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或多或少都會用到過證明吧,根據用途的不同,證明的種類也不盡相同。一般證明是怎么起草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證明地球在自轉》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一、內容概述:
《證明地球在自轉》在教科版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三課。地球的運動時很復雜的,除了公轉和自轉外,還有其他運動。嚴格地說,地球的運動時多種運動的復合。人們在長期的觀察中,已經發現了一些可以說明地球在自轉的論據,但是一些現象,學生還是很難觀察到的。這一課,要運用關鍵性證據證明地球在自轉。教科書選取了“傅科擺”作為地球自轉的實證。通過設計一個活動,讓學生是通過動手實驗來認識擺的特點,從而理解“傅科擺”何以證明地球在自轉。學情分析:
我校是一所農村學校,雖然條件有限,但是學生學習科學,動手實驗的能力較強,課堂上能夠認真聽講,積極探究。五年級的學生,通過電視或書籍,大多數都已經知道地球在自轉并且圍繞太陽公轉這一科學事實。但是如果讓他們進一步去科學合理地解釋,那就很少有人說出了。因此,要基于可觀察到的現象和事實,運用實驗,游戲,模擬再現等方法,讓學生探究,認識。學生對科學知識的興趣是非常濃厚的,尤其是讓他們自己動手探究的時候。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1.擺具有保持擺動方向不變的特點。 2.“傅科擺”擺動后,地面的刻度盤會與擺的擺動方向發生偏移,這可以證明地球在自轉。
過程與方法:1.通過擺的實驗探究,了解“擺”的特點,理解“傅科擺”的原理。2.學習關于“傅科擺”的資料,了解人類科學研究的歷史。
情感態度價值觀:1.懂得地球自轉是需要實證的。2.培養學生樂于實驗和探究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通過擺的實驗探究,了解“擺”的特點,理解“傅科擺”的原理。教學準備:1.多媒體課件“傅科擺的資料”、地球“同步”衛星的資料,2.分組準備單擺一個、支架個、可轉動的圓盤一個教學過程設計:一、導入新課:
問:同學們,我們都共同生活在一個美麗的星球-地球上,你能感覺到地球是否在運動呢?說說你對地球運動的了解。(生:自轉、公轉)
的確,地球既繞著太陽公轉,也在不停地自轉,現在,我們可以通過人造地球衛星等觀察到地球在自西向東地自轉。但是古代,人們是無法直接觀察到地球自轉的,那他們是怎樣證明地球在自轉的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證明地球在自轉》。板書課題。
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試驗并記錄)
認識擺的特點:
出示擺:同學們,看今天老師為大家帶來了什么?它是由鐵架臺、擺繩和擺錘組成。今天我們就和大家一起來研究擺。看看擺有什么特點?
2.師開始擺,讓學生觀察并說說擺擺動的方向
(現在我讓這個擺擺動起來,誰能描述一下現在擺擺動的方向是怎么樣的?(前后方向)
3.實驗猜測:如果在擺擺動的同時將底盤轉動90度,它的擺動方向會發生變化嗎?轉動180度、270度、360度呢?
4.指導學生實驗。(課件出示實驗要求并示范)
實驗步驟:1.將轉盤平放在桌面上,再將擺平穩的放在轉盤上。2.組長讓擺沿前后方向擺動起來,如果出現打轉現象立即重新開始。3.一個組員要平穩而緩慢的轉動轉盤,注意保持速度均勻。4.當分別轉到90度和180度時,另一個組員和記錄員要及時觀察擺擺動的方向并及時記錄。5.實驗結束,小組討論實驗實驗發現,并填寫實驗記錄單。5.學生實驗并記錄,教師巡回指導。 6.匯報交流,板書小結。
小結:大家通過實驗發現擺在擺動過程中,擺的擺動方向基本不會隨著擺架的轉動而發生明顯地改變,我們也可以說擺具有保持擺動方向不變的特點。(板書:保持擺動方向不變的特點。)
三、認識地球自轉的證據“傅科擺”。
1.導入:早在一百多年前,法國有一個叫傅科的科學家也在研究擺的性質,在研究中發現了一個驚奇的現象,是什么現象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2.播放傅科擺的視頻資料。
3.課件出示關于“傅科擺”的資料,結合資料思考這三個問題。傅科擺是怎樣一種特殊的擺?和我們的擺相比它特殊在什么地方?(生:67米的擺長(20層樓高),27千克的鉛球組成的擺。)傅科在實驗中發現了什么現象?
擺在一段時間內沿著順時針方向發生了偏移。他認為是什么原因造成這種現象的?(生:由于地球自轉引起的)
師:傅科擺擺動平面沿著順時針方向轉動是由于地球自轉引起的,反過來說傅科擺的這種變化就有力的證明了地球在自轉。(板書:傅科擺)
4.介紹北京天文館內的傅科擺。
師:我國北京天文館內也有一個傅科擺,讓我們通過視頻來認識它。
5、.教師小結:通過視頻我們發現傅科擺轉動一周所需要的時間與當地的緯度有關。在北京緯度為40度的地區,傅科擺轉動一周需要37個小時多,緯度越低,傅科擺轉動一周需要的時間越長,如臨安的緯度約是北緯30度,所以在臨安當地傅科擺的擺動平面轉動一周需要的時間約是51個小時多。四、拓展延伸鞏固提高1.尋找其它證據證明地球在自轉
同學們,通過學習我們知道了傅科擺是可以證明地球在自轉,你還知道生活中還有哪些現象也可以證明地球在自轉呢?
水的旋窩,河床的沖擊、晝夜交替、炮彈運動方向的偏離、探井測量法等等2.交流資料,拓展認識。教學評價:
評價是最美的教學語言,尤其是對于科學這門實踐性強的課程。課堂中在上課伊始,讓學生說說自己對地球的認識時,有一些學生的認識來自于課外書籍的閱讀,這時,及時對這些學生進行好讀書的鼓勵,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在學生分組實驗時,走到學生中間,去發現,去鼓勵,去評價學生。有記錄認真的同學,有動手能力強的同學,有善于發現,積極提出不同見解的同學等,我們的評價,不僅僅停留在口頭語言上,一個鼓勵贊許的眼神,一個小小的撫摸,一個肯定的擁抱,也會使我們的課堂精彩萬分。科學課堂上,更不能忽視對學困生的鼓勵評價,看到他們認真閱讀“傅科擺”的資料,我都會不吝嗇自己的鼓勵與贊美,讓科學課中的評價更富有人文性和理性。
設計特色簡述:作為科學老師,這一課《證明地球在自轉》不僅要使學生獲得重要的基本的科學概念,還要使學生獲得科學探究的技能和方法,以及合作交流、語言表達的能力,更要使學生獲得善于思考、勇于探究的科學態度。因此,在本課教學中,主要采用“探究——研討”的教學方法組織課堂教學,讓學生進行實驗、研討、推測假設、驗證,進一步研究地球自轉產生的原因。從而讓學生學到探究科學規律的本領。組織學生綜合運用觀察法、小組合作等學習方法,指導學生通過“假設——實驗——得出結論”的途徑對地球的自轉進行解釋,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作用,使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實驗,獲取新知識,培養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
【《證明地球在自轉》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地球自轉線式說課稿12-10
初中地理《地球的自轉》說課稿12-10
地球和地球儀教學反思04-16
地球的新生教學反思03-16
《地球的運動》教學反思04-16
地球的運動教學反思04-16
地球運動教學反思02-12
《地球上有什么》教學反思04-15
《地球上的水》教學反思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