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教學資源>小班戶外觀察記錄
小班戶外觀察記錄
更新時間:2024-04-09 14:30:15
  • 相關推薦
有關小班戶外觀察記錄(通用30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一定都或多或少地寫過觀察記錄,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有關小班戶外觀察記錄相關內容,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班戶外觀察記錄 1

  觀察日期:20xx年xx月xx日

  觀察時間:15:30——15:45

  觀察對象:xx、xx

  觀察目的:觀察兩位幼兒如何合作將紙筒壘高。

  觀察實錄:

  湛藍色的天空上飄著潔白的云朵,操場上是孩子們歡樂的身影。戶外活動時間到了,今日他們選擇的是紙筒。xx和xx兩個孩子拿到了幾個紙筒開始玩,xx負責扶住紙筒,xx負責往上疊加紙筒,不時有別的孩子來把紙筒推倒,但他們沒有放棄,繼續疊加,并不時為他們的成功歡呼雀躍。

  兩個孩子繼續疊加紙筒,細心翼翼的,紙筒倒下后,他們又很默契的繼續配合,在放的過程中,xx沒有將紙筒全部對齊,紙筒搖搖晃晃的,細心的xx發現后,及時的將紙筒一個一個的對齊。

  活動結束后,大部分的`孩子已經進教室去休息、喝水了,操場上還剩下xx、xx、周昀棪、姜莉馨等幾個小朋友齊心協力將紙筒一一的“送回家”。

  行為分析:

  在今日的戶外游戲中,xx和xx兩位小朋友對紙筒疊高非常的感興趣,從游戲開始到結束,兩個孩子一向在玩疊紙筒。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是如何將紙筒壘高的呢?孩子采用了一個一個站立疊加的方式,在不斷的嘗試中、被別人推倒后,孩子們沒有放棄,繼續疊加紙筒,直至成功!在經過反復的疊加過程中,他們已經掌握了壘高紙筒的技能。

  支持策略:

  1.針對孩子今日的表現給予肯定和鼓勵,針對性的表揚,例如:xx和xx是兩個人合作完成壘高游戲,以此帶動更多孩子專注玩游戲。

  2.小班的孩子樂于玩疊高游戲,可是只是局限小的積木,對于大型的材料孩子們是第一次接觸,所以玩得花樣也比較的單一,并且很多孩子也不能做到像xx一樣專注,會出現用紙筒打鬧,針對小班的孩子,不能完全的開放,教師還是有必要介入指導或提出玩得目的和規則。

  3.在建構區投放紙筒材料,讓孩子進一步探索紙筒的各種玩法。

  小班戶外觀察記錄 2

  觀察時間:20xx年xx月xx日

  觀察地點:草坪

  觀察對象:...

  觀察者:...

  觀察實錄:

  自主游戲時間,孩子們選擇了玩輪胎。高俊裕驚奇地喊:“教師,他們在那里發現了個東西!”小朋友們圍過來。

  “教師這是蝴蝶蟲”“教師,這種蟲子會不會咬人?”“它快死啦!”……有魏俊宇說:“教師,這是毛毛蟲”“不對,它是小青蟲,你看他是綠綠的!”

  我和小朋友一起仔細觀察這些“蟲子”,苗鈺欣找來樹枝把蟲子拿起來看發現:它身體長長的,頭圓圓的,身上還綠綠的`,在屁股后面還有一團黑黑的東西,“是他拉的的屎”苗鈺欣說。看到小朋友們像一個個小科學家一樣,仔細地觀察它,我也加入他們,我也有發現:這個蟲子有好多腳,這是擺頭小蟲。魏俊宇再去用樹枝碰它的時候擺頭小蟲已經不動啦!有孩子說:“它死了!”孩子們有蹲下來看了好一會兒,它都沒動。劉恩俊拿了一片樹葉蓋在了擺頭小蟲身上,有些孩子蹲在樹葉旁不愿離開。

  觀察分析:孩子們在這個過程中一起發現探究并分享自己所觀察到的資料,觀察到小蟲子的一些特征,并說出自己的想法體驗到了探索發現的樂趣。當發現蠶寶寶死了之后孩子們為它難過,在泥土上挖了個洞將蟲子埋起來,再用葉子蓋起來,孩子們在情感上頭有了深深地觸動。

  采取措施:在平時活動中多給給孩子供給接觸自然,認識自然的機會。每個孩子都能夠從中享受真實體驗,獲得直接經驗,從而萌發科學探究的興趣,獲得初步的科學經驗和科學探究能力,體驗發現和探究的歡樂。

  小班戶外觀察記錄 3

  觀察時間:2021.xx.24

  觀察地點:內操場西

  觀察對象:xx、xx

  觀察教師:xx

  觀察目的:觀察幼兒在戶外活動中同伴之間的相處情景和平衡能力的發展。

  觀察實錄:

  午時戶外活動時,孩子們在內操場進行攀爬游戲。這時,xx輕輕拉起xx的手,帶xx慢慢走,走了一會兒抬頭發現爬的高高的小欣在喊她,她伸手和雨欣打招呼,還提醒xx和小欣打招呼。xx在凹凸不平的路上有些站不住,沒發立即伸手和雨欣搖一搖。過了一會兒xx繼續拉茜茜繞著攀爬梯走,像小姐姐一樣照顧著走的有些慢的茜茜。

  xx拉著xx走了一會兒,就帶xx去攀爬梯里面。剛進去的時候,她發現自己走得不太穩,鉆進去又鉆出來,猶豫了一會兒,還是決定拉著茜茜去里面玩玩,還細心的叮囑有些膽小的茜茜注意安全,慢慢的。兩個小朋友在里面抬頭看看其他小朋友,主動和她們打招呼。

  在攀爬梯里面走了一會兒,xx已經逐漸掌握了一些堅持平衡的小技巧,茜茜還有一些站不住,在這個過程中,xx依舊用小姐姐的姿態保護著xx,不著急,慢慢等著xx走過來。

  觀察分析:

  xx是一個懂事,有耐心且有自我主見的孩子,她愿意主動幫忙別人,主動和別人成為好朋友,在和xx玩耍的過程中,她不急不燥,一向在耐心等待著xx慢慢走過來,不細心摔倒,她站起來給自己彈彈灰還不忘給茜茜也彈一彈。

  xx是一個害羞膽小的小姑娘,在和家長交流的'過程中,我們發現茜茜的平衡感發育有些緩慢,走路有時容易不注意就摔倒,所以,在以后的一起生活中要多關注她,對她進行平衡能力的訓練和指導。

  支持策略:

  1.在游戲中培養孩子平衡能力的發展。由于小班幼兒年齡較小,所以我們在活動的同時要注意活動的資料是否貼合幼兒身心發展特點,盡可能創設一些趣味的情境,如繞叢林,過小橋,鉆山洞等游戲活動。

  2.利用家園合作,助力幼兒平衡能力發展。在幼兒園,幼兒教師會創設多種環境,幫忙幼兒發展,在家也能夠練習,比如鼓勵幼兒自己上下樓梯,和家長比賽快走等等。

  小班戶外觀察記錄 4

  時間:2014年3月

  地點:操場

  對象:趙xx

  觀察記錄:

