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說課稿準備工作,說課稿是進行說課準備的文稿,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說課稿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說課稿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說課稿 篇1
本文是一篇描寫自然風光的優美文章。作者以細膩的筆觸向我們展現了西湖秀麗的景色,可謂句句是景,字字都美。細細讀來,仿佛聆聽悅耳動聽的音樂,又如觀賞秀美典雅的畫面,身臨其境之感隨之而來,了解西湖的愿望、熱愛西湖的情感油然而生。
一、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
2、初步感知運用比喻手法對增強語言表達效果的作用,會用“猶如”、“像”、“仿佛”、“宛如”等詞口頭造句。
3、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通過朗讀品味,了解西湖的美麗景色,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陶冶審美情趣。
二、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孩子走入課文描寫的情境,在讀中感知、感悟西湖的美景。
三、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說教法、學法
一、情境創設法
兒童是最富有情感的生命體。真實、鮮活的情境能豐富兒童的表象,激活兒童的思維、情感、聯想、想象。因此,我用富有感染力的
優美的語言,借助色彩鮮明的圖畫和悠揚的音樂,把學生帶入課文情境,營造了一個有利于學生入境的“場”,使學生展開積極的`想象,從而使學生主動、積極、創造性地理解課文,體悟情感。
二、朗讀體驗法
教學中我以讀為主,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加深朗讀和體驗,受到情感熏陶。我通過個別讀、比賽讀、想象讀等不同的形式,不斷激發學生情感,讓他們在讀中理解詞語,在讀中積累詞語和句子,并在讀中加深體驗,受到美的熏陶。
說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課題
1、板書,齊讀課題
2、同學們想不想去看看西湖?出示圖
片
三、學習課文,精讀感悟,感受景美、文美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畫出你最喜歡的描寫。
2、交流優美的句、段,結合課件,采用手勢、配樂等方法指導學生深入地朗讀這些句子或段落。
(1)第二自然段中:
抓住“一山綠,一山青,一山濃,一山淡,真像一幅優美的山水畫。”“平靜的湖面猶如一面碩大的銀鏡。”“一群群白鷗掠過湖面,在陽光下一閃一閃的,好看極了。”等句子,展示課件,出示句子,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2)第三自然段中:
抓住“孤山東邊的白堤和西南的蘇堤,就像兩條綠色的綢帶,輕柔地飄浮在碧水之上。”“明靜的湖水晃動著綠島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等句子,借助課件,讓學生感情朗讀,進一步理解其意境。
(3)第四自然段中:
抓住“岸邊的華燈倒映在湖中,宛如無數的銀蛇在游動。遠處,不時飄來悠揚的琴聲”等句子,出示圖畫,加以音樂,學生進行欣賞性朗讀,充分激發學生的讀書熱情。
配樂,進一步賞讀本部分。(誰愿意讀可以隨便站起來,讓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到這一活動中。)
3、概括總結;齊讀第一自然段,理解“西湖是杭州的一顆明珠”
四、背誦喜歡的句子或段落。
五、布置作業:
把自己喜歡的段落背給家人聽
說課稿 篇2
一、突出了活動的趣味性
《綱要》中明確提出:“幼兒園應該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寓教為樂,注重活動過程”。在本次活動中,我運用了游戲法,以游戲的口吻引入,以
