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那么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說課稿6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說課稿 篇1
各位領導、老師們:
你們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2課《三亞落日》這一課。下面我就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模式、教學設計、板書設計、課堂評價、資源開發七個部分進行說課。
教材分析:
《三亞落日》是現行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十二冊第一單元中的一篇寫景短文。作者運用清新活潑的語言,正確生動地描繪了三亞落日的漂亮景象,抒發了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祖國漂亮風光的贊美的思想感情。本文層次清楚,詞匯豐富,語言清新,字里行間充溢著作者對三亞落日的深深喜愛和贊美,是對學生進行朗讀練習、情感熏陶、背誦積累的好教材。
本單元的“壯麗山川”與前面各冊中寫臺灣的蝴蝶谷、南沙群島、廬山云霧、沙漠綠洲、高原、草原等文,勾勒出一幅氣勢恢弘、景象萬千的河山長卷圖,長城、運河、秦兵馬俑等歷史文化遺產更是輝映其間。
學情分析:
本文安排在小學階段的最后一冊,通過之前的學習,學生已經把握了識字記詞的方法,在老師的指導下,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通過本文的學習,學生可進一步豐富語言的積累,進一步把握寫景文章的學習方法,提升體驗文本的能力。
在學習本單元課文之前,在前幾冊中也有相應主題的單元,如:
有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熱愛祖國”、二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愛祖國愛家鄉”、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壯麗的祖國山河”、四年級下冊第七單元“不忘國恥振興中華”、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祖國在我心中”。以前各個單元的學習為本單元的學習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考慮到絕大部分學生沒去過三亞,也沒親眼看到三亞的'落日。基于以上教材特點和學生認知水平,我從知識、能力、情感三個維度初定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力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欣賞并摘抄描寫落日的語句。
3、情感目標:朗讀品味語言文字,感受三亞落日的美麗景色,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其中目標2是教學重點,目標3既是教學重點又是教學難點。
教學模式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為了達成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讓學生在語文教學中得到不同水平的發展,本節課教學,我根據課文的特點,在教法上主要采用“朗讀指導法”、“情感感悟法”。
古人語,“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向學生傳授“學法”,讓學生學會讀書,這是語文教學的終極目標之一。葉圣陶先生也認為,語文教學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讀,引導學生認真地讀,使之見于書,出于口,明于心,真正達到口誦心惟。所以,在本課時的教學中,我主要在“讀”“寫”“悟”進行學法指導,加上學生間的討論交流,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本節課教學,我力求體現讓學生充分與文本對話,感悟文章的美言美景,在理解和體驗文本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喚起自己對大自然的贊美和熱愛。
教學設計
我設計本節課的基本教學流程為:
一、談話導入(用時3分鐘)
我以詩句“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引入,初步讓學生感知日出給人帶來美好、向上的感覺。那日落的景象如何?隨即揭示課題,指導學生讀好課題,明確寫的是“三亞”這個地方的“日落”。
二、整體感知(用時5分鐘)
