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閱讀>詩詞>《古詩》教案
《古詩》教案
更新時間:2024-04-07 13:02:25
  • 相關推薦
《古詩兩首》教案15篇(熱)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收藏過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詩吧,古詩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兩類。那么什么樣的古詩才是好的古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古詩兩首》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古詩兩首》教案1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背誦《江南春》。

  2、學會生字'旗"、理解詞語和詩句的意思。

  3、感受古詩語言和意境的美、培養同學對自然美和藝術美的鑒賞能力。

  [教學重點]:

  1、讀懂詩句、感受江南的美景。

  2、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教學難點]:

  理解詩人怎樣抓住特點、從不同角度描寫江南的美景、抒發感情的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復習:還記得一年級時學的那首叫《江南》的古詩嗎引導背誦:

  2、交流認識:江南是哪個地方江南的春天是什么樣的、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指導用優美的語言描述。

  3、簡介詩人:還記得三年級時學的《山行》這首詩嗎引導背誦。這首詩的作者是誰他是什么人

  4、江南的春天給杜牧留下了哪些難以磨滅的印象呢這節課俺們來學習他最著名的詩《江南春》。

  5、讀課題、說說題目的意思。

  二、讀詩句:

  1、指名讀詩句、糾正字音、強調"旗"的字形。

  2、看課件、聽朗讀。

  3、和課件比朗讀。

  三、理解詩句

  1、預習交流:

 。1)通過預習理解了哪些詞語的意思還有哪些不理解

 。2)通過預習理解了哪些句子的意思還有哪些不理解

  2、逐行理解:

  根據每個詞語的意思、想象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色、用自身的話說說每行詩句的意思。

  千里鶯啼綠映紅:遼闊的千里江南、黃鶯在歡樂地歌唱、叢叢綠樹映著簇簇紅花;

  水村山郭酒旗風。村莊傍著水、城郭考著山、一面面酒旗正迎風招展。

  南朝四百八十寺、南朝以來建造了許多寺院、

  多少樓臺煙雨中。多少雄偉壯觀的亭臺樓閣都被籠罩在迷迷蒙蒙的輕煙細雨之中了。

  重點理解"鶯啼"、"綠映紅"、"酒旗風"的意思。

  3、完整理解

  想象詩句描寫的江南春天的景色、用你具體生動的語言說一說詩的意思。

  四、體會感悟:

  1、交流:了解了這首詩的意思后、你是否回到了千年前的唐朝、看到了那時候江南的春天你對杜牧所描寫的江南的春天有哪些感受

  2、引導理解:

 。1)詩句抓住了江南春天的哪些特有景物進行了描寫這些景物分別有什么特點你能用一句話將景物的特點說得更具體形象生動嗎

  (2)這首是從哪幾個方面寫出了江南春天的美

  (3)找出描寫江南晴天和雨天的句子讀一讀、想象:晴天的江南是什么樣的雨天的江南又是什么樣的概括、給人的感受有何不同、分別有什么特點

  教師補充背景資料:南朝的皇帝都崇信佛教、修建了許多寺廟、京城建康(南京)最多。

  3、體會情感:你感受到杜牧在寫這首詩時時什么樣的感情

  4、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五、總結延伸

  本節課精典習題設計

  1、填空:

  "大李杜"指的是xx和xx、"小李杜"指的是xx和xx、《江南春》的作者是xx。

  2、根據詩意在詩中的這些景物前填上適當的詞語。

  xx黃鶯xx的花xx的樹xx的村莊xx的城郭xx的酒旗xx的亭臺

  3、寫寫這首詩的意思

  板書:

  明媚春光

  寫今懷古

  4、古詩兩首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背誦《春日偶成》。

  2、理解詞語和詩句的意思。

  3、感受古詩語言和意境的美、培養同學對自然美和藝術美的鑒賞能力。

  [教學重點]:

  1、讀懂詩句、體會詩人游春的快樂。

  2、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教學難點]:

  這首詩同學不熟悉、理解上有難度。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看課文插圖:你感受到什么描述。

  2、圖上的這位古人是誰交流簡介。

  稱顥看到這美麗的春天、和你們發生了同樣的感受、并且情不自禁地詩興大發、寫下了這首詩《春日偶成》

  3、讀詩題、從詩題中你知道了什么

  理解"偶成"。

  4、提出學習目標:詩人在他的詩中寫了春天的什么呢讀完詩句、讀懂意思、俺們就明白了。

  二、初讀詩句

  1、指名逐句讀、相機正音。

  2、指名讀全詩、競賽評議。

  三、理解詩句:

  1、預習交流:通過預習、你理解了哪些詞語和詩句的意思

  2、逐句理解:

 。1)第一行:

  詩人看到了哪些景物"云"是什么樣的風呢這時正是什么時候

  你也看到了中午時候天空的'景象了嗎、是什么樣的

  根據詞語的意思、展開想象、用優美的詞句來說說這行詩的意思。在有感情地朗讀。

  (2)第二行:

  這時的詩人又身處于哪些景物之中來到了什么地方

  這些景物是什么樣的你想象到怎樣的景象

  根據詞語的意思、展開想象、用優美的詞句來說說這行詩的意思。在有感情地朗讀。

  (3)第三、四行:

  看到春天里這美好的景象、詩人的心情如何

  對于俺的這份快樂、人們是怎么看的

  根據詩句想象:假如你是當時其中的一個人、看到程顥在這兒悠閑自在地游玩、你想說什么

  根據詞語的意思、說說這兩行詩的意思。在有感情地朗讀。

  (4)用自身的話連起來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四、體會情感:

  1、讀完詩句、你對春天又有了哪些認識詩人留給你怎樣的印象

  自由有感情地朗讀這首古詩、你從詩中感受到作者什么樣的情感

  2、詩人為什么很快樂、你能想象他快樂的樣子嗎

  3、有感情有節奏地朗誦、背誦古詩。

  五、總結延伸:

  1、詩句的兩句話分別主要寫了什么

  2、春天的景色是風和日麗、春日的郊游是悠閑快樂、這樣的寫景和抒情密切相依、融為一體。

  3、想象、詩人還會看到哪些景物

  4、除了這兩首詩、還有哪些是也是描寫春天的

  六、練習

  本節課精典習題設計

  1、填空

 。1)這首詩的作者是xx代的xx、詩中第一句xx、描寫了xx、第三四句xx抒發了

  2、請根據詩句的意思、在詩中的這些景物前填上適當的詞語。

  xx的云xx的風xx的花xx的柳樹xx的小河

  3、想象、編寫詩句背后的故事。

  板書:

  明媚春光

  愉快心情

《古詩兩首》教案2

  復習導入

  上節課學習的生字朋友又來和大家見面了,你們還認識他們嗎?開火車認讀。

  讀文感悟

  1、(出示掛圖):夏夜,靜悄悄的公園里,一只小螞蟻從水草上爬到睡蓮上。

  夏夜,公園里靜悄悄的。小螞蟻掉進池塘里上不了岸了。在睡蓮的幫助下,爬上了睡蓮的葉子。睡蓮姑姑挽留小螞蟻,(出示句子:今晚就在這兒住下吧!你瞧,夏夜多美。。┥R讀。.

