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于自己的讀書感悟,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后感了。你想好怎么寫讀后感了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基督山伯爵》有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基督山伯爵》有感1
厄運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蹶不振。在《基督山伯爵》中,男主埃德蒙本是一名善良,淳樸又經驗老道的水手。他本來這次航海回來就要迎上人生中最幸福的事了,他同美麗的卡塔盧尼亞女子就要邁入婚姻的殿堂了。而又因為此次航行船長不幸發病去世,船主摩萊爾平時對他即為賞識,準備讓他當船長,可謂是事業婚姻雙豐收,但幸福的人總會遭人嫉妒,就在他與梅塞苔絲舉辦婚禮的那天,不辛發生了,憲兵過來不由分說就抓他走,可憐的埃德蒙此刻還不知道這正是他噩夢的開始,而他還對這美好的社會充滿感激與希望,自認為只要自己清白一定會沉冤得雪,很快歸來。
這本書的劇情就此展開,可憐的埃德蒙在獄中多少年都不可能想到他那莫須有的拿破侖黨徒罪名是自己的情敵與船上的會計因嫉妒而給他安上的,更令他想不到的是他自以為對他親切,可以為自己伸張正義的法官會因這個莫須有的罪名對自己不利而放仍不管,令其成為一樁無法推翻的無頭冤案。埃德蒙在獄中足足待了十四年,在前幾年的.時候,他還對外面的社會抱有希望,可在一次一次希望中,迎來的只有絕望。他抱怨過,怒罵過,痛苦過,可一切都是徒勞,在伸手不見五指的牢房中,他已壓抑的不成樣子,就連獄卒都把他當成瘋子,不愿搭理他。終于有一天,他壓抑不住了,想要解脫,他就開始絕食,絕水,就在他生命就剩最后一口氣息的時候,他聽到了鑿壁的聲音,也許是上帝不想他就這么無辜的死去,為他帶去了生命的響動,讓他在死亡中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他仔細的聆聽,他確信了,他不再孤獨了,他對活著燃起了新的希望。他拼命地爬,抓起他倒掉的食物就往嘴里塞,他要補充體力,他要活著。
終于,兩個隔墻相望的獄友相見了,埃德蒙對面的正是被獄卒們常說是瘋子的法利亞長老,他自稱有無數的寶藏。正是這個老人,給予了埃德蒙無窮的才智,無盡的財富以及他們向往已久的自由。
在埃德蒙逃出生天以后,他便一生只為復仇而活了,他化身為上帝懲罰邪惡的雙手,無情地摧毀這世間的罪孽,使其無所遁形。在埃德蒙逃出后的情節中,正是全書中的高潮,他與敵人斗智斗勇,掌握一切的自信與敵人驚恐,無力形成鮮明的對比,復仇部分充分展示了“要使其毀滅,必先使其瘋狂”這一手段,他摧毀了敵人最在乎,最怕失去的東西,讓敵人充分感受到他曾經所受的苦痛。
這本書充分展示了人性的力量,人可以因妒而生恨去害人,也可以因善而生愛去救人。人的一生都在行善與施惡中度過,世上沒有所謂的無善不施的圣賢,也沒有無惡不作的魔頭,凡事都有因果。所以我們要養成一顆知是非明事理的心,要懂得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的道理,這樣才能在我們人生的不斷選擇中,走上路,走對路,最終安全到達幸福的彼岸。
讀《基督山伯爵》有感2
有一顆愿意等待的心,說明你對未來抱有希望;有一顆充滿希望的心,那么等待,又算什么?題記
在雜亂的閣樓中,我偶然發現兩本布滿灰塵的磚頭《基督山伯爵》。翻開扉頁,大仲馬的名字映入眼簾。一向鐘情外國文學的我毫不猶豫地把它像寶貝似的捧回房間。
故事大致講一名叫愛德蒙。唐泰斯的水手因受人陷害,被冤枉,囚禁在地下監獄十九年。一名神甫與他成為朋友。神甫臨死前,告訴他在一座名叫基督山的島嶼上有很多寶藏。經過九死一生,愛德蒙越獄來到基督山島探得寶物,成了億萬富翁。但他并沒有忘記曾經傷害過他的卑鄙小人們唐格拉,費爾南和檢察官維爾福,決定化名基督山去復仇。
看完這本書,我為愛德蒙悲慘的遭遇而憤懣,為他不可計數的財富而咋舌。但,令我最欽佩的是他超人的毅力。在生不如死的監獄生活中,每一分每一秒他都樂觀地勇敢面對。越獄后,愛德蒙不忘他無辜受難的十九年,千里迢迢地趕到繁華的巴黎復仇。正如大仲馬說過:我愛愛我的人,我恨恨我的人。這句話就是對基督山最好的概括。他愛人,愛馬克西姆尼如親生兒子,愛埃黛如女兒;他恨人,恨唐格拉如眼中釘,恨維爾福想把他一口吞下去。他敢恨,更敢愛。
中國有句俗語: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報仇是需要養精蓄銳的,并不是憑著一時的心緒就可輕舉妄動。而基督山,是以自己的行動來闡釋這句話。在噩夢般的十九年后,他對曾經有恩于他的船主一家,竭其所能,默默報恩。報起仇來則是兇殘無比,毫不手軟。
但在他的復仇記中,有許多無辜的人被牽連,造成新的'悲劇。費爾南自殺了,阿爾貝和梅塞苔絲成了可憐的流浪者,維爾福家中陸續失去了三個與此事毫無關系的人;唐格拉小姐離家出走基督山彷徨了,猶豫了,他不知是否該繼續。夠了,夠了,已經夠了,一個死了,一個瘋了,我是不是做的太過分了呢?他,不再那么堅決地復仇,在給唐格拉一個嚴厲的教訓后,放了他一條性命。愛德蒙畢竟不是天生的儈子手,他也是善良的化身。
最終,他的仇人:
死了,一了百了,死不瞑目;
瘋了,痛苦欲絕,神智解脫;
活著,生不如死,永遠悲痛。
他的復仇,成功了,也失敗了。當復仇的劍轉為寬恕的犁,一個人才懂得幸福。因為不拋棄復仇的人,最終頁寬恕不了自己!