我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掃清字、詞障礙。在分自然段朗讀的同時相機正音,讀準多音字“悄”qiǎo。然后指導學生歸納自然段主要意思。在學生初步了解文意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圍繞“課文哪幾個自然段描繪了落日景象?”來理清課文條理。
三、精讀感悟(用時20分鐘)
通過引讀“在三亞看落日”,作者覺得“真有詩意”。激發學生的神往之情。
同時,引領學生進入第二環節的學習“精讀感悟”。課文第2自然段介紹三亞濃郁的熱帶風光,我先讓學生觀賞三亞風光錄像,使學生有感性的認識。然后,引導學生抓住藍天、碧海、白鷗、椰樹、沙灘等景物來領略三亞的熱帶風情。由“三亞的熱帶風光美,三亞的落日更美”這句話自然過渡到(第3-5自然段)的學習。這一部分是課文的重點,生動地描繪了三亞落日的美景。如何引領學生從語言文字的描述中領悟體會落日的美景,我設計了以下步驟:
1、默讀課文,感受日落畫面。默讀課文,看看日落的過程由哪幾幅畫面組成?估計學生能夠找出日落的三個過程:像一個快樂的孩童,像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紅燈籠,像一個動作優雅的跳水員。
【設計意圖】引導欣賞圖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使學生對三亞落日有一個初步的感受,然后通過朗讀,了解課文內容。
2、組織交流,指導朗讀。通過“你最喜歡其中的哪一描寫?” 組織學生交流。指導學生讀出喜愛之情。
【設計意圖】朗讀課文,引導學生讀正確,讀通順,然后找到中心句,使學生對課文的描寫基調有所了解,為品讀重點段落奠定基礎。
3、品味語句,想象體悟。
主要抓住太陽的變化、海水的變化來幫助學生理解日落的三個過程:像一個快樂的孩童,像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紅燈籠,像一個動作優雅的跳水員。
三亞落日的全過程,我緊扣文中三句描寫落日的比喻句,引導學生體會三亞落日的靜態美和動態美。通過引導點撥、朗讀品味、想象日落時變幻奇異、瑰麗無比的大自然景象,從而深深體會到三亞風光美,在這樣飽含詩意的地方看那么美的日落,使學生對作者情不自禁的贊嘆“在三亞看落日真有詩意”轉化為發自肺腑的感受。
先理解第一句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學生不難回答“像孩童”。再進行研讀:哪些地方寫出了太陽像個“快樂的孩童”,估計學生很快就會抓住“紅撲撲、抖落、濺出”這些詞語體會到太陽像個“快樂的孩童”。為了讓學生體會蘊含在語言文字中作者對夕陽的喜愛,我采用教師范讀,學生想象并結合動作去感受夕陽“孩童”般的快樂形象。再指導朗讀,抓住重要詞語,讀出對此種景象的無限喜愛,由此體會三亞落日那富有詩意的情景。
學習其它兩句比喻句時,我也將采用上述方法引導學生理解感悟。如,我讓學生畫出描寫夕陽滑落過程的語句,輕讀想象,體會大紅燈籠在“碩大無朋”的床面上頑皮蹦跳的可愛情趣,感受似跳水員“輕快靈敏彈跳入水”的日落情景。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感受三亞濃濃的熱帶風情后,抓住“三亞落日美在何處”貫穿教學,抓住落日隨著時間的推移,形態也隨之變化。抓住“紅撲撲”“抖落”“濺出”等詞語來進行指導,體會三亞的自然風光之情。
4、圖文對照,指導背誦。課的最后,我將留5分鐘左右,讓學生先理后背,逐段擊破,再連段成篇進行背誦練習,以競賽加星插紅旗來激勵學生,提高背誦能力。讓優雅活潑的日落畫面定格在學生腦中,讓詩意的文字內化為學生的語言積累,達到感悟理解——品味深化——積累運用之目的,為學生今后的閱讀寫作類似文章打下堅實的基礎。
【設計意圖】讓學生欣賞和感受美好的事物,也是對學生情感的一種熏陶。在感悟的基礎上再次通過朗讀,把這種感悟、體會予以內化,自然情感也就水到渠成。因此對課文一遍又一遍的梳理中,有層次地指導學生朗讀,使學生在讀中感悟文本美,想象畫面美,讀出意境美,最后達到熟讀成誦的效果。
四、拓展延伸(7)
學完課文,進行 “拓展延伸”。
設想讓學生觀察我們這個地方的日落景象,進行一次小練筆,學習作者用豐富的詞匯,正確生動的比喻、擬人等寫法,進行寫作練習,以讀促寫,讀寫結合,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五、寫字指導,養成習慣(5分鐘)
寫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因此教學工作中我們不容忽視。給本課的10個生字根據結構分類。重點分析“溢”“斂”的結構特點,指導學生書寫。然后讓學生練習,教師巡視指導,強調正確的坐姿和寫字姿勢。
通過指導訓練,讓學生觀察字形結構、掌握書寫規律,做到筆筆認真、字字端正、行行整潔,從而有效地提寫字質量高,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六、課外延伸(課下完成)
推薦學生對比閱讀巴金的《海上日出》以及主題叢書《壯麗山河》中相關篇目。
說課稿 篇2
一、教育目標
1、讓學生能整體閱讀,理清思路,把握演講主旨。
2、讓學生能理解難句子的含義。