生動、形象的比喻將取盤、握筆、清盤、撥珠等常規活動融于兒歌里,如:在學習珠圖這一環節時,我將大拇指比作上珠,其余四指比作下珠,幼兒邊念兒歌邊做動作,興趣高漲;學畫珠圖時,請幼兒當攝影師,給珠圖照相;在練習時,更是用上幼兒喜歡的“送信”“開火車”的游戲,調動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充分體現了杜威的教育理論:“做中玩,玩中練”,使幼兒在輕松、愉悅的游戲中得到有趣的收益。
二、突出了幼兒學習的主體性
我遵循現代幼兒教育思想,將幼兒擺在了活動的主體地位,充分考慮幼兒主體性的發展。做到“教人以漁”。本次活動的重難點是撥珠動作。為解決這一難點,我大膽運用了操作法、演示法、探索發現法、啟發式教學法,使教學內容由淺入深,由易到難。首先,在教學準備中對幼兒進行撥珠練習,讓幼兒全盤撥入1,再撥入1……使幼兒熟悉撥珠動作,然后層層深入,讓幼兒試撥“1+1”,啟發他們說出撥珠動作;通過一撥二復三放這三步曲,利用幼兒好模仿的天性,發展其觀察模仿力,教會幼兒正確的撥珠動作,并以此為切入點,由此及彼,大膽探索,尋求規律,從而舉一反三的學會“+2,+3,+4”的撥珠動作,體現了教師教的主導作用和幼兒學的主體性。其次,采用游戲式、競技式的練習,增強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趣味性,為幼兒今后主動去學習、去發現
、去探索,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讓幼兒終身受益,較好的解決了“幼小銜接的”的問題。
三、多種感官的參與,多元智能的發展
蘇聯霍姆林斯基說“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珠心算教學是一門重過程、操作性很強的課程,主要表現在撥珠、畫珠圖、寫數字等身體的操作上。
其次,體現為多種方式的動,通過動耳、動口、動腦、動手、動眼等多種感官的綜合學習,同時作用,在看看、說說、聽聽、畫畫、想想中,培養幼兒的注意力、記憶力、思維力、感知力、想象力和創造力,促進兒童情感、興趣等非智力因素的健康發展。
四、突出了“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
針對幼兒學得快,忘的快、直觀形象的思維特點、自控能力差的年齡特點,開展“閃電讀數”、“讀、畫珠圖”等練習,開發幼兒的形象思維、邏輯思維,促進幼兒的記憶力、反應力、有意注意力的發展。針對幼兒喜歡被表揚、被肯定的情感特征,我設計了“記時撥珠”“撥珠接力”等環節,使幼兒能感受到自己一次一次的進步,體會到成功的喜悅,而小紅珠的發放更是貫穿與活動的始終,更讓幼兒感受到了學習的快樂,增強了自信心。
以上是我對本次活動的全部構想,請各位領導和同行們多多指正,給我提出寶貴意見。
謝謝!
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1.教材內容。
“揭開貨幣的神秘面紗”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思想政治必修一·經濟生活》第一單元“生活與消費”中第一課“神奇的貨幣”的第一框。
2.教材地位。
本框從學生具有一定生活體驗的“錢”人手,了解商品貨幣理論,是全書的開篇,起著引領和導入作用,是深刻認識各種經濟現象,進行后續學習的基礎。
3.教材結構。
本框題共三個目:“貨幣的本質”、“貨幣的基本職能”和“紙幣”。三個目題是層層遞進的關系,邏輯性強,層次清晰,有助于學生對教材的把握。
4.教學目標。
(1)知識:貨幣的本質、貨幣的職能、紙幣的含義。
(2)能力:培養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運用基本原理分析現實問題以及提高鑒別假鈔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逐步確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商品貨幣觀念,既要認識貨幣在經濟生活中的作用,有不盲目崇拜金錢,樹立正確的金錢觀,確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誠信、公平競爭意識。
5.重、難點解讀。
(1)關于商品。商品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最基本概念,是貨幣的起點與重要基礎,具有較強的理論性,是全課最基本的內容。
學生不僅在理解商品概念上有理論難度,而且容易混淆物品、勞動產品、商品。
