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說課稿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栽蒜苗二-折線統計圖》說課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說教材
本節課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第三節的內容,栽蒜苗(二)這一節課的主要內容為折線統計圖,這也是在上一節:栽蒜苗(一)——即條形統計圖的基礎上所進行的教學,從知識的結構上看與之前有著緊密的聯系,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為學生進一步理解統計圖形、掌握統計學基礎知識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說學情
經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經對統計有了一定的認識。對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都有了深入的學習,而且這學期也剛剛研究了條形統計圖,學生能夠根據條形統計圖進行分析,從中獲得需要的信息。并且對統計圖的構圖,有了很大的知識積累,明白統計圖中橫、縱軸表示的意義,以及如何利用信息進行條形統計圖的繪制。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對教材的分析以及對學情的把握,我制定了如下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
了解單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能根據一組相關的數據,繪制折線統計圖。能從折線統計圖上,獲取數據變化情況的信息,并進行簡單的沖刺。
【過程與方法】
經歷處理實驗數據的過程,在探索中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發展數據分析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了解數學與生活息息相關,意識到數學來自于生活,更服務于生活。
四、說教學重難點
。ㄒ唬┙虒W重點
能將一組相關的數據繪制成折線統計圖。
。ǘ┙虒W難點
能從折線統計圖上獲取數據變化情況的信息,并進行簡單的沖刺。
五、說教法和學法
經過課前對學生分析,發現學生分析統計圖的能力很好,能夠獲得必要的信息,并能夠提出誰最多,誰最少,誰比誰多多少等問題。但這些問題也都局限在直觀的數據分析上,還沒有能夠把這些數據聯系起來看問題。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加以引導,讓學生用聯系的眼光看問題。
六、說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首先復習條形統計圖的特點及表示,然后出示笑笑栽的蒜苗生長情況統計表。
提問:你能幫助老師把它制成條形統計圖嗎?并說一說條形統計圖的優點?
設計意圖:采用溫故知新的導入方式,即復習上節課學習的條形統計圖,加深學生的理解,另外也為本節課學習另一種統計圖做準備,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新知探索
1、(移開小黑板露出折線統計圖)大家請看,老師也做了一個統計圖
提問:這幅圖是怎么得到的?
預設:第一個點是蒜苗第2天的高度,是1厘米……
把每一個點順次連接起來……
引出折線統計圖(并板書)。
提問:觀察折線統計圖,說一說這幾天蒜苗的整體生長情況是怎樣的。
想一想,哪段時間蒜苗長得最快?
設計意圖:學生從畫面上解決問題所需的數據和信息,留給學生充分的觀察和交流時間,使得學生的主體性得到很好的發揮。學生進過動手,加深了理解,通過交流,明確了統計表中反映的情況在折線統計圖上都能反映,并能更好地反映數據的變化情況。
2、學習折線統計圖的優點:
大家認真比較一下這兩個統計圖,在小組內討論一下他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相同點是都有標題,橫線上的數都表示時間,豎線上的數都表示蒜苗高度;不同點是條形統計圖使用長條表示蒜苗的高度,而折線統計圖用點表示。學生可能回答用線表示,教師要及時糾正,并板書“點——數量”)
再仔細觀察,這條線是怎樣變化的?(“線——趨勢”)
。1)估計這株蒜苗第13天大約長到多少厘米?
。2)沖刺這株蒜苗第16天大約長到多少厘米?并說說你的想法。
3、畫折線統計圖:
折線統計圖有這樣的優點,你想不想學著畫一畫呢?下面來觀察一下老師是怎樣畫折線統計圖的。(出示課件,講解畫圖方法)
設計意圖:從統計圖的繪制到分析,讓學生體會到折線統計圖的特點與應用,讓學生進一步感受統計的奧秘。
(三)課堂練習
笑笑把室內氣溫的變化畫成下面的統計圖。
(1)笑笑每隔()時測量一次氣溫。
(2)這一天從8:00到16:00的氣溫從總體上說是如何變化的?
。3)請你再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并嘗試解答。
設計意圖:結合實際生活,選取氣溫變化,讓學生體會到數學能廣泛地應用于生活,體會數學的價值。
。ㄋ模┬〗Y作業
小結: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什么?談談收獲。
課后作業:調查本地最近一周的最高氣溫,制成折線統計圖。并說明氣溫變化的趨勢和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