  今日戶外體育活動,我們玩小老鼠鉆洞的游戲,一開始我讓孩子們自由的玩小老鼠找食物,孩子們個個都很興奮,有的小朋友還大聲說話,尤其是趙梅庭小朋友,到處跑來跑去,還不時推別的小朋友。我也及時提醒了她,可是沒什么效果。當我們玩小老鼠鉆山洞的游戲時,我設計了小老鼠跟媽媽去偷奶酪的游戲,我告訴孩子們在路上有個山洞,山洞旁邊還有黑貓警長在守著山洞,我們在過山洞時要細心,不能發出聲音,還不能碰到山洞的鈴鐺,否則黑貓警長聽到了就來抓我們了。還特意告訴趙梅庭別給黑貓警長抓走了。我帶著孩子們過山洞時每個孩子都靜悄悄地鉆過山洞,還彎腰鉆過山洞。趙梅庭小朋友也跟著小朋友細心翼翼地鉆過山洞。不像剛開始時大聲喊叫了。我及時地表揚了她,她還很不好意思地對著我笑。

  分析:

  趙梅庭是個比較活躍的孩子,團體活動時她總喜歡做些動作引起教師的.注意,所以在上課時總是要時刻關注到她。小朋友也不太喜歡跟她一起玩。

  措施:

  1.對于這樣總是想要教師關注的孩子我們是不是先關注一下她,讓她有了優越感從而使我們的教育到達更佳效果呢?

  2.在體育活動時盡量把要求說得更清楚些。

  3.增加游戲情景,讓孩子有目的地約束自我進行游戲。

  4.及時表揚孩子。

  小班戶外觀察記錄 5

  活動地點:操場

  活動記錄:

  孩子們喜歡的戶外活動開始了,今日我們玩的是大型玩具和塑料拼插區,當我走在組合玩具區時,孩子們只是隨意的拿起塑料玩具開始拼搭,過了一會兒二寶和張楚涵小朋友一起過來用玩具開始拼搭,孩子們在一起商量拼出一條“通往小兔的家”,是一條平坦的路,孩子們走的`很開心,過一會兒二寶小朋友說,路上還有一些障礙物呢,這是孩子們又開始給路中間搭建障礙物,到了之后還要跳過去,在增加障礙物后張楚涵小朋友顯得有點退縮......我說怎樣不玩了,孩子說她有點害怕,我說那教師能夠幫忙你先牽著你的手來走,漸漸地孩子能夠自己去走,最終再去跳,不需要教師的幫忙。

  分析措施:

  孩子們對于拼搭玩具還是興趣很高,平時張楚涵小朋友還是有點膽小,這時應當多鼓勵幼兒不怕困難,同時開展豐富多用,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各種身體活動,創造條件和機會,促進幼兒的手腳動作靈活協調,以增強幼兒的自信心,愿意去嘗試。

  小班戶外觀察記錄 6

  觀察對象:王x

  觀察時間:2011921

  觀察地點:小四班活動室

  這天,我們吃的是面條。王超小朋友也不著急著吃,先東張西望了一會兒,用勺子舀起一勺面條湯,放在嘴邊吹一吹放入嘴中。他喝了無數口湯可是就是不吃面條。我走過去,對他輕輕地說:“我們要使勁吃飯,吃的多身體好,長的高的。”聽完后,他說:“媽媽說了我好好吃飯會長很高很高的。”我說:“對!我們王超小朋友可棒了,此刻都自己吃飯了!”聽完,他開始用勺子挑起一根面條放入嘴中。這時,我拿起碗挖了一大口面條放入他嘴中,他大口大口的吃起來,不再東張西望,一向盯著我的勺子什么時候往他嘴里放。喂了幾口他說:“我要自己吃。”我便表揚了他,他很高興,不一會兒一碗面條就吃完了。拿著碗來到

  我面前大聲說:“教師,我都吃完了。”我表揚了他,發給他一朵小紅花,并且要求他以后爭取在家里也這樣。他點點頭,十分高興,不時拿著小紅花給別的小朋友看,一副很自豪的表情。

  行為分析:從這天觀察的狀況看來,王超小朋友在家里長久養成了一種“飯來張口”的習慣,他并不是很挑食,只是懶得自己吃飯。他吃飯時對他人存在著依靠性,這與他長期由奶奶喂養有必須關系。可是在這天教師的喂飯過程中,他是比較有目的性的在吃飯,并且主動要求自己吃飯,這比過去有很大的提高。當教師表揚他時候,他十分高興,說明獎勵對他很有幫忙,今后要多多對他進行鼓勵。

  小結:幼兒良好的'飲食習慣,大多是自幼逐漸培養的。培養幼兒良好的飲食習慣是保證營養均衡,身體健康,精神愉快,身心正常發育的重要前提。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見到的飲食習慣不好的孩子,身體較弱。孩子的不良飲食習慣僅靠教師單方面的努力還是不行的,家長也要積極配合教師的工作,引導孩子構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在家庭膳食中,為幼兒的全面營養做些努力。要教育、幫忙孩子明白一個道理,從小養成良好飲食習慣,才能健康成長。

  小班戶外觀察記錄 7

  觀察時間:20116

  觀察對象:全班幼兒

  觀察資料:

  晨間活動時,孩子們又向往日一樣三三兩兩的進行自己喜愛的活動。等到大部分孩子都來了后,我說:"小朋友,我們準備走圈圈了"同時,錄音機里放了運動員進行曲的音樂只見孩子們很快的到了走線的開始處我走在了前面,一開始,還聽到了后面有孩子們推擠或說話的聲音,很快,就很有序的跟在了后面構成了一個圈,我們手拉手,圍著圓圈跳起了歡快的舞蹈,時而左跑,時而右跑,時而向中集中,時而變回圓圈孩子們開心極了。之后,我們進行談話活動,這天我們的`題目是開心的事我先說了起來,之后讓孩子們挨著坐的順序起來說,觀察了這天分享愉快經驗后,我讓孩子們互相找朋友擁抱,但有個要求,多找幾次,多和同伴們擁抱,并且還要說:"我喜歡你"孩子們很快的與同伴擁抱起來,一開始,有的小朋友還很小聲的說,但很快的就大方起來許多孩子在擁抱同伴的同時也主動與我擁抱,連平時經常挨批評的唐一還一次又一次的主動過來與我擁抱,一次又一次的在我耳邊輕輕說:"楊教師,我喜歡你"這是些多么可愛的孩子呀!

  觀察反思:

  作為教師,我們要樂于觀察孩子,要善于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不要老是以一種老眼光看待孩子的表此刻每一天,我都看到孩子們給我的驚喜,他們每一天都在成長,都在提高

  在這天的活動中,每一個說的孩子都那么認真,主動的說,沒有往時的吵鬧,每一個聽的孩子也都那么專注,就連平時老是喜歡搶玩的唐一都學著尊重同伴,雖然想玩,但還是默默的站在后面看著等待,這難道不值得我為他的表現鼓掌喝彩么!這給了孩子們一個表達愛的機會,向同伴、向教師表達自己的愛。

  小班戶外觀察記錄 8

  觀察資料:美工活動

  觀察時間:2015年10月

  觀察幼兒:岳xx

  觀察方式:隨機觀察

  觀察過程:

  這天我上一節美工課《印樹葉》,孩子們用顏料給樹葉印畫。我事先采集了一些紋路比較清晰的樹葉,準備好各色水粉顏料。我示范后,孩子們興趣濃厚,爭先恐后的要進行印畫。可是,孩子畢竟是孩子,一上手,畫面一團糟,滿手都是顏料,衣裳、桌子都帶上色了。我想了想,改變了主意。由教師給樹葉涂色,讓孩子壓、印。沒印幾幅,岳嘉琦瞪著大眼睛一本正經的說:“教師還是讓我們自己做吧!”話音剛落,孩子們渴望的目光都投向了我。我又改變了主意:教孩子們用水彩筆在樹葉上涂色再進行印畫。孩子們興奮極了!教師評析:

  岳嘉琦是個聰明語言表達潛力很好的孩子,孩子的話發自內心的渴望!作為教師怕麻煩,剝奪孩子動手的機會,實在慚愧!幼兒園的`教學就是要體現孩子的主體性,讓每個孩子動手參與,在今后的教學活動中,要設計思考周全可行的教學方式方法。有機會還是要讓孩子用水粉自己印畫。

  小班戶外觀察記錄 9

  觀察實錄:

  益智區里小白兔過河的錄音故事吸引了不少孩子,故事里描述的情景很美,好多幼兒聽得入了迷,在聽到小兔子遇到麻煩過不了橋時,圍攏來聽故事的小不點們著急了,大家都想幫忙小白兔,按照故事里的要求,來益智區的小朋友們每人拿了一張操作圖,先是觀察,然后在教師的引導下開始相互交流,思瑤觀察得很仔細,好像發現了什么,小手開始去拿水彩筆。繩潔好像有點過于著急,拿到操作圖就急急忙忙地涂起顏色來,旁邊的一丹沒經過仔細觀察也匆忙地涂起來。在教師的進一步提醒下,繩潔、一丹最終發現了涂色規律,并很快完成了任務。在大家的幫忙下,小白兔順利地過了河,為了感激大家,小白兔帶來了好多小朋友們喜歡的小旗貼紙,但要請小朋友們為這些小旗貼紙按照前面的規律排好隊,排的正確的才能拿到小旗貼紙。在拿到第二張操作圖時,孩子們沒有像拿第一張時那么著急,而是仔細地觀察小旗的顏色,找到規律后再動手操作,所有來益智區的孩子都拿到了屬于自己的.貼紙,成功的喜悅令孩子們興奮不已。

  反思:

  本次益智活動的直接目的是學習形式排列ABAB型,間接目的是培養小班幼兒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潛力、涂色潛力。活動由故事導入,以優美的情景和搞笑的情節吸引幼兒主動參與,整個活動中,幼兒注意力集中,參與活動的興趣濃厚,每個環節過度的都十分自然。但由于個別幼兒年齡小,理解力受限,關鍵環節仍需教師及時有效地引導。從操作材料完成狀況看,本次活動目標的達成度較高。不足之處在于:同操作材料(一)比,操作材料(二)難度非但沒有提升,反而有些降低。應適當提高操作難度,讓幼兒“跳一跳”才能“夠得著”。

  小班戶外觀察記錄 10

  觀察時間:2011927

  觀察地點:小五班教室

  觀察幼兒:張x(小小)

  觀察實錄:

  午餐快結束了,大部分幼兒已經出去散步了,只見小小等三、四個小朋友仍在慢吞吞地進餐,我用眼神暗示他們稍快些。只見幾個幼兒立刻快速地嚼起飯來,僅有小小一個人還慢吞吞地、不著急地、自顧自地悠閑地進餐,不時還玩弄一會兒。“小小,加油呀,你看僅有你一個人了,需要我幫忙嗎?”小小看了我一眼,最終說,我吃不下了。

  分析:

  小恩小朋友在班級中做任何事總是慢吞吞的,吃飯慢、穿衣慢、洗手慢。從不爭第一,有的小朋友甚至叫她小蝸牛。姥姥反映在家也這樣,似乎任何事也引不起她的激動。可是,她做事較仔細,不慌不忙,不易沖動,比較冷靜,喜歡思考,觀望。

  反思和措施:

  一、“用心鼓勵”策略

  運用群眾榮譽感去激發思遠,讓琰琰抓緊自己的動作,為群眾爭光,并長此以往地影響她,讓琰琰逐步構成新的習慣。

  二、“感受代價”策略

  我們與她家人交流,期望他們在家中配合使用此策略,幫忙小小較快地完成一件事。“衣服穿慢了,影響去公園玩的時間”、“飯吃慢了,會錯過好看的電視”等,以此激發她盡快完成的目的.。

  三、“移默化”策略

  經常玩一些“爭上游”、“爭第一”的競賽游戲,因為在游戲中孩子能真正體會“準確快速”的內涵,在孩子感受獲勝后的愉悅時逐漸遠離“慢吞吞”。

  其實,個性的轉變與發展要經過長時間的磨合。只要教師、家長能配合默契,能正確地看待孩子的個性,對待孩子不急躁,長時間地給予孩子良好環境的影響,孩子必須會有變化,會成長得十分好。

  我們期盼著琰琰的變化,相信她必須會有好轉。

  小班戶外觀察記錄 11

  觀察時間:2015年9月

  觀察方式:隨機觀察

  觀察過程:

  “請小朋友把玩具收好。”話一落音,小凱就很快把自己的積木推倒在地上,還把旁邊小朋友的積木都推到,然后拼命的往筐里扔積木一邊扔一邊緊緊地抓住筐,看見小朋友過來,小凱還沒等到積木全部收好就搬著筐往一邊走,想送進柜子。而小朋友也搬著筐,誰也不愿放手。

  教育措施:

  1、教師要和小凱多交流,告訴哪些事情是就應做的而哪些事情是不就應做的,如:收積木時就應收自己的',將積木輕輕的一塊一塊放進筐里,不允許嘩啦啦把自己和別人的積木全推倒,而使地上到處都是積木。送玩具也是幾個小朋友輪流的,學會商量,不要每次都搶著送,而使得一個也送不成,浪費了時間。

  2、推薦家長在家時多給小凱做一些安靜的活動。

  小班戶外觀察記錄 12

  觀察對象:小班幼兒小沈

  觀察時間:

  小沈平時一向由媽媽給他接送,所以每一天來園較早。這天他又早早的第一個到校,媽媽一個勁地跟他說:“快叫教師早呀!”小沈沒有反應,低著頭繼續往前走。于是我蹲下身子跟他說:“小沈早上要跟教師怎樣說呀”他還是低著頭不看教師,我跟他說:“那你就看一眼教師吧,”他還是不肯看,更不用說說教師早。他媽媽嘆口氣說:“咳,這孩子真是的就是這樣不肯叫人,總在背后說,在家里也一樣。在活動中我們也發現他在跟小朋友一起說話時聲音很響亮,可一到群眾面前說話時,他就不敢大聲說,剛開始甚至還不敢上臺。

  觀察時間:

  在與小沈的接觸中我還發現他的普通話語音十分不正確。有一次,他在唱歌曲:“小金魚”。“一條魚,水里游,都都單單在發愁”于是我走到他前面跟他說:“你唱得真好聽,如果你把都都單單唱成孤孤單單肯定還要好聽。你說說看:“孤孤單單。”并教給他發“孤”的方法,舌頭縮起來,不要碰祝讓氣從嘴里發出來。孩子很樂意學,我讓他慢慢說。由于他一向習慣了說都都單單,所以一下子糾正有點難。小小班的孩子好模仿,所以我說一遍,他也跟著說一遍。由于我是準備著而行的所以手里還拿著小金魚的圖片。我拿著兩條小金魚的圖片,問他:“此刻這條小金魚還孤單嗎”他說:“不孤單了”“到底孤單嗎”“不孤單。”“那我讓這條魚離開他會孤單嗎”“你有姑媽嗎”“有幾個姑媽”我變著方法試著跟他談話,其實是想讓他練習發“孤”的發音。通過反復的練習,小沈對孤的發音有了提高,有幾遍已經能發對了。