  2、是啊,夏夜真是太美了。這么美的夏夜,小螞蟻住下來了嗎?請小朋友快速讀6——16自然段。

  3、他要去哪兒?為什么?

  4、讀好對話:(生練讀,指名讀,全班齊讀)

  5、小螞蟻回家了嗎?哪些小動物來幫忙了呢?再讀8—12自然段。

  6、他們說了些什么?大家練一練,喜歡誰就讀誰的話。(學生練讀)‘

  學生分四人小組分角色練習。

  生四人小組戴頭飾表演,師生評議。

  小結。

  7、小螞蟻是怎么回家的呢?(出示圖:蜻蜓、螢火蟲送螞蟻回家)

  課文中是怎么寫的`呢?(出示第13自然段,指名讀,生齊讀第13自然段)

  8、第14自然段:師引讀,配樂學生誦讀

  讀后擴展,積累詞語

  1、是呀,多美的夏夜!那夏夜有哪些美麗的景象呢?(出示:——的小燈籠;——的假山;——的草坪)

  指名說,齊說。

  2、除了青青的假山,你們還知道青青的什么?

 。ǔ鍪荆呵嗲嗟摹;綠綠的——;彎彎的——)(生自由答)

  總結全文,升華感情

 。ǔ鍪緵]有小動物的公園夜景圖)

  在大家的幫助下,小螞蟻又回到了家,蜻蜓和螢火蟲也回家了。夜又靜悄悄的,只有星星在高興地眨著眼?吹竭@些情景,你想說什么?[

  讓我們一齊來贊美:“啊,夏夜多美呀!”(生齊讀)

  指導寫字

  1、仔細觀察各個生字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2、先描紅再臨寫。

  課后作業:除了蜻蜓和螢火蟲,你還知道誰能幫助小螞蟻回家呢?回家找找吧!

  教材簡析

  這是一個童話故事,故事發生在一個夏天的夜晚,一只小螞蟻掉進池塘,是朋友們幫助它回到了家。讀了這個故事,你會感到夏夜的景色美,助人為樂的精神更美。

  學習目標

  1、認識“蓮”、“哭”等13個生字,會寫“她”、“他”等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邊讀邊體會夏夜的美。

  學習重難點

  1、重點:認識13個生字,會寫6個字;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體會夏夜的美麗。

  2、難點:讓學生真正感悟夏夜的美。

《古詩兩首》教案3

  教學內容

  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十冊第23課《古詩兩首》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與《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設計理念

  1、借助專題網絡教學這一前瞻性的教學形式,整合課程資源,促進教師教學方式與同學學習方式的轉變,在整合中促進自主性,加強交互性,構建一種新型的語文課堂生活,實現同學語文素養的提升。

  2、張揚語文味,充沛凸顯網絡優勢,讓同學在研讀、品味中體會詩人的'情感,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有機融合。

  教學目標

  1、引導同學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背誦詩歌。

  2、讓同學正確使用網絡,用網絡搭建已知與未知溝通、衍化的橋梁,學會合理而有效地處置豐富的網絡資料。

  3、帶領同學抓詩眼,緊扣關鍵詞,咀嚼重點詩句,在想象中走進古詩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情感。

  4、在學習中有目的地指導同學總結學習方法,舉一反三、學以致用,形成必要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教學準備

  準備網絡課件,與同學進行課前談話。

  教學過程

  一、簡言引入:

  1、導語:人們常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州的美美在園林,而杭州的美則美在西湖。今天我們將借助專題學習網站,品讀《古詩兩首》,欣賞西湖風光,走進美麗的杭州西湖。

  2、《古詩兩首》中收錄了兩位詩人寫西湖的作品,一位是楊萬里,一位是蘇軾。同學們還記得嗎,這學期我們就學過楊萬里的一首古詩

《古詩兩首》教案4

  教學目標

 。、認識促,憶,異等7個生字。會寫促,深,憶等10個生字。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詩中的真情實感。背誦課文。

 。、學習借助注釋理解詩意,體會詩歌感情,培養和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朗讀并背誦課文,識記生字,正確、規范書寫生字。

 。、理解詩歌大意,感受詩中的秋意和感情。

  教學準備

  1、學生課前查閱這兩首古詩及作者的有關資料

 。病W生搜集描寫秋景或表達思念家鄉的古詩、讀讀背背。

  教學時間

 。步虝r。

  教學過程

  第一教時

  學習《夜書所見》

  一、導入新課,明確學習目標

  揭題后和學生共同回憶學習古詩的基本要求:能憑借注釋理解詩的大意,能感受、體驗詩的思想感情,領會詩的表達方法,能主動記誦積累。

  二、引導學生初步感知詩意

 。、配樂板書: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新的古詩?蠢蠋煱阉鼘懺诤诎迳。

  范讀激情:聽老師把這首古詩朗誦一遍。

 。病W生自讀古詩,并想想從詩中感受到什么。

 。场z查學生的朗讀和對詩意的初步感知。

  三、引導學生理解詩句意思

 。薄W生憑借注釋理解詩句意思:

  ⑴ 老師告訴學生,利用注釋學習古文,是學習古詩的基本方法,看看注釋,想想每一句詩的意思,然后說給同桌聽,看看能不能說明白。

 、 學生先自學,后同桌交流。

 。病⒎答仌r老師作適當的指導:逐句理解詩意后,要求學生把整首詩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句與句連接不連貫時,老師要加以引導,使句子能通順,連貫。

 。ɡ斫夤旁娫娋湟馑际菍W習古詩的重要基本功。)

  四、引導學生深入詩的意境,體會思想感情

  1、先獨立思考,然后討論:

  這首詩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是怎樣表達這種思想感情的?學生遇到困難,老師可適當指導:詩中描寫的景色是否有對比?(學生從生機勃勃的盛夏景象和黃葉飄飛的深秋景色的`對比中體會作者的感情。)

  詩的前兩句描寫了秋風落葉之時,寒意陣陣,客游在外的詩人見到此情此景,倍感孤獨郁悶。后兩句寫了遠處籬笆下的燈火,詩人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由此而想起自己的故鄉和童年的生活,心中升起一種溫馨親切之感,感情略顯舒緩。

 。、利用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加深理解:

  當我們離別家鄉,離別親人的時候,我們是多么容易思念,有時一草一木就會勾起我們濃濃的思鄉之情。今天,我們就來開一個小小的賽詩會,比比看看哪位同學了解的思鄉詩最多,背的最有感情?你自己對思鄉二字有什么體會?