復仇使我們不幸,寬恕使我們落淚。直面人生,要學會寬恕,勇往直前,要放棄痛苦。正如基督山所說:人類的全部只能用兩個詞形容:等待和希望!
讀《基督山伯爵》有感3
直至上帝為人類揭示未來圖景的那一天之前,人類的全部智慧就包含在這四個字里面:“等待”和“希望”!}記
《基督山伯爵》是法國著名作家大仲馬譜寫的一曲激越而又滿懷悲壯的英雄篇章。本書開始于一場陰謀,即將舉行婚禮的愛德蒙遭到陷害,被關進監牢十四年,在死牢中,他認識了自己的恩師神甫,年輕人用自己的心感化了他,后者將自己的畢身所學以及寶藏的秘密傳授給了唐泰斯。復仇的種子悄悄植根于唐泰斯的心間,而浴火重生的他,越獄后找到巨額的寶藏,化身為基督山伯爵,一位睿智機敏、城府極深的復仇之神。回報恩人后,他自命為上帝的使者,以上帝給予他的第二次生命和巨大的力量向這個無情殘酷的社會進行復仇。
這是一個上帝般的男人,威嚴地在空中俯視著世間下發生的各種罪惡與正義,骯臟與高尚,苦難與歡樂。他富有的外表下包裹著智慧的利劍,刺入那些上層人物重重掩蓋下的內心,將里面的污穢暴露下陽光之下。他找到受害者作為證人,揭露了費爾南伯爵榮耀下的無恥卑鄙,他用一個女人的貪欲和一個被遺忘的私生子毀滅了維爾福那檢察官的'威嚴光環……最終一切都塵埃落定了,伯爵大仇已報,沒有遺憾地離開了巴黎這個傷心地,留下的只是幾個破碎的家庭。而在生活中我們往往也遇到這樣或那樣的不公,無助的我們又能如何呢?是奮起反擊,還是隱忍不發?當你處于絕望,不要灰心,也不要喪氣,這時候的等待不是懦弱,而是厚積薄發的蓄力。隱忍,等待,在心中埋下希望,埋下復仇的種子。努力、奮斗終究會迎來基督山伯爵的春天!
然而,這一切,卻又都不是那么的簡單。如果伯爵沒能遇到神甫,沒能從他身上學到智慧,沒有那一大筆寶藏,沒有強大的人脈網絡,他又如何對抗那么多年前早已位高權重的仇人呢?伯爵是幸運的,各種小概率事件成就了他的成功,但這畢竟只存在于小說之中,一個能讓人發泄現實的不滿,唯世不公的地方,F實畢竟是殘酷的,妒忌與貪婪是最大的阻礙,只要有它們存在一天,人們都不可能得到和平。在金錢的利誘下,當下的社會充滿了浮躁的氣息,人們無法平息利益與金錢帶來的誘惑。貧富的懸殊差距,官本位的階級等分,讓這個社會變得復雜了許多。有的人迷失了自我,自認為走在了時代的前流,殊不知失去的比得到的更可貴。太多的人只認為這世間只有名利可追求,思想與道德嚴重的缺失,令這樣的人只能成為欲望的奴隸,終究在無休止的追逐中倒下,埋沒。留下的只能是是遺憾與感慨。當然,最重要的就是自己的實力,勿要讓世俗蒙蔽了眼睛。等待、希望、奮斗!讓心中的決心去點燃最耀眼的火焰吧!
