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按佛教的觀點,人每重復一次同樣的行為,記憶的痕跡就加深一次;重復得越多,痕跡越深刻,形成了習慣性思維和行為方式。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學誠法師的語錄35句,歡迎閱讀。
1、明明德,就是說每個人內心都具有光明德能,要把這些寶藏開發出來,形成一個完整、優美的人格。
2、思考死亡不僅讓我們珍惜活著的時光,更重要的是通過直面死亡,體會到無常。
3、愛的對象可以是任何事物,只要有愛就會痛苦。
4、認識到每個人都是人,是對演員身份的超越。
5、超越外在身份的限制,不僅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問題,不僅只考慮自己的利益,會讓我們更清楚地看到事實真相,更全面地了解自己、了解別人。
6、我們內心面對外在事物所起的反應,是由我們過去的知識、經驗、心理結構決定的。
7、痛苦和快樂的來源就很清楚了:內心的心理結構,加上外在的事物,會引發內心種種苦樂感受。
8、外在的事物與遭遇往往是我們不能掌控的。
9、如果我們覺得,要得到外在什么東西,才能獲得幸福的話,目標本身就錯了,自然不容易獲得真正的安樂與寧靜。
10、身體有"失壞",青春不再,身體日漸衰老,健康每況愈下。
11、"愛"產生——追求"愛"——得到"愛"——失去"愛",然后發起新一輪的對"愛"的追逐,最終又失去"愛",生活就是這種公式的不斷重復。
12、如果誰說他現在苦,那肯定是他"愛"上了某樣東西。
13、利他心強的人比較快樂,愛與不愛是根據自己的利益判別出來的。
14、總考慮自己的感受就經常有苦,一心想著別人的人就把自己放下了,從別人的快樂中獲得了無害的快樂。
15、活在當下,生命才有力量跳出輪回。
16、當人整個身心都陷入攻擊狀態時,他還有何快樂可言?他的語言、行為都是傷害性的,給對方帶來難以忍受的心靈痛苦,讓對方失望、怨恨、傷心、難過,決心再也不和這種人交往了。
17、憤怒、仇恨對人體內的神經組織、內臟細胞也會造成嚴重損害。
18、光明、善良、正面的念頭會制造出快樂、安全、舒服的"產品"。
19、只有讓善念持久、穩定、有力,才能擁有穩定的幸福與快樂。
20、有愛就有苦,苦從愛生。
21、求取所愛事物的過程中,往往伴隨著苦。
22、內心平靜,才容易專注,同時思維清晰,能夠快速把握外界環境中的各種信息。
23、順境也好,逆境也好,都是我們要去改善和超越的。
24、做利益他人的事。做得越多,所獲得的幸福就越多。
25、向別人傾訴就是排泄心靈的垃圾,雖然一時可以緩解心中的郁悶,但終究逃不出揚湯止沸的輪回。
26、凡夫說話都是"煩惱心"驅使,越說越躁動,越說越煩惱。
27、寧靜來自于調養內心。心凈國土凈,心安眾生安。
28、一個菩薩,也就是學大乘佛法的人,萬事萬物,人類的一切學問,都是他持戒的對象。
29、佛教講的智慧是讓人解脫自在,不為外物所奴役,也不被知識所捆綁。
30、學佛明白宇宙萬相無非緣聚緣散,亦無非眾生的心生心滅,無非是歷練我們,保持內心的慈悲與平等,在佛陀的智慧覺照里,是一片清凈光明。
31、夢想往往被認為是年輕人的專利,但也不盡然。夢想是不分老少的,它屬于每個渴望創造精彩人生的人。
32、人在年輕時,有著健康的體魄與充沛的精力,但思想尚未成熟,經驗有待積累。到了老年,思想完全成熟了,經驗充分積累了,可體魄和精力卻逐漸衰退了。這是人生的自然過程,遺憾在所難免。
33、夢想就變成了理想,也就是一套能夠付諸實踐的具體思路,只要堅持做下去,就有成功的希望。
34、無限輪回,一切眾生都曾作過我的父母,因此要孝順一切人,恭敬一切人,在有差別的緣起下,去實踐平等的大愛。
35、一個人非常容易去否定、排斥生命中最重要、最有價值的東西。
【學誠法師的語錄】相關文章:
學誠法師的語錄集合39句07-30
學誠法師的語錄摘錄36條09-28
學誠法師的語錄匯編30句10-03
2023年學誠法師的語錄40條06-30
2023年學誠法師的語錄49條08-20
2023年學誠法師的語錄38條09-06
2023年學誠法師的語錄合集48條08-14
海濤法師的語錄40句09-10
延森法師的語錄45句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