3、讓學生能理解史懷哲敬畏生命,眾生平等,崇尚和平的思想,培養學生有一個崇高的思想。
二、教學重點
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演講主旨是教學的重點。由于現在的學生現代文閱讀能力比較差,學生不喜歡閱讀比較有深度的文章,尤其是一些說理的文章,所以,引導學生如何閱讀這類文章,正確把握文章主旨是現代文教學的重點,也是這課的教學的重點。
三、教學難點
理解史懷哲敬畏生命,眾生平等,崇尚和平的思想。雖然我們的國家現在是安定和平,但是世界各地并不是一派祥和,戰爭沖突、疾病、暴行接連不斷,讓我們的學生學習這篇文章,對世界有一個全面的認識,樹立正確的世界觀是我們的教學重點。
四、教法
1、課時安排:一課時
2、教學準備:
⑴教師課前要對史懷哲及二戰后世界形勢進行深入了解,以便為學生提供一些閱讀理解的背景材料,也可布置學生自己上網查閱。這樣,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開闊學生的視野。
⑵作為一篇演講詞學生要認真反復誦讀,在誦讀中理解,在理解中感悟。
3、教學步驟
⑴明確目標
⑵整體感知。學生速讀文章,初步感受文意,要求學生概述演講主要內容。
這篇演講詞的作者阿爾貝特·史懷哲是著名哲學家、神學家,因而這篇演講具有深刻的哲學意蘊和濃厚的宗教色彩,加之學生對當時的國際背景缺乏了解,因而理解上可能有一定困難,有道是“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更何況本文是一篇演講詞,因而教學時教師要組織學生反復誦讀,要讀通、讀懂、讀透、讀出感情、讀出問題、讀出思想。
⑶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①通過反復閱讀理解感悟,教師再適當補充一些圖片讓學生感知戰爭的殘酷及史懷哲的思想事跡以幫助理解。
②老師引導學生把握每一小節的內容,教會學生如何概括每小結大意,然后通過每小結大意來把握文章主旨。
⑷教學手段:利用多媒體,給學生看一些圖片,讓學生對戰爭有一個更真切的感受,以達到感染學生的效果。
五、學法引導
1.學習這篇文章可以從題目“我的呼吁”入手,思考:
是誰在呼吁?——了解作者;為什么呼吁?——了解背景;呼吁的對象、內容、目的各是什么?——了解內容;呼吁的效果如何?——分析特色。這就是牽一發而動全身。
2.通過理清思路,把握作者的演講主旨
3.這篇演講詞寫于冷戰時期,學習這篇文章時可結合當前國際形勢(種族歧視、民族分裂、恐怖彌漫、局部戰爭、新軍備競賽等)談體會。
4、通過布置作業,讓學生寫當前家長和青少年普遍關心的一些問題的演講稿,使學生在思想上有一個提高。
說課稿 篇3
一、 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課為九年義務教育四年制初級中學教科書語文第四冊第二單元最后一篇課文,這個單元所選的課文都是圍繞人類與自然共生存,共發展的主題選擇的,作者用平實,通俗的語言介紹了深奧的大自然知識,并把它們比作大自然的文字,學生很容易掌握。
(二)教學目標:
認知領域:1.了解大自然中的一些自然現象。
2.了解什么是大自然的文字,并掌握它們。
技能領域:1.培養學生觀察事物的能力,培養他們分析問題的'能力。
2.培養閱讀能力。
情感領域:激發學生觀察大自然的興趣,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人類生存的自然環境的思想感情。
確立教學目標的依據:根據語文教學大綱規定和新課標要求,通過聽、說、讀、寫訓練使學生獲得有關大自然的一些知識,激發他們探索科學的興趣。
(三)教學重點、難點:揣摩理解文中重要詞語、短語或句子。
二、 教材處理:
根據以上對教材的分析,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激發學生探索自然的興趣,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得到各種能力的訓練,達到教學目標。
三、 教學方法:
探究性,自主性,合作性學習。以探討問題為主,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創新能力,自主合作學習能力。
四、 學法指導:
指導學生閱讀課文,理清層次,了解文章主要內容。
五、 教學設計:
1、導入課文:大自然豐富多彩,大自然奧秘無窮。今天,我們就要學習有關大自然的文章《大自然的文字》。
2、 學生默讀自讀提示。
3、 自由朗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并讀準字音。(出示小黑板)
霪(yin) 雨 鐵 砧(zhen)
4、 繼續讀課文,標好段序。
5、 學生討論分析,明確全文24段,分兩大部分。
第一部分(1)敘述認識書面文字的好處,全文的引子。
第二部分(2--24)介紹什么是大自然的文字及認識它們的作用、方法、成因。
第二部分可分三層:
第一層(2--4)
第二層(5--21)
第三層(22--24)
思考問題:(1) 什么是大自然的文字?
(2) 認識它們對人類有什么好處?