  五、引導學生有感情朗讀和嘗試背誦

 。薄⒅笇Ю首x。教師再次范讀后,讓學生自讀體味,同桌互相交流,最后找朋友(包括老師)朗讀交流。

 。病⒅笇П痴b。想想,怎樣背誦背得快,記得牢?

  (朗讀、背誦也需要指導,不能放任自流。)

  六、作業

  自學《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對王維多一些了解。

《古詩兩首》教案5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學習8個生字,正確書寫6個生字。

  2、指導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引導學生大致了解詩的內容,體會詩的意境,感受梅花的頑強品質和夜雪的美。

  教學重點:

  認識8個漢字,會寫6個生字。

  教學難點:

  感受梅花的頑強品質,體會夜雪可感不可見的美。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學習《梅花》。

  教學目標:

  1、認識4個生字,會寫4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重點難點:

  感受梅花的頑強品質,體會夜雪可感不可見的美。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同學們你們見過梅花嗎?它們在什么季節開放?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古詩《梅花》

  二、自讀古詩,了解大意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邊讀邊用筆圈出不認識的字,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解決。教師巡視并指導。

  2、檢查自讀情況,并糾正讀音。

  3、師范讀,學生跟著讀。注意停頓和重音。

  4、以組為單位,學生練習朗讀。小組內互相討論,提出疑難問題并嘗試解答。

  5、師生共同交流,理解重點詞語。

  6、學生互相提問,先說說詞語的意思,再連起來說說詩句的意思。

  7、反復練習朗讀,想像梅花在嚴寒中傲然怒放的畫面。

  8、在讀、議、背中感受梅花耐寒、清香、潔白的特點。

  9、師小結:這首詩通過寫梅花不畏嚴寒,冒雪開放,贊揚了梅花堅強的品格。

  三、小組合作、自主學習生字

  1、了解了梅花的品格,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識字朋友吧!教師出示生字卡片,學生進行認讀。

  2、小組合作,進行認讀、識記生字。

  3、指導書寫。

 。1)指導學生觀察田字格申的生字,說一說怎樣寫才能端正、美觀。

  (2)學生試寫,教師重點提示:

  獨、梅、暗都是左窄右寬的字,書寫時要注意避讓。

  寒:要注意端正。下面兩點要寫在豎中線上,撇和捺要舒展,起出寶蓋頭,三條橫線間距要均勻。

  四、作業

  背誦古詩。

《古詩兩首》教案6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自學生字新詞。

  3、能解釋詩句中的關鍵詞語,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能借助圖畫。

  4、感受古詩文字和意境的美,領悟知識和實踐的關系,懂得不斷讀書,不斷吸取新知識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感受古詩文字和意境的美。

  教具準備:

  古詩錄音、投影

  教學時間:

  2教時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簡介:

  1、兩首古詩的作者;

  2、兩首古詩都是由讀書而生發的感想。

  二、學習第一首古詩

  《冬夜讀書示子聿》

  1.讀通:

  試讀,讀準字音

  子聿(yǜ)遺(yí)力躬(gōng)行

  試讀古詩,不破詞。

  2.讀懂:

  (1)理解字詞(略)

 。2)領悟句意

  指導連詞成句,理解句意。

  對句意的理解意會就行,不求文字的統一。

  組織討論,指名試講

 。3)領悟詩旨:

  人們光靠讀書是不夠的,要獲得真知,就必須親自參加實踐。

  3.讀好: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4讀熟:

  指導反復誦讀,直至背誦。

  三、作業:

  1.練字:

  2.背默古詩

  3.寫同音字:

  yōu()閑()靜()慮()秀

  mò()生()認冷()沉()

  jiàn()價()議關()火()

  第二課時

  一、回憶第一首古詩內容,指名背誦。

  二、回憶第一首古詩學習方法,引導自學:

  通:正確、流利

  懂:感悟、理解

  讀

  好:表情、感情

  熟:背誦、默寫

  三、學習(自學)

  教師相機點撥

  1.徘徊:原:來回走動

  詩中:閃耀、浮動

  2.這首詩是借半畝方塘清澈明凈的'形象來喻讀書體會的。

  3.詩旨:人應該不斷讀書,不斷汲取新的知識,才能更加心

  智開豁。

  四、點發:

  兩首詩都是圍繞讀書生發一定道理的,其感想句都是詩的后兩句。

  五、聯系實際談讀了以上兩首詩的感想。

  六、錄音范讀

  讓學生跟讀,做到口誦心悟,讓學生體會到古詩的語言文字美和吟誦古詩的樂趣。

  七、作業:

  1.將《觀書有感》中作者所描繪的景象寫下來。

  2.默寫古詩。

  3.默讀下面句子,在其中停頓時間較長的詞語后面畫上“/”

 。1)我們活著/就是要/給我們生活其中的社會/添上一點光彩。

 。2)我似乎看見/他那雙被雨水打濕的眼睛/也在發光。

  4.請發揮想象,將“向日葵在霞光中正對著西下的夕陽”這一句改寫,要將“向日葵”當做人來寫,但句意不變。

《古詩兩首》教案7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2.理解詩歌內容,感受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對恬靜生活的'向往。

  二.教學時間:1課時。

  三.教學過程:

  (一)揭題。

 。ǘ┏鍪緝墒自姼。

  鹿柴

  王維

  空山不見人,

  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森林,

  復照青苔上。

  早發白帝城

  李白

  朝辭白帝彩云間,

  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

  (三)自由讀兩首詩,要求把字音讀正確。

  (四)指名朗讀課文,結合正音。

 。ㄎ澹┖喗樽髡摺

 。⿲φ兆g文,學生嘗試理解詩意。

 。ㄆ撸z查詩意理解情況。

  1.字詞。

  空山

  但人語返景深林復照

  朝辭白帝輕舟萬重山

  2.每句話的意思。

  (八)感受詩情。

  1.《鹿柴》寫的是哪里的景色?這里給你一種什么樣的感受?為什么?