  觀察分析:

  在觀察中發現小沈對g和d的發音區分的不是很好。小沈普通話不正確的原因主要是受家庭因素和他自身因素的影響。他從小是由奶奶領的,所以平時普通話說得較少,普通話的詞匯也不多,總是根據自己的想象來說。比如:有一次他吃完飯就說我要:“卡嘴巴”。這是他自己創造出來的詞。另一方面他比較害羞,說話時不敢看人家的眼睛,這樣他光靠耳朵聽而沒有看別人的嘴形發音。長此以往從而導致他發音的不正確。

  措施:

  1、家園共育

  與家長溝通孩子的普通話發展狀況,讓家長平時也注意傾聽孩子的普通話,如有不正確的,及時給予糾正,并讓家長平時也能堅持用普通話與孩子交流。在班級網頁與家園欄里共同宣傳有關普通話的知識。

  2、給孩子帶給在群眾面前說話的機會

  觀察小沈的行為,每次讓他到上頭來唱歌或念兒歌,他都很不自在,小手要么拉衣服,要么撥指甲。我沒有及時的批評他而是先告訴幼兒到上頭表演人先要站好,然后再表演。于是我就選取他感興趣的活動,他很喜歡唱歌,所以我就選取他很喜歡唱的.歌曲讓他到上頭來唱,以減少他的窘迫感。這樣多叫他,他在群眾面前說話更加自如了。早上不肯叫教師早,我一開始先應用小紅花來刺激他,這種方法雖然不是那么妥當,但對低幼兒童來說還是有必須效果的。當我在發小紅花時我就跟他說:“小沈,如果你叫了,那教師就把小紅花發給你,這招還蠻有用的。所以有時如果他不肯叫人我就用小紅花來刺激他,于是他就叫了。并在平時的孝敬教育時也引導孩子要主動跟別人打招呼,跟別人說話時眼睛要看著別人,這樣才是一個有禮貌的好孩子。

  3、與孩子個別交談

  小沈平時來園較早所以我經常利用早上的時間與孩子交談。在第二次的觀察中我就引導孩子如何來正確的發音,及時糾正孩子錯誤的發音。托班的孩子好模仿所以我利用孩子模仿的特點讓孩子學說正確的發音,但過于反復的練習,又會使孩子的學習顯得過于枯燥,所以我及時的應用方法,通過相關這方面的談話活動來練習幼兒的發音。比如我在讓幼兒學念“孤”時就尋找與“孤”相應的字詞來讓幼兒練習。所以我就問幼兒有沒有姑媽這事。平時還能夠利用給孩子穿脫衣服、放學后等一些時間與孩子個別談話。傾聽孩子的發音并及時地給予糾正,讓孩子的錯誤發音糾正在萌芽狀態。

  取得的成效:

  經過一段時間的堅持,孩子的普通話發音有了明顯的提高,在群眾面前說話更加大膽了,此刻他也能主動舉手了。早上來也能跟教師說教師早,晚上走了也能主動說教師再見,但有時還會不肯說或者只跟一個教師說,可是比以前已經有了明顯的提高。

  小班戶外觀察記錄 13

  觀察記錄:

  軒軒和涵涵來到數學區——蝸牛之家玩。

  第一次:他們把數字貼在蝸牛的家門前,然后再貼上蝸牛。我一看,數量沒有對應。猜測他們可能沒有理解如何玩。

  第二次:我提了要求,涵涵和軒軒先把所有的蝸牛送到了相應的家里,之后,軒軒開始數蝸牛的數量,手指點著蝸牛一個一個數,“1,2,3”數完之后,她貼上了三個點子。涵涵也學著她的方法,開始其他的蝸牛數量,“1,2,3,4,5”找到了數字5貼在房子邊上。

  軒軒全部做完之后,她又從頭再數了一遍,確定正確之后,她回頭看看我,問我對不對。

  分析:

  第一次的操作兩個人沒有數對,是沒有理解游戲的玩法。

  在通過講解之后,兩個人的第二次操作,就做對了。

  看軒軒和涵涵的操作過程,看得出他們兩個是能夠手口一致地點數,并且也認識點子和數字,對數的概念掌握比較好。

  這是實物與數字、點子的配對游戲,在小班下學期,大多數孩子已經掌握了這些數的概念,可是還有一部分幼兒不認識數字,或者不能手口一致點數,但更多的.是他們不理解游戲的玩法。

  調整:講清楚游戲的玩法,能夠在旁邊畫一張游戲的玩法圖,貼上步驟圖,幫忙他們能夠自主地游戲。

  換一種形式,讓幼兒再次去玩,鞏固點數的方法和數的概念。

  小班戶外觀察記錄 14

  觀察時間:晨間活動時間

  環節:晨間活動中主角游戲環節

  關注點:幼兒對活動的參與性

  鏡頭一(8:10——8:15):幼兒入園時間,小宇是最終一個入園,顯得有點兒不自在,媽媽離園后,他還追到窗口叫媽媽回來。教師握住他的手,哄他回到座位上,他克制住了,同組的小朋友都熱情和他說話,聊天,這樣他的注意力就分散了。

  鏡頭二:(10:15——10:20):區域活動時間,小宇選擇的是建構游戲,海海也來和他一起搭積木造房子,一會兒海海來報告:“小宇用積木敲我腦袋。”教師趕緊過去了解這件事情,原先小宇不愿意海海和他一起玩積木,他大的`房子自認為很漂亮,不想被人分享,于是他就趕海海離開,可是海海很倔強,就是不肯離開,還用腳把小宇搭的房子踢壞了,這令小宇怒不可遏,抓起積木就揍海海。

  分析:小宇有著良好的獨立思考能力,喜歡獨自探索,不喜歡別人一起參與到自己的游戲中來,對于海海強硬的做法他很排斥,于是就采取了“驅趕”的做法,可是這個方法非但沒趕走執著的海海,海海甚至還踢飛了自己苦心造起的房子,于是就用了極端的方法予以還擊。這點反映了小宇獨立,自己,不能容納他人的性格。

  措施:教師在充分了解情景之后,對小宇和海海都給予了批評和引導,引導海海要尊重別人的想法,不能很強硬地參與游戲,能夠用溫和的口氣和小宇商量參與到游戲中來,這樣別人才樂于理解。對于小宇,教師同樣用了循循善誘的教育和引導,引導小宇在碰到別人強硬介入游戲時,能夠告知教師,由教師出面解決其中的矛盾,而不是拔拳相向,傷害他人。從安全方面,教師引導兩位幼兒要團結友愛,不把好事變成壞事,高高興興互動游戲。可能在游戲中,你會發現別人也有更妙的注意和方法。兩位幼兒互相道歉后,開始一起游戲了。

  小班戶外觀察記錄 15

  地點:小一班活動室、操場

  對象:謝xx等

  目的:了解幼兒的興趣點

  情景描述:

  最近這段時間天氣不好,經常從一早開始就飄著蒙蒙細雨。為了避免讓孩子們感冒,我們決定取消每一天的戶外活動,代之以在走廊散步一會兒。這天上午的活動結束了,快吃午飯的自由活動時間里,有的小朋友在一起交談,有的在相互嬉戲,僅有謝子諾站在靠近走廊的窗戶邊,透過玻璃窗向外凝神張望了好久,教師叫她也好像沒聽到。我順著她的目光看去,那邊是操場的'大型戶外玩具――孩子們最喜歡爬上爬下的城堡。

