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說課稿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快來參考說課稿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說課稿5篇,歡迎大家分享。
說課稿 篇1
各位專家評委、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大家上(下)午好。
大家好!我是?號選手。我今天說課的課題是:中學體育與健康七-九年級全一冊教科書第六章生動活潑的球類運動的第三節排球運動的第三課時——《正面雙手傳球技術》。
在本次說課內容中我將從教材分析即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教法,教學流程設計方面進行闡述:
一.教材分析即教材地位與作用:本節內容是在墊球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傳球技術
排球運動是一項因充滿智慧,富于變化而極具觀賞性的競技運動項目,是初中《體育與健康》教學內容中選項學習的組成部分,主要通過發、墊、傳、扣、攔網等動作組成的。是一項綜合性的體育運動,具有集體性、競爭性強、趣味性濃等特點。通過排球運動,可以發展學生跑、跳等基本活動能力,提高靈敏、速度、力量、耐力等身體素質和動作的準確性、協調性,增加內臟器官的功能。同時還能培養學生勇敢頑強、機智、果斷、勝不驕、敗不餒等優良品質和團結一致密切配合的集體主義精神。是一項有很高鍛煉價值的運動項目。
本課教學內容是排球運動的傳球技術,傳球技術是排球運動中最主要的基本技術,是全隊能力發揮及進攻的核心作用,起著組織全隊相互配合的重要橋梁作用。因此,本課著重學習傳球技術中的傳球手型、擊球點和手指手腕的緩沖控制的正確姿勢。為以后的教學競賽和學生終身體育打下良好基礎。
二.課標要求:初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對這部分的內容要求是:能夠使學生初步掌握排球運動的正面雙手傳球技術,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合作意識。
三.教學目標:基于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本人將該節課的教學目標定位為……”
1.認識目標:通過排球正面雙手傳球的練習,激發學生對體育的興趣,培養學生積極參加體育活動。
2.技能目標:通過學習,讓90%以上學生基本掌握排球正面雙手傳球的方法,發展學生的靈敏性和協調能力。
3.情感目標:在寬松、自由、愉快、和諧的氣氛中練習,并通過游戲學習,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精神和競爭意識。
四.本課的重、難點:結合教材內容、學生實際及教學目標,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為
通過分析傳球的動作結構,把傳球技術分為:傳球手型、擊球點和手指手腕的緩沖控制幾個環節。要把球傳好、準確,關鍵是傳球手型和擊球點。所以教材的重點:正確的手型和擊球點。難點:手指手腕的緩沖控制。
五.教法學法:為突出重點,有效的突破難點,結合本節具體內容,我選擇了如下的教學方法;示范講解法:用循環漸進、分解和組合的方式進行教學 采用了如下的教學手段;引用游戲貫穿練習,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體育,在快樂中鍛煉身體,在快樂中享受樂趣。 練習法:
本課的教學指導思想主要根據布魯納的“發現學習”理論,讓學生對事物、問題“嘗試”和“思考”,強調學習過程和直覺思維,在各自練習過程中有了一個感性的認識,建立良好學習技術動作的概念。激發學生學與練的興趣,發展學生的個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學習作用,運用靈活多變手段,做到身心結合,努力達到教學目標。
全課的組織結構不拘泥于過分的統一規整,而以主動練習與教學為目標,力求合理、緊湊、流暢、新穎。
全課教學內容及手段,用循環漸進、分解和組合的方式進行教學,同時引用游戲貫穿練習,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體育,在快樂中鍛煉身體,在快樂中享受樂趣。
教學器材:
依據教學目標及課的重難點 我設計了如下教學環節:
六.教學流程設計:
。ㄒ唬┙M織教學,激趣導入《導入環節》:(3′)在導入環節,為啟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的發現問題的`能力,結合本節內容,我設置了這樣的問題情境:
1.課堂常規 :整隊 點清人數
2.本課的教學內容目標及要求
二.準備活動,跑前熱身 5
通過熱身跑 徒手操充分活動開學生們身體的各個部位 踝關節 膝關節 腰等 以免扭傷 拉
三.教師示范,講解要領:《新受環節》:5分鐘
讓學生自由發揮練習傳球。目的是讓學生發揮自己所認識,所了解的傳球技術
教師講解學生練習當中存在的問題,使學生認識排球運動和學習排球的重要性。講解正面雙手傳球技術要領《邊講解邊示范》
。ㄋ模╈柟叹毩暛h節:學習和發展(20′)
1.徒手練習:圍圓圈撒開,徒手做傳球動作姿勢。
為了使學生把理性的認識轉化為動作。學生圍圓圈站開,看教師的示范動作模仿練習。同時教師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特別是傳球的手型、姿勢。
2.結合球自拋傳練習
讓學生體會正確的手型用力和擊球位置。加深學生對傳球技術理解。
3.移動中傳球練習
安排這一練習是讓學生隨時做好傳球前的準備姿勢,并快速起動和移動,來提高控制球的能力,保持好人與球的位置關系。同時給學生一定的時間自主創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控制球和支配球的能力。
自我展示:給學生一定的空間和時間展示自己的練習成果,充分體現學生的主動參與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4.過網傳球接力(分組練習)
要求學生不僅要做好傳球前的準備,而且要在移動中觸球,進一步提高控制球和支配球的能力。
。ㄎ澹┖献靼l揮(7′)
游戲:接力傳球比賽
規則:分為四組進行比賽,每組成一路縱隊站立,相距15米,排頭移動自傳至少四次以上將球傳給對方后,迅速跑到對方排尾,對方再將球移動傳回來,依次進行。最先完成的為勝。
目的是根據本課的內容安排這個游戲,再次鞏固傳球技術。同時也培養學生的協作配合,團結合作的能力。
。┓潘缮眢w,小結本課5′)
配樂放松
1.在教師帶領下學生通過音樂來放松,促使學生消除肌肉的疲勞,身心得到恢復。
2.對本課進行小結,學生參與自我評價,宣布下課,收回器材。
在整堂課的教學中 預計達到的練習密度是 30-40%
練習強度;中等強度
通過前面的設計安排,我想應該能達到如下的教學效果:
1 學生能理解教學內容的重點 難點
2 能夠有效的激發學生學習的情趣和學習能力
3 能夠使學生自主學習,自我評價
4 同學間能相互幫助,互相合作,共同提高
以上是我針對課標的要求及教材內容的理解、教學設計、課堂教學效果的預設(或反思)所進行的說課,一定還存在著許多缺點和不足,敬請各位專家、領導、老師給予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動作要領:
。1)準備姿勢
采用稍蹲準備姿勢,抬頭目視來球,雙肘彎曲自然抬起,雙手置于臉前。
。2)手型
手觸球時,兩手應自然張開成半球形,使手指與球吻合,手腕稍后仰,拇指相對,小指在前;傳球時用拇指內側、食指全部、中指的二、三指節觸球,無名指和小指在球的兩側輔助控制出球方向,兩肘適當分開,自然下垂。
。3)迎球
當球接近額前時開始蹬地、伸膝、伸臂,兩手微張,從臉前向前上方主動迎擊來球。
。4)擊球
擊球點應保持在額前上方約一球遠,擊球部位一般在球的后下方。
(5)用力
傳球主要靠伸臂力量,與下肢蹬地力量的協調配合,通過球壓在手上使手指手腕產生的反彈力將球傳出。
。6)擊球后身體重心隨擊球動作前移,全身放松呈準備姿勢狀態,準備下一個擊球動作。
說課稿 篇2
本課的類型為復習課。將技巧前滾翻以及肩肘倒立進行鞏固,并與障礙跑相結合。場地布置為:5張墊子,籃球4個,在籃球場上進行。
教學思想與設計意圖:
結合課標并體現新課標精神,結合學生的實際需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進行障礙跑為主,技巧為輔的教學。使得學生能夠在掌握技巧的基礎上,能夠在跑動過程中與之相運用,發展學生的協調靈敏柔韌等身體素質。培養勇敢頑強和珍惜榮譽的團體精神。充分利用課前安排的場地器材,遵循教育教學原則和學生身體技能發展的規律,結合講解示范,采取設疑、啟發、比賽等方法讓學生在快樂中進行學習,并在學習中獲得快樂,然后在快樂之中獲得美感,從而將德育教育有機地滲透到體育教學中去。
本課的練習密度為25-30%左右,平均心率在110次左右。
一、 課的結構
本課分四節:開始、熱身、基本、結束,分別用時大概為10、10、15、5左右。
二、 教學過程
。ㄒ唬 課的常規活動后,開始提問學生,看到眼前的墊子會想到哪一些技巧動作,并請一兩為同學上來進行展示,緊接著宣布本課的內容。
。ǘ 熱身部分:
1、熱身游戲“報數集合”,教師場內指揮