讀《基督山伯爵》有感4
上學期,我給兒子買了周克希翻譯的整套《基督山伯爵》,厚厚的三大本。當時兒子手上正有沒讀完的書,加上厚厚的密密麻麻的看上去枯燥的文字,使得兒子遲遲沒去動它。孩爹當時老是失眠,為了治療失眠,就把上集拿去,準備睡不著時看兩眼以使困意襲來。上集孩爹整整用了兩周時間,當周末將看完的上集拿回來換中集時,兒子的興趣來了,接著看了起來,由此展開了爺倆共讀《基督山伯爵》的歷程。由于孩爹工作忙看的慢,兒子在后面步步緊追,苦苦相逼,弄得當爹的出差也要背著厚厚的書,著實體驗了一把學生時代隨時隨地讀名著的大學生活。
我們都知道,看名著沒有讀普通小說、故事書來得輕松,而且需要沉靜下來才能讀得進去。對于一個12歲的孩子,讀這樣故事情節跌宕起伏、充滿懸念,人物關系錯綜復雜,更要命的是——對中國人來說難以記住的拖沓冗長的'名字和姓氏,是有一定難度的。這些常常搞得兒子一頭霧水,往往看著看著又往回翻,去重新界定人物之間的關系,回顧前面的情節,雖然看得有點艱辛,可兒子樂此不疲,常常看的飯顧不上吃覺顧不上睡。兒子當時最大的感觸是:媽媽,我覺得故事寫得別有深意。看來兒子是看進去了。
看這套書,爸爸用了1個月,兒子用了3周。這樣的速度對于兒子來說應該是龜速了,但也說明兒子初次讀這樣大的原版名著的用心,不管兒子通曉了多少收獲了多少,這個過程也足夠了。而對于我這個當媽的,作為冷靜的旁觀者,最大的欣慰和幸福而是:周末孩爹回來,爺倆一起探討書中情節的溫馨場面。爺倆蜷坐在沙發上,一人一厚本抱著,兒子看得糊涂時,兒子急于知道后面情節時,會和老爸探討,而由于爺倆都對人物的名字有些混亂,常常說不在一個頻道上,要不斷的溝通解釋才能說到一個點子上,弄的爺倆常常開懷大笑,互相取笑。但在這樣的笑聲中、辯論中一個個問題漸漸明朗化了,爺倆都收獲頗豐。更重要的是:由于當爹的一直在外地工作,不能天天陪伴兒子成長,錯失了很多父子間像哥們這樣的交流機會,而這樣溫馨、融洽、高質量的陪伴對于我們一家來說都是很美好的回憶。
通過父子倆共讀《基督山伯爵》,我相信父子間收獲的遠遠超過了《基督山伯爵》本身帶給我們的體驗和感受。對我而言,意義更深遠。
讀《基督山伯爵》有感5
滿懷罪惡的靈魂,跌跌撞撞地回歸了天主的懷抱,慈悲善良的上帝,終究還是給予了善良的人以公道……
《基督山伯爵》是法國著名作家大仲馬的代表作之一,作品中作者以極獨特的角度刻畫了其主角唐太斯:大仲馬在刻畫唐太斯時,極少將鏡頭對準他,更多的是將鏡頭對準即將與之發生故事的那個人身上。作者以上帝的視眼,將那人的遭遇、行為、想法一一展現于讀者眼前,使讀者只能由那人的種種行為去一點一點地揣摩,從而令那伯爵的真面目顯現于人前。
基督山伯爵在書中并未被描述得很真實,他所經歷的遠超乎常人,使人聽起來感覺他根本不像是一個現實中的人,倒更像是亞瑟王那般只存在于傳說中的人物。然而,他卻一次次地出現于眾人面前,他用他那彬彬有禮的舉止,和藹可親的態度,塑造出了一個最完美、最親切的紳士形象,他的這一切仿佛都是無瑕的。但是,他白璧無瑕的光環下所遮掩起來的復仇刻印,又讓他重新化為了一個有血有肉的人,一個真實存在的人。
或許,“善良的上帝是只給惡人以善報的”。當唐太斯歷經千辛,終于變得滿腹學問且家財萬貫,真正得以“重回人間”的時候,卻發現那些給他以痛苦的`人大多已是大富大貴,權柄通天了;而對他有恩或有心悔改的人,卻都遭逢厄運,掙扎求生,即便在獲得他的幫助后,也不過是成了“日子好過些的普通人”罷了。那些“壞人”最后雖遭報復,但那已是二十幾年后的事了,而在這十幾年里他們所享受的,所擁有的,卻是那些“普通人”一生所不可求的。
或許,“人類的一切智慧是包含在這四個字里面的:‘等待’和‘希望’”。我們未曾得知,那位水手在成為伯爵后的十幾年里具體經歷了什么,但我們卻知道,他并沒有在獲得大量財富之后急于宣泄自己多年的冤屈,而是隱忍了下來。他韜光養晦地過日子,慢慢地積蓄自己的力量,他一直“等待”著,而漫長的隱忍時光也讓他在最后完成了他的“希望”——一場宣泄式的復仇。
他的復仇成功了,但也失敗了,他達到了他最初的目的,卻再也說不出一句“上帝與我同在”;蛟S,這就是人類所謂的本性吧,人性本善?人性本惡?“善”“惡”也不過是人類為了標榜自己而定義的罷了。
讀《基督山伯爵》有感6