(3) 怎樣才能認識大自然的文字?
學生討論后回答,教師歸納。
想一想:本文選用了哪些說明方法?
(舉例子、作詮釋、分類別)學生可舉例回答。
6、 揣摩重要詞語,句子。
例:文字真是好東西,認識了字,就可以讀完最厚的書。
“文字”不僅指書面上的文字,還指大自然的文字,最厚的“書”不僅指印刷的書,還指變幻無窮的大自然這部書。“好東西”形象地寫出了“文字”是人們學習知識,認識事物的一種最好工具。
7、 小結:學習本文可以和《大自然的語言》對比閱讀,同學們應該自己到大自然中多觀察,多積累知識,豐富自己對大自然的認識,長大后,多研究自然,讓它為人類服務。
8、 作業:
附板書設計:
認識書面文字的好處
大自然的文字
承上啟下,總說大自然文字
說課稿 篇4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說課的內容選自黑龍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學信息技術第二冊第一章第五課《小設計師》。下面我將從四個部分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這節課是本章的重點內容,教材注重基礎知識,立足實際操作,"以學生發展為中心",從一個個學生感興趣的圖形出發展開教學,引導學生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地動手實踐,去完成相關任務,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鞏固復習有關的工具操作方法,掌握橢圓及多邊形工具的使用方法。設計制作出氣球、奧運五環旗、五星紅旗。本節課是對學生前幾節課程內容的一次升華。為此,給學生創造明顯,深刻的動態演示印象是十分必要的;所以,科學合理地設計本節課就顯得尤為重要。
2、教學目標
由學生已有的信息技術素養,依據《中小學生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知識與技能目標:掌握橢圓工具和多邊形工具的使用方法,能熟練運用所學的工具進行奧運旗幟的設計。
(2)過程和方法目標:培養學生利用已有知識學習新知識的知識遷移能力,滲透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提高他們的綜合運用能力。鼓勵學生自由創作,在討論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通過對奧運會會旗含義和國旗的學習,激發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3、教學重難點: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
重點:橢圓工具使用方法及多邊形工具的使用方法。
難點:多邊形工具的使用方法。
二、教法
1、教學手段及依據
本節課主要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在學習多邊形工具的基礎上進行創作,完成作品設計制作。因為本課的內容以實踐操作為主,如果單純的語言講授很難讓學生理解和接受,而直觀教具(氣球、小國旗)的使用可以輔助教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降低知識難度。為此我采用“以演示為輔,體驗為主”的教學手段。
2、教法及依據
生理學家貝爾納曾經說過:"良好的方法能使我們更好的'發揮和運用天賦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則可以阻礙才能的發揮。"新的課程改革改變了原來的講授式,注入式等傳統的教學。老師角色發生了轉變,由講述者轉變為幫助者,引導者、促進者。為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過程中,我采用了情境教學,師生互動探究式的學習方法。使老師與學生積極合作,共同發展。
三、說學法
教學是"教"與"學"雙向交流的活動,"因學論教"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所以學法指導要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和類型差異。學法的選擇必須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尊重學生個性發展,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所以本節課學生主要采用喜迎奧運、說奧運、設計奧運、在實踐中學習的方法。使學生的主體作用由無到有,由小到大逐漸增強。并且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以深化"欣賞——想象——設計——展示"的學法訓練。
四、教學流程
1、新課導入
首先我以大家都熟悉的奧運知識問答導入。接著播放一段喜迎奧運的短片。這樣會動調動起學生學習的極大熱情。以此揭開本課的序幕。要通過"三關"的電腦繪圖設計才能參加學校少先隊組織的"我為奧運添光彩"活動。進一步激發學生的設計創作熱情。