2、配樂活動各關節練習
。ㄈ 基本部分
1、 復習前滾翻及肩肘倒立
教學難點:前滾翻和肩肘倒立能結合的完美,并且要求動作完整。
教學重點:肩肘倒立時肘關節內夾,兩腿垂直向上,腳背繃直。
組織意圖:教師示范一次完整的'動作,講解動作要領,接著請同學上來展示,然后組織學生進行練習,在練習的過程中幫助學生糾正錯誤。練習完之后,讓學生想想,除了教師所教的技巧以外,還有什么動作,讓他們進一步感受到體驗和發現的樂趣。
2、 障礙跑
發展學生的協調、靈敏以及速度素質。通過教師所擺設的障礙進行一次接力比賽,然后請學生自己動腦,利用教師所給的器材進行擺設障礙,讓學生充分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及團體精神,達到本課興奮的最高點。
。ㄋ模 結束部分
放松練習:武術表演
一堂課下來,學生一直是處于興奮的狀態,身體也保持著熱度,利用武術,一方面進一步幫助學生將各關節活動開,同時讓他們思想集中,放松身心。
小結時,教師可以表揚一些設置障礙出色的小組,并讓其他同學向他們學習。
說課稿 篇3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將分六個部分來說《母雞》這一課的教學。
第一部分:說教材
《母雞》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采用對比的手法,首先寫作者對母雞的討厭,然后在對母雞保護照料小雞雛的細致傳神的描寫中,情感也發生了徹底的變化,由討厭到不敢再討厭,贊美了母愛的無私與偉大。
《新課標》指出:教學三維目標具有內在的統一性。統一指向人的全面發展。三維目標的有機統一立足于讓學生學會、讓學生會學、讓學生樂學,促進學生健康全面發展。結合新課標、教材內容、學情分析,我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
第二部分:說教學三維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顫顫巍巍”“如怨如訴”“警戒”“尖銳”“凄慘”等詞語。
2、讀懂課文內容,體會作者情感的變化,通過品味對母雞的“負責、慈愛、勇敢、辛苦”的具體描寫,感受母愛的“無私與偉大”。
3、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和對比的寫法,感受作者細致傳神的描寫,并積累優美詞句。
第三部分:說教學重難點
1、品味對母雞的“負責、慈愛、勇敢、辛苦”的具體表現。
2、理解“不敢討厭母雞了”和“一個母親必定就是一位英雄!”的含義。
第四部分:說教學準備
1、學生收集關于母愛的名言并背誦一、兩句;
2、課前習作《勇敢的媽媽》;
3、多媒體課件。
第五部分:說教法學法
為了順利完成教學目標和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使課堂成為學生自我展示的平臺、自主實踐的樂園,使學生能夠主動、充分、有效、并富有創意地學習。本節課,我主要采用以下教法學法:
1、課前預習法。
讓學生通過課前的預習解決本課生字、新詞。
2、自主合作探究法。
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語文素養,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創新精神是《新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用自主合作探究法既能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能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和合作學習的能力。
3、賞析詞句法。
因為這篇課文既有真摯的`感情,又有優美的文筆,所以適宜學生通過賞析詞句來理解課文內容。
4、朗讀品味法。
這篇課文是借物喻人的散文,根據文章特點,我主要采用了“以讀代講、以讀促思、以讀悟情”的方法,讓學生一邊讀一邊想一邊批注,在讀中發現、在想中理解、在讀想中感悟。
5、聯系實際法。
把對母愛的理解感悟與生活實際相結合,讓孩子們更加深刻的感受到母愛的偉大與無私。
六、說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法。
以母愛為話題導入。先問:在家里,你最喜歡誰?誰最愛你?簡單對母愛進行闡述,引入課文。
。ǘ┏踝x課文,整體感知。
1、課文講了作者對母雞哪兩種不同的情感態度。
2、文章的哪些段落寫了作者討厭母雞,哪些段落表現出作者不敢再討厭母雞了。
(三)自主探究。
1、作者為什么討厭母雞?
2、是什么改變了作者對母雞的討厭心思呢?