想象一下,當你正沉浸在婚宴的喜悅時,一群警察突然闖入并給你扣上了“莫須有”的罪名,將你關入了黑暗陰冷的監獄中,永遠見不到光明。沒錯,這就是主人公唐太斯的悲慘經歷。在經歷了種種困難之后,他成功地逃出監獄,踏上了復仇之路。最終,害他的人受到了懲罰,愛他的人過上了安穩的生活。
在這本由法國作家大仲馬寫的作品中,我深刻體會到了一句話: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本來看上去善良的人,因為自私、貪財,一下子撕破了偽裝的面具,露出丑惡的人心。雖然我并沒有真正經歷過被朋友拋棄,但從書中的生動的描寫中,我依然能夠感受到唐太斯的.痛苦。
當然,主人公唐太斯還有一點也令我敬佩不已,那就是一個那就是在一顆復仇的心下,還有適當的寬容。比如說,在要讓仇人家破人亡的時候,唐太斯放過了成為仇人的妻子和兒子,讓他們遠走他鄉。唐太斯并沒有因為復仇而蒙蔽了他的善良、寬容、大度的心靈,愛也徹底,恨也特徹底,不會因為某些原因而心慈手軟,也不會就此放過那些需要被懲罰的人。這是主人公最令我敬佩的一點。因為我在生活中有些難以下定決心,別人可能一說,我就會有些動搖。雖然我一直有在嘗試改變,但是無法做到像唐太斯那樣,一旦下定決心,無論是誰說都無法改變他的決定。
只有銘記生活的痛苦,才能品嘗生活的甜蜜,這就是《基督山伯爵》告訴我的道理。
讀《基督山伯爵》有感7
在這世界本無所謂快樂與痛苦,只是一個境遇與另一個境遇的比較。只有那些經歷最深切的悲哀中掙扎過來的人才能體會到最大的快樂。人類最大的智慧都包含在等待與希望。
小說敘述的是一個復仇的故事。十九歲的愛德蒙·唐泰斯,是個活力四射的年輕水手。他有慈愛的父親、甜蜜的愛人,有光輝的前程、幸福的生活。善良樂觀的天性,使得他對周遭的每個人都以禮相待,并且真摯熱情。他清澈明亮的目光里,寫滿對未來幸福生活的期待與神往?删驮谒慕Y婚典禮上,他遭人陷害而被投入大牢。一時間失去了一切,伴隨他的只有伊夫堡陰森地牢里的黑暗及精神和身體對他的雙重折磨。可與此同時,有人正把快樂建筑在他的痛苦之上。他們害死了唐泰斯的`父親,奪走了他的愛人。在他最無助絕望想要自殺的時候,法里亞神甫走入了他的生活。神甫把自己一生的知識傳授給他,告訴他基督山島寶藏的所在,并幫他成功越獄高中讀后感。此時,唐泰斯入獄已有十四年。十四年里,物是人非,唐泰斯也由一個懵懂青澀的青年變成一個家資巨萬的伯爵。他開始報恩亦開始報仇。昔日的船主莫雷爾有恩于他,伯爵首先把這位瀕臨破產的好人從絕望的路上救了回來。此后又始終照顧他的兒女,直至最后把基督山島的寶窟送給他們。對唐格拉爾、費爾南和維爾福三個分別代表法國七月波旁王朝金融界、政界和司法界顯要人物的仇人,基督山伯爵個個擊破。最后,這三個人破產的破產、自殺的自殺、發瘋的發瘋,都得到了應有的報應。
伯爵先生所經歷過的不幸是無人能比的,在四面環海、不見天日的死牢中被關押了整整十九年。在獄中,他并沒有絕望,而是努力地向神甫學習各種知識,不僅我佩服他的毅力,神甫因為“佩服這個年輕人”更是為他創造了許多條件。九死一生越獄成功之后,他并沒有貪圖享樂,而是向著自己的目標不斷地前進——為自己的不幸報仇!
伯爵先生對唐格拉爾、費爾南和維爾福這三仇人的復仇是最精彩絕倫,跌宕起伏的。他先后進入他們的社交圈,又通過決斗的方式使費爾南的兒子——阿爾貝蒙羞,直至他的父親發瘋;再利用經濟網、發假情報使唐格拉爾徹底破產;又通過精心的策劃使維爾福的妻子起了歹心,沒讓自己親自下手便使他們全家支離破碎。
看完整部巨作,不由自主地熱淚盈眶。這淚水,不為伯爵和海黛的云游四方而悲傷,而是為伯爵內心深處的堅韌感到敬佩。我無法想像,大仲馬筆下的伯爵先生竟可以將自己的一切隱藏那么久,竟可以在仇敵面前仍舊優雅……這一切,都超出了我的想像,唯有丁玲的一句話好似“醍醐灌頂”:人只要有一種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艱苦都能忍受,什么環境都能適應。
上善若水,厚德載物。明天的陽光依然燦爛。是的,明天定是一個艷陽天,只要你堅強地穿越今天這個雨季。今天,注定是個風雨交加的日子,再多的傷心難過也只會耽擱美好的明天,因為已經到來的再也無法趕開,你所有做的,是充滿著希望的,去等待!
