過頭去,微笑著對博物館館長說:“看,這面古鏡背后的銘文其實并不難解,只是將普通的古希臘文按著鏡像后的文字圖案雕刻上去的。”博物館館長也是一位古希臘文專家,他扶著鼻架上的老花鏡,將臉湊過去,仔細辨析鏡子反照后的文字,緩緩地,一字一字讀道:“致我最親愛的人:當所有的人認為你向左時,我明白你一向向右。”
年輕人抬起頭,嘆了口氣說:“真可惜!我祖父花了畢生的精力,也沒能破解文字中的奧妙,卻不明白他一向在浪費著時間,結果竟然是這么簡單!”博物館館長沉默了一會兒,淡淡地說:“或許你以為他一向向左,其實他一向在向右。”年輕人神色一動,陷入了沉思。
我們已經無法得知,這段文字是否就是當年美麗的海倫寫給她那苦命情人的,但銘文中包含著的那種對愛人無限支持的精神,直到今日仍然令人動情不已。在古代許多國度的習俗中,都有左卑右尊的觀念,看來史前的.特洛伊古城也是這樣。我們從古鏡的銘文中能夠看到,作者的情人或許正被他人視作不斷墮落,即將陷入四面楚歌的困境,而在這種困境之下,那甜蜜的人兒,卻用這段話證明了對愛人的無比信任,相信他的努力必然會到達一個正確的目標。這種信任對于一個身陷困境的人來說,該是多么寶貴的鼓勵啊!
那位考古學家沒能揭開謎團,不必須是他做錯了,只能說明他沒有足夠的運氣發現真相,外人或許認為他向左了,但其實他一向在向右。作為考古學家的繼承人,他的孫子需要明白這一點,并尊敬祖父的這種不懈的努力,以告慰他那鍥而不舍、死而后已的崇高精神。這或許就是博物館館長話語中的含義。
當所有人都認為你所愛的人向左時,你不妨對他大喊一聲:“我明白你一向向右!”這或許就是對愛的最好表達。
哲學故事 21
井底的驢
一天,一個農民的驢子掉到了枯井里。那可憐的驢子在井里凄慘地叫了好幾個鐘頭,農民在井口急得團團轉,就是沒辦法把它救起來。最終,他斷然認定:驢子已經老了,這口枯井也該填起來了,不值得花這么大的精力去救驢子。
農民把所有的鄰居都請來幫他填井。大家抓起鐵鍬,開始往井里填土。
驢子很快就意識到發生了什么事,起初,它只是在井里恐慌地大聲哭叫。不一會兒,令大家都很不解的是,它居然安靜下來。幾鍬土過后,農民最終忍不住朝井下看,眼前的情景讓他驚呆了。
每一鏟砸到驢子背上的.土,它都作了出人意料的處理:迅速地抖落下來,然后狠很地用腳踩緊。
就這樣,沒過多久,驢子竟把自我升到了井口。它縱身跳了出來,快步跑開了。在場的每一個人都驚詫不已。
哲學故事 22
盲人提燈
有一個盲人,晚上出門總提著一個明亮的燈籠。別人看到了,很是奇怪,就問他:"你又看不見,為什么還要提著燈籠走路?"