2、新課講解
(1)提出問題、初步設計。
教學要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在學生觀看黑板上兩個鮮艷的氣球的同時,要及時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利用已學的矩形工具進行新授知識橢圓工具的遷移。由于小學生的知識水平有限,氣球的設計制作還需要教師引導和桌面上"小助手"的幫助。同時趁熱打鐵。引入奧運五環旗,講解五種顏色的含義,代表了世界五大州不同膚色的人民,五環連在一起代表著五大洲的人們能夠友好相處。就此教師在黑板上畫出五環,激情導入第二關,并進一步提出設計要求。
(2)解決新問題,即本課的核心部分。本課是利用自制教具小國旗進行講解。首先教師將課前準備好的課件五角星展示到學生機屏幕上。指出這就是現在大家要完成的任務,讓同學們說出畫五角星最重要的是什么?也就是讓學生找出五個點,只要將五個點按一定的順序用線連接,那么就可以完成任務。這一過程是本課的難點,為更好的突破難點,這部分內容我采用了邊演示、邊講解,然后學生自己動手嘗試,在學生畫的過程中,遇到問題可以小組討論互動探究。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接下來教師分別展示出粗細不同、顏色不同、大小不同、形狀不同的多邊形,先讓學生之相互相分析、研究,并允許學生就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我再與學生集中精力畫國旗,并播放國歌,教師適當幫扶引導,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當中獲取知識。這樣,本節課的基本問題也就解決了。至此,一面鮮艷的五星紅旗就設計出來了。
3、總結問題:通過實踐,讓學生口述五星紅旗制作的全過程,然后,教師補充總結五星紅旗的設計要環環相扣,步步相連,整體把握。使單一的知識點變成知識鏈,從而合理擴展知識,實現舉一反三。
4、展示作品,鞏固提高。
學生把自己設計的作品展示出來,使不同層次學生都能嘗到成功的喜悅。同時,還能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超越過去那種"授之以魚"的被動教學模式,真正的達到"授之以漁"的目的。選出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在全班展示,并介紹自己的設計思路,同學之間相互提建議。根據別人的合理化建議,進一步修改自己的作品。評選出本節課的"最佳創意獎","最佳制作獎","小小設計師"等獎項。
5、板書設計
我設計的板書非常明了,用兩個不同顏色的氣球和兩面小國旗及奧運五環旗裝飾點綴黑板,直觀再現橢圓工具及多邊形工具的使用方法,使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網,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請各位領導老師點評、指導。謝謝大家。
說課稿 篇5
(一)以趣激疑、引出課題
通過體育課上報數的形式,感知有些數既是2的倍數,又是3的倍數,初步感知公倍數的存在,引出課題。
(二)創設情境、探索交流
通過四個步驟達到探索交流的目的。
1、體驗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的概念。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我首先對教材的情境圖進行了加工,從學生喜愛佩服的阿凡提幫工人討工資的故事引入,目的是通過富有生活問題的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通過自己的思考和生活常識,采用日歷上圈一圈,本子上寫一寫、畫一畫等方法找到阿凡提取錢的日子,突出教學重點。通過探索,匯報,發現巴依老爺的休息日實際上就是4的倍數,賬房先生的.休息日就是 6的倍數,他們共同的休息日就是4和6的公倍數。因為一個數的倍數的個數是無限的,所以要在集合圈里用省略號表示出來。除此以外,還可以用線段圖的方式表示。形象直觀的演示,一方面突出了教學重點,另一方面也突破了教學難點。
2、合作交流解決問題,加深對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的理解。
然后,我又把教材中的情境教學作為動手實踐的內容出示,讓學生在動手實踐、合作交流,解決實際問題中,進一步掌握最小公倍數的方法,同時體會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的關系。
3、歸納求最小公倍數的方法。
學生親身經歷了探索的過程,經歷獨立思考,動手實踐,合作交流的過程,感知了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的意義,歸納總結求最小公倍數的方法。既培養了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多角度思維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又培養了學生學習的合作意識和交流意識。
