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作為一名教職工,常常要根據(jù)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認真擬定說課稿,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必修上冊第四課《喜看稻菽千重浪》《心有一團火,溫暖眾人心》《“探界者”鐘揚》說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尊敬的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是來自xx中學的xx,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喜看稻菽千重浪——記首屆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袁隆平》《心有一團火,溫暖眾人心》《“探界者”鐘揚》,下面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這節(jié)課的設計:
教材分析
教材是連接教師和學生的紐帶,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先談談我對教材的理解。本課是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第二單元第四課。本單元是關于彰顯勞動的偉大意義的單元,本課選取了三則人物通訊,主人公分別是袁隆平、張秉貴、鐘揚,他們都是堅守崗位的普通勞動者,通過寫出他們的典型事跡,贊頌了他們無私奉獻、艱苦奮斗的精神。本課通過記敘的表達方式,結合時代特點,語言簡煉、優(yōu)美;層次清晰、用詞準確;描寫生動、細致,“一粒沙里見世界,半瓣花上說人情”,多層次采用細節(jié)描寫展現(xiàn)人物風采是本文的寫作特色。
學情分析
一切的教學活動都是以學生為主體的,因此充分了解學生的特點非常重要。剛進入高中的高一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具備讀懂課文的能力,但在學習上仍有以下特點與挑戰(zhàn):一是學習習慣的改變,學習由初中的老師督促學習變成自主學習,二是高中語文知識難度增大,閱讀任務加重,三是學習思維方式的轉變,語文由死記硬背更多走向思考積累、融會貫通。
核心素養(yǎng)目標與教學重難點
根據(jù)本文特點和高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基礎,結合單元引言與單元任務,我設計了如下的核心素養(yǎng)目標:
學習三篇通訊,了解袁隆平、張秉貴、鐘揚的優(yōu)秀事跡,感受他們的人生情懷。
了解通訊的基本知識,培養(yǎng)學生讀懂通訊的能力。
分析三位勞動者的人物形象并且學會人物通訊寫作展現(xiàn)人物形象的方法。
學會人物忠于祖國、奉獻人民、在勞動中堅持不懈,工作崗位上不斷探索追求的精神及生命價值、意義。
基于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和核心素養(yǎng)目標的設立,本節(jié)課的重點確定為:
1.深入了解袁隆平、張秉貴、鐘揚的優(yōu)秀事跡。
2.學會人物通訊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并據(jù)此去分析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確定為:
1.新聞通訊的語言特色及行文布局的特點。
2.幫助學生正確評價身邊的勞動者,正確認識勞動的價值和意義。
教法、學法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只有傳授給學生有效的鑒賞方法,學生才會更好地去獲得真知,我準備采用的教法有導讀分析法、讀寫互促法。現(xiàn)代認知心理學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把學習看成是學生主動的構建活動,因此,關注學生的自主學習是必要的,同時,以閱讀任務帶動寫作熱情,以寫作任務促進閱讀深入。
學法上,我貫徹的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的指導思想,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討論法、勾畫圈點法,讓學生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閱讀習慣。通過學生的讀、想、寫等活動,提升學生的閱讀思維和塑造正確的三觀。
教學過程
本課篇幅很長,我準備安排三課時來完成教學。
第一課時:
本課時主要是學生自己的任務閱讀,填寫表格,通過主動的積累、梳理和整合,形成個體的言語經(jīng)驗,有利于貫徹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中“語言建構與應用”理念。下面我著重講一講第二課時的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為了完成核心素養(yǎng)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下面我具體談談本課時的教學過程: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此處我采用激情導入法,以提問的方式展開,消除了學生上課伊始的緊張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接下來積累知識:介紹人物通訊這一新聞體裁,及其新聞性和文學性特點,使學生能獲得在平時通過接觸新聞提升自身媒介素養(yǎng)的能力。
具備以上能力之后,教給學生如何分析通訊中人物形象的方法,強調(diào)要抓典型事跡、抓細節(jié)描寫和品讀語言。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我會以多媒體出示問題一,請同學們根據(jù)《“探界者”鐘揚》概括鐘揚一生的典型事跡,根據(jù)文章給出的層次進行概括提煉,培養(yǎng)學生抓典型事跡把握人物形象的能力。
再設置問題二,給學生自主思考和探究的時間,找出《喜看稻菽千重浪》中關于袁隆平的細節(jié)描寫,分析出人物的精神品質(zhì),培養(yǎng)學生通過抓細節(jié)描寫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接著找出三段人物通訊中的一些個性化語言,可以是作者或他人的評價,或者是人物自身的一些抒情性語言,品讀這些語言描寫對于人物形象的豐滿作用。
完成了以上內(nèi)容,學生已經(jīng)對三位主人公形象有了清晰明確的把握,接著拋出問題:人物通訊的寫作選取人物時有什么要求?這樣設計是為了明確通訊這一文體能夠拉近寫作對象與讀者的距離,并且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原來生活中也有很多值得我們敬佩的普通勞動者。
再自由討論,本文選擇的三位人物可以說是“中國的脊梁”。作為一名學生,我們在這些人物的身上學習到了什么?我們該如何去落到實處,要求自己?通過這一開放問題的設計,充分滲透了“文化傳承與理解”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
到這里,本節(jié)課的內(nèi)容已經(jīng)基本學習完畢,我會以袁隆平、鐘揚的感動中國頒獎詞作結,升華主旨。
為了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完善知識體系,我設置如下任務:寫一寫你知道的行業(yè)杰出的工作者,或者平凡崗位上的勞動者的故事,描繪其形象。不少于200字。
設計思路: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身邊優(yōu)秀的勞動者,學習他們的優(yōu)秀品質(zhì)。
第三課時:
本課時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新聞閱讀能力,新聞在生活中無處不在,請同學們選擇一份報紙或一個新聞網(wǎng)站,瀏覽一周的內(nèi)容,從中挑選出比較優(yōu)秀的人物通訊和新聞評論各一篇。形式開放,自由。旨在培養(yǎng)“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
設計反思
我總結了一下本節(jié)課的設計特色,本節(jié)課安排三個課時完成,有學生的自主閱讀,也有課堂上的指導閱讀。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充分的自主權,真正意義上做到“樂學”、“學會”、“會學”、“會用”。
本節(jié)課的板書設計如下:
袁隆平細節(jié)敬業(yè)奉獻
人物通訊張秉貴語言艱苦奮斗
鐘揚故事責任擔當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