  3.作者在《早發白帝城》里抒發了作者什么樣感情?你從哪里感受到的?

  (九)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ㄊ﹪L試背誦。

《古詩兩首》教案8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學會廬、瀑、爐、疑四個生字,會寫爐、煙兩個字。理解詩句內容,能想象詩文所描繪的情境,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積累古詩中的名句。

  2.在教學中,合理利用電教手段,通過自主學生字,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和記字方法;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訓練,培養學生朗誦古詩的能力;通過聽詩意說詩句,讓學生了解詩意;通過品評詩句,體會詩句的意境和韻味。初步學習夸張修辭。

  3.引導學生體會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贊美之情,激發學生對詩歌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陶冶學生的審美情趣。

  學情分析

  學生活潑好動,大膽且獨立,喜歡讀書和表演,但語言的表達能力、思維能力欠佳,有意注意的時間比較短。這首古詩語言瑯瑯上口,便于記誦,也可能多數同學已會背,但詩意不一定理解,教師在教學時適時進行點撥,要求不宜過高,只要能理解詩意即可。注意體會詩的意境,是古詩教學中的難點。

  重點難點

  重點:

  1.理解詩句,通過詩中所描寫的景色,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指導朗讀。

  難點:

  1.深刻理解詩文的含義,并能用自己的話講出詩文的內容。

  2.體會古詩的意境。

  教學過程

  【導入】看圖猜詩

  同學們,看到老師畫在黑板上的山水畫,你能猜到今天我們講哪首詩嗎?

  【講授】回憶作者

  想必你們都知道這首詩的作者了吧?

  關于李白,你都知道些什么呢?

  【講授】解讀課題

  過渡:李白特別喜歡游覽祖國的大好河山,有一天,他來到了江西省的廬山,被廬山瀑布的氣勢震撼了,于是寫下了這首詩《望廬山瀑布》。(板書課題)

  1.齊讀課題。

  2.誰知道這首詩題目是什么意思?

  3.這個"望"是什么意思?("望"是從遠處看。)

  【講授】隨文識字

  1.題目中藏著兩個生字寶寶,誰發現了?(找到廬和瀑)

  2.出示瀑布圖片與詞語,指名讀好“瀑”字。

  3.題目中還有一個生字是“廬”。它與這首詩里哪個字很相近?(找到香爐的“爐”。)

  4.你有什么好辦法準確區分這兩個字呢?

  對比學,明確都是形聲字,偏旁不同。

  啟發,廣字旁的字與什么有關?

  5.教師解釋廬山名字的來歷。認識文中的香爐指的.是“香爐峰”。

  【講授】指導書寫

  1.“爐”是本課要求會寫的字,文中還有一個帶有火字旁的字,你發現了嗎?(找到“煙”字)

  2.指導觀察并說一說:要想把這兩個字寫規范,美觀,我們應該注意什么呢?

  3.教師范寫。學生書空。

  4.學生練寫,自評,互評。教師巡視指導。

  5.微信展示評價學生的字并修改。

  【講授】初讀感知

  1、讀通詩句。

  現在生字寶寶已經回歸到古詩中去了,你還認識嗎?

  我們比一比,誰能把這首詩讀好,聲音洪亮,發音準確。

  2、讀出節奏。

  要想把古詩讀好聽,還要注意節奏。

 。1)教師范讀。

 。2)生讀

 。3)全班讀

  3、說印象

  過渡:同學們讀得非常好,下面我們就一起去看看廬山瀑布的真面目。老師要在課堂交流群中發布一個問題,請你說一說廬山的瀑布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1)播放瀑布的視頻。

 。2)在課堂交流微信群說感受。

  (3)交流感受。

  【講授】讀詩悟情

  1.同學們說得非常好,說明你們看得特別認真。同學們都知道,李白是唐朝的大詩人,唐朝距今已經有一千多年了。那么你們的想法有沒有和一千多年前的詩仙李白有著相同的感受呢?

  2.過渡:你們有沒有和大詩人李白相同的感受?你是從哪個詞或哪個句子看出來的?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和小組的同伴交流。老師給你們2分鐘的時間。

  3.學生交流。老師到小組了解交流情況并指導。

  4.交流。

  (1)體會瀑布之仙境美。

  出示云霧繚繞下的廬山瀑布,說一說這樣的地方像什么?(仙境)

  指導讀出廬山瀑布的仙境美。

 。2)感受瀑布的壯美。

  “遙”是什么意思?它與哪個字相照應呢?(“望”字,都是從遠處看)讀出遠之意。

  是誰把瀑布掛到石壁上的呢?大自然用她那神奇的雙手把這瀑布掛在這石壁之間,仿佛清風一吹,這瀑布就能飄起來一般,這瀑布美不美?請你讀出瀑布的美。

  從遠處看去,你們覺得瀑布像什么呢?誰再來讀一讀?讓我們一起來讀這瀑布!

 。3)體會瀑布的氣勢。

  從這“飛流直下”你讀出了什么?(快)讀出瀑布的“快”

  (4)體會瀑布之高,之長。

  “三千尺”“落九天”讓我們感受到了瀑布的“長”。

  這瀑布真的有那么長嗎?(不是)

  插入微課《夸張》,練習說夸張句。

 。5)從哪個字看出這是李白想象的呢?出示:“疑”,怎么讀?誰來給它組個詞?“疑”就是心里拿不準搞不清楚不明白,疑是銀河落九天,是不是真的銀河從天上落下來?(不是)而是李白把瀑布想象成了銀河。

 。6)再次拓展“想象詩”,進一步識記“疑”字。

  這不禁有讓我們想起了李白在另外兩首詩中的想象:【出示: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靜夜思》;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古朗月行》】

 。7)總結:你能用一個詞,概括瀑布給你留下的總體感受嗎?(貼字:氣勢雄偉)

  【講授】伴樂美讀

  1.下面,老師要提高難度了,誰能根據詩意背著說一說相對應的詩句呢?

 。1)在陽光的照射下,廬山的香爐峰生起紫色的云霧。遠遠望去,一條白練似的瀑布從青翠的山壁間跌落下來,好像掛在山間的一條大河。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2)那長長的瀑布飛快地直往下瀉,真讓人以為那是銀河從九重天外落了下來。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2.播放音樂,全班齊讀。

  3.男女生老師配合讀。

  4.隨機點名,一名幸運生伴樂美讀。

  【講授】拓展升華

  1.老師給你們留一個小任務,請你在課下搜集描寫廬山的詩或瀑布的詩,或是李白的其他詩,將你搜集到的內容和你的感受發回交流群。

  2.再讓我們隨著視頻,把這首詩美美地背一背,唱一唱。老師也希望你們長大后,能身臨其境,感受這氣勢雄偉的瀑布!