(出示全文的中心句:它負責、慈愛勇敢辛苦,因為有了一群雞雛。它偉大,因為它是雞母親。一個母親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3、那么母雞的“負責、慈愛、勇敢、辛苦”體現在哪里呢?細讀5-8自然段。
。ㄐ〗M合作探究:默讀——勾畫——批注——交流)
4、結合課文內容和生活實際談談你對“一個母親必定就是一位英雄!”的理解。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的真正主人,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實質就是強調自主合作探究,把自學放在核心地位,以學為中心,為目的,為主線,教師圍繞學而教,課堂以學來組織。讓學生在多元對話中進行思維碰撞,獲得超越自我、超越文本的情感體驗。
。ㄋ模┱故窘涣。
在交流的過程中,我首先注重了學生的自讀、自悟。讓學生在讀和討論中感悟了母雞的勇敢、負責、慈愛、辛苦,教師只做適當的評價、小結。在學生情感得到感觸時齊讀第九自然段,帶著對雞媽媽的敬佩之情讀,帶著對媽媽的濃濃愛意讀,學生的語調越來越激昂,贊美和敬佩的語氣越來越深,讓學生在讀中領悟作者的感情變化,領悟母愛的偉大、無私。
在交流匯報之中,我還注重了閱讀方法的指導!笆谥贼~,不如授之以漁!狈椒ǖ闹笇П葌魇谥R更重要。如:學生匯報討厭母雞叫聲時,我追問:你是從哪些詞語中體會到的?當你聽到這種叫聲時你什么心情?當時你怎么說?怎么做?從而讓學生掌握抓住關鍵詞句和聯系生活實際來理解課文內容的方法。再如指導學生背誦課文第四段時,我啟發學生利用抓住一連串的動詞、想象畫面或做動作等方法來感受母雞的負責、勇敢。
(五)梳理反饋。
正是因為母雞成為母親后對小雞的母愛改變了它的性格,由以前的無病呻吟、拼命炫耀,變得負責、慈愛、勇敢、辛苦,從而也改變了它在作者心中的印象和地位!作者對母雞的心思由討厭變得不敢再討厭了!愛能改變一切,愛能超越一切。
這一環節是讓學生對整體內容有所把握,反饋學習的基本信息。
。┩卣寡由。
1、自讀《麻雀》,感受麻雀的母愛。
2、聯系生活實際,結合課前作文《勇敢的媽媽》談談自己對母愛的理解。
3、結合母愛的名言表達對母親的感激之情。
語文源于生活,還應回歸生活,這一課引發著學生對生命的深入思考,是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的好教材。現在有部分學生對父母的愛視若不見,更談不上孝順。結合課文的主題設計這兩道題,讓學生深刻感悟母愛、回報母愛,學會做人。
結尾小結:
有一種愛,我們一生一世不會忘懷,那就是“母愛”;有一個人,時時刻刻值得尊敬,那就是“母親”后,我播放了《世上只有媽媽好》,孩子們自然而然的跟著唱了起來,即深化了學生對文本主題的理解和感悟,又使教學結構流暢完整。
(七)作業菜單。
把今天你想對媽媽說的話寫出一封信或做出一張小卡片送給你的媽媽。作業設計是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的鞏固,把這一次愛的教育落到實處。
。ò耍┌鍟O計附板書設計:
16母雞
一向討厭:無病呻吟 欺軟怕硬 拼命炫耀
不敢再討厭:負責 慈愛 勇敢 辛苦
好的板書能夠起到提綱攜領、畫龍點睛的作用,它是學生掌握課文主要內容的橋梁,是實現教學目標的宏偉藍圖。
總之,在這節課上,我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朗讀為主線,自主探究為主法,將朗讀訓練、口語訓練、思維訓練、情感熏陶和習作指導有機結合起來,認認真真地詮釋了“簡簡單單教語文,扎扎實實求發展”的教學理念。
我的說課完了,謝謝大家!
