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閱讀>詩詞>黃鶴樓古詩
黃鶴樓古詩
更新時間:2024-01-28 18:27:21
  • 相關推薦
關于黃鶴樓古詩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對古詩都再熟悉不過了吧,狹義的古詩,是指產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現的近體詩(又名今體詩)相對的一種詩歌體裁。那么都有哪些類型的古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于黃鶴樓古詩,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于黃鶴樓古詩1

  一、黃鶴樓 / 登黃鶴樓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譯文

  過去的仙人已經駕著黃鶴飛走了,這里只留下一座空蕩蕩的黃鶴樓。

  黃鶴一去再也沒有回來,千百年來只看見悠悠的'白云。

  陽光照耀下的漢陽樹木清晰可見,鸚鵡洲上有一片碧綠的芳草覆蓋。

  天色已晚,眺望遠方,故鄉在哪兒呢?眼前只見一片霧靄籠罩江面,給人帶來深深的愁緒。

  二、菩薩蠻·黃鶴樓

  茫茫九派流中國,沉沉一線穿南北。

  煙雨莽蒼蒼,龜蛇鎖大江。

  黃鶴知何去?剩有游人處。

  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三、黃鶴樓

  登真者誰子,昔有費公禕。

  白日玉書下,青天駕鶴飛。

  此地少留憩,神標悵依依。

  振裾謝塵濁,與爾方遠違。

  層樓寵陳跡,江山長四圍。

  登臨美商素,雨氣薄西暉。

  水落州觜嫩,風豪帆背肥。

  飄然起遐想,琳館閟巖扉。

  明月識悠闊,白云疑是非。

  金桃未遽熟,薤露虞先曦。

  高樹兩華表,長招羽駕歸。

  靈瓢五色劑,定與遺民揮。

  自顧乏仙質,延生猶可希。

  刀圭儻不吝,如飽首陽饑。

  作者介紹

  賀鑄朝代:宋代

  賀鑄(1052~1125) 北宋詞人。字方回,號慶湖遺老。漢族,衛州(今河南衛輝)人。宋太祖賀皇后族孫,所娶亦宗室之女。自稱遠祖本居山陰,是唐賀知章后裔,以知章居慶湖(即鏡湖),故自號慶湖遺老。

  四、黃鶴樓

  黃鶴何年去杳冥,高樓千載倚江城。

  碧云朝卷四山景,流水夜傳三峽聲。

  柳暗西州供聘望,草芳南浦遍離情。

  登臨一晌須回首,看卻鄉心萬感生。

  五、武昌懷古十詠·黃鶴樓

  白云黃鶴跡成遺,何獨當年丁令威。

  洞里不知朝市改,人間再到子孫非。

  笛聲吹斷秋江黯,月影飛來夜漏稀。

  大醉倚樓呼費沱,蓬萊山下幾斜暉。

  六、黃鶴樓

  翚飛棟宇據城端,車馬塵中得異觀。

  雙眼莫供淮地闊,一江不盡蜀波寒。

  老仙橫笛月亭午,騷客懷鄉日欲殘。

  獨撫遺蹤增慨慕,徘徊不忍不層欄。

  七、黃鶴樓

  手把仙人綠玉枝,吾行忽及早秋期。

  蒼龍闕角歸何晚,黃鶴樓中醉不知。

  江漢交流波渺渺,晉唐遺跡草離離。

  平生最喜聽長笛,裂石穿云何處吹?

  八 、黃鶴樓

  和江巨浪拍天浮,城郭相望萬景收。

  漢水北吞云夢入,蜀江西帶洞庭流。

  角聲交送千家月,帆影中分兩岸秋。

  黃鶴樓高人不見,卻隨鸚鵡過汀洲。

  九、黃鶴樓

  崔顥題詩在上頭,登臨何必更冥搜。

  樓前黃鶴不重見,檻外長江空自流。

  萬頃煙云連夢澤,一川風景借西州。

關于黃鶴樓古詩2

  登黃鶴樓

  朝代:宋朝|作者:劉珂

  黃鶴仙人何所之,古今題遍幾多詩。

  風濤如許相沖激,棟宇屹然無改移。

  但愿清風延世賞,何妨流俗重民疑。

  江湄萍蓼年年換,不見樓前鐵笛吹。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黃鶴樓

  朝代:唐朝|作者: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望黃鶴樓

  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東望黃鶴山,雄雄半空出。

  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紅日。

  巖巒行穹跨,峰嶂亦冥密。

  頗聞列仙人,于此學飛術。

  一朝向蓬海,千載空石室。

  金灶生煙埃,玉潭秘清謐。

  地古遺草木,庭寒老芝術。

  蹇予羨攀躋,因欲保閑逸。

  觀奇遍諸岳,茲嶺不可匹。

  結心寄青松,永悟客情畢。

關于黃鶴樓古詩3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注釋

  黃鶴樓:中國著名的名勝古跡,故址在今湖北武漢市武昌蛇山的黃鵠磯上,傳說三國時期的費祎在此登仙乘黃鶴而去,故稱黃鶴樓。原樓已毀,最新一次修葺黃鶴樓,峻工于1985年。孟浩然李白的好朋友。之:到達。廣陵:即揚州。

