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許多人都接觸過一些比較經典的古詩吧,古詩的格律限制較少。那么什么樣的古詩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四年級語文上冊古詩兩首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四年級語文上冊古詩兩首教案1
教學目標 :
1、認識5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兩首古詩,背誦并會默寫。
3、感悟詩歌內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間的深情厚誼。
4、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
5、激起對祖國詩歌的熱愛之情,培養學生課外主動積累詩歌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
學生:搜集相關資料,做好對課文的預習。
教學課時: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
1、認識5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能正確理解西辭煙花三月盡唯等詞語。
2、理解詩句意思,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間的深情厚誼。
3、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鑒賞能力。
教學過程 :
一、激趣導入 ,整體把握。
1、談話激趣,揭示課題
2、師生互動,交流收集到的材料,了解李白、孟浩然兩位詩人。
3、了解預習情況,指讀正音。
4、交流初步感受。(了解這是一首送別詩。板書:送)
二、通讀詩文,理解大意。
1、回顧以前學詩句的方法。(如:、看注釋、看插圖、讀資料等。)
2、引導學生自主選用以上方法同桌說說詩的大意。
3、全班交流詩的大意。
三、品讀詩句,進入詩境。
(一)理解第一、二句詩。
1、請找出第一、二句中的地名,師生互動,明確位置。
(教師板畫幫助理解。)
2、圖文對照,理解西辭。
板書:名樓送
3、抓住煙花三月,展開想象。
(拓展學生思維,體會盛世、盛景融名人的華美畫面。)
板書:盛景送
4、師生互動,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二)理解第三、四句詩。
1、讀讀這兩句,請學生找出用得好的詞語談感受。
2、重點體會遠影盡流等詞語的豐富內涵。
(1)算算帆影遠去直到盡頭大約會用多長時間,談由此產生的感受。
(引導體會目送時間之長,情誼之深。)
板書:目光送
(2)想象盡了的是什么,無盡的是什么。
(引導學生體會情深意更重的摯友情誼。)
(3)討論:滾滾東去的'僅僅是一江春水嗎?
(引導體會雖然多情自古傷別離,但人雖分,心相隨,情永在的豐富內涵。)
板書:心隨送
(4)師生互動,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四、賞讀詩句,深悟詩情。
1、自由賞讀。
(尊重學生個性的情感體驗,請學生把自己就當作李白,換位賞讀。)
2、師生配樂互讀,有感情地背讀。
3、簡略欣賞李白的《贈孟浩然》。
(輔助理解李白與孟浩然之間的真摯情感。)
4、請用一個詞或用一句感嘆的話來形容一下兩位詩人的深厚友誼。
(根據學生發言相機板書。如:情深意長。)
五、階段總結,布置作業 。
1、圍繞朋友間的真摯情誼做總結。
2、談話激發學下一首詩和繼續搜集這一類詩的興趣。
3、布置作業 。
四年級語文上冊古詩兩首教案2
【教學目標】
認識3個生字,會寫4個生字。
有感情朗讀并且背誦古詩,默寫《題西林壁》。
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的心境,能把讀詩的感受與他人交流。
【教學重難點】
突出“遠、近、高、低、橫、側”幾個字的展示的畫面。
通過“莫笑、足”等詞語,體會農家的純普熱情、鄉間的風光習俗。
理解“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薄吧街厮畯鸵蔁o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并且指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交流讀后的感受。
【教學準備】
課件、廬山的`掛圖。
【教學時間】
兩個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進入第二單元的學習。指導學習第二組課文的單元導讀,單元主題是:在觀察中學會思考。
一、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的觀察先鋒隊,在宋代詩人蘇軾的帶領下,來到江西省的廬山參觀。
認識蘇軾,擅長寫祖國的大好河山。(知作者)
二、學詩文
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山清水秀,風景優美。同學們都知道哪些風景名勝?蘇軾最愛欣賞祖國的大好河山,在差不多一千年前,蘇軾游覽了廬山,他很認真的觀察了廬山,發現廬山險峻和柔麗,它的雄奇秀險令蘇軾感觸很深。于是就寫下了這首《題西林壁》。
。ń庠婎})書寫在西林寺墻壁上的詩。
請個別同學朗讀詩歌。自有朗讀,理解詩句中的字詞。
學生對字詞質疑,學習小伙伴互相解決,或者由老師解決。
。ㄗプ盅郏
出示廬山圖。請觀察廬山,你看到的廬山是什么樣子的?