  午時幼兒要離園了,送小朋友去坐車時,我發此刻謝子諾的奶奶在操場上拖著謝子諾往前走,謝子諾一聲不吭,一臉的倔犟,最終拗可是奶奶,老大不情愿地走了。謝子諾的奶奶看到我,無奈地笑著說:她硬要在那里玩要回去呢。

  分析:謝子諾也屬于我們班典型的留守兒童,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老人家開了間小店,白天在店里忙生意,謝子諾經常也只能和爺爺奶奶一起在店里玩,較少到外面去玩。自然,幼兒園的大型戶外玩具是吸引她來上幼兒園的誘-=惑。從孩子的種種表現來看,她十分渴望和別的孩子一樣有充分的自由玩耍時間,而不是和老人家在一起被約束天性。

  措施:通過和謝子諾說悄悄話,我了解到她十分想玩幼兒園戶外的大型玩具。我和孩子們約法三章,定下了幾條玩城堡的“守則”,讓孩子們明白有規則才能更歡樂地玩。可是在實際的操作中,思考到幼兒人數較多,最終分組由教師帶領去玩戶外的大型玩具。和謝子諾的奶奶溝通,讓她理解孩子的想法,推薦她趁生意不太忙的周末帶孩子來幼兒園玩戶外玩具。

  反思:玩是兒童的天性,兒童在游戲中成長。沒有游戲的童年是殘缺的。特別是小班的孩子,注意力容易渙散,空洞的群眾教學活動往往很難吸引孩子的眼光,特別是在操作材料匱乏的狀況下,兒童自然表現出的“不合作”尤甚。順應自然的天性,讓幼兒在生命內在驅力的召喚下自由活動,充分運動其肢體,激發其思維,能讓幼兒更好地發展。

  小班戶外觀察記錄 16

  觀察地點:小一班教室“娃娃家”活動區

  觀察實錄:

  今日是尹xx、王xx、余xx、付x這四位小朋友玩娃娃家。娃娃家的主角牌有兩個,爸爸和媽媽。孩子們進區后,一會兒傳來了爭吵的聲音,“我要當媽媽,我就要當媽媽,我不當寶寶。”原先是尹可欣和王若語小朋友都爭著要當媽媽,而其他三個小朋友都已經分配好主角了,睜著大眼睛看著這兩位小朋友。我一走近,小朋友們立刻用求助的目光看著我。我蹲下身子問尹可欣和王若語:“你們為什么都要當媽媽呢”可欣搶先回答:“因為我最喜歡媽媽,我覺得當媽媽好玩一些,我想做菜。”小語也說:“我也喜歡媽媽,當寶寶不好玩。”想到我們剛剛學過的一個故事《幸福的一家》,我就立刻問娃娃家的寶寶:“為什么說是幸福的一家呢家里有些什么人”一旁的“爸爸”余子星說:“有爸爸、媽媽和哥哥。”“哥哥”坤坤也在一邊補充道:“家里還有寶寶呀!”我之后說:“對啦!我們一家人在一起很幸福,是因為我們有一大家的人,大家在一起相親相愛!”可欣點點頭說:“我也覺得,我們家也是這樣的。”小朋友們都點點頭,我之后說:“在我們的家里,每一個人都很重要,今日娃娃家的寶寶們也是一家人,小朋友們要當好每一個主角,我們來試試當不一樣的主角好不好”小朋友都說好。我轉過頭看看邊上那兩個分配好主角的小朋友說:“爸爸和哥哥真棒,不爭不搶的選好自己的主角。”我又看看可欣和小語說:“教師提個提議,今日可欣來當‘媽媽’,小語當‘寶寶’,到下一次游戲的時候我們就互換主角,看看誰當的‘媽媽’或者‘寶寶’當的好能夠嗎”經過調節和勸說,可欣最終當上了“媽媽”,小語當上了“寶寶”。剛開始“寶寶”還撅著小嘴巴,可過了一會兒,“寶寶”就開心的投入到主角中去了……

  分析:

  1、孩子們到娃娃家,有了初步的規則意識(如:已有兩位小朋友自己分配好主角了。)

  2、我們有時經常會問孩子最喜歡家里的誰大部分孩子都回答的.是媽媽。雖然小班的孩子還不能用語言去表達。但孩子們心中就是覺的媽媽是溫柔漂亮能干的,相比之下,寶寶在孩子們的心中分量比媽媽要稍遜色一些。所以當有“媽媽”和“寶寶”的主角選擇時,就會出現以上案例中的一幕:兩個孩子都爭著當“媽媽”的主角。

  3、我最初是想培養孩子的獨立性,給孩子自主的權利,讓孩子自己去選擇主角。所以讓“娃娃家”的孩子們自己分配。其實孩子們對于主角扮演有著濃厚的興趣。但有的孩子碰到自己喜歡的主角就會爭論不休,這也與孩子自己為中心的狀態有關。

  措施:

  1、在日常的生活學習中,加強孩子的親情觀念的培養,明白家里的成員都是很重要的。

  2、孩子在游戲中出現問題,教師要及時的出現,并用親切的語言和適宜的方式去引導孩子。比如:兩個孩子都爭選“媽媽”的主角,我及時的用回顧故事的方式,讓孩子停止了爭吵。并加以提問,加深孩子們對家庭主角的認識。

  3、教師還是要引導孩子自己去分配主角,不能硬性的指派孩子去擔當什么樣的主角。我用提議的方式讓兩位孩子協商和分配誰當“媽媽”,雖然孩子剛開始還是有點不高興,但當孩子投人到游戲當中的時候,能立刻忘掉不開心,這也是小班幼兒的心理特點。

  4、小班孩子在自選主角這個規則意識上是比較薄弱的,孩子無法協商主角的選擇時,教師要酌情參與指導,制定輪換主角的規則,并用圖片的形式記載孩子表演過主角的軌跡,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擔任自己喜歡的主角。當孩子得到自己喜歡的主角時,要給孩子提出游戲的要求,讓孩子學會珍惜自己的機會,同時對能自主協商分配主角和謙讓的小朋友進行表揚。幫忙小朋友逐步學會協商、合作,學會克制自我,遵守規則,加強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的培養。

  5、在評價環節,運用情景再現法,讓全班孩子發現問題,并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孩子把遵守規則內化,逐步培養他們自愿、自覺的遵守輪換規則的好習慣。

  小班戶外觀察記錄 17

  觀察地點:小班教室

  觀察對象:石xx

  觀察目的:經過觀察分析來了解幼兒不愿吃飯的原因,并用適宜的方式來鼓勵幼兒吃飯,養成良好的吃飯習慣。

  觀察實錄:小班幼兒經過一個多月的幼兒園生活,很多方面都慢慢的`適應了,可是在吃飯方面我們班的幼兒還是需要加強。石詠希小朋友在我們班上是吃飯還能夠的,可是最近發現他吃飯時很愛發呆,還時不時地告訴我:“教師,我不想吃了。”每次問他原因,他都不說。一次,無意見聽到他說飯太多了,他吃不完。了解這個情景后,我告訴他:“以后吃飯你能吃多少就盡量吃多少,可是不能騙教師,教師給你盛多少飯教師是明白你能吃完這些的,明白嗎?”“我明白了。”此刻他吃飯都會給我看碗里還有多少飯,每次表揚他后,都會很快的吃完。