  故人:老朋友,這里指孟浩然。其年齡比李白大,在詩壇上享有盛名。李白對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稱之為“故人”。

  煙花: 形容柳絮如煙,鮮花似錦的春天景物。下:順流向下而行。

  碧空盡:在碧藍的天際消失。盡:沒了,消失了。

  碧空:一作“碧山”。陸游的《 入蜀記》云:“八月二十八日訪黃鶴樓故址,太白登此樓送孟浩然詩云:‘孤帆遠映碧山盡,惟見長江天際流。’蓋帆檣映遠,山尤可觀,非江行久不能知也。”

  唯見:只看見。天際流:流向天邊。天際:天邊。

  辭:辭別。

  譯文

  老朋友在黃鶴樓與我辭別,在鮮花爛漫的三月去往揚州。孤帆的影子遠去,在碧空中消逝,只看見浩浩蕩蕩的長江向天邊流去。

  賞析

  這首送別詩有它特殊的情味。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那種少年剛腸的離別,也不同于王維《渭城曲》那種深情體貼的離別。這首詩,表現的是一種充滿詩意的離別。其所以如此,是因為這是兩位風流瀟灑的詩人的離別,還因為這次離別跟一個繁華的時代、繁華的季節、繁華的地區相聯系,在愉快的分手中還帶著詩人李白的向往,這就使得這次離別有著無比的詩意。

  李白與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剛出四川不久,正當年輕快意的時候,他眼里的世界,還幾乎像黃金一般美好。比李白大十多歲的孟浩然,這時已經詩名滿天下。他給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間,自由而愉快,所以李白在《贈孟浩然》詩中說:“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這次離別正是開元盛世,太平而又繁榮,季節是煙花三月、春意最濃的時候,從黃鶴樓到揚州,這一路都是繁花似錦。而揚州,更是當時整個東南地區最繁華的都會。李白是那樣一個浪漫、愛好游覽的人,所以這次離別完全是在很濃郁的暢想曲和抒情詩的氣氛里進行的。李白心里沒有什么憂傷和不愉快,相反地認為孟浩然這趟旅行快樂得很,他向往揚州,又向往孟浩然,所以一邊送別,一邊心也就跟著飛翔,胸中有無窮的詩意隨著江水蕩漾。在一片美景之中送別友人,真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美景令人悅目,送別卻令人傷懷,以景見情,含蓄深厚,有如弦外之音,達到使人神往,低徊遐想的藝術效果。

  “故人西辭黃鶴樓”,這一句不光是為了點題,更因為黃鶴樓是天下名勝,可能是兩位詩人經常流連聚會之所。因此一提到黃鶴樓,就帶出種種與此處有關的富于詩意的生活內容。而黃鶴樓本身,又是傳說仙人飛上天空去的地方,這和李白心目中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揚州,又構成一種聯想,增加了那種愉快的、暢想曲的氣氛。

  “煙花三月下揚州” ,在“三月”上加“煙花”二字,把送別環境中那種詩的氣氛涂抹得尤為濃郁。煙花,指煙霧迷蒙,繁花似錦。給讀者的感覺絕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盡、看不透的大片陽春煙景。三月是煙花之時,而開元時代繁華的長江下游,又正是煙花之地。“煙花三月”,不僅再現了那暮春時節、繁華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時代氣氛。此句意境優美,文字綺麗,清人孫洙譽為“千古麗句”。

  總之,這一場極富詩意的、兩位風流瀟灑的詩人的離別,對李白來說,又是帶著一片向往之情的離別,被詩人用絢爛的陽春三月的景色,將放舟長江的寬闊畫面,將目送孤帆遠影的細節,極為傳神地表現出來了。