橫著看,廬山 ;
側著看,廬山 。
我站在遠處看,廬山 ;
我站在近處看,廬山 ;
我站在高處看,廬山 ;
我站在低處看,廬山 。
。ㄔ趺纯炊伎床磺鍙]山的真面)。
為什么看不清廬山的真面目?(只是因為我站在廬山中。)
《題西林壁》這首古詩,不僅是對廬山雄奇壯觀、千姿百態景象的贊美,更包含了“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人生哲理。對于比較復雜的事物,如果不能客觀地、冷靜地進行分析就可能被局部的現象所迷惑,不能全面地正確認識這個事物。
交流對這句詩句的看法。
反復朗讀詩句。注意停頓,節奏,和快慢。
三、回憶總結剛才學習古詩的步驟
解詩題,知作者;
抓字眼,明詩意;
悟詩情,多誦讀。
四、作業
默寫全詩。
四年級語文上冊古詩兩首教案3
微課題研究小組
抓住關鍵詞培養閱讀思維能力的研究
教學內容
4.秋天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了解秋天的景色特點,品味秋景的美麗,感受豐收的喜悅。
2.鍛煉學生收集、整理、運用信息的能力,引導學生成為課程的開發者實踐者。
3.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學會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
教學重點
熟讀課文,了解秋天的景色特點,品味秋景的美麗,感受豐收的喜悅。
教學難點
鍛煉學生收集、整理、運用信息的能力,引導學生成為課程的開發者實踐者。
教學課時
2課時
課前準備
課件
“十六字教學法”
教學過程
“十六字教學法”
教學過程
“十六字教學法”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策略/方法
第一課時
一、目標導學,導入新課
1.激趣:同學們,一年四季,季節更替,轉眼,又到了秋天。秋天是碩果累累、流光溢彩的季節,讓我們跟著詩人王宜振的腳步,一起到田野里去感受明麗的秋天吧!(板書課題)
2.(多媒體課件展示秋景)教師范讀全詩。
3.學生自由談:看了秋景,聽了寫秋的詩,你對秋天有什么問題嗎?(此處可讓學生質疑)
二、精講點撥,初讀詩歌,理清詩歌的脈絡。
1.學生自讀全詩,要求:對照生字表,讀準字音,讀準課文,不錯、不添、不漏。同時,邊讀邊標出詩歌的小節來。
2.指名讀全詩,相機正音。
3.出示生詞卡片,指名領讀齊讀:
明麗 釀造 煩惱 羊腸小道
照耀 珍藏 柔韌 井井有條
4.提問:這些生字中,有哪些容易寫錯的地方?我們怎樣記住它們?
5.嘗試聽寫,并交流反饋。
6.齊讀。
7.再讀全詩,將自己喜歡的地方多讀幾遍,試著背一背。思考:課文從哪些方面描寫了秋天?
8.小結:秋風、秋陽、秋色、秋實、秋香
三、有效反饋,布置作業:
1.小結:讀了這一首詩,你眼前出現了什么樣的情景?
2.布置作業:
、偈熳x詩歌,背誦全詩。
②聽寫生字詞,描紅習字。
③選擇你最喜歡的一個小節,根據內容畫一幅秋天的畫。
、苷n后收集寫秋天的詩,古詩,現代詩都可以。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聽寫課后詞語,并反饋。
2.談話:上一節課我們初步感受了秋天的美,用讀來把你們的感受讀出來,好嗎?