那個盲人認真地回答說:"這個道理很簡單,我提燈籠當然不是為自我照亮道路,而是為了給別人照亮,讓他們能看見我,這樣既幫忙了別人,又保護了自我。"
一位司機聽到這個故事,講了自我的一個經歷。他說:"以前我開車
經過隧道,總是不喜歡開車燈。隧道不長,里邊光線還不差,認為實在沒有必要開開關關。不料有一天被迎面開來的大卡車撞個正著,險些命喪黃泉。之后我才覺悟到,開車燈是給對方看的.,因為經過隧道時,對方是從亮處進人暗處,視覺難免調整可是來,加上對面的來車也不開燈,那就實在太危險了。"
哲學故事 23
心愿
有一個老母親她一共有三個孩子,兩個女兒異常能干孝順,一個兒子有些窩囊無能。
兩個女兒常常塞錢給老母親讓她買好吃的,可老母親又異常疼小孫子,于是常常把女兒給的錢又去塞給了兒子,讓他給小孫子買吃的'。
鄰居氣可是就去把這個秘密告訴了大女兒,大女兒說她給媽媽錢就是為了讓媽媽高興,她愿意怎樣花就怎樣花,如果媽媽把錢省給兒子和孫子能夠換來她的開心和尊嚴的話,那這個錢就算花得值得。老母親聽了大女兒的話異常高興,她說看著孫子吃比自我吃香多了。
過了一個月,二女兒回來了,她明白了這個秘密后十分生氣,于是她天天守在家里教訓開導老母親,規定她給自我買吃的買喝的,并且非要看著她吃下去不可,老母親氣得什么都吃不下,最終抑郁而死。”
一個人擁有他想擁有的是最開心的,在人生的所有事情中人的心愿是最重要的。
哲學故事 24
誤會
早年在美國阿拉斯加地方,有一對年輕人結婚,婚后生育,他的太太因難產而死,遺下一孩子。
他忙生活,又忙于看家,因沒有人幫忙看孩子,就訓練一只狗,那狗聰明聽話,能照顧小孩,咬著奶瓶喂奶給孩子喝,撫養孩子。
有一天,主人出門去了,叫它照顧孩子。
他到了別的鄉村,因遇大雪,當日不能回來。第二天才趕回家,狗立即聞聲出來迎接主人。他把房門開一看,到處是血,抬頭一望,床上也是血,孩子不見了,狗在身邊,滿口也是血,主人發現這種情形,以為狗性發作,把孩子吃掉了,大怒之下,拿起刀來向著狗頭一劈,把狗殺死了。
之后,忽然聽到孩子的.聲音,又見他從床下爬了出來,于是抱起孩子;雖然身上有血,但并未受傷。
他很奇怪,不知究竟是怎樣一回事,再看看狗身,腿上的肉沒有了,旁邊有一只狼,口里還咬著狗的肉;狗救了小主人,卻被主人誤殺了,這真是天下最令人驚奇的誤會。
哲學故事 25
釘子
有一個男孩有著很壞的脾氣,于是他的父親就給了他一袋釘子;并且告訴他,每當他發脾氣的時候就釘一根釘子在后院的圍籬上。
第一天,這個男孩釘下了37根釘子。慢慢地每一天釘下的數量減少了。他發現控制自我的脾氣要比釘下那些釘子來得容易些。
最終有一天這個男孩再也不會失去耐性亂發脾氣,他告訴他的父親這件事,父親告訴他,此刻開始每當他能控制自我的脾氣的時候,就拔出一根釘子。
一天天地過去了,最終男孩告訴他的`父親,他最終把所有釘子都拔出來了。
父親握著他的手來到后院說:你做得很好,我的好孩子。可是看看那些圍籬上的洞,這些圍籬將永遠不能回復成從前。你生氣的時候說的話將像這些釘子一樣留下疤痕。如果你拿刀子捅別人一刀,不管你說了多少次對不起,那個傷口將永遠存在。話語的傷痛就像真實的傷痛一樣令人無法承受。
哲學故事 26
且慢下手
大多數的同仁都很興奮,因為單位里調來一位新主管,據說是個能人,專門被派來整頓業務;可是日一天天過去,新主管卻毫無作為,每一天彬彬有禮進辦公室,便躲在里面難得出門,那些本來緊張得要死的壞份子,此刻反而更猖獗了。
他那里是個能人嘛!根本是個老好人,比以前的主管更容易唬!