  《與史郎中飲聽黃鶴樓上吹笛》

  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

  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注釋」

  1、郎中:官名,為朝廷各部所屬的高級部員。欽:當是史郎中名。一作“飲”。王琦《李太白全集》注本謂史欽,其生平不詳。黃鶴樓:古跡在今湖北武漢,今已在其址重建。

  2、遷客:被貶滴之人。去長沙:用漢代賈誼事。賈誼因受權臣讒毀,被貶為長沙王太傅,曾寫《吊屈原賦》以自傷。

  3、江城:指江夏(今湖北武昌),因在漢水濱,故稱江城。落梅花:即《梅花落》,古代笛曲名。

  評注

  《苕溪漁隱叢話》:

  《復齋漫錄》“古曲有《落梅花》,非謂吹笛則梅落。詩人用事,不悟其失。”余意不然之。蓋詩人因笛中有《落梅花》曲,故言吹笛則梅落,其理甚通,用事殊末為失。

  《四溟詩話》:

  作詩有三等語,堂上語、堂下語、階下語,知此三者可以言詩矣。凡上官臨下官,動有昂然氣象,開口自別。若李太白“黃鶴樓上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此堂上語也。

  《唐詩廣選》:

  蔣仲舒曰:無限羈情,笛里吹來,詩中寫出。

  《唐詩摘鈔》:

  前思家,后聞笛,前后兩截,不相照顧,而因聞笛益動鄉思,意自聯絡于言外。意與《洛城下》同,此首點題在后,法較老。

  《唐宋詩醇》:

  凄切之情,見于言外,有含蓄不盡之致。至于《落梅》笛曲,點用入化,論者乃紛紛爭梅之落與不落,豈非癡人前不得說夢耶?

  《唐宋詩舉要》:

  因笛中《落梅花》曲而聯想及真梅之落,本無不可。然意謂吹笛則梅落,亦傅會也。復齋說雖稍泥,然考核物理自應有此,不當竟斥為妄。

  《詩式》:

  首句直敘;二句轉,旅思凄然,于此可見。三句入吹笛;四句說落梅,以承三句。若非三句將“吹節笛”三字先見,則四句“落梅花”三字無根矣。且“江城落梅花”,足見笛聲從樓上傳出,“聽”字之神,現于紙上。[品]悲慨。

  《李太白詩醇》:

  嚴滄浪曰:凄遠,堪墮淚。潘稼堂曰:登黃鶴樓,初欲望家,而家不見;不期聞笛,而笛忽聞;總是思歸之情,以厚而掩。

  以下資料來源未詳:

  (1)郎中:官名。黃鶴樓:近在湖北武昌的長江邊上。

  (2)遷客:流遷或被貶到外地的官員。

  (3)江城:指江夏,今湖北武昌;梅花:指“梅花落”。為笛曲曲牌名。

  「鑒賞」

  李白,卷一《獨坐敬亭山》、本卷《清平調》已介紹。在安史之亂中,李白于肅宗至德元載(756)十一月應聘入永王李璘幕,隨永王水師東下。肅宗派兵討伐永王,至德二載永王兵敗,李白逃至彭澤,被系潯陽獄中,十一月被定罪流放夜郎(今湖南新晃)。此詩是李白于乾元元年(758)五月被流放的途中經過武昌時所作。

  《與史郎中飲聽黃鶴樓上吹笛》,“史郎中”,生平不詳。“飲”,《千家詩》作“欽”,《李太白文集》與《文苑英華》作“飲”,“欽”似與“飲”字形近而誤。“黃鶴樓”,故址在今武昌蛇山。

  首句詩人以賈誼自比,說自己被流放到了夜郎。賈誼(前200—前 168),漢文帝時著名的'政治家與文學家,由于他的政治主張得罪了權貴,被貶為長沙王太傅。李白是說自己被流放到夜郎是冤枉的、無辜的。“一為”即一旦成為。“遷客”指被貶謫或遭流放的人。

  次句寫詩人關心國家,思念親人。“長安”是唐代的首都,“西望長安”當然也就是表明自己關心國家的局勢與命運。“不見家”,李白未嘗居家長安,蓋指史郎中言之,李白當然也有同感,所以也表現了詩人渴望與家人團聚在一起的心情。而這一切都變成了難以企及的事了。

  后兩句扣題寫聽笛。三句寫笛聲從高空傳來,末句寫聽到笛聲的感覺。笛曲中有《梅花落》,見《樂府詩集》卷二十四。詩中表明所吹為《梅花落》曲,同時也寫了笛聲所造成的藝術效果:五月的鄂州城,梅花正在紛紛飄零。“江城”指鄂州城(今湖北武漢武昌),因為它瀕臨長江。主要表現思婦惜春念遠的情感,調子是憂傷的,這恰好符合李白當時的心境,所以他聽了特別感動。