二、進入新課
1.精讀感悟,體會秋天各樣的美。
①過渡:跟著詩人我們走進了秋天,看到了秋天,你喜歡秋天的什么風景呢?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嗎?(此處可讓學生質疑)讀讀課文,把你的發現告訴大家,還可以結合自己的畫畫談談自己的理解。
讀完課文后學生自由談,教師相機板書:秋風、秋陽、秋色、秋實、秋香(可以打亂順序)
、谥笇W生重點品讀:其中,你喜歡什么呢?把描寫這一景物的語句勾畫下來圈出你認為寫得好的語句,批注上你的體會。
組織交流,相機指導: A、秋風:
(1)、你為什么喜歡秋風?指名學生答。(秋風像個淘氣的娃娃,又像一把柔韌的`梳子。)
(2)、“把夏天的腳印兒輕輕涂掉??”是什么意思?你覺得這個省略號有什么作用?(好像是風在一點一點擦拭腳印,掩蓋夏的痕跡。)
(3)、能把你的喜歡用讀表達出來嗎?(感情朗讀這一小結,師生共同評價。)
B、秋實:
。1)秋天里,有哪些果實成熟了?都是什么樣子的?(稻穗、向日葵、蘋果、葡萄)
。2)自讀第三到五小節,感受豐收的喜悅。
。3)匯報朗讀,教師指導。
。4)全班賽讀,看誰先背下來。
(5)在看到累累秋實的時候,我們還看到了迷人的秋色,都有些什么顏色呢?(紅、黃、紫。學生可以想象補充課文中沒有的顏色。)
2.回歸整體,感受詩的韻律美。組織討論:
(1)你喜歡這首詩嗎?為什么呢?(寫得美讀起來上口)
。2)你覺得這首詩還有什么特點呢?
學生自由談,只要有道理就給予肯定。(重點指導體會擬人手法的運用)
(3)教師小結:這首小詩運用擬人的手法,用流暢明快的語言,為我們描繪了秋天的美。
3、再讀全詩,試著背誦全詩。
三、拓展延伸,描繪自己心中的秋天
1、談話“同學們,金秋是美麗的,在每一個人心中,它又美得各不相同,下面讓我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禮贊自己心中的秋吧!
2、自由組合,分組活動,出示分組活動內容:
。1)彩筆繪秋色,畫出心中的秋。
。2)深情頌秋天,讀出心中的秋。(小組合作編排詩朗誦《秋天》)
。3)妙筆描秋景,寫出心中的秋。(即課后練習4,將詩句改成一段話。)
3、全班匯報交流,教師總結。
1-1揭題,生齊讀課題。
1-3生自由談
2-1生自讀全詩
2-4教學易錯字
2-7生思考
3-1創設情境,學生發言。
3-2引導學生在圖畫中、從身邊景物、人物、事物的變化中找秋天,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發現秋天的特點。
1-2學生質疑
2-1讓學生有充分自由、自主的空間選擇自己喜歡的景物進行品析,產生自己獨特的情感體驗,享受到學習的樂趣。
2-2組織學生討論。
四年級語文上冊古詩兩首教案4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兩首古詩,背誦并會默寫。
3、感悟詩歌內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間的深情厚誼。
4、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
5、激起對祖國詩歌的熱愛之情,培養學生課外主動積累詩歌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1、教師:
多媒體課件。
2、學生:
搜集相關資料,做好對課文的預習。
【教學課時】
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能正確理解“西辭”“煙花三月”“盡”“唯”等詞語。
2、理解詩句意思,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間的深情厚誼。
3、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鑒賞能力。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整體把握
1、談話激趣,揭示課題。
2、師生互動,交流收集到的材料,了解李白、孟浩然兩位詩人。
3、了解預習情況,指讀正音。
4、交流初步感受:
了解這是一首送別詩。板書:
送
二、通讀詩文,理解大意
1、回顧以前學詩句的方法:
如:查字典、看注釋、看插圖、讀資料等。
2、引導學生自主選用以上方法同桌說說詩的大意。
3、全班交流詩的大意。
三、品讀詩句,進入詩境
1、理解第一、二句詩:
、耪堈页龅谝、二句中的地名,師生互動,明確位置。
(教師板畫幫助理解。)
、茍D文對照,理解“西辭”。
板書:
名樓送
、亲プ 盁熁ㄈ隆,展開想象:
拓展學生思維,體會“盛世、盛景融名人”的華美畫面。
板書:
盛景送
、葞熒,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2、理解第三、四句詩:
⑴讀讀這兩句,請學生找出用得好的詞語談感受。
、浦攸c體會“遠影”“盡”“流”等詞語的豐富內涵:
、偎闼惴斑h去直到盡頭大約會用多長時間,談由此產生的感受。
(引導體會目送時間之長,情誼之深。)
板書:
目光送
、谙胂蟆氨M”了的是什么,無“盡”的是什么。
(引導學生體會情深意更重的摯友情誼。)
③討論:
滾滾東去的僅僅是一江春水嗎?