4、看書質疑。讓學生學會讀書,學會質疑。
(三)解決問題、深化理解
首先出示書P90頁的做一做,獨立完成并總結規律。使學生知道倍數關系和互質數關系的最小公倍數的特點,從而明白實際情況是解決問題的最好依據。
然后是打電話游戲。
這個環節的設計力圖體現“數學知識的教學要與學生現實密切聯系”的理念。引導學生在生活情境中進行“再創造”,既有利于學生憑借生活經驗主動探索,實現生活經驗數學化,又有利于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和親切感。
(四)、課堂小結、總結歸納
請同學們說一說,今天都學到了什么?談談這堂課的感受。
(五)、課后作業、拓展延伸
運用這單元學習的知識,也給你的朋友編一個謎語,讓他們猜猜你們家的電話號碼。
這個環節通過新知的運用,讓學生在興趣盎然中放松學生的心理,鞏固基礎知識,發展思維,充分體現“玩中學,做中學,學中悟”的理念,讓學生學得輕松愉快。真正實現人人參與、人人學會。
說課稿 篇6
我說課的題目是《小草和大樹》,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目標、說教法、說教學過程四個方面來對本課進行說明。
《小草和大樹》是蘇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第一篇課文,該單元有三篇課文《小草和大樹》《輪椅上的霍金》《一本男孩子必讀的書》。它們圍繞人生和奮斗這個主題為我們講述了一段段曲折的經歷,塑造了一個個不屈的靈魂,奏響了一首首生命的樂章,點亮了一盞盞人生的航燈。
《小草和大樹》按照事情的發展順序講述了出生于貧困家庭的夏洛蒂在沉重的生活壓力下,堅持學習,嘗試寫作。當滿懷希望得到大詩人指點時,卻遭到巨大打擊。后來自費出版詩集,卻幾乎無人問津。但她沒有失去信心,最后改寫小說,最終成為震動英國乃至世界文壇的作家。故事折射出主人公不屈的抗爭精神與不懈努力的堅強意志,同時也讓我們感受到她們在保守觀念與陳腐偏見盛行的年代,敢于沖破舊勢力的勇氣和膽識。
文章有兩條線索,一條是夏洛蒂的成長史,一條是以夏洛蒂與保守偏見抗爭為線索。對于這樣一篇篇幅較長的文章,若以主人公的成長史為線索展開教學,勢必很難取舍。例如第二小節生活的坎坷和不順。這一部分,學生在以往學段的學習中有多次接觸,對于學生來說很容易理解,不應作為重點。況且這類“逆境成才”的勵志性文章,學生在不同年級段都有接觸,我們應該大膽舍棄這部分。作為六年級的教材,我們教者要善于挖掘出相同中的不同?如何做呢?我覺得要抓住以夏洛蒂與保守偏見抗爭這條線索展開教學。要想做到這點我覺得首先應該從題目著手。
文章中的“小草和大樹”共出現了兩次,一次在騷塞的回信中,一次是在文末。回信中的“小草”和“大樹”一方面指自然界中真正的植物,另一方面“小草”也暗含著指婦女能從事的事業,“大樹”指的婦女不能從事的事業,小草不能變成大樹,小草就是小草,大樹就是大樹,言下之意,文學是婦女不能從事的事業,即使從事了也不可能取得成功,言語中充斥著對婦女的蔑視。面對如此殘酷的回復,面對如此強大的社會偏見,夏洛蒂的羞慚痛苦憤怒非常值得我們同情。要做生活的強者,一定要首先戰勝自己。夏洛蒂在錐心的痛苦中“昂起頭來”,把恥辱化作向上的動力。由于學生對這種社會背景缺乏認識,理解上有一定難度,因而這一部分應該成為教學指導的難點。
文末的“小草”澆灌成“大樹”,即指:夏洛蒂姐妹打破了婦女不可能從事文學事業的傳統觀念和陳腐偏見,取得了巨大成功。縱觀全文,題目除了以上兩個意思,還將成功前的夏洛蒂比喻成小草,在接踵而至的艱辛和磨難中,以頑強的生命力,茁壯成長,將成功后的'夏洛蒂比喻成大樹,突出她的成就非凡。在自然界中,小草雖然不能變成大樹,但在文學界里,夏洛蒂姐妹卻創造了這樣的奇跡!題目的深刻含義應是教學中的重點。
文章還有兩句含義深刻的話,一句是“她的生命艱辛而又壯麗,像一朵傲放于風沙中的仙人掌花”,另一句是“他們硬是用鋼鐵般的意志,敲開了文學圣殿的大門,硬是用汗水和心血將小草澆灌成大樹”,理解朗讀感悟著兩句話這也是課后的作業要求。因而這也將成為教學的重點。
基于這些,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首先,學習課文9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生詞。
其次,理解文中“小草”和“大樹”的深刻含義,感受主人公的人格魅力。
第三,品讀“她的生命艱辛而又壯麗,像一朵傲放于風沙中的仙人掌花”“他們硬是用鋼鐵般的意志,敲開了文學圣殿的大門,硬是用汗水和心血將小草澆灌成大樹”。
第四,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一。為了達到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解決疑點,根據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的精神,再結合本篇課文的實際特點,我確定本節課教法的指導思想是:教師指導,引導他們積極思維,在交流和討論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獨立自主地解決問題。