(2)貨幣的本質是一般等價物。正確理解一般等價物這一概念,對于科學地揭示貨幣的本質具有重要意義,是把握“神奇的貨幣”一課知識的重要基礎和關鍵。只有理解了貨幣的本質,才能進一步理解商品和、價值規律的含義,使學生對貨幣有正確認識,抑制拜金主義和“金錢萬能”的腐朽思想,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3)貨幣的基本職能。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貨幣理論中,貨幣的職能是與貨幣的起源和本質緊密聯系的內容,貨幣職能是貨幣本質的具體體現。現實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離不開貨幣,了解了貨幣的職能,可以更好地適應經濟生活的需要。流通手段和商品流通的關系學生如果死記硬背,容易出現錯誤。(政治教案 )價格與價值關系在后續內容中經常被提到。
(4)紙幣。在今天的現實經濟生活中,人們經常接觸的貨幣之一就是紙幣。因此,掌握有關紙幣的知識,才能更好地參與經濟生活。紙幣的制作是有成本的,為什么又說紙幣沒有價值呢?紙幣作為貨幣符號能代替金屬貨幣的哪些職能呢?紙幣的'流通為什么要有國家法律強制力量的保證?學生不容易理解。所以,掌握好紙幣對于更好地理解貨幣及其本質有重要作用。
二。說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多媒體播放電影:《天下無賊》中的傻根想把打工賺的六萬元錢帶回家娶媳婦。他興致勃勃地來到商場買家電,放眼一看海爾標價6900元,海信標價3200元,長虹標價2880元……(圖片+配音)傻根一番討價還價后付給商場2800元買走了長虹電視,5600元買走了筆記本電腦……傻根決定浪漫一把帶著媳婦歐洲度蜜月感受異國風情,別人告訴他出國旅游必須到銀行兌換歐元或美元等外幣。(圖片+配音)最后,6萬元沒花完還剩1萬,太好了,存到銀行以備不時之需…從此,傻根過上了幸福的生活。(圖片+配音)
2.引領思維,合作探究。
(1)傻根搬回家的彩電、筆記本電腦為什么是商品?為什么筆記本電腦價格比彩電視高?
第一問學生很易答出花錢購買的,教師引領學生歸納出:用于交換。教師進一步啟發學生:商家為什么不統統白送呢?學生想法很多,相互討論后,教師再進行引領,商家付出勞動要有回報,引導學生歸納出:勞動產品。教師繼續追問,傻根為什么要買彩電和電腦呢?引領學生歸納出:使用價值。
第二問引導學生回顧前面提到的商家之所以不能白送是因為付出勞動,即無差別的人類勞動,生產電腦會付出更多的人類勞動,讓學生進一步懂得:價值。
(2)傻根的6萬元錢為什么可以買到彩電、電腦、出國旅游呢?
教師先設疑:你認為歷史上先有商品還是先有貨幣?學生進行辯論后,教師幫助學生澄清誤區,得出結論:先有商品。為突破難點貨幣的本質是一般等價物,教師引導學生做了個游戲,通過游戲體會物物交換的困難,探討貨幣的起源和本質。在游戲中讓學生明白:交換比例不同引出等價物,交換雙方恰好需要對方的商品引出一般等價物,錢并不神秘,貨幣的本質是一般等價物(對學生進行正確金錢觀教育)。在“一般等價物”含義中教師重點講解“一般”的兩層含義,一是它在市場上可以和“一切”商品交換,二是它可以表現“一切”商品的價值。這時突出兩個“一切”很必要。最后,啟發學生從剛才的分析中得出商品、一般等價物與貨幣的相同與不同點。
游戲:分角色扮演,體會復雜物物交換的困難和一般等價物出現的必要性。
一組代表(手中有書,但需要書立)
二組代表(手中有書立,需要字典)
三組代表(手中有字典,需要書包)
老師(手中有書包,需要書)
請各組的代表想盡辦法實現自己的需求。
(3)傻根娶媳婦的消費過程體現貨幣的哪些職能?
學生自主學習教材了解貨幣有哪些職能。教師引導學生回顧傻根娶媳婦的消費過程并提出問題:不同彩電的標價不同,貨幣在執行哪種職能?為什么商品前只擺放價格標簽,而不是貨幣?幫助學生正確理解價值尺度職能。在傻根娶媳婦的消費過程上教師繼續設問:傻根付給商場2800元買走了長虹電視,貨幣起到了什么作用?傻根買彩電時,商場會不會接受觀念上的貨幣?幫助學生明確流通手段職能。同時引導學生區分流通手段與商品流通。假如你是彩電生產者,你怎樣做才能實現從商品到貨幣的“驚人一躍”對學生進行利他的思想道德教育。貨幣還有其他職能,結合情境我又進一步從三個角度進行設問:①老板發的6萬元工資表明貨幣在執行什么職能?②傻根歐洲蜜月之行為什么必須兌換歐元或美元等外幣③傻根把1萬元錢存在銀行表明貨幣在執行貯藏手段的職能嗎?使學生明確貨幣的支付手段、世界貨幣和貯藏手段職能。
(4)傻根這6萬元人民幣就是貨幣嗎?