讀《基督山伯爵》有感8
世間皆是矛盾,小說更是如此:或是脫俗與世故的沖突,或是本性與違心的抗爭,或是淡泊與名利的紛擾,或是親情與愛情的糾纏,抑或是正義與邪惡的對決……應該說,沒有矛盾,就無法向前推進小說的情節,就無法真實映射出小說的靈魂,也就更無法喚起讀者與小說之間的共鳴。正如沒有柔嫩與堅硬的摩擦就不會有五彩絢麗的珍珠一樣,沒有大仲馬思想之冰與火的交融,就不會有甘露般浸潤每一個讀者心田的(基督山伯爵)。
開場,故事的背景就被放置在一個矛盾叢生的時代:正值波旁王朝復辟與“七月王朝”時期,此時的法國階級矛盾極為錯綜復雜,社會經濟結構和政治結構正發生著巨大的變革,資產階級和封建貴族正在進行著最后的較量。于是在這樣一個時代,故事的情節一步步向前推進,一層層更加細微的具體矛盾也就鋪展開來。
故事的主人公—艾德蒙·鄧蒂斯一開始呈現在我們面前,就是一個善良、進取、樂于助人而且前途無量的熱血青年(這也為后來連連遭到不幸埋下了伏筆),然而,他的過于出色引起了心懷怨恨的同事的妒忌,于是矛盾由此而生。如同大家所熟知的一,有好人,就有壞人,那個鄧格拉司使用各種騙局,誘使由愛生恨的弗南告密,又讓懦弱怕事的卡德羅斯酒后失言。可憐的鄧斯竟然一無所知,對三個人還是拿出朋友的熱情、火熱的心來善待他們。他哪里知道,在他前面的是一個又一個的陷阱等著他去跳—也許這就是人性的弱點。我們身邊也不乏此類人,或者說每個人心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著對強者的妒忌。林語堂曾經說過:“聰明的人用嫉妒鼓勵自己,愚笨的人用嫉妒阻礙別人!编嚨偎剐闹幸灿卸始,但是他把這種妒忌變成了自己勤奮工作、盡職盡責的動力,而鄧格拉司卻正好相反,他把心中的妒忌全部變成了對鄧蒂斯的仇恨,想盡辦法、千方百計地迫害鄧蒂斯,為了權勢、金錢而不擇手段……
作為自始至終都不曾過得很好的鄰居卡德羅斯來說,他自身似乎就是一個矛盾的結合體:他對朋友忠誠(嚴格意義上算不上忠誠),卻又因怯懦不敢揭發壞人對自己朋友的陷害;他雖對鄧蒂斯心存妒意,卻也給鄧蒂斯家以不小的幫助(借給鄧蒂斯老爹錢);他雖性情懦弱,卻也敢借著酒勁大罵兩個陷害自己朋友的壞蛋……也許正是這些自相矛盾的緣故才沒有讓他享過太多的.福,當然也沒有受過太多的罪,恐怕折磨他最多的應該是他自己對自己良知的懺悔與自責吧。其實生活中的我們何嘗不是如此呢?現在的社會中絕對的好人或者絕對的壞人太少太少了,最多的恐怕就是那些“中間人士”了—不太好也不太壞。而這些人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恰是自已。這些人面對更多的是心與心的掙扎,心與心的抗爭,心與心的超越。試想,如果當初卡德羅斯能夠畏要挾為朋友伸張正義,結局就不會這樣了。當然,這只能作為一種假設而已,如果真的那樣,恐怕我們也就失去了一部文學巨著。
讀《基督山伯爵》有感9
敢愛敢恨,這是我讀完這本書對唐泰斯唯一的評價。或許只有體會過死的痛苦才能知道獲得快樂。
小說中講述了一個復仇的故事,十九歲的主人公愛德蒙是個水手,因為船長的意外死亡以及自己的能力,他在年輕的19歲便當上了船長?上Ш镁安婚L,他的情敵費爾南為了得到這份本不屬于他的愛情,冤陷愛德蒙入獄。從此之后的十五年里,他被鎖在昏暗的伊夫堡地牢中,也在無意中他認識了法里亞長老。