  3.播放《望廬山瀑布》水墨畫朗誦視頻。

  板書設計:

《古詩兩首》教案9

  教學準備:

  掛圖,課前查閱搜集與這兩首詩相關的資料。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二、自學古詩:

  提出自學要求:

  1、自學故詩,讀正確、流利。

  2、利用注釋和插圖,理解這首詩描繪的是一幅什么樣的畫面。

  3、把不理解的地方畫出來,查字典或請教同學。

  三、小組合作學習

  1、將剛才自學的情況在小組匯報。

  2、小組提出不懂的問題,討論解決。

  3、想象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心情。

  四、匯報學習情況:

  1、指名朗讀,正音。

  2、問:本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此處通過學生的交流、創作,體會出圖畫的美麗,引導學生把這種美讀出來。

  3、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并找出用得好的詞語。

  具體理解“含”字:體會詩人望著窗外終年不化的積雪仿佛是鑲嵌在窗框中的一幅畫,多美!

  4、你認為詩人在寫詩時心情怎樣?那些地方體會出了詩人喜悅的心情?

  五、感受詩的.對仗工整:

  本詩“兩個”對“一行”是數量對應,“黃鸝”與“白鷺”是名詞對應,詩人將它們對的非常工整。請舉出詩中類似的例子。

  六、總結:

  詩人看到春天的美麗景色,把詩寫的有聲有色,充滿生機,表達了詩人內心無比喜悅的心情。

  七、用同法學習李白的《早發白帝城》。

  板書設計:

  絕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數字鳥名動詞名詞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學會本課生字,正確讀寫相關詞語。

  朗讀、背誦并默寫兩手古詩。

  2、過程與方法:

  學習利用注釋,展開聯想讀懂古詩,在具體懂語言環境中初步認識古詩的特點。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理解詩句意思,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景象,感受詩人的心境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理解詩中重點詞句,感受詩的意境美。

《古詩兩首》教案10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學習古詩《驀江吟》,理解詩句的意思,了解詩所描寫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讀。

  2、通過反復朗讀,感受自然美和語言美。通過小練筆加深讀對古詩的理解。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并背誦。

  二、教學重點、難點

  1、學習古詩《驀江吟》,理解詩句的意思,了解詩所描寫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讀

  2、通過反復朗讀,感受自然美和語言美。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并背誦。

  三、教學準備

  1、生字卡片

  2、掛圖。

  四、教學過程

 。ㄒ唬┱勗拰耄榻B詩人。

  1、我們在低年級曾學過一首詩《草》,記得嗎?(學生齊背)

  2、這首詩的詩人是誰?(白居易)

  3、我們今天再來學習白居易的另一首詩《驀江吟》。(板書課題,齊讀)

  4、在學習這首詩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詩人。(出示白居易照片,生平簡介)

 。ǘ⿲W習新課。

  1、詩人白居易離開京城到杭州任職的途中,心情非常的愉快,寫下這首詩,通過可前的預習,誰來說說題目的意思?

  2、到底詩人吟了什么詩,我們來聽聽看。(聽課文錄音)

  3、現在請同學們自由朗讀這首詩,通過圖文結合或聯系上下文理解詩中的字、詞,不懂的畫出來。

  4、交流學習第一、二兩句。

  在這兩行詩中,有什么不懂的字、詞可提出來。(師生共同解答殘陽、鋪、瑟瑟等字)

  試著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

  5、指導朗讀1、2句。

  過渡:因為江邊傍晚的景色是如此吸引人,不知不覺已到夜晚。

  6、指導學習3、4句。

  (1)這兩句描寫了江邊的哪些景色?

  (2)詩人用了什么方法來描寫露水和月亮的?

 。3)把——比作——,又把——比作——。

 。4)詩人抓住了景物的特點,連用了兩個比喻描寫了江邊夜晚迷人的景色,詩中還用哪個詞形容?(可憐)

  (5)可憐是什么意思?(可愛)

 。6)試著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

  7、指導朗讀3、4句。

  8、指導朗讀整首詩。

  9、指導配樂朗誦,邊讀邊想象。

  詩人白居易離開京城到杭州任職,這一路上他的心情愉快,被江邊這紅霞滿天,彎月東升,露水晶瑩的美景所陶醉了,下面我們隨著音樂也來細細地品詩一番。

  10、談感受。

  如果此時你就是詩人,來到這深秋傍晚的江邊,領略到這安靜的、優美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提示:江邊的景色真美,我仿佛看到珍珠晶瑩的露水,彎弓似的'月亮……)

 。ㄈ┩卣寡由欤笇ё髟娀虍嫯嫛

  你能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做一首新詩,或畫一幅間筆畫嗎?

 。ㄋ模┬〗Y。

  這節課我們不僅學詩、吟詩,還做詩、做畫,同學們表現得很不錯。希望課后同學們呢感收集白居易的詩,我們下節課交流。

  (五)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把喜歡的詩句抄下來。

  板書設計:

  《驀江吟》

  紅霞滿天

  彎月東升可憐贊美、喜愛大自然

  露水晶瑩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學習古詩〈秋夕〉理解詩句的意思,了解詩所描寫的景色。

  2、通過仿佛朗讀,感受失意宮女的孤獨與凄涼,體會宮女向往普通人美好生活的感情。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并背誦。

  二、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詩句的意思,了解詩所描寫的景色。

  2、通過仿佛朗讀,感受失意宮女的孤獨與凄涼,體會宮女向往普通人美好生活的感情。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并背誦。

  三、教學準備

  1、課文插圖及杜牧的資料。

  2、生字卡片。

  四、教學過程。

  (一)復習第一首詩

  1、指名背誦《驀江吟》。

  2、指名說詩句意思。

  (二)學習〈秋夕〉。

  1、初讀感知。

  2、了解作者,理解詩題。

  (1)學生互相交流課前搜集的有關杜牧的資料,教師補充。

  (2)根據注釋理解詩題。(秋天的晚上)

  3、學習新詩。

 。1)現在請同學們自由朗讀這首詩,通過圖文結合或聯系上下文理解詩中的字、詞,不懂的字詞畫出來。

  (2)交流學習1、2句。

  在這兩行詩中,有什么不懂的字詞可提出來。

 。◣熒餐獯疸y燭、秋光、畫屏等詞語意思)