  分析措施:

  1、不愛吃飯的原因可能是遇到自己不愛吃的菜,或者不是很餓,甚至是覺得碗里的飯太多,有一種膽怯的心理。

  2、針對這一情景我鼓勵他吃飯,同時也會經常在他座位附近看著他吃飯。

  觀察效果:

  幼兒是需要經常鼓勵的,這樣他們就會覺得自己是很棒的。最近一段時間發現他吃飯時發呆的次數少了,盡管吃的很慢,但還是很有提高了。

  小班戶外觀察記錄 18

  幼兒園小班觀察記錄:孩子的占有欲

  剛剛開學,有很多寶寶是第一次來到早教課堂,他們的性格特點、愛好等我都不是很了解,可是兩周下來,我對一個寶寶有了很深的記憶,并仔細的觀察了一周。他的名字是王一諾,性格活潑開朗,愛動手,注意力不集中,不愿意與同伴交往,總是一個人樂樂呵呵到處亂跑,在家人的呵護下就是個小王子,要什么給什么。來到早教班,他的好奇心十分強,什么玩具都讓他愛不釋手,總想拿起來,有時候總是拿起這個,放下那個,那小手不停的`在擺弄這教師的玩教具。

  這天課堂中的精細動作時,教師的玩教具,是要讓寶寶們互相分享玩具,懂得等待,能夠到了王一諾寶寶這,無論拿什么玩教具,怎樣也不愿意交換,并且占有欲十分強,提到這點,家長也是十分頭疼呢?很多家長認為這是一種自私的表現,只明白自己玩不懂得分享,我們又有誰明白孩子自私的背后真正的原因呢?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他們會不斷的對周圍事物感興趣,就像饑餓的人在尋找食物,他們會尋找能滿足自己心靈的東西,父母千萬不要忽視孩子的這種自私,不要認為這是孩子的本性,做家長的,要時刻感受到寶寶的存在。給他鼓勵和教導,給他愛和溫暖,讓孩子明白分享是一種歡樂的事情,我們多鼓勵孩子去做,但不是勉強孩子,當孩子理解同伴,并愿意分享時,我們做教師和做家長的,必須要給與孩子支持和鼓勵,從而讓寶寶體驗歡樂和滿足。

  小班戶外觀察記錄 19

  觀察地點:沙水區

  第一次觀察記錄:孩子們來到沙水后,我興致勃勃向他們介紹各種各樣玩沙的玩法,又一起討論怎樣把沙子運到池子里,等等。“開始吧!”我一聲令下,大部分孩子都歡呼雀躍著奔向沙池。

  第二次:但是彤彤和幾個孩子卻站著不動,我急了:“彤彤,動手試一試啊,可好玩了!”在我不斷的鼓勵下,彤彤才慢慢走到沙池

  前,用勺子挖了一點點沙倒在和池里,卻怎么也不愿用手去玩。

  第三次:有一些孩子走到池子邊觀看,還有三四個孩子依然站著不動,我有些奇怪,就問:“為什么不去玩啊?”“我不想玩,太臟了!”“我覺得有點臭,太惡心了!”“這是臟東西不能玩,媽媽會批評的。”孩子們都不愿意碰到沙子,“難道孩子們嫌棄沙子?”我一下子愣住了!

  分析:現在的家長特別重視對孩子的培養與教育,不惜花大量的錢為孩子買高科技的玩具,卻不贊同孩子接近土、沙、石子等這些自然玩具。我們常常見到一個孩子將手剛剛伸進土里,媽媽大聲喊道:“別動,很臟!”孩子將落地的`樹葉撿到手中準備像對待最珍貴的玩具一樣收藏起來,卻被媽媽教育道:“以后,再也不許撿這破爛兒。”在這樣潛移默化的影響中,孩子們怎會喜歡?

  小班戶外觀察記錄 20

  地點:拓展區

  觀察實錄:

  第一次:游戲開始后,君君選擇了爬梯,剛開始他慢慢探索梯子,熟悉了爬梯子的方法,掌握了平衡后,他開始慢慢地加快速度走,過了一會,他覺得走爬梯子沒啥挑戰性,于是在一邊發起呆來,這時我走了過去,對他說道:“那邊有其他的拓展項目,你可以去試試看,哪個更難喔!”他興致勃勃地沖了過去。

  第二次:君君對梯子興趣很濃厚,在爬的過程中,他有時候會站不穩,掉下去,于是他又重新開始,有時候旁邊小朋友走在他后面會撞到他,他為了防止自己掉下去,慢慢的爬。但是時間一長,他發現其他的拓展項目對他來說難度也不是很大,他漸漸地又開始在邊上東晃晃西晃晃了。我走了過去,對他說道:“君君,你看,那邊有網狀的攀爬,這個有點難了,你去看看,試試自己能不能走過去呢?”他興沖沖地喊道:“看我的!

  第三次:君君先還是按照原先爬梯的方法,可是,每次走到一半的'時候就失敗了,這個時候,他突然想到了一個好辦法,在彎的時候,自己的身體也側過往下沉一些,這樣就順利的通過了,找到這個辦法后,他開心的玩了起來。

  小班戶外觀察記錄 21

  地點:戶外操場

  被觀察者:王x

  觀察內容:我和鴨子做游戲

  觀察記錄:王x帶著鴨子,在安吉梯上走過,突然看到前方有人搭好的蹺蹺板,于是帶著鴨子來到了蹺蹺板上,當他把鴨子放在蹺蹺板,準備一起玩耍時發現,鴨子一放好,他用腳一翹,鴨子馬上滑落下來,試了三次仍然失敗,于是我說:是否可以給鴨子找個座位呢?于是他發現用輪胎代替座位,在讓鴨子坐上去前,王x放穩輪胎后,在蹺蹺板的一端顛了幾下,發現輪胎掉不下來了以后,把鴨子放了上去,玩了一會兒,他也想給自己找個座位,于是,也找來了一個輪胎,自己坐了進去,翹了幾下以后,他想讓鴨子坐的`再高一些,于是又開始重復第一次的嘗試,但自己不再坐進輪胎中,站在蹺蹺板的一端和鴨子玩耍。

  小班戶外觀察記錄 22

  時間:20xx年3月24日

  地點:戶外操場

  被觀察者:王博俊

  觀察內容:我和鴨子做游戲

  觀察記錄:

  俊俊帶著鴨子,在安吉梯上走過,突然看到前方有人搭好的蹺蹺板,于是帶著鴨子來到了蹺蹺板上,當他把鴨子放在蹺蹺板,準備一起玩耍時發現,鴨子一放好,他用腳一翹,鴨子馬上滑落下來,試了三次仍然失敗,于是我說:是否可以給鴨子找個座位呢?