這位知識淵博的長老知道一處寶藏,卻無人取信于他,最終愛德蒙和他成為了至交,學到了許多。后來法里亞病逝,唐泰斯借機越獄,回到了他想回到的社會中,得到了寶藏。他出獄后對往年幫助于他的船主報恩。并與三個仇人——唐格拉、費爾南、維爾福進行了斗爭。最終,愛德蒙獲得了勝利,維爾福三人瘋的瘋,自殺的自殺,破產的破產。
俗話說: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自古越王勾踐臥薪嘗膽、蕭何月下追韓信等故事。一開始他們或成功或失敗,但最后卻沒有完成自己的理想。但他們可曾放棄過?不,他們并沒有,而是付出了更多的努力。人們總是不滿足于現狀,有人說這是貪圖名利,也許的確是如此,但若沒有對于未來的希望又怎么會成功。如愛德蒙,若一開始他便放棄了,那他如何能報仇?在我們的生活中,會遇到無數的挫折和困難,但只要我們不放棄等待、不放棄希望,我們最終總能迎來光明。今天烏云布滿了你的`天空,但明天或許便是晴空萬里;今天你的眼里充滿了黑暗,但今天過后或許便是光明。我們不能去逃避,因為它今天注定是黑暗,既然來了便要去面對,我們要做的只能是等待它的到來。
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在困難面前我們要做的不是哭泣,不是傷心,而是堅持,只有堅持才能有希望,只有有希望,才能成功,才能有那美好的明天。命運是不會虧待任何一個人的。有希望才會有機會,只要你默默地等待,抓住機會,希望便有可能成為現實。
活著不能沒有希望,生活的斗爭不能沒有智慧。
讀《基督山伯爵》有感10
讀文學名著,可以開闊我們的視野,這是我們在家庭和學校中學習不到的知識。文學名著是我們的前輩給我們留下來的精神瑰寶,我一直希望自己能夠寫出那樣的文字來,這是我讀名著后的夢想,有一種想當文學家的渴望,是它們使我的精神世界得到了升華。
在這里,我向大家介紹一本佳作——《基督山伯爵》。講述的是一個正直誠實的小伙子愛德蒙,和她美麗的未婚妻達格瑪拉·多米尼茲克過著平靜安詳的生活。但這一切卻因他人的嫉妒被徹底毀滅了——就在他們將要舉行婚禮的時候,愛德蒙的好朋友蓋·皮爾斯為了奪得他的未婚妻而設計陷害了他。清白的自己狼狽入獄,未婚妻則投入了仇人的懷抱,這一切徹底顛覆了愛德蒙的價值觀和是非觀念,改變了他對這個世界的`看法。所幸的是,十三年夢魘般的監獄生活不僅沒有折磨垮愛德蒙的身心,卻堅定了他報仇的決心。在一位同樣被誣陷入獄的監友的點化下,愛德蒙精心策劃了越獄行動并一舉成功。還幸運的成為了基督山伯爵,而那三個人也分別成為了司法、金融和政界的頭面人物,基督山伯爵對此展開了報復的故事。
這一部小說被公認為通俗小說中的典范。這部小說出版后,很快就贏得了廣大讀者的青睞,被翻譯成幾十種文字出版,在法國和美國多次被拍成電影。一個半世紀以來,這本書擁有了難以計數的讀者。
愛德蒙·唐太斯本是一位善良得如同天使一般的人。他對自己的工作忠于職守并且表現優秀。他是一個敢于承擔責任、心底慈悲的人。比如在舊船長生病后,他主動幫助、照顧船長;船長去世后,他又將行船之事安排得井井有條。船上的水手們無不佩服他的才干和德行。
但是逃出獄后的唐太斯,我并不開中他的做法,因為我認為得饒人處且饒人,我們應該抱著一顆寬容的心對待身邊的事物,即使別人大錯特錯,自會有上天來懲罰他,正所謂“好人一生平安;壞人一朝富貴!