播放視頻《中國古代紙幣的產生發展及消亡》。然后,教師引導學生自己從視頻中提取信息,使學生知道紙幣的產生原因、發行者、違背貨幣流通規律發行紙幣的后果。在這一過程中懂得紙幣與金屬貨幣的最大區別是什么?既達成知識目標又提高學生提取信息的能力。最后,教師引領學生將視頻中偽造紙幣給以嚴厲的處罰和傻根勤勞致富進行對比,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即對待金錢要取之有道。
3.歸納總結與反思。
教師結合板書進行小結。
說課稿 篇4
各位老師:我現在要說課的內容是《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的三年級科學上冊第四章第三課的內容,課的題目是“誰流得更快一些”。
首先說教材:誰流得更快一些占教材八分子一的篇幅,讓學生在已經認識到液體是會流動的基礎上,繼續進行不同液體流動快慢的實驗,得出液體流動的.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的結論,以此給學生起到開拓思維能力、加強動手能力、增添新知能力的能力培養作用。本節課要達到的教學目標是:知道液體是會流動的,液體的流動快慢與那些因素有關,以及液體自身的黏度會影響流速等。本節課的重難點是讓學生知道液體的黏度只是影響流速的一個方面,還有諸多方面的因素仍然需要我們去探究。
其次說教學法:
1、學生情況分析:學生的實驗操作會影響到液體的流速不一致。
2、采用對比試驗的教學方法。
3、實驗方法指導:指導實驗操作,注意傾斜角和傾斜速度。
再說教學程序:一是采取問卷發散思維設計意圖是承前啟后激發想象尋求結論。二是指導實驗操作,此設計意圖是規范操作過程,盡量減少誤差。三是分12個小組開展對比實驗,看誰流得更快些。四是小組作出結論,完成教學目標。五是教師小結,表揚做得好的,激勵做得差的。進一步認識液體流速與哪些因素有關。
說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慈母情深》是著名作家梁曉聲小說《母親》中的節選課文記敘了母親在極其艱難的生活條件下,省吃儉用,支持和鼓勵“我”讀課外書的故事,表現了慈母對孩子的深情,以及孩子對母親的敬愛之情
課文篇幅較長,共有35小節13節,交代了少年時的“我”由于家庭經濟拮據,想有一本《青年近衛軍》,想得失魂落魄428節,寫了“我”來到母親工作的地方,問母親要錢買書,也是生平第一次目睹了母親在惡劣的工作環境中辛苦勞累地掙錢,“我”的心為之揪緊了2935節,寫了“我”不忍心拿母親的血汗錢買書,而給母親買了一聽水果罐頭母親數落了“我”后,又為“我”湊錢買書《青年近衛軍》就是這樣來的,它是“我”擁有的第一本長篇小說,包含著慈母深情,也成為“我”今后踏入文學殿堂的動力《慈母情深》以對話、抒情為主,字里行間流露出濃濃的親情這篇課文距離學生實際比較遙遠,要體會出慈母情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二、設計理念:
本著 “簡簡單單學語文,本本分分為學生,扎扎實實求發展”的語文教學觀,讓學生在研讀“慈母情”的過程中,以具體語言為依托,通過自主學習、自主感悟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升華情感,從而提升學生的言語能力和人文素養,實現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完美統一
因本文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距甚遠,要在課中和拓展環節提供補充教材,引導學生讀書,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
三、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認識三個生字,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聾、龜裂”等詞語
2、能力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領悟作者通過外貌、語言、動作的描寫表現人物的寫法