 。3)試著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

  (4)說說牛郎織女的故事。

  4、討論:為什么天上有那么多的星星,宮女在夜里獨獨“坐看牽?椗恰蹦?(牛郎織女雖然飽嘗愛情之苦,但他們終究還可以一年相會一次,宮女們連這樣的愛情生活權利也被剝奪了。詩人雖然沒有明寫宮女的心思,但從她的舉動,我不難想見她是多么地哀怨痛苦。)

  5、指導朗讀3、4句。

 。1)指導有感情地朗讀整首詩。(怨恨地、期望地、孤獨寂寞地)

 。2)熟讀成誦。

 。ㄈ┬〗Y。

  宮女是古時候帝王宮廷供使喚的女子,她們被禁錮在皇宮中,終生過著獨守空房,寂寞凄涼的生活。這首詩就是通過描繪這樣一幅宮女深夜看星的圖畫,來表達她們的哀怨和期望。

 。ㄋ模┳鳂I。

  1、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并背誦。

  2、請你給小朋友講講牽?椗墓适。

  板書設計:

  秋夕

  寫景:秋夜深宮蠟燭石階寫景

  哀怨和希望

  寫人:撲流螢看星星寫人

《古詩兩首》教案11

  教學目的:

  1、以《尋隱者不遇》為例,學習并運用讀懂古詩的一種方法——把“話”變成“畫”。

  2、訓練學生把對語言文字的抽象思維變成生動畫面的形象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教學重點:

  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學習古詩的一種方法——把“話”變成“畫”。

  教學難點:

  如何把“話”變成“畫”。(即:如何使抽象思維變成形象思維。)

  教學準備:

  復合遮擋的文字投影片一張、圖畫場景投影片兩張、錄有古曲的音樂磁帶一盤。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ㄒ唬⿲雽W法

  1、指名請學生背誦課內、課外學過的古詩。

  2、根據學生的背誦情況相機小結,談話導入:同學們,我們偉大的祖國有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古詩可以說是其中的一顆明珠,好多古詩都描寫了引人入勝的景色,進而抒發作者的思想感情。所以,我們在學習古詩的時候,不僅要理解字面的意思,還要把語言文字變成自己頭腦中的畫面,使自己進入到詩的意境中去,從而正確領悟詩人的思想感情。今天,我們就共同來學習讀古詩的一種方法——把“話”變成“畫”。

 。ù虺鐾队,出示復合遮擋的文字投影片,師生一起對照投影片審題、解題,搞清楚“話”和“畫”的含義。)

 。ǘ┲笇W法

  1.抓字眼、明詩意

  逐字逐詞逐句弄懂詩的字面意思。(可以通過聯系上下文、查字典的方法,教師作適當的點播。)

  2.提問題、想詩境

  以“松下問童子”這一句為例

  (1)逐詞就詩句提出問題。

  例如:什么樣的松樹下面?誰問童子?怎么問?問什么?童子什么樣?

  (2)就問題在頭腦中形成畫面并用語言描述出來。

 。ù虺鐾队,出示第一張圖畫場景投影片,幫助學生形成畫面。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合理想象,結合生活實際和看過的電影、電視劇、圖書等進行想象。)

 。3)學生借助投影片,根據想象描述畫面。

  3、悟詩情、詠詩句

 。1)根據你所描述的畫面,體會詩人當時是怎樣的感情。

 。2)把體會到的感情通過讀表達出來。

  (三)總結學法

 。ㄔ俅纬鍪緩秃险趽醯奈淖滞队捌瑤熒黄鹂偨Y歸納學法。)(四)遷移鞏固學法

  在老師適當的點播下,運用學法學習古詩后三句。

  1、抓字眼、明詩意

  2、提問題、想詩境

  (出示第二張圖畫場景投影片,學生填充內容、描述畫面。)3、悟詩情、詠詩句

  提問:詩人雖然沒沒能尋到隱者,但是他并不感到失望,想到隱者的生活那樣有情趣,那樣逍遙自在,懷才不遇的隱者此時會是什么心情呢?他會怎樣做?童子可能會怎樣做呢?

  (播放古曲,配樂詠詩,引學生進入到廣闊而幽深的山中境界,從而體會詩人對隱者這種與世隔絕,甘與大自然為伍,自得其樂的采藥生活羨慕和神往之情。)

 。ㄎ澹┆毩⑦\用學法學習古詩

  宿新市徐公店

  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六)布置作業

  用把“話”變成“畫”的方法學習古詩江畔獨步尋花。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ㄆ撸┌鍟O計

  尋隱者不遇賈島

  松下問童子,(興奮)

  言師采藥去。(回答)

  只在此山中,(羨慕)

  就這

  云深不知處。(向往)

  (彌漫,繚繞)

  悟詩情詠詩句

  提問題想詩境

《古詩兩首》教案12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認識“亦、妝”2個字。會寫“斷、楚、孤、帆”4個字。了解詩句的主要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默寫《望天門山》。

 。3)體會古詩所描繪的美景及特點,并動手畫一畫。

  2、過程與方法:

  在讀、畫、背中初步感悟。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朗讀感悟,感受詩中描寫的景物,體會詩人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

  二、教學重點:

  借助注釋,理解詩句意思。

  三、教學難點:

  體會古詩所描繪的美景及特點,并動手畫一畫。

  四、課前準備

  ①我國著名的風景名勝和生字詞、古詩的課件。

 、趯W生課前搜集有關古詩內容及詩人的資料,搜集描寫祖國大好河山的古詩。

  五、教學課時:

  兩課時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學習《望天門山》

  一、回憶詩人,導入新課

  ①同學們,你們了解李白嗎?誰來背背他寫的詩?

  ②看來同學們非常喜歡李白的詩,這節課我們再來學習他寫的一首詩——(學生齊讀課題)

  二、讀通詩句,了解詩意

 、賹W生初讀課文。請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遇到讀不準的字音多讀幾遍,在讀不懂的地方打一個問號。

 、跈z查交流。

  A、多媒體出示課文中生字:斷 楚 孤 帆 亦 妝

  讓學生讀生字,并幫助正音。

  B、多媒體出示課文《望天門山》。如果大家把這些生字帶到詩中一定會讀得更好!

  學生讀詩句,個人讀,集體讀。

  ③自讀自悟詩意。請大學聯系課文中注釋,并參考一些工具書,想一想詩句的意思。

  A、學生個人讀悟。

  B、在學習小組中交流。

  C、在全班交流:提出疑問,大家商討解決。

  D、教師引導大家說說詩意。

  三、誦讀全詩,感悟詩情

 、俳處煼蹲x,學生自由體驗。

 、诙嗝襟w配樂練習讀,整體體驗,力求讀出感情。

 、壑该首x,讀完后,請介紹為什么讀得這么好!