  于是他發現用輪胎代替座位,在讓鴨子坐上去前,俊俊放穩輪胎后,在蹺蹺板的一端顛了幾下,發現輪胎掉不下來了以后,把鴨子放了上去,玩了一會兒,他也想給自己找個座位,于是,也找來了一個輪胎,自己坐了進去,翹了幾下以后,他想讓鴨子坐的再高一些,于是又開始重復第一次的嘗試,但自己不再坐進輪胎中,站在蹺蹺板的一端和鴨子玩耍。

  分析與建議:俊俊是個小班的孩子,在游戲中,他把鴨子作為自己的.一個好伙伴,從安居梯到蹺蹺板,時刻把它比做成一個有生命的`個體。

  在玩蹺蹺板的時候,因為他對平衡的概念是不知道的,所以哪怕鴨子一直從蹺蹺板上滑落,他也要多次嘗試不放棄,后來在老師的引導他,會立刻篩選出適合給鴨子的座位“輪胎”進行代替,在和鴨子玩耍之前,他還站在蹺蹺板的一端顛一下,發現穩固不滑落后再把鴨子放上去,可見他是一個多細心的孩子,隨著他自身的生活經驗的遷移,他發現自己也需要一個座位,因為蹺蹺板是有兩個座位的,于是他再次找一個輪胎過來自己坐了進去,玩了一會后,他發現又想給鴨子的座位增高了,他會根據自己的游戲進程進行一些調整。

  游戲中作為蹺蹺板的“板”有些窄,可提供一些寬一點的,蹺蹺板的下方,輪胎放置兩個就能更好的體驗蹺蹺板的樂趣。

  小班戶外觀察記錄 23

  觀察時間:三月份第一周

  觀察地點:小一班教室

  觀察對象:韓xx

  觀察老師:韓x

  觀察記錄:

  “老師,老師,幫我提一下褲子吧!”我停下手中正在填寫的常規記錄表,抬頭一看,原來是韓詩彤上廁所出來我給她提褲子。(這個孩子是剛來的,在我們班年齡是最小的)見此情形我說:“老師教你提褲子吧,你都3歲多了,可以學著自己做了。”

  哪知我的話音剛落,詩彤立刻就拒絕了,連連擺手,嘴里喊道:“老師,我不會,我不會!我媽媽說了,自己提不上就找老師“。

  不會老師可以教你啊,只要學會正確的方法,多練幾次,自然就學會了。讓媽媽也看一看我們詩彤寶寶是很能干的,自己學會提褲子”,詩彤聽了后,低著頭一言不發,而且站在那兒一動也不動,看來,我的鼓勵并沒有激發起詩彤學著自己整理的興趣,我只好先幫她整理了。

  午餐時,為了配合鍛煉詩彤的獨立能力,我把以前老師分小碗、勺子,改成了讓幾個能力強的小朋友來分,當然也叫到了韓詩彤,當我叫到她的名字時,詩彤坐在椅子上猶豫著,我便便鼓勵她說:“詩彤好棒啊!會幫老師分餐具!”

  詩彤從小椅子上站了起來伸手去拿碗,可能是有點緊張,也有可能是獨立活動的能力有點弱,只聽見“咣”的一聲,詩彤把碗掉在了地上,我沒有責怪他,并叮囑她小心一點,把碗拿好后慢慢地走,并告訴她沒關系的,剛剛只是個小意外,詩彤聽了一個勁的點頭。

  令人驚訝的是,接下來的幾天,詩彤竟然自己主動學著提褲子了,有時見她沒整理好,我就幫著整理一下,詩彤竟然還不讓老師幫忙,自己有模有樣的整理,實在是太棒了。

  分析措施:

  其實韓詩彤是一個非常聰明、利落的孩子,動手能力也不錯,也喜歡動手。可見孩子自立愿望還是很強烈的,很多事還是想自己去干,我和詩彤的.媽媽進行了溝通交流,可能是在家鍛煉的機會少,家長怕孩子遭受委屈而過度的呵護,所以,一切都有父母包辦,久而久之使孩子養成了依賴他人的.習慣。

  我和詩彤的媽媽進行了溝通交流,而作為教師,我們既是孩子的教育者、引導者、援助者,應該給孩子創造環境、創造條件,指導她們去克服困難,只要是在孩子能力之內的事情,我們都要鼓勵她們自己去嘗試 ,并從中汲取經驗教訓,鍛煉孩子的能力,久而久之讓孩子擺脫成人的照顧,一點一點向獨立自主邁進。

  小班戶外觀察記錄 24

  觀察分析:

  美其在玩桌面玩具,馨怡也想玩。美其:“老師,她玩我的玩具。”我走過去告訴馨怡:“你問問美其可不可以給你玩一下。”“可不可以給我玩一下”馨怡小心翼翼的說到。美其:“不可以。”馨怡立馬撅起小嘴走到一邊。我走過去對美其說“美其你愿意把玩具分享給馨怡玩嗎?(美其搖了搖頭)那如果以后馨怡有好玩的玩具,你也想玩,你怎么辦呢?這次你跟她一起分享了玩具,以后她也會跟你一起分享她的玩具。”我把不情不愿的馨怡又帶到了美其面前“我們再試著問一次好嗎。”馨怡憋了好一會也沒說出來。“那我們一起問問吧!”這一次馨怡又小聲的問了一次“我可以玩一下你的玩具嗎?”美其微笑的點了點頭“可以。”

  采取措施:

  馨怡在班里年齡是最小的一個,在她的口語發展還不是很完善的時候,她經常用肢體語言去解決游戲中的事情,常出現打人、抓人的現象。所以在同伴交往中是屬于攻擊性的交往方式。當她試著想要與他人友好交往,希望分享他人玩具的時候,這時教師給她建立了一些語言上的支持以及行為的'鼓勵。當她第一次詢問美其時,美其沒有同意。當時她立馬撅著小嘴,一副我再也不想跟她玩的樣子時,教師并沒有立即走開,而是繼續鼓勵她去嘗試問問美其。如果幼兒在初次的交往中留下了不愉快的經歷后,那么她會抗拒以后的同伴交往,將不利于幼兒的社會性發展。馨怡在初次和平交往中的成功體驗會帶給她更多的自信,這也是她在同伴交往中一個美好的開始。

  獲取成效:

  在初次的同伴交往中馨怡征得了美其的同意,和美其一起玩玩具,在同伴交往中獲得了成功的體驗。

  小班戶外觀察記錄 25

  觀察過程:

  今天的蔬菜造型中,我和孩子們一起收集了各種蔬菜,讓他們借助牙簽來做各種造型,很多幼兒很感興趣。做出了各種有趣的東西。可是裔晨一直拿著小西紅柿,擺弄了半天,也不知道想做什么,后來他看見陳俊丞用小西紅柿做了小人放在白蘿卜的小船上,就對陳俊丞說,我們一起合作吧,我也來做小人。于是我走過去說:看陳俊丞的小人是仰著頭的',還可以做成什么樣的小人呢?我示意陳俊丞別說,裔晨想了想說:可以低著頭,還可以扭著頭……這樣,他們蘿卜船的小人都是形態各異的,有趣極了。

  分析

  蔬菜是孩子們所熟悉的,種類繁多、色彩豐富、形態各異而美麗,且便于造型。在活動中可以看出孩子的能力是有差異的.,有的幼兒想象豐富,有的幼兒僅為模仿,缺少創造的能力。教師的引導是很重要的。

  措施:

  在這個活動開展以前,應把這些蔬菜放在自然角里讓孩子們充分觀察,像什么?這們為孩子們進行創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礎。請小朋友自己動腦筋想一想,可以用它們做什么,然后去做。如何引導這些幼兒發揮想象力是很必要的。

  小班戶外觀察記錄 26

  觀察記錄:

  涵涵抓著書的一半,團團緊緊的抓著書的另一半。兩個人都沒有松手的意思,邊搶嘴里邊喊著:“我看!我看!”是誰先拿到的書已經不得而知,但是如果在這樣搶下去,圖書一定就要毀在他們的手里了。我走過去說道:“為什么一定要搶呢?兩個人就不能一起看同一本圖書了嗎?”我還沒有說完,團團馬上接著說:“分享!”“對,分享,說的真好,也要這樣做。”既然孩子有分享的意識,就不需要我再做什么了,于是便走開。但我在暗中悄悄觀察著他們。團團很象個大姐姐一樣把書給了徐勝凱,搬著小椅子去玩其他玩具。涵涵拿到了書,反而失去了剛才爭搶時對書的濃厚興趣,沒看兩眼就把圖書送回了書架上。

  分析:

  1、團團這個小朋友已經具有分享的意識,但是在行為中還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老師提醒了就能做到,不過通過行為明顯把分享和謙讓搞混了。

  2、涵涵雖然得到了圖書,但是卻失去了興趣,說明幼兒對于圖書的內容本身沒有太大興趣。也許和小朋友一起看,一起交流會更有快樂。爭搶的'原因有可能是出于想要得到,或者是逆反心理。

  措施:

  1、把發生的事情編成小故事講給孩子聽,看看其他孩子的反響,了解他們的想法。同時也可以掌握班上有多少孩子學會了分享。

  2、將分享和謙讓意義區分,幫助孩子理解。在不同情況下可以正確做到謙讓和分享。

  3、如何將幼兒分享謙讓的意識有效的轉化為行動,還需要家園的合作,以及平時一點一滴的滲透。如樹立良好的榜樣,教師、家長的榜樣,幼兒的榜樣。文學作品感染幼兒,移情訓練、正面強化鼓勵等等。

  小班戶外觀察記錄 27

  觀察情景:

  下午,孩子們進入活動區開始做游戲,龍浦進入娃娃家后拿起電話,給媽媽打起了電話。這時,嘉誠看見了上去就搶,嘴里還說著:“給我打一個,給我打一個。龍浦不讓。兩個孩子立刻要搶起來,把那些“小朋友有玩具要一起玩,要別人的東西要商量”的話拋在了腦后。我立刻走過去,說:嘉誠玩具是龍浦先拿到的`,等他打完了你再打好嗎?嘉誠雖然不搶了,但仍不甘心地看著龍浦手中的電話,我靈機一動,找來班上另一部電話并大聲說:“鈴……嘉誠快來接電話,爸爸找你。”嘉誠高興地跑來了,拿起電話:“爸爸,你在上班嗎?我把幼兒園搞的亂七八糟的……”聽著嘉誠可愛的話語,我笑了!

  簡單分析:

  小班幼兒年齡小,常為滿足自己的需要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與他人發生爭搶,我利用幼兒情緒易轉移這一特點,適時介入并加以引導,使矛盾化解,保證了游戲活動正常開展,又不影響幼兒游戲情緒!

  小班戶外觀察記錄 28

  班級:小二班

  教師:張老師

  觀察地點:活動區

  幼兒姓名:涵涵、衡衡

  幼兒性別:男

  觀察目的:了解孩子在活動中的情況。

  觀察記錄:

  像往常一樣,孩子們在活動區做著自己喜歡的活動,只聽科學區里傳出“啪”的一聲,原來是涵涵和衡衡在爭搶一塊磁鐵,搶來搶去磁鐵摔在地上兩瓣了。兩人都不安的看著我。看著知錯的他們,我表現出了寬容,“下次小心一點,輪流玩兒就不會出現這種事了”,他們認真的點點頭。

  過了一會兒,科學區再一次的熱鬧了起來,只見衡衡手里拿著一個紙盒,紙盒里外各放一塊磁鐵,原來,摔碎的.磁鐵正隔著紙盒“賽跑呢”,這一奇妙現象引起了科學區幼兒的濃厚興趣,我被他們專注而激動的深情所感染,于是,我也加入其中,邊玩兒邊講解了一些有關磁鐵的一些特性,還和孩子們翻閱了有關的書籍,并引導孩子們能不能制作一個磁鐵玩具,這一提議又引起了他們動手操作的欲望,有的在互相討論做什么玩具,有的干脆去美工區找材料。

  分析:

  在他們成功的喜悅中,我感悟很多,假如“磁鐵”摔碎后、我訓斥了他們,假如我對他們的“發現”置之不理、假如我沒有和孩子一起探索。那么結果會是怎樣的呢?孩子們會聽著我的訓斥低下了頭,誰也不敢在動那塊磁鐵,從而制止了孩子和磁鐵的進一步接觸,寶貴的教育時機從孩子們的身邊悄悄滑過。

  措施:

  “生活中處處有教育”需要教師在說每一句話時、做每一件事時認真考慮斟酌,在一點一滴中捕捉能夠開啟孩子探索的每一束亮光,孩子成長的道路上就會充滿色彩。

  小班戶外觀察記錄 29

  觀察時間:

  20xx年9月

  觀察方式:

  隨機觀察

  觀察過程:

  請小朋友把玩具收好。話一落音,小凱就很快把自己的積木推倒在地上,還把旁邊小朋友的積木都推到,然后拼命的往筐里扔積木一邊扔一邊緊緊地抓住筐,看見小朋友過來,小凱還沒等到積木全部收好就搬著筐往一邊走,想送進柜子。而小朋友也搬著筐,誰也不愿放手。

  教育措施:

  1、教師要和小凱多交流,告訴哪些事情是就應做的`而哪些事情是不就應做的,如:收積木時就應收自己的,將積木輕輕的一塊一塊放進筐里,不允許嘩啦啦把自己和別人的積木全推倒,而使地上到處都是積木。送玩具也是幾個小朋友輪流的,學會商量,不要每次都搶著送,而使得一個也送不成,浪費了時間。

  2、推薦家長在家時多給小凱做一些安靜的活動。

  小班戶外觀察記錄 30

  活動地點:

  操場

  活動記錄:

  孩子們喜歡的戶外活動開始了,今日我們玩的是大型玩具和塑料拼插區,當我走在組合玩具區時,孩子們只是隨意的拿起塑料玩具開始拼搭,過了一會兒二寶和張楚涵小朋友一起過來用玩具開始拼搭,孩子們在一起商量拼出一條通往小兔的家,是一條平坦的路,孩子們走的很開心,過一會兒二寶小朋友說,路上還有一些障礙物呢,這是孩子們又開始給路中間搭建障礙物,到了之后還要跳過去,在增加障礙物后張楚涵小朋友顯得有點退縮。我說怎樣不玩了,孩子說她有點害怕,我說那教師能夠幫忙你先牽著你的'手來走,漸漸地孩子能夠自己去走,最終再去跳,不需要教師的幫忙。

  分析措施:

  孩子們對于拼搭玩具還是興趣很高,平時張楚涵小朋友還是有點膽小,這時應當多鼓勵幼兒不怕困難,同時開展豐富多用,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各種身體活動,創造條件和機會,促進幼兒的手腳動作靈活協調,以增強幼兒的自信心,愿意去嘗試。

【小班戶外觀察記錄】相關文章:

小班個案觀察記錄(精選30篇)06-02

小班個人觀察記錄(精選13篇)06-05

小班觀察記錄表(通用20篇)06-05

小班區域觀察記錄(通用70篇)06-08

小班自主游戲觀察記錄(通用10篇)06-03

科學區域觀察記錄06-06

家長觀察記錄(精選8篇)06-14

觀察記錄作文300字09-28

小班戶外游戲06-03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偷拍亚洲一区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欧美日韩日本 | 性高爱潮视频免费一区 |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网 | 亚洲综合色区另类小说久久久 | 在线不卡免费高清播放AV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