可以說我是崇拜基督山伯爵,就其本身的人格魅力我覺得應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如果想要取得成功,請只管踏踏實實的去做。因為那是你自己的事,別人不知道你的情況,也不可能幫你實現夢想。千萬不要因為虛榮心而炫耀,也不要因為別人一句評價放棄自己的夢想。其實最好的狀態,是堅持自己的夢想,聽聽前輩的建議,少錯幾步。值不值,時間是最好的證明。
讀《基督山伯爵》有感11
《基督山伯爵》是法國作家大仲馬的著作之一,它為我們講述出一個深刻的道理:人生難免會經歷苦難,在這些挫折間,我們會變得更加堅強,只要對生活充滿希望,那么就沒有我們戰勝不了的困難。
小說的大概內容是這樣的:一位優秀的青年水手艾德蒙·唐泰斯,航;貧w后,被提拔為船長,正打算結婚,在婚禮現場遭人暗算,被關進伊夫堡監獄。正當他要絕望時,遇到了智慧的法利亞長老,最終逃出了監獄的地牢,開始了一系列的復仇計劃。
這本書最吸引人的地方莫過于大仲馬的'想象力,在那地獄一般的伊夫堡監獄更能體現出艾德蒙·唐泰斯的堅強,那基督山的神秘行蹤也能體現出作者超乎常人的想象力。在監獄內15年沒有見過太陽,沒有呼吸過新鮮空氣,與親人失去聯系,那都是常人無法承受的痛苦,但是艾德蒙·唐泰斯從來沒有放棄過希望,生活中的痛苦并沒有改變他正直善良的優秀品質,只是讓他更加仇恨自己的敵人。
善良的基督山伯爵,美麗的梅賽德斯,卑鄙的唐格拉,陰險的費爾南,機智的法利亞長老,書中出現了各種活靈活現的人物。其中最能震撼我的還是堅韌不拔的基督山伯爵,他頑強的毅力使他挖通了地道,最終逃出了監獄。
他雖然性格善良,但是對待敵人卻毫不手軟。費爾南曾經奪取他的妻子,最后身敗名裂,家庭破碎,不敢接受現實而自殺。唐格拉最后被羞辱一番不知去向。維爾福因為想保全自己出賣了伯爵,最后破產被逼瘋。他們得到這樣的下場是因為他們沒有一顆善良的心。他們嫉妒伯爵的成功,為了保證自己的生命而出賣好友,最終遭到了報應。
生活中的我們也一樣,我們如果能像基督山伯爵一樣堅持不懈,所有的困難就能迎刃而解,做事需要的就是要讓自己具備持之以恒的精神。
《基督山伯爵》這本書中有許多的道理,讓我感觸很多,最能給我帶來深刻啟示的就是結尾的一句話:人活著不能沒有希望,生活的斗爭不能沒有智慧。
讀《基督山伯爵》有感12
一夜之間,愛德蒙成了億萬富翁,從此他改名為“基督山伯爵”。他在自己的恩人莫雷爾就要破產時,替他還清了債務。之后,便為了復仇,實施周密的計劃……書中的主人公愛德蒙·唐泰斯是一個敢愛敢恨的人,但我更欣賞他的感恩之心。人生中最為重要的情感便是感恩,試想一下如果一個人心中不存感恩之心,他會被自己對手的兒子所尊重嗎?答案是否定的,不會!正因為他的感恩之心,贏得了更多人的尊重。
從他的身上,我們難道不應該反省一下自己嗎?父母對我們的愛是多么地深,可我們是否曾經想過報答他們呢?感恩你的父母吧!是他們給了你生命,是他們讓你來到這個五彩繽紛的世界,他們是你永遠的避風港灣。難道你不該感恩他們嗎?感恩你的老師吧!是他們給了你打開世界大門的`金鑰匙,給了你遨游知識海洋的扁舟。是他們在你灰心時給了你自信,在你失敗時給你鼓勵,在你成功時同你一起喜悅。盡管他們的付出不求一絲一毫的回報,但你不該感恩他們嗎?感恩離別吧!你或許會問為什么要感恩它呢?因為它使你享受到重逢的喜悅。
某一天,你與故友在街頭不期而遇,那時你會發現,你是多么的欣喜,你會驚異的發現于你倆的友誼已到了這等地步。離別,不就是為了下次重逢的開始嗎?感恩失敗吧!它讓你明白生命本來就是一條布滿荊棘與坎坷的道路,使你懂得不是每一段路程都鋪滿鮮花,不是每顆種子都能發芽。當然。烏云是遮不住太陽的光輝的,于是你會再次揚起生命的風帆,向理想的彼岸進發。
天空,是柔軟,亦或潮濕。它不言不語,不眠不休,始終以一種桀驁的姿態迎接我們,不曾退縮,如期而至。季節的風吹落了一季又一季的樹葉,時光劃破歲月的臉,如此不堪,光怪陸離。讓我們用心去感知世界,擁護感恩。
也許我不曾像基督山伯爵一樣敢愛敢恨,但至少我和他一樣有一顆感恩之心,愿感恩與我同行,愿感恩讓世界更美麗!