(引導體會雖然“多情自古傷別離”,但“人雖分,心相隨,情永在”的豐富內涵。)
板書:
心隨送
、軒熒,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四、賞讀詩句,深悟詩情
1、自由賞讀。
(尊重學生個性的情感體驗,請學生把自己就當作李白,換位賞讀。)
2、師生配樂互讀,有感情地背讀。
3、簡略欣賞李白的《贈孟浩然》。
(輔助理解李白與孟浩然之間的真摯情感。)
4、請用一個詞或用一句感嘆的話來形容一下兩位詩人的深厚友誼。
(根據學生發言相機板書。如:情深意長。)
五、階段總結,布置作業
1、圍繞“朋友間的真摯情誼”做總結。
2、談話激發學下一首詩和繼續搜集這一類詩的興趣。
3、布置作業。
【教學總結】
《古詩兩首》是一篇選自人教版實驗教材四年級上冊,第六組的人間真情專題中的一篇精讀課文。這兩首詩都是膾炙人口、千古傳頌的送別詩,表達了詩人與朋友之間的深厚情意。學習這篇課文旨在于使學生通過誦讀、想象感受朋友之間深厚的`友誼,同時培養學生對詩歌的熱愛之情。
因兩首詩具有許多相似之處,在設計教學時,我運用整合的理念,讓學生在兩首詩的對比學習中,理解提升。通過引導學生想象和反復誦讀,使學生理解古詩的意思,并感受朋友間的深厚情誼,激起學生對我國古代詩歌的熱愛之情。
教學中,我直入課題,通過兩首詩題的對比,找出共同點,初步了解詩的要點,把握詩的大意,并初步感知送別詩題目的共同特點。然后引導學生有層次的誦讀訓練,即初讀讀正確,再讀讀出節奏,三讀想象畫面,四讀在對比中體會詩情。
教學的'重點放在第三和第四個環節。在我看來,詩意的理解并不是古詩教學的重點,重點應該放在借助古詩來想象畫面,將無聲的文字想象成有聲的畫面。因此,我創設了各種情景,在情景中去想象畫面,這樣即降低了難度,又增加了趣味性,同時也發展了學生的想象能力。
第四個環節為對比升華,即在對比品讀中,體會詩人的感情。這一環節分為兩個部分,第一同中求異,在相同的文字中品味不同的意境。第二異中求同,在不同的景色描寫中,感受都有一份情蘊含其中。
整節課的設計過程中,我努力做到以生為本,重視孩子的想象、誦讀和感悟,將古詩教學以一種更為簡易的學習方式呈現給學生,激起他們學習的興趣和欲望。但整堂課和學校倡導的對話課堂理念還相距甚遠。孩子們的積極性還沒有被充分調動,教師的主導作用還十分明顯。可以感覺的到,在課堂上,始終還是我在主導課堂。無論從提問還是到環環相扣的步步深入,都是我在前面牽著學生走。課堂氣氛比較壓抑,孩子們沒有充分表達意見的空間和機會,很多孩子的主動性沒有發揮出來。其次,我的基本功還不扎實。真正上好一堂課真的要從備好一堂課開始,好課真的不是那么容易上出來的,應該樹立“磨它(教材)千遍也不厭倦”的治學態度!這節課更使我想到了,我們的教學應該更多地從學生的角度上去考慮,學生們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而不是老師要教什么。也許這樣的教學才是更具實效的。
四年級語文上冊古詩兩首教案5
教學目標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兩首古詩。
。、借助注釋,讀詩想象詩歌所描繪的畫面,體會詩人和朋友依依惜別之情,培養審美情趣。
。、強化語感訓練,提高鑒賞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準確理解詩意,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境。體會詩中情,讀出詩中情。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
同學們,離上課還有幾分鐘,我們來玩個游戲,輕松輕松。
聽說我們班的同學背了很多古詩,我們來玩個古詩對接的游戲,好嗎?