 、芤龑П痴b:這么美的詩大家想不想永遠留在自己的記憶中呢?

  自由練背。

  同桌互相背。

  多媒體配樂有感情的背。

  四、書寫生字,默寫課文

  ①練習生字“斷、楚、孤、帆”。

  ②默寫《望天門山》。

  五、總結全詩,深化感悟

  讀完這首詩,你有什么感受呢?請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把感受表達出來。

  第二課時

  學習《飲湖上初晴后雨》

  一、創設情境,導入課文

 、俨シ盼骱吧恼n件。提問:西湖的景色美嗎?如果你欣賞了雨中的西湖,那才別有一番滋味呢!

 、诎鍟n題。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宋代著名文學家蘇軾的一首詩《飲湖上初晴后雨》。

  二、自由誦讀,初步感悟

  ①借助拼音初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②教師重點指導:瀲liànyàn 空蒙kōngméng

  淡妝濃抹dànzhuāngnóngmǒ 相宜xiāngyí

 、圩x通課文:如果把這些生字新詞放入詩中,大家一定會讀得更好!

  學生再讀課文,邊讀邊體會詩的朗讀節奏。

 、芡プx全詩,并相互正音。

  三、熟讀成誦,體驗情境

  ①朗讀交流。學生自由讀,指名讀,小組讀,集體讀。

 、隗w會詩意。你從這首詩中讀懂了什么?

  ③再讀課文,讀出詩情。你能將西湖雨中的美景讀出來嗎?

  學生借助多媒體的音畫反復誦讀體驗。

 、軐W生自由背誦。

  四、走出課文,拓展延伸

  ①交流課前搜集的描寫祖國壯美河山的詩。

  ②舉行“美麗的祖國”古詩詞朗誦會。

  板書設計:

  碧水:開、回

  1、望天門山青山:中斷、出

  孤帆:日邊來

  2、飲湖上初晴后雨

  晴

  水光、山色

  雨

  淡妝

  比西子總相宜

  濃抹

《古詩兩首》教案13

  教學目標: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2、 學會本課7個生字,知道這些生字在詩句中的意思。認識一個多音字。

  3、初步懂得兩首古詩的意思,感受作者熱愛春天、熱愛大自然的思想。

  教學重、難點:

  1、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詩意。

  2、觀察大自然的變化,寫幾句話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課時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春雨》。

  2、初步感受《春雨》的詩意,感受作者對春雨的喜愛贊美之情。

  二、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教學掛圖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小朋友們,現在正好是春天,天氣暖和,百花齊放,人們心情舒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兩首古代詩人抒發自己對春天喜愛的古詩。

  2、板書課題

  二、揭示課題

  1、 今天,我們先來學習一首古詩,齊讀課題。

  2、你們知道這首古詩是誰寫的嗎?

  3、作者簡介“

  杜甫,是唐代偉大的.詩人,被人稱為“詩史”

  三、精讀課文

  1、自己小聲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

  2、指導看圖,說一說春雨的特點

  3、指名讀第一句,邊讀邊理解

  這一句的意思就是:這真是一場好雨,你知道什么季節需要雨水嗎?春天一到,就下了起來。

  4、為什么春雨是好雨呢?

  5、齊讀第一句

  6、指名讀第二句,邊讀邊理解

  這句詩的意思是:春雨往往在夜間,乘人們不注意的時候,隨著春風輕輕地灑落,滋潤著萬物。

  7、齊讀第二句。

  四、教師范讀,學生自己練習。

  有感情地背誦。首詩贊美了及時而下,無聲地滋潤著萬物,反映了詩人對春雨的喜愛贊美之情。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學會5個生字,掌握“春曉、眠、覺、聞、啼鳥、知”等詞語。

  2、能借助拼音讀準字音,通過朗讀課文理解內容,并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3、能背誦課文,默寫課文。

  4、到郊外或公園去找春天,把看到的大自然的變化,先說說,再用幾句話寫下來。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教學掛圖

  教學過程、復習導入

  1、范讀課文,學會體會詩的意思。

  2、講解詩意。

 。1)介紹詩的作者。

  《春曉》是唐代詩人孟浩然所作。他寫的田園山水詩很有名。

 。2)逐句分析。

  全詩共四行,兩句話。

  第一行:講春天的晚上人們睡得很熟,很沉,不知不覺天就亮了。

 。撸核 覺曉:天亮)

  第二行:講醒來以后,聽到到處都有鳥的叫聲。

  (聞:聽到 啼:鳥叫)

  第三、四行:昨夜又刮風又下雨,不知花被打落多少。

  3、問:《春曉》寫了怎樣的景象?

  仔細看圖,展開討論

  《春曉》寫的是百花盛開,小鳥在枝頭歡快地鳴叫,風雨過后,地上滿是落花的春天清晨的景象。

  4、小結

  這首詩既寫了春天的早晨,雨過天晴,小鳥在枝頭鳴叫跳躍的歡樂場面,又抒發了作者對昨夜風雨交加,滿地落花的惋惜之情。詩中有聲有色,有景有情,意境清新、自然,構成了一幅情景交融的春曉圖。

  二、學習新知:

  驗收責任

  請學生說說每句詩的意思。

  第二節

  教學責任

  朗讀背誦課文,學會詩中的生字。

  一、亮責任

  背誦默寫課文,學會詩中生字。

  二、落實責任

  1、范讀課文,注意停頓。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2、請學生反復讀詩,在注意停頓的基礎上,注意生字讀音。

  3、請學生背誦課文。

  4、指導生字。

 。1)復習舊字。

  澆 民 耳 帝

  (2)請學生說出新字。

  曉 眠 聞 啼

 。3)指導重點字。

  曉:右上角最后一筆為撇,沒有點。

  5、看圖讀詩,體會文中意境,注意語氣。

  三、驗收責任

  默寫課文。

  板書設計

  5 春 曉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第三節

  教學責任

  讓學生通過觀察說出春天大自然的變化,再讓學生練習寫一寫。

  收集幾首描寫春天的古詩。

  一、亮責任

  把自己所觀察到的春天大自然的變化,說一說,并能寫成一段話。

  二、落實責任

  1、指導學生說話。

  (1)冬天過去了,春天來了,你看到了什么變化?

 。2)花、草、樹有什么變化?

  (3)小動物有什么變化?鳥及自己所見到的動物有何變化?