  這首詩的寫作特點是巧借笛聲抒發了自己的情感,正如明人鐘惺《詩歸》所說:“無限羈情,笛里吹來。”而且表達得很含蓄,如清乾隆十五年《御選唐宋詩醇》稱:“凄切之情,見于言外,有含蓄不盡之致。

  至于《落梅》笛曲,點用入化。”笛聲在結構上也有明顯的作用,清初黃生《唐詩摘抄》卷四說:“前思家,后聞笛,前后兩截,不相照顧,而因聞笛,益動鄉思,意自聯絡于言外。”

關于黃鶴樓古詩4

  黃鶴樓是武漢市標志性建筑,與晴川閣、古琴臺并稱“武漢三大名勝”。古時候李白寫過很多關于黃鶴樓的古詩,下面一起來欣賞欣賞。

  《江夏送友人》

  雪點翠云裘,送君黃鶴樓。

  黃鶴振玉羽,西飛帝王州。

  鳳無瑯玕實,何以贈遠游。

  徘徊相顧影,淚下漢江流。

  「注釋」

  ①江夏,唐時郡名,即鄂州也,屬江南西道。

  ②宋玉《諷賦》:“翳承日之華,披翠云之裘。”

  ③楊齊賢曰:黃鶴樓,在鄂州。《國經》云:“費文祎得仙,駕黃鶴憩此。”

  ④鮑照《舞鶴賦》:“振玉羽而臨霞。”

  「譯文」

  雪花點綴著翠云裘衣,正當冬季,我在黃鶴樓攜酒送你。

  你馬上就要像黃鶴一樣振奮玉羽,西飛到長安城——帝王州去。

  我雖然是鳳,卻無瑯玕來充饑,我用什么來贈送你遠游呢?

  只好徘徊顧影,淚滿漢江,留戀難別。

  《望黃鶴樓》

  東望黃鶴山,雄雄半空出。

  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紅日。

  巖巒行穹跨,峰嶂亦冥密。

  頗聞列仙人,于此學飛術。

  一朝向蓬海,千載空石室。

  金灶生煙埃,玉潭秘清謐。

  地古遺草木,庭寒老芝術。

  蹇予羨攀躋,因欲保閑逸。

  觀奇遍諸岳,茲嶺不可匹。

  結心寄青松,永悟客情畢。

  「寫作背景」

  詩作于肅宗上元元年(760)春,其時李白自零陵歸至巴陵、江夏。黃鶴山,即黃鶴礬,又名黃鵠山,在鄂州江夏縣東九里,今武漢市長江大橋南首蛇山。傳說昔有仙人控黃鶴于此,故得名黃鶴山。詩中描繪了黃鶴山的雄偉氣勢與壯美景色。

  「譯文」

  向東眺望黃鶴山,只見黃鶴山威勢雄偉橫出于半空之中。

  山的四面環繞著白云,中間的山峰托春天上的太陽。

  山巒峭立高跨于空中,高峻的上峰深幽邃密。

  多次聽說過許多仙人在這里學習飛身升天之術,一朝成仙飛間蓬萊仙境,流下的石室千年以來空空蕩蕩。

  丹灶早已生出塵埃,清澈的水潭也早已寂靜無聲,失去了先前的生氣。

  地宅荒古長滿了雜草,庭中苦寒,芝術之類的藥草皆已老去。

  我很想登臨此山,借以保有我的閑逸之致。觀覽奇異遍及各個名山,所見卻都不能與這座山匹敵。

  我寄心于山上青松,由此悟認不再會有客旅情懷了。

  「注釋」

  雄雄:氣勢雄偉。

  彎跨:跨于空中。

  峰嶂:高峻的山峰。冥密:深幽茂密。

  飛術:仙術,求仙升天之術。

  蓬海:即蓬萊仙山,因位于海中故稱蓬海。

  金灶:即丹灶,道家煉取丹藥之灶。

  清謐:清靜、安寧。

  蹇:句首語助辭。

  躋:登。

  「賞析」

  “東望黃鶴山,雄雄半空出。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紅日。巖巒行穹跨,峰嶂亦冥密。”李白以夸張的手法渲染黃鶴山的雄偉氣勢。開頭先寫山的高大:“東望黃鶴山,雄雄半空出”,“雄雄”二字,極力形容黃鶴山的威勢,只見整座山峰,凌空而上,直插云天。接二句又從側面加以烘托,“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紅日。”遠看去,朵朵白云似乎從山的四周升騰而起,一輪紅日仿佛就跟山中的高峰相互依偶著。波浪般起伏、參差不齊的.山巒,一排排凌空橫跨,寬闊無邊;高高聳起的、屏障一般的山蜂,稠密而又顯得幽深昏暗。