我說上句,你接下句?凑l舉手最快,回答得最好:
1、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2、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和汪倫送我情。
3、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又快又好,果然名不虛傳!
同桌玩一玩。
二、導入
。薄偛盼覀儞尨鸬氖悄膬晌辉娙说脑娧?
。ɡ畎、孟浩然。)
2、李白、孟浩然不只都是唐代的大詩人,他們又是一對好朋友,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與他倆有關的一首古詩。大家齊讀。
。、詩的題目中有三個生字,給你1分鐘能記住嗎?趕快打開書本100頁。
記住了嗎?來,跟老師一起來寫。
hè鶴:注意左邊稍微寫窄一點。
mèng孟:上面的“子”比較長。
líng陵:左窄右寬,后鼻音。
三、讀題獲信息
1、一起來讀讀:
來,隨著我的手勢再讀一遍,注意節奏。你看,注意了節奏,讀得好聽多了。
2、讀了幾遍課題,你讀出了什么信息?
。、說得真好,用你的朗讀告訴大家:
李白,在何處/送何人/去何地。
一幅多么清晰的送別畫面。
同學們真會讀書,讀了幾遍詩題,就獲取了這么多信息。
今天,我們就用這樣的方法,一起來欣賞這首古詩。
四、讀準確、讀流利
1、請同學們大聲地自由地朗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
2、讀好了?請你讀給同桌聽聽,讓他說說你讀得怎樣。
3、誰愿意讀給大家聽聽。還有想讀的嗎?
4、其他同學能讀好嗎?那我們一起來讀。
五、讀詩知畫面
。薄⒂腥苏f“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這首詩描繪了怎樣的畫面呢?請同學們借助注釋,自身讀讀詩,邊讀邊想象,你似乎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把你想到的畫面說給同桌聽聽。
3、讀著讀著,你的腦海里依次出現了哪些畫面?
。ㄒ簧杂烧f。)
情況一:
。ㄍ瑢W說前兩行或全部。)
。、說得真好。你能把西辭說得更清楚些嗎?
。ㄉf。)
來,看看示意圖,你會說得更好。你再來說說。
你還想說。
孟浩然在西邊的黃鶴樓辭別了李白,然后乘著船,沿著長江順流而下,向東邊的揚州駛去。
2、你看,畫面動起來了。送別是在煙花三月的一天。
煙花三月是一幅怎樣美麗的畫面呢?請你展開想象的翅膀。
。ㄍ瑢W不時地說,使畫面說豐滿。)
(生想象不出:你看到了什么景物?什么顏色?什么形狀?怎么動的?)
真是一副美不勝收的江南春景!你的想象真豐富。
3、誰能完整地把這些畫面描繪一下。
。、說得真好!你能想著這些畫面,讀讀前兩行詩嗎?
。、繁花似錦的春天,正是詩人們游山玩水、飲酒賦詩的好時候,而好朋友卻要離開我了。我們也一邊想著畫面,一邊讀讀這兩行詩。
情況二:
。ㄍ瑢W說后兩行。)
1、你還想到了什么畫面?
。、(說到“唯見、望”。)
望著滾滾東去的長江水,李白他會想些什么呢?他似乎要把自身的一片情意托付給江水,陪送友人。人雖分,心相隨,多么真摯的友情!
3、(說到“孤帆”。)
江面上真的只有孟浩然乘坐的那只小船嗎?(不是)
。ㄈ绱鸩怀鰜恚洪L江是當時的水上交通要道啊,每天來往的船只絡繹不絕,李白久久遙望江面,難道真的只看到孟浩然乘坐的那只船嗎?)