四個月過去,就在真正努力為新主管感到失望時,新主管卻發威了--壞份子一律開革,能人則獲得晉升。下手之快,斷事之準,與四月表現保守的他,簡直像是全然換個人。
年終聚餐時,新主管在酒過三巡之后致詞:「相信大家對我新到任期間的表現,和之后的大刀闊斧,必須感到不解,此刻聽我說個故事,各位就明白了:「我有位朋友,買了棟帶著大院的房子,他一搬進去,就將那院子全面整頓,雜草樹一律清除,改種自我新買的花卉,某日原先的屋主往訪,進門大吃一驚的問:『那最名貴的'牡丹哪里去了?』我這位朋友才發現,他竟然把牡丹當草給鏟了。
之后他又買了一棟房子,雖然院子更是雜亂,他卻是按兵不動,果然冬天以為是雜樹的植物,春天里開了繁花;春天以為是野草的,夏天里成了錦蔟;半年都沒有動靜的小樹,秋天居然紅了葉。直到暮秋,它才真正認清哪些是無用的植物,而大力鏟除,并使所有珍貴的草木得以保存。」說到這兒,主管舉起杯來:「讓我敬在座的每一位,因為如果
這辦公室是個花園,你們就都是其間的珍木,珍木不可能一年到頭開花結果,僅有經過長期的觀察才認得出啊!
哲學故事 27
空心木頭
一位剛剛從大學畢業的學生到一家電腦公司應聘,在三位面試的大學生中,這位大學生口若懸河、滔滔不絕,說得頭頭是道,贏得了評委們交口稱贊,一致認為口才極佳的他是公司的不二人選,比起另外兩人,他確實在口才方面出類拔萃,與眾不同。
在最終拍板誰是公司的應聘人選時,公司老總講了他小時候的一個故事:
80年代初,家里蓋房,父親到木料場去買回了一堆木料。
木料拉回家的時候,從車上卸下來一根又粗又直的木頭,父親準備用它做中柱。
做活的.木匠走過來,父親說:“這哪是什么上好的木料,這分明是一段空心木頭。”
“空心木頭?你怎么知道這是空心木頭?”父親奇怪地問。
“從聲音就能輕易地分辨出來,如果木頭是實心的,丟在地上,它發出的聲音很低很小,而越是空心木頭,它發出的聲音就越高越大。”木匠答說。
用鋸子鋸開一看,果然是一根空心木頭,木頭的兩端用牛屎給糊了起來,一般的人不注意看,根本看不出來。最終老總的父親打消了用這根木料做中柱的想法。
講完這個故事,老總意味深長地說:“我們電腦公司需要的是踏踏實實、努力創新的人才,而非那種夸夸其談的人!
哲學故事 28
三個好兄弟掉進了井里。生命垂危之際,一根繩子垂下,他們同時抓住繩子向上攀爬。
爬到井壁的一半,上邊有人說:“繩子只能承擔兩個人的重量,否則,就會崩斷。”
三個人面面相覷。過了片刻,其中一個松開了手,他掉下去,把生的`希望留給了兩個好朋友。
剩下的兩個人眼里流著淚繼續向上爬。爬到離井口還有1/3距離的時候,上面又有人說:“繩子現在只能承受一個人的重量,否則,就會崩斷。”
兩個人緊緊抓著繩子,互相盯視著,離生只有幾步之遙,誰也不愿意松手。
過了好久,其中一個人果斷地伸出腳,把另一個人踹了下去。
簡簡單單的一個故事,不同的人卻賦予了它不同的人生哲理。
哲學家說:第一個人雖然死了,卻還活著;第三個人雖然活著,但卻死了。
佛學家說:放手即是得到。第一個人放開了繩子,得到了升華;第三個人抓住了繩子,卻最終墮落。
民間故事里說:第一個人升了天堂,第二個人入了墳墓,第三個人下了地獄。
現實生活中,第一個、第二個人死了,第三個人最終爬了上去。
哲學故事 29
在一次大學演講活動上,有一位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問馬云,如何才能在我們的事業上獲得成功,馬云講了下面這個故事:
動物園里,小駱駝問母親:“為何自己的睫毛這么長?”
駱駝母親說:“當風沙來了,長睫毛可以讓大家看清方向。”
小駱駝又問:“母親,為何自己的背這么駝?丑死了!”