  前六句詩句,全由首句“東望”二字引出,其中有上望、縱望、側望、環望。整個黃鶴山幾乎全被詩人望遍了。可以看出,這首詩具有鮮明的浪漫主義特色。

  “頗聞列仙人,于此學飛術”,正如劉禹錫在《陋室銘》中所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暗寓李白心向往之,因此山曾有仙人居住過。“一朝向蓬海,千載空石室”,人去樓空,仙去室寂。如今山上只剩下仙人當年煉丹的石室了。“金灶生煙埃,玉潭秘清謐”,煉丹的“金灶”,已滿是煙塵和埃垢;注滿玉液之潭,如今已一無所有;整個黃鶴山似乎都被一種清幽寂靜的靜的氣氛所籠罩,一切是那樣的神秘。“地古遺草木,庭寒老芝術。”一片荒涼冷寂的畫面展現于讀者面前:古老的荒地,草木叢生;庭園里,靈芝之類的藥草,已經蒼老枯萎。

  從“頗聞列仙人”至“庭寒老芝術”是第二段,共八句。詩人扣緊有關黃鶴山的傳說,描繪仙人飛升后的荒涼景象。寫法仍從“望”字入筆,但卻已經雜入許多虛無的幻想,濃化了全詩的氣氛。

  從“蹇予羨攀躋”至篇終是第三段。這一段寫由黃鶴山的奇偉和有關仙人的傳說所引起的向往之情。“蹇予羨攀躋,因欲保閑逸”兩句,毫無隱諱地抒寫自己的仰慕與欣羨,詩人很愿攀援而上。詩人之所以產生這種感情,原因在于“保閑逸”,亦即保持平靜的心理狀態,過著閑逸的生活。“觀奇遍諸岳,茲嶺不可匹”兩句,與一、二兩段相呼應,說明,盡管詩人走遍了五岳名山,但黃鶴山卻是無與倫比、無可匹敵的。

  總體來說,此詩經過實際的比較,詩人終于決定把黃鶴山做為自己感情寄托之所在,從此永遠結束作客他鄉,寄人籬下的生活:“結心寄青松,永悟客情畢。”這里的“青松”代指黃鶴山,同時也象征看詩人堅韌不拔、冬夏常青的性格。“悟”,覺悟,醒悟。“客情”,暗指客居他鄉的思想情感,也包括了詩人奔波流浪,懷才不遇的一生。

關于黃鶴樓古詩5

  《醉后答丁十八以詩譏余槌碎黃鶴樓》

  黃鶴高樓已槌碎,黃鶴仙人無所依。

  黃鶴上天訴玉帝,卻放黃鶴江南歸。

  神明太守再雕飾,新圖粉壁還芳菲。

  一州笑我為狂客,少年往往來相譏。

  君平簾下誰家子,云是遼東丁令威。

  作詩調我驚逸興,白云繞筆窗前飛。

  待取明朝酒醒罷,與君爛漫尋春暉。

  「注釋」

  ⑴閻伯珵《黃鶴樓記》:州城西南隅有黃鶴樓。《圖經》云,昔費袆登仙,嘗駕黃鶴還憩于此,遂以名樓。

  ⑵《漢書》:黃霸為潁川太守,吏民咸稱神明。

  ⑶《漢書》:嚴君平卜筮于成都市,得百錢足自養,則閉肆下簾而授《老子》。

  ⑷《搜神后記》:丁令威,本遼東人,學道于靈墟山。

  「譯文」

  黃鶴高樓已我被捶碎了,

  騎黃鶴的仙人無所依憑。

  黃鶴飛上天庭跟玉帝告狀,

  玉帝卻把黃鶴流放回江南。

  神明太守再把黃鶴樓重建雕飾,

  新近圖畫的粉壁還芳菲猶聞。

  整州的人都笑我為狂客,

  連你這個小小少年也來譏笑諷刺我。

  我去嚴君平簾下打探過,

  我知道你姓丁,你家祖宗就是漢朝的遼東太守丁令威,是個神仙。

  你竟然在我面前寫詩調笑我!壞我酒興,哈哈,關公面前耍的什么刀?

  瞧瞧俺這把筆,那是筆尖生花兒,筆桿子繞著白云窗前飛的`筆。

  小子,等我明天酒醒了,

  寫一首讓你知道什么叫詩歌的詩給你看看,再與你一起尋找詩中爛漫的春暉。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久久国产精品亭亭亚洲Av | 日韩欧美无限制视频一区 | 制服丝袜中文字幕丝袜专区 |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观看青青 | 一级a性色生活片久久无 | 亚洲ⅴs日韩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