讀《基督山伯爵》有感13
最近,我讀完了法國十九世紀積極浪漫主義作家大仲馬的最著名的長篇小說-《基督山伯爵》。
這本長篇說描述了青年水手鄧蒂斯遭受了誣陷,在牢獄中度過了黑暗的十四年。后來他在獄友幫助下逃出牢獄并找到了基督山寶藏,改名“基督山伯爵”,向恩人報恩,向仇人報仇。
這本書中,基督山伯爵說的一句話很令我感動——“人類的一切智慧包含在這四個字里面的‘等待’和‘希望!’”。是啊!這簡簡單單的四個字,就讓人明白了智慧是什么,也表示出了基督山對人生的領悟。
我最喜歡的人物是主人公基督山伯爵,那我最討厭的'人又是誰呢?對,就是騰格拉爾。騰格拉爾因為水手們不喜歡他卻喜歡鄧蒂斯,找到了被鄧蒂斯搶去女朋友的費爾南多,一起陷害了鄧蒂斯。在鄧蒂斯服刑期間騰格拉爾成了銀行家,費爾南多成了上流社會的大人物。
但是最后騰格拉爾和費爾南多被基督山伯爵逼上了絕路。
這本小說也反應了七月王朝的一些上層人物的腐敗,暴露了復辟時期法國社會的黑暗。
在讀這本書時有時令人驚心動魄,有時又令人高興不已。我也從中知道了許多道理。
讀《基督山伯爵》有感14
問世以來已有一個半世紀之久的《基督山伯爵》是世界最受歡迎的小說之一,主要講述的是十九世紀一位名叫愛德蒙?鄧蒂絲大副受到陷害后鋃鐺入獄的悲慘遭遇以及后來成功越獄、化身基督山伯爵成功復仇的故事。
看完這本書,我的心情并不輕松,盡管結局是美好的——壞人都得了應有的報應,主人公也將和自己深愛的伴侶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而我卻感不到欣喜,只有些心酸、恍然和不符合年紀的感嘆。
無疑,從被誣陷進監獄開始,他的人生便毀了。他明明擁有大好的前途和深愛著的美麗的未婚妻,卻在一夕之間被最信任的朋友親手摧毀,自此,掉入絕望的深淵。在監獄中他飽嘗磨難,過著非人的生活,若沒有法利亞長老傳授他知識,并在臨終前把基督山島上埋著寶藏的秘密告訴了他,他能復仇么?他的監獄人生還要持續多久?主人公自己說“最恐怖的不幸,最可怕的痛苦,被那些愛的人遺棄,受那些不認識的人迫害,這一切構成了我青年時代的苦難”,無辜的他何其痛苦!或許他的復仇很成功也很大快人心,可對被苦難折磨、被仇恨折磨了十幾年的`他來說,傷害一旦造成,再如何“醫治”也終是于事無補、難以抹去。復仇過后,他卻并不快樂。這不禁讓人感嘆,人生便是如此,建立在憤怒、復仇之上的快樂,永遠不可能是真正的快樂,得償所愿后反而心頭空落落的,尤其對把復仇當作生命支柱的主人公而言,隨著仇恨源頭的消失,他生命的支柱也消失了。我覺得正是遇到了海蒂,才讓他有了活下去的另一生命支柱。他說:“我的本性雖善良、坦率和寬大,但我卻變成了狡猾、奸詐、有仇必報。”這說明他已經認識到自己了,于是善良的他最終寬恕了鄧格拉斯,拯救了凡蘭蒂,拋棄了所有的財產,重新像個平凡人一樣過細水長流的生活。經歷了許多,最終都是要回歸平淡的。經歷了所有,無非是讓自己的心靈得到平靜。我想起不知在哪看到的一句話:“我們最懷念的依然是那個純潔天真的自己。”也許,這也是另一種主人公所說的“等待和希望”。
小說中,最令我感到心酸的是美茜蒂絲。她如天使般美麗動人,期盼著與心愛的愛德蒙結婚,卻無奈被現實捉弄,忍受著思念和痛苦的折磨,終是和他人結婚生子,最終被傷害到無力面對現實。我深深地記得那一幕——她望著海,目送載著她的去非洲當兵的兒子的船,溫柔的聲音卻連聲念著“愛德蒙”。主人公復仇后,她的生活又回到了原點,思念、期待。但也許這次,她的兒子會用他的雙手為他的母親創造幸福的未來。這何嘗不是一種“等待和希望”。
“等待和希望”,這不就是生活么?
讀《基督山伯爵》有感15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边@是《基督山伯爵》告訴我的。
書中的主人公鄧蒂斯,也就是“基督山伯爵”。先遭別人誣告,又被打入秘密地牢,越獄之后,他用那一大筆財富報答了恩人,制裁了仇人。在這之間近二十年的時間,但是鄧蒂斯卻沒有忘記自己的恩人和仇人,并最終用相應的辦法結了心愿。
鄧蒂斯在被打入地牢后,并沒有認為自己沒救了,而且在任何時候都想方設法的`逃出去,去報仇。他結識了神父法利亞,一起商量越獄逃跑計劃? 14 年后,神父法利亞卻突然發病身亡,這對鄧蒂斯無疑是一次沉痛的打擊。但是,他卻得到了好處,他與死去的法利亞同躺在一個袋子里,被抬出了地牢。臨終前,法利亞向他吐說了基督山無人島埋著一筆巨大的財富。最終,他以巨資報答了恩人,制裁了仇人。
【讀《基督山伯爵》有感】相關文章:
讀《基督山伯爵》有感08-15
讀基督山伯爵有感08-28
讀基督山伯爵有感03-01
讀《基督山伯爵》有感02-25
讀《基督山伯爵》有感(精選15篇)06-13
讀《基督山伯爵》有感(15篇)08-15
讀《基督山伯爵》有感15篇08-15
讀《基督山伯爵》有感精選15篇08-23
讀《基督山伯爵》有感(通用28篇)05-31
讀《基督山伯爵》有感集合15篇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