3、情感目標:通過對重點句、段的理解感悟,體會母愛的偉大、無私和作者對母親的感激、熱愛與崇敬之情,喚起學生敬愛母親的情感
本課教學重點和難點是引導學生研讀文本,從對母親外貌、語言、動作描寫的重點句、段的品析,體會母親的`濃濃深情以及我對母親的感激、熱愛與崇敬之情
四、教學設計
本文情感豐富,每句語言都蘊含情意,但因為是略讀課文,學習時不可能面面俱到,只有取其精華中的精華,在教學時,我緊扣目標,安排教學內容,主要從以下五個環節設計
第一環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與學生聊天后,問:“你們的母親愛你們嗎?你是從哪些地方體會到的?”有了情感的鋪墊后揭示課題,板書課題,并把“深”字寫得大一點,問:“你注意到了哪個字?你有什么要質疑的?”鼓勵學生質疑,并帶著疑問走進課文
第二環節:速讀課文,整體感知
五年級的學生應該達到一定的閱讀速度,邊讀邊感知主要內容是必備的能力,是閱讀的基礎
學生讀好后,教師出示檢查詞語的掌握情況,并用填空的形式概括主要內容同時滲透學法的指導:抓住關鍵詞語即可歸納出主要內容教師提出疑問:“為什么我的愿望實現了,我的鼻子還會一酸呢?”簡介時代背景,體會一元五角在當時意味著什么,更好讓學生了解“一元五角”的價值,通過作者生活的時代背景資料的出示(),讓學生計算27元的工資,平均每天多少錢?全家六口人,一人一天多少生活費?通過計算,使學生直觀感受到一元五角對于這個家庭的意義理解并體會作者想得到書的“失魂落魄”和家庭生活的窮困,在這一矛盾沖突中,讓學生體會到這是一位為了孩子前途而不顧一切的偉大的母親,從而一步步透過文字走進母親,感受母愛
第三環節:品讀課文,體會情深
出示自學要求:默讀課文,動筆劃出感觸最深的語句,寫出自己的體會,注重閱讀批注的訓練接著小組交流,全班交流師抓住重點詞語,指導朗讀母親外貌、行動、語言描寫的語句,使學生從慈母瘦小蒼老的形象,艱辛忙碌的工作,嘈雜的工作環境等方面體會到“慈母情深”(相機出示,同時完成板書)解決了一個中心問題“作者是如何表現母愛的深沉的?”體會了母親對我深深的愛,和我對母親的感激、熱愛、敬仰
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語文本是一門讀的學科”因此,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我采取個別讀、齊讀、轉換形式讀,教師引讀、以梁曉聲的身份讀等方式,引領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和角色扮演(體會“塞”字的含義時)領悟句子蘊涵的豐富情感,使學生與作者在情感體驗上產生共鳴從而突出重點這個環節要 “以人為本”,注重朗讀,在讀中悟、悟中讀
第四環節:以說促學,升華情感
這個環節我精心設計了一個真情告白:當你攥著母親再次為你湊足的一元五角錢,你想說些什么呢?引導學生進行說話,再次體會“慈母情深”、“母慈子孝”這既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也讓學生與文本進行了親密的對話之后出示“獻給母親的詩歌”,使通過閱讀積累下來的情感得到進一步的深化,從而突破難點
第五環節:拓展延伸,走向生活
插入梁曉聲的簡介,讓學生走出文本、走出教材,多角度感受母愛,喚起學生熱愛母親的情感對學生課外閱讀傾力引導,激起學生網上學習查找資料的興趣在《懂你》的樂曲聲中,讓學生寫出此刻最想對母親說的話目的是把作者熱愛母親的情感內化為自己的情感,進行人文教育
葉圣陶先生曾有“語文教學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的說法,新課標要求五年級學生的課外閱讀量不少于100萬字,因此在教學結束時引導學生閱讀冰心的《紙船——寄母親》,再推薦學生讀朱自清的《背影》,梁曉聲的《母親》等,讓學生在品味親情的同時,享受閱讀的樂趣
【說課稿】相關文章:
說課稿06-09
說課稿范文說課稿 范文10-04
嫦娥說課稿11-04
雷雨說課稿08-11
燕子的說課稿08-29
背影說課稿11-20
麋鹿說課稿09-12
《史記》 說課稿09-11
分式說課稿11-14
心臟說課稿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