駱駝母親說:“這叫駝峰,可以儲存水和養分,讓大家在沙漠里忍受十幾天無水無食的環境。”
小駱駝繼續問:“母親,為何自己的腳掌這么厚?”
駱駝母親說:“它可以讓大家重重的身子不至于陷在軟軟的沙子里,便于長途跋涉啊!”
小駱駝非常高興:“原來大家這么有用!可是母親,為何大家還在動物園里,不去沙漠遠足呢?”
講到這里,馬云說:“我期望大伙不要做動物園里的駱駝,駱駝的'價值在遠方的沙漠,你們記住,天生我材必有用,重要要找到一個能充分發揮潛能的舞臺。有好的心態,加上超強的實力,再有一個無限寬廣的舞臺,那就是成功。”說完,現場響起雷鳴般的掌聲。
哲學故事 30
1942年的一天,軍務纏身的美國陸軍參謀長馬歇爾意外地見到千里迢迢趕到軍營的父親,父親是專門來給一位好友的違了軍規的'兒子向馬歇爾求情的,聽完父親的來意,馬歇爾立刻把臉沉下來,嚴肅地對父親說:“不行,相反,我還要加重對這名違紀士兵的懲處。”
父親覺得很沒面子,放話出來,聲稱要和馬歇爾斷絕父子關系。
一個月后,忙完軍務的馬歇爾就此事向父親作了解釋,作為陸軍參謀長怎能徇私濫用權力為違規的士兵開脫呢?說完,跪在父親面前,父親見此情景,心中的氣也消了,原諒了兒子。
馬歇爾的岳母長期獨居,后來打算同一個德國人結婚,人們議論紛紛,馬歇爾的妻子凱瑟琳也接受不了老母親再婚的事,極力阻止。馬歇爾知道后,非但沒有阻止岳母的選擇,還規勸妻子:“老母親年紀大了,希望身邊有個人作伴,做子女的應該替她高興才是。”為此,馬歇爾親自主持了岳母的再婚儀式。
后來,有記者問馬歇爾對自己的父親和岳母有什么不同,馬歇爾認真地回答說:“作為晚輩,我都尊敬他們,但方式上應該有加有減,對不合理的事情不能順從,而對他們的合理需求則要多做加法,多關心他們,多從他們的角度出發。”
哲學故事 31
薄薄的銀子
一位富人去看哲學家,哲學家將他帶到窗前,對他說:“向外看,告訴我你看見了什么?”“許多人。”有錢人說。
然后,哲學家將他帶到一面鏡子前,問道:“現在你看見了什么?”“我自己。”他回答。
“窗子和鏡子都是玻璃,分別只在于一層薄薄的銀子。”哲學家說,“但是,這一點銀子,就叫你只看到自己而看不見別人了。”
養牛之道
我們旅行到鄉間,看到一位老農把喂牛的草料鏟到一間小茅屋的屋檐上,不免感到奇怪,于是我問:“老公公,你為什么不把喂牛的草放在地上讓它們吃呢?”老農說:“這種草質不好,我要是放在地上,它就不屑一顧;但放到讓它勉強可夠到的屋檐上,它會努力去吃,直到把全部草吃個精光。”
豪豬的`哲學
寒冷的冬天,一群豪豬擠到一起取暖,但各自身上的刺迫使它們馬上分開;御寒的本能使它們又聚到一起,疼痛則使它們再次分開。這樣經過幾次反復,它們終于找到了相隔的最佳距離——在最輕的疼痛下得到最大的溫暖。
在人類中,自我的空虛和孤寂使人們需要社交,但許多令人厭惡的本性和使人難以忍受的缺點又使它們分開,終于人們也找到了最佳距離,使得他們通過禮節共同生活在一起。
哲學故事 32
包容缺陷
一粒沙子,進入河蚌的體內,使河蚌痛癢難忍,苦不堪言,河蚌就想盡各種辦法要把沙子排出體外,但無果而終。受盡折磨的河蚌只好接受了沙子在體內這一現實,分泌出一種特殊的物質來包裹這粒沙子,當傷口愈合時,河蚌已經身價不菲了,因為它已經有了一顆光滑圓潤的珍珠了。
一粒沙子,本是河蚌體內的`一個缺陷,正是這一缺陷,成就了河蚌不菲的價值。與其排斥它,不如包容它,世間的許多事源于同一個道理。