那為什么說“孤”呢?
(孤獨寂寞的心情。)
哦,你把人物的內心活動也想象出來了,畫面也活了。
你還能加入什么想象把畫面想得更活呢?
。、誰能完整地把這些畫面描繪一下。
。怠⑷宋锏'神態、動作、語言、內心的想象,讓送別的畫面更加豐滿起來了。
那你能想著畫面,讀讀后兩行詩嗎?
6、我們也像他那樣,一邊想著畫面,一邊讀這兩行詩。
五、讀詩悟情感
1、是啊,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中有情,我們想象著畫面,再讀整首詩,看看我們能感受到什么?
情況一:
。ㄎ殷w會到了他們依依不舍的感情。)
那帶著你的體會,讀讀這首詩。老師給你配點音樂。
情況二:誰還有不同的體會。請你讀讀。
哦,你的朗讀展現了一個溫情的送別局面。
情況三:你是想說還是想讀?
2、請同學們再讀讀整首詩,讀出你獨特的感受。
3、真摯的情誼成績了千古名篇。讓我們把它背下來吧。
。ㄗ杂勺x背。)
能背的同學站起來,我們一起背,(課件音樂)
多美的人間真情。
五、讀詩遷方法
1、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通過“讀古詩、想畫面、體會情感”這種方法欣賞了《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現在,我們就用這種欣賞古詩的方法獨自欣賞《送元二使安西》。(課件)音樂。
。病,先把它讀正確。
(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請同學們自由欣賞這首詩,借助注釋,邊讀邊想象,你似乎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體會到怎樣的情感。
。、同桌交流交流。
5、誰想談談?
。ㄉ杂烧。)
。、你想著畫面,帶著你的體會,讀一讀這首詩。
7、能不能試背一下:
不一樣的景,不一樣的人,不一樣的送別里卻蘊涵著同樣的深情。
五、結束
1、時間過得真快,我們也要分別了。同學們,戴老師真舍不得你們哪!你們今天表示得太出色了,我想送一句詩給你們:
你們的確是:腹有詩書氣自華。在這離別之際,你們有什么話想對我說嗎?用一句送別詩,或者自身想說的話都可以。
。、同學們,今天我們記住的不只是這優美的詩句,更難忘記的是人間美好的真情:
你能把這樣深情的送別詩改編成一個感人的小故事嗎?
出示課件:
作業:發揮你的想象,從兩首詩中任選一首,把它改編成一個感人的送別小故事。
四年級語文上冊古詩兩首教案6
教學目標 :
1、通過理解詩歌內容,了解詩中描繪的風光、景色。
2、在理解字、詞、句的基礎上,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重難點:
通過朗讀加深對兩首詩要表達的思想感情的理解。
教學用具:錄音機、磁帶
教學用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
1、揭示課題,并介紹作者
(1)板書課題。
(2)介紹作者。
范成大:南宋田園詩人。
杜甫:唐朝著名愛國詩人。
2、自學課文。
(1)自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
(2)圈出不理解的字或詞,同座討論,教師指導。
(3)練習說說詩的`意思。
3、交流自學情況,教師點拔
4、再讀兩首詩,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1)《四時田園雜興》描繪的是什么季節發生的事?你從哪里理解的。
(2)人們為什么如此辛榮?你體會到什么?
(3)朗讀全詩。
(4)《望岳》這首詩從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泰山的高大,神奇?
(5)“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可以看出作者怎樣的感受?
(6)齊讀《望岳》。
5、練習背誦兩首詩。
【四年級語文上冊古詩教案】相關文章:
四年級語文上冊《古詩》教學設計06-29
小學語文古詩教案01-03
西師大版四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古詩兩首06-03
高一語文上冊必背古詩11-29
語文三年級上冊古詩兩首教案02-13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案古詩兩首04-04
六年級語文上冊古詩05-20
六年級語文上冊古詩(優秀)06-06
四年級語文教案《古詩兩首》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