說課稿 篇4
《觸摸春天》是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認識生命”這一組教學內容的開篇文章。這篇課文講了一位盲童安靜在花叢中用手觸摸春天,無意中抓住并放飛一只蝴蝶的事。課文篇幅不長,但文字十分深刻、優美,以往常被當做朗誦的范本,對四年級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吳老師今天上的是第二課時。教學的重點在深入體會一些關鍵語句的含義,理解盲童對生活的熱愛。平時就聽聞吳老師上課激情澎湃,今日有幸觀摩學習,實在讓我獲益匪淺。
吳老師的課是一堂精彩的經驗展示課。在她的課上,我們看到吳老師在培養學生的讀書習慣上花了很大一番功夫:
一是朗讀習慣。吳老師的課是“讀領風騷”,她花了大量的課堂時間讓學生進行自主閱讀,體現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
(一) 注意指導朗讀的層次性。她先帶領學生從課題入手,讀出“觸摸”就是“輕輕的撫摸”意思;再引導學生通過快速瀏覽抓住課文大意;在學生通讀全文的基礎上,她引領學生走進課文語言,進行朗讀指導,讓學生在讀中領悟,在讀中發現,培養學生的語感。
(二) 吳老師注重朗讀形式多樣性。在讀中采用聽讀、范讀、自由讀、個別讀、集體讀、想象讀、探究品讀等形式加以點撥指導、讀懂文本內涵。例如在感受安靜捕獲蝴蝶那一刻的心情時,吳老師通過音樂、圖片、動作,讓學生進入課文情境,體會到作者用詞的精妙,也體會到安靜內心的快樂。
(三) 吳老師非常關注孩子的閱讀習慣。在每一次讀書前,她都會提出具體的要求。例如在品讀課文前,她要求孩子們邊讀邊圈畫關鍵詞,在書本的旁邊寫批注。由于課堂時間有限,她只挑選了幾個學生做展示,但下課后我去看,每個孩子的書本都是寫的滿滿的,有的孩子還寫的特別精彩。可見吳老師平時對孩子的閱讀習慣的培養真是卓有成效。
二是課堂習慣。對于新教師來說,站穩講臺必須要有一定的組織課堂能力。聽課時我不僅關注老師對教材的把握,還特別留心學習有經驗的老師是如何與學生互動,如何調控課堂的。吳老師班上的學生有幾點習慣特別值得我在班上推廣:
1.老師板書的時候,學生書空。這不僅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也幫助他們鞏固識字能力。2.邊讀書邊圈畫關鍵詞的習慣。我們經常要求學生默讀課文,提取信息,但對如何提取信息缺少指引。而邊讀書邊圈畫關鍵詞則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為一堂主題教研課,吳老師的課為我們立足課堂,做好“問題的有效性”課題研究提供了范本,我覺得她的提問內容緊扣文本的要害,提問程序直接,提問語言簡潔明了,充分體現了提問的簡潔性。
(一) 吳老師的`課堂提問歸納起來有三類:問在情境中;問在關鍵詞、關鍵句;問在主旨處。做的特別好的是根據情境提問。她善于根據課文內容,再現課文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體驗安靜的心理感受。當學生觀看蝴蝶圖片后,老師讓他們閉上眼睛想:想象一下安靜手里握著一只蝴蝶,蝴蝶在她的手心撲棱,她會想什么?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居然回答出:“她握住了美麗的春天”。
(二) 她的提問程序直接明了。沒有過多的渲染評價。整節課圍繞“安靜在常人看來有哪些與眾不同的地方”,這個大問題下找到關鍵句子,進行品讀。品讀句子時,她一般用“三步走”:找到了哪個句子?哪些詞讓你覺得與眾不同?如何讀好句子?簡簡單單的程序,讓學生可以現學現用,回答得越來越清晰,讀的越來越好。
(三) 老師的提問語言簡單明了。吳老師善于用填空補白提問,把安靜與眾不同的地方用轉折詞體現出來,引導學生用文中的詞語回答,加深了對課文詞語的印象,也對安靜這個人物形象產生與眾不同的印象。例如:“安靜是如此的不幸,但她又是如此的?”,“別人用眼睛觸摸春天,她卻是用觸摸春天?”
但這節課也有些地方有待商榷:導入時,讓學生看春景圖說話這一環節放在第二課時有些累贅。老師花了大量的時間在品讀句子上,對課文的主旨,作者的寫作意圖毫無提及,使得整堂課的分析顯得過多,過碎。由于經驗尚淺,點評不當之處,還請指正。
【說課稿】相關文章:
說課稿06-09
說課稿范文說課稿 范文10-04
松鼠說課稿10-05
實用說課稿10-29
浪花說課稿09-28
《 春酒 》說課稿07-10
《麻雀》說課稿10-28
舞蹈說課稿10-24
物態說課稿08-23
《牧童》說課稿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