日本大阪市在進行舊城改造的時候,要修一條高速公路,一幢高層大樓正好處在規劃線上,面對這一棘手問題,要么繞道,要么拆樓。繞道而行的話,不僅會誤了工期,還會提高工程造價;拆樓的話,需要賠付的拆遷費高得讓人咂舌。正在為難之際,城市的首席規劃師提出了一個既不繞道又不拆樓的方案,讓高速公路從大樓的5至7層穿樓而過,樓層包容高速公路,高速公路從樓層里穿層而過,兩者完美組合,并行不悖,建成后成了大阪市的一張城市名片。
林肯說:消滅敵人的最好辦法就是把敵人當做自己的朋友。把敵人當做自己的朋友,不是去排斥他,而是積極地融合它,從而實現雙贏,就像河蚌包容沙子而造就了珍珠一樣。
哲學故事 33
植物學家對阿爾卑斯山脈的植被考察之后,發現了一個奇怪現象:最近100年來,許多高山上的植物品種正在增加,許多山底牧場上開放的花已經開到了海拔2000米的高山雪帶上,而原先雪帶上的植物則超過雪帶向更高處攀登。
植物學家研究了有關科學文獻發現,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阿爾卑斯山地區的氣溫逐漸升高,這些適宜在低氣溫環境里生長的植物為了尋找適宜的溫度,不得不向更高的山上“攀登”。植物學家還發現,它們的生命力要比以前還強盛得多。
這是一個十分有趣的現象。許多植物自身都有對自然界靈敏的反應,并且不斷調整自身的生存狀態。如干旱可讓植物的根深扎于泥土中,風力大的地區的植物長勢更牢固。生長快的植物材質松軟,生長慢的植物材質堅硬。植物的生命如此,人也一樣。
一個有成就的'人往往要比一個普通人經受的痛苦多。很少有人能花很少的代價取得成功。有人舉過一個形象的例子,上帝在每個人命運天平的兩邊,一邊放上名利、地位、成功等,一邊放上同樣重量的代價的砝碼。人的一生順境與逆境大體相等。(《今晚報》陸勇強?文) ?
哲學故事 34
泰戈爾的一首詩寫道,上帝的世紀一個接著一個,來造就一朵小小的野花。
幾片脆弱的花瓣竟然就承載起了上帝一百億年的'冥想與等待。這樣的野花實在是極盡奢華。
于是我忍不住這樣去想像:上帝在大西洋這一頭安排了一場颶風,其實不過是為了給彼岸送去幾縷清風,為一朵野花拂去落在花心中的幾點塵埃。可是,人類卻在颶風的肆虐下苦苦掙扎。
俄國作家屠格涅夫也描繪過類似的情景:天神在專心思考跳蚤后腿應增長多少,沒空去理會天才苦苦思索的痛楚。
不過,大概也沒有多少人愿意去相信,跳蚤后腿的增長能比人類智慧的增長來得更加重要。作為人類,我們總是固執地認為,自己才是宇宙設計的最終目的,世界正是為人類量身定做的。這就好比一位哲人說的,假如一只貓也懂哲學的話,他會用嚴謹的邏輯證明,老鼠的存在是為了給貓吃。
人類太容易陶醉于自身的些許成就。因此,泰戈爾詩句的真正意義在于警醒我們,人類在宇宙中并不具有優先權。人類應該將自己看待得像一朵樸素的野花。正如《馬太福音》上面講的那樣:“就是所羅門極繁華的時候,他所穿戴的還不如這一朵花呢。”
哲學故事 35
掉在井里的狐貍和公山羊
一只狐貍失足掉到了井里,不論他如何掙扎仍沒法爬上去,只好呆在那里。
公山羊覺得口渴極了,來到這井邊,看見狐貍在井下,便問他井水好不好喝?狐貍覺得機會來了,心中暗喜,馬上鎮靜下來,極力贊美井水好喝,說這水是天下第一泉,清甜爽口,并勸山羊趕快下來,與他痛飲。
一心只想喝水信以為真的山羊,便不假思索地跳了下去,當他咕咚咕咚痛飲完后,就不得不與狐貍一起共商上井的'辦法。
