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借助說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敬業與樂業》說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 教材分析
《敬業與樂業》是蘇教版中學語文八年級下冊“道德與修養單元”的一篇議論文。它是梁啟超的一篇有關事業與人生的演講稿。文章層次清楚、條理清晰、論據充分,發人深思,讓學生們體會敬業樂業的趣味。
二、 學情分析:
學生在八年級上冊書中對議論文體已有了初步的認識,并且已經開始學習寫一些簡單的議論文。但無論從學生的閱讀還是寫作來看,學生對議論文掌握的情況都有待加強。本篇課文無論在議論的層次、結構還是方法等方面都是最有代表性的,也是演講的特點和技巧體現得很明顯的文章,因此,有必要學習。
三、 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分析和學生實際能力特點,我確定了如下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在反復閱讀課文的基礎上,找出作者的主要觀點,梳理出作者的論證思路,體會并領悟敬業與樂業的精神,從中受到人文熏陶。
過程與方法:學習本文運用的多種論證方法,條理清楚地闡述自己的觀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朗讀課文,體會本文敬業樂業的精神主旨和演講特點。
四、 教學重難點
重點:對議論文的論據、論證的領悟和演講特點的體會。
難點:領悟敬業與樂業的信念和宗旨。
五、 教法學法
教法:本文本著循序漸進的原則,采用初讀、細讀、總結讀書、扶放結合等方法,引導學生逐層深入理解課文。
學法:學生學習的目的就是學以致用,因此在課堂上,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法陶冶高尚道德情操,提升道德情感。
六、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問題:同學們如果現在你正面臨著對未來職業的抉擇,你會選擇哪種職業呢?通過同學們的答案,我會總結渡句:同學們的理想都非常的遠大,今天我們一起去聆聽梁啟超先生的講演《敬業與樂業》(板書課題)。文章演講特色引人入勝,雖然時隔七十多年但想必同樣會給同學們許多啟示。
(設計意圖:通過談話導入新課能使學生盡快進入課文,拉近學生和文本之間的距離,為落實這一節課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打下基礎。)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進入這部分之后要求學生通過喜歡的方式閱讀,思考文章中心論點是什么?先后談論了哪幾個問題?
緊接著教師根據與學生的互動提出本文的中心論點,敬業樂業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然后從有業、敬業、樂業三方面加以論述,最后總結得出結論。
(設計意圖:這篇文章層次清楚,說理透徹,以敬業樂業為論題的特點,我會讓學生在初讀的時候就找出文章的中心論點和寫作順序,有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
細讀課文,品評語言:
1.首先我會請同學們速讀課文,從文中尋找什么是業,什么是敬業,什么又是樂業?
過渡語:通過同學們集思廣益,我們一起找到答案。正如同學們所說,作者所說的業不僅僅指的是職業,他認為凡是做事情都是業。學生也屬于梁啟超所說的業的范疇。那什么是敬業呢?
2.那么我們接下來看看文中是通過什么樣的方法說明敬業的呢?
這樣引導學生從文中找到答案--第六自然段的后半部分,寫“當大總統”與“拉黃包車”這兩件事也是為了證明'凡職業沒有不是神圣的,凡職業沒有不是可敬的'這個觀點。)
3.緊接著追問學生作者采用了什么樣的具體方法進行論證的?
這時通過學生之口,找到通過事例來證明觀點。也就是當大總統“實實在在把總統當做一件正經事來做”拉黃包車“實實在在把拉車當做一件正經事來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這叫做職業的神圣。”這兩個事例正說明敬業的含義。
除此之外,第七自然段中說的“凡做一件事,便把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無論別的什么好處,到底不肯犧牲我現在做的事來和他交換。”這也是在闡述敬業的含義。
過渡語句:文章的六、七自然段作者都在論述敬業的重要性,闡述敬業的含義的句子很多,那什么又是樂業呢?
4. 對于樂業分析部分可以通過賞析精彩片段第六段進行精讀。
分論點:凡是職業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繼續做下去,趣味自然會發生。
(設計意圖:啟發學生說出樂業就是能從自己所做的事情中領略到趣味。)
你能用一句話概括一下作者所說的“人類合理的生活”應該是怎樣的嗎?
(設計意圖:在理順文章結構的基礎上,讓學生從文中尋找什么是有業、什么是敬業、什么是樂業,引導學生對文章進行深一步的了解,在學生各抒己見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作者說理的邏輯性和嚴密性,為下一步深入研究課文做準備。)
最后,全班齊讀課文,體會演講的語言特色與議論文的層次結構、生動有力的論證。
七、 小結與作業:
小結:正像作者再最后一段總結的那樣“敬業即是責任心,樂業即是趣味。我深信人類合理的生活總該如此,”
作業:梁啟超進行這次演講的時候,是受到當時時代的限制,他的觀點有改良國民性的作用,但在現在看來,肯定有些思想已經不適時宜,這也就是我們的作業:寫篇辯論稿,要求有自己明確的觀點,并用充足的論據使自己的觀點站住腳,注意要用到本節課學到的議論方法。準備下節課進行辯論。
(設計意圖:一是可以繼續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價值觀的引導,另外也學以致用。辯論稿本身就必須觀點明確,論據充足,論證過程嚴密,才能讓人無懈可擊。)
八、 板書設計:
板書是一篇文章的精髓,它反映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既簡明扼要,又凝聚著強烈的感情,再加上學生的情感,使課堂真正成為和諧互動、學習的樂園。
課堂總結:總之,我以學生為主體,精心設計每個環節,讓學生在體驗中感悟語言,積累語言,升華情感,并使其主動性得以彰顯,使語文課堂的有效性達到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