具體做法如下:
1情景設置法——激發感情,引起興趣。
2勾畫圈點法——勤動筆墨,積極讀書。
3討論法——積極參與,體現閱讀個性。
4自主探究法——學生實踐,鞏固提高。
5感悟朗讀——學生品讀,感受形象。
其中討論法和自主探究法是最基本的方法。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新課標中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感悟朗讀法將貫穿整個教學過程。
在以上目標、方法的指導下,我預設了以下教學過程。
環節一:激趣揭題,質疑定標
首先,我出示《簡愛》這本書,然后簡介小說的內容和情節,接著問學生“你想了解什么”以此導入,以師生對話的方式展開,這樣消除了學生上課伊始的緊張感,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疑,思之始,學之端。”接著可以對學生發問:通過預習,你產生了哪些疑問?根據學生的疑問,巧妙地交代本課的學習目標。
環節二:落實基礎,整體感知。首先,我請學生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解決字詞問題,教師有針對性的對某些容易讀錯寫錯的生字詞進行指導,例如惴惴不安、桂冠、撇下。這為學生閱讀文本掃清了障礙,也體現了語文學科工具性的特征。接下來,教師請數位學生分段朗讀課文,同時請其他學生邊聽邊圈畫出每段的關鍵詞句,理清文章脈絡,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文章脈絡。新課標對學生閱讀的要求是: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此環節力圖將學生置于閱讀的主體地位,以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為出發點,學生邊讀邊思考,在聽讀中理清思路,鍛煉學生的聽說讀和概括能力。
環節三:研讀賞析。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首先,我出示要求,讓學生找出文中幾處出現小草和大樹?接著首先圍繞第一處引導學生感悟“小草和大樹”的含義,我還適時出示當時的歷史背景,拋出這樣一個問題“從騷塞的話你讀懂了什么?”通過學生的自主感悟讓學生感受騷塞的諷刺,挖苦,以及對當時婦女的歧視和偏見。接著問“遠不止使她失望的回信除了失望,還有什么?”教師以多媒體出示要求,請學生先默讀再分組討論。在學生積極主動的思維和討論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從而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進而解決教學難點。接著通過“騷塞的信無疑是一盆冷水,讓夏洛蒂從頭涼到腳,無疑是一把利劍,把夏洛蒂的心刺得血淋淋的。然而,夏洛蒂并沒有在痛苦中一蹶不振,她痛定思痛。”過渡到“她在一陣錐心的羞慚和痛苦中昂起頭,把這封浸透冷酷和偏見的信釘到床頭,讓它隨時刺激、鞭打自己的靈魂”的品讀中來。為了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我沒有自己提問,而是問學生“那個詞讓你心靈為之一震?”讓學生在思考中討論,在討論中感悟,在感悟中朗讀,在朗讀中收獲。這樣的設置,更能體現新課程中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接著,我們共同學習第二處。首先,讓學生說說什么樣的精神才稱得上是“鋼鐵般的意志”,接著根據學生的回答適時地問“夏洛蒂有嗎”,讓學生快速瀏覽課文,從中找出相關的句子。從而過渡到全文的學習。這樣的學習,既沒有面面俱到之嫌,又讓教學回歸到整體。既對教材進行了恰當的取舍,又把握了重點,突破了難點。當然,此處的“小草”“大樹”指什么,也就躍然腦中。在此基礎上,再過渡到“她的生命艱辛而又壯麗,像一朵傲放于風沙中的仙人掌花”的品析也就順理成章,艱辛、壯麗、傲、風沙背后的東西也就不言而喻。
環節四:總結課文,深化情感。課堂尾聲適時讓學生寫寫自己的啟示。這是學生與文本人物的直接對話。最后,我出示一首贊美夏洛蒂的小詩“你是一棵大樹,我們心中的大樹。雖生活艱苦,但不棄學習;雖謀生艱難,但不停寫作;雖遇冷酷偏見,但昂起頭來……無數次追問,你的生命為何如此壯麗?現在,我終于明白:生命因具有鋼鐵般的意志而壯麗!”詩意般的語言讓學生的心靈再次激起層層波瀾。
環節五:布置課后作業。以《讀〈小草和大樹〉》為題,寫一篇讀后感。這便于鞏固知識,學以致用(作文類)
以上,我從教材、目的、教法以及教學過程四個方面對本課進行了說明。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
【說課稿】相關文章:
說課稿06-09
說課稿范文說課稿 范文10-04
囚歌說課稿10-15
母雞說課稿09-06
水的說課稿08-11
杠桿說課稿06-25
《回聲》說課稿08-15
掌聲的說課稿08-15
畫風的說課稿07-30
比的認識說課稿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