狐貍早有準備,他狡猾地說:“我倒有一個方法。你用前腳扒在井墻上,再把角豎直了,我從你后背跳上井去,再拉你上來,我們就都得救了。”
公山羊同意了他的提議,狐貍踩著他的后腳,跳到他背上,然后再從角上用力一跳,跳出了井口。狐貍上去以后,準備獨自逃離。公山羊指責狐貍不信守諾言。
狐貍回過頭對公山羊說:“喂,朋友,你的頭腦如果像你的胡須那樣完美,你就不至于在沒看清出口之前就盲目地跳下去。”
這故事說明,聰明的人應當事先考慮清楚事情的結果,然后才去做。
哲學故事 36
離我住處不遠,有一條并不算熱鬧的小街。街口總是坐著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乞丐。他很少說話,但他的眼神里有種渴望和乞求,讓你看一眼就覺得辛酸,忍不住就想要去摸口袋。
老乞丐的面前總是擺著一個大號的鋁盆,里面是零星的錢幣。我注意到,鋁盆里總是夾雜著一兩張十元或五元的“大鈔”,每天都是這樣。我很奇怪,天天都有人這么慷慨地施舍嗎?
慢慢地混熟了,我就問他。他說,那些整鈔都是他自己放進去的。你見別人這么大方,你還好意思小氣嗎?我問他,那你為什么不放五十、一百面值的.呢?他說,看到別人給那么多,你若給少了好意思嗎?給多了又舍不得,干脆就不給了。
我想想也對,又問他,為什么你總坐在這里,不去別的熱鬧地方轉轉?他說,你見過逮兔子的嗎?那些背著槍到處跑的人從來都沒有下網的人逮得多。因為你跑的時候,兔子也在跑,你不一定攆得上;如果你坐在一個地方不動,那些亂跑的兔子總會撞到你的網上的。我開始有點佩服他了,又問他,那你為什么不去人最多的廣場呢?他說,你釣過魚吧?魚最多的地方,釣魚的人也最多。
哲學故事 37
張子祥是清末畫家,他一輩子癡迷于畫畫。
有一天,張子祥在畫室里忙碌,妻子忽然走進去,說廚房里用來燉湯的一個鍋不見了,問他是不是借給了鄰居。張子祥從來沒有注意過那個鍋,更沒有借給鄰居,正沉醉于作畫的他,只是搖了搖頭。妻子見丈夫竟然這樣敷衍自身,勃然大怒,不由分說把張子祥的畫具全都丟到了地上。
這個時候,張子祥看到一盒紅色的顏料濺在了空白的畫紙上,星星點點,煞是好看,當場就著這些紅色,揮筆畫了一幅天竹圖。這幅畫畫風獨特、別有意境,水平反而遠遠超越平常的畫作,看過的人都稱贊不已。從此,向張子祥收購天竹畫作的人,竟然絡繹不絕,他的知名度也比從前更大了。
事后,有人調侃張子祥,說他真是有涵養。張子祥聽了哈哈一笑:“吵架那個時候也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假如她發火時,我也跟著發火,只能讓事情變得愈加糟糕。不如她發火時,我悄悄發力,把更多的'心思用在畫畫上……”
生活就像一面鏡子,你對它哭,它也哭;你對它笑,它也笑。張子祥能從吵架這樣糟糕的事情中發現靈感,努力把情緒由發火調整到發力的狀況,這才留下了一段弄拙成巧的佳話。
哲學故事 38
孟買佛學院是印度最著名的佛學院之一。這所佛學院之所以著名,除了它建院歷史悠久,它輝煌的建筑和它培養出了許多著名的學者外,還有一個特點是其它佛學院所沒有的。這是一個極其微小的細節,但是,所有到過這里的人,幾乎無一例外地承認,正是這個細節讓他們受益無窮:
孟買佛學院在它的正門一側又開了一個小門,這個小門只有1.5米高,40厘米寬,一個成年人要想過去必須彎腰側身,不然就只能碰壁了。所有剛剛進入佛學院的人,都十分納悶:那么大的佛學院,有著壯觀巍峨的.大門可以堂皇地出入,還開這個小門做什么?
其實,這正是孟買佛學院給它的學生上的第一堂課。所有新來的人,教師都會引導他到這個小門旁,讓他進出一次。教師說:“大門能夠讓一個人很體面很有風度地出入,但很多時候,我們要出入的地方并不都是有著壯觀的大門,或者,有大門也不是隨便可以出入的。這時只有學會彎腰和側身,暫時放下尊貴和體面,否則,就只能被擋在院墻之外了。”
佛學院的教師告訴學生,佛家的哲學就在這個小門里,人生的哲學也在這個小門里。
哲學故事 39
“0.8哲學”是開始悄悄流行的新詞匯。
“0.8”其實是一種生活態度,凡事不求完美,但求八分好。
從小到大,我們被要求做每件事都必須“全力以赴,做到最好”。但事實上,“全力以赴”不一定就能“做到最好”,期望越大,要求越高,包袱越重,出錯的機會率相應也較高。一個人若永遠處于神經線被繃至極限的高度緊張狀態,不給自己喘息的空間,不給自己轉圈的余地,那么,一旦不能成功,則無可選擇必須成仁。承受的.是成功的希望與失敗的現實間巨大的落空。代價慘烈。即使成功了,付出的成本也許是生理或心理健康永久受損。那么多人處亞健康狀態,早該促使現代人反思自己的生活態度了。
“0.8”不是不進取而是給自己留一點點空莘,像水墨畫的留白。吃飯八分飽,讓胃部吸收理更好;做事出十分力氣,推遲八分期望;愛一個人,留兩分自由呼吸的空間給對方,而不是困空在兩個人的狹小空間,把對方呼出來的二氧化碳當作生活元素來消耗。
這兒,用“0.8哲學”跟大家共勉,凡事留一點力,我們才有耐力把路走得更好。
哲學故事 40
一位哲學家乘船出海,一路上的風景煞是迷人,可是這些都不能引起他的興趣,老覺得很無聊,在船上踱來踱去,很是煩躁。于是,他便與船夫聊了起來。不一會,哲學家就有點不高興了,因為他覺得船夫實在是很無知。好像小學都沒畢業似的,什么都不懂,于是他問道:“你懂哲學嗎?”船夫說:“我不懂。”哲學家用很惋惜的口吻說道:“那你至少失去了一半的生命。”隨即,哲學家又問道:“那你懂數學嗎?”船夫說:“也不懂。”哲學家遺憾地說道:“那你失去了80%的生命。”船夫不再說話了。
他們誰也不理誰,就這樣,船夫劃著他的.船,哲學家思考著他的問題,小船漂了沒多遠,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風,小船在海浪中激烈地顛簸著。突然,一個巨浪把船打翻了,哲學家和船夫他們兩個同時掉到了水里。看著哲學家在水中胡亂掙扎,船夫想到他肯定不會游泳,于是便問道:“你會游泳嗎?”
哲學家恐慌地喊道:“不會啊!”
船夫說:“那你就失去了100%的生命。”
【哲學故事】相關文章:
哲學的句子09-13
哲學經典語錄11-17
骨氣的哲學句子04-29
很有哲學的說說10-01
有哲學的句子06-06
哲學傷感說說07-04
關于哲學的說說10-04
李小龍經典哲學語錄02-21
人生哲學格言07-26
生活哲學名言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