  2、教給學生說話方法。

 。1)注意說話次序,回憶上次《春天》看圖說話的次序。

 。2)要加進想象和形容詞,體現出春天萬物復蘇的情景。

  3、廣泛讓同學練習說話。

 。1)單個說。

  (2)同位子說。

  (3)請同學到前面說。

  4、提出寫話要求。

 。1)格式。

 。2)注意標點。

  (3)不會寫的字用音節代替

  三、驗收責任寫一段話。

《古詩兩首》教案14

  教學目標

  1、會認8個生字。

  2、背誦兩首詩,體會詩中豐富的想象。

  3、能用自己的話講講牛郎織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

  教學準備

  學生:收集牛郎織女(包括乞巧節)和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及其它神話故事。

  教師:牛郎織女和嫦娥奔月神話故事的課件(展示故事主要情節,并教師配說對白。見后)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讀本單元導語,了解本單元學習內容。(板書:神話故事、民間傳說)

  二、了解“乞巧節”,學“乞”。

  1、引入課題:今天,我們學習29課古詩兩首的第一首,齊讀“乞巧”(“乞”三聲,區別乞──氣)

  2、通過課前搜集的信息,你了解“乞巧”嗎?(四人小組交流、抽說、補充。見124頁)

  三、讀詩,(學“霄”),講牛郎織女的神話故事,體會詩中豐富的想象。

  1、自讀,齊讀詩。

  2、學“霄”(“霄”夜。上“雨”字頭,下“肖”)

  3、詩中講了一個什么神話故事?(板書:牛郎織女)

  4、生用課前搜集的`資料講故事。

 、偎娜诵〗M交流、補充(可用圖書),教師參與交流補充。

  ②抽講,其他學生可補充。

 、鄢鍪菊n件牛郎織女神話故事畫面,師說白。見后

  ④每位學生自己講講故事(再出示故事課件)

  5、出示簡筆畫天上的星星是不是真有這樣的故事?(板書:古人的豐富想象)

  四、讀詩,理解大意。

  1、根據故事和信息自讀理解詩意,小聲說話。

  2、四人小組交流,師參加。

  3、抽說,其余補充(一年一度的七夕(即乞巧節)又到了,這天夜晚,家家戶戶的人們抬頭望無際的夜空,只見牛郎和織女在鵲橋上相見了。家家好在乞巧節時望著秋月,穿針,向織女乞取智巧。)

  4、讀詩、背詩

  ①齊讀

 、诒荣惱首x(男女生)

 、弁阑プx

  ④齊讀

 、荼常ㄌ崾荆焊鶕1.2句意)

  a、自背

  b、互相抽背

  c、齊背

  五、拓展

  你還知道什么神話故事,講給同學聽聽。

  資料:織女是天帝的孫女,她心靈手巧,能織出五彩的云錦?椗团@山Y為夫妻后,織女再也不給天帝織云錦了,天帝用天河將她們夫妻隔開,只準每年農歷七月七日在鵲橋相會一次。

  第二課時

  一、引入課題,講嫦娥故事,體會豐富的想象。

  1、這節課,我們學習第二首古詩《嫦娥》。齊讀課題。

  2、根據課前搜集的信息資料講故事,體會豐富想象。

 、偎娜诵〗M交流(出示資料)講故事,師參加。

 、诔橹v,其余補充或教師補充。

 、鄢鍪炬隙鹕裨捁适抡n件(師配說白,見后。)

 、苊可约褐v講(再次出示課件)

 、輳倪@個神話故事,你體會到什么?(板書:豐富的想象)

  二、學詩及生字

  1、讀詩注意生字讀音

  2、自學生字、抽說音形義。

  “燭”(翹音,生活中見到的蠟燭,所以“火”字旁,右“蟲”。)

  “曉”(天快亮時,左“日”旁,右“堯”右上沒一點)

  3、學詩

 、俑鶕n前預習自學詩意,四人小組討論,(討論交流不懂的地方),教師參與。

  ②抽說,師生一起根據上下詩意和信息理解詩意。(啟發:“第一句”長河漸落曉星沉可知是人間。“云母屏風燭影深”屏風上映著燭影,說明是夜晚。)

  詩意:燭影映在云母屏風上,快天亮了,主人公都沒入睡。不由想到,嫦娥眼望著碧海青天,夜夜心情孤獨,猜想嫦娥應該后悔吃了不死仙藥。

 、圩x詩、讀詩

  a、自讀

  b、互抽讀

  c、齊讀

  d、背

  三、拓展

  課后搜集其它神話或明間故事,準備園地八故事會講。

  資料:仙人嫦娥來到人間后怕死,丈夫羿經過千辛萬苦到西王母那里要了一粒不死仙藥,西王母叫他們夫妻吃了長生不老,嫦娥不想當凡人想成仙,就把靈藥一人吃了,她立刻飄起來,朝窗外飛去。丈夫羿飛回急得喊起來,嫦娥身不由己越飛越高,后悔不該私自吃了藥。飛到南天門她怕嘲笑,就轉身向月亮飛去。月亮里有一只玉兔,一棵桂花樹和一只蟾蜍,她感到很冷清,很后悔,許多年后,吳剛被罰到月亮砍桂花樹。現在,玉兔、嫦娥、吳剛還住在月亮里。不信,你朝月亮看看。

  第三課時

  一、復習

  1、讀兩首詩

  2、說詩意

  二、講講另外的神話故事(四人小組)

  三、寫字

  1、自己分析音形義(行用學過的方法分析)

  2、抽說易錯,應注意的地方

  區別乞──氣”曉”右上角不要添一點,“霄”上扁,蓋住下。區別偷──愉

  3、寫

  4、評比。

  四、作業:回家聽寫。

《古詩兩首》教案15

  教學目標

  認識本課12個生字,會寫“詩、童、閉、林、黃、立”等6個字。

  朗讀古詩,背誦古詩。通過看圖和誦讀了解古詩的意思,激發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所見》

  課時目標:

  1、認識本課6個生字,會寫“詩、童、閉、林、黃、立”等6個字。

  2、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通過看圖和誦讀了解古詩的意思,激發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揭示課題。

  1、讀《識字4》中的兒歌。

  2、夏天了,知了在干什么?知了又叫什么?(蟬)

  3、出示圖,認記“蟬”,理解“捕鳴蟬”。

  4、揭題,讀題。

  二、初讀古詩。

  1、出示情景圖,師范讀(感知課文)。

  2、自由讀《所見》,要求讀準字音。

  3、圈出生字,多讀幾遍。

  4、同桌互讀。

  5、指名讀,評議。

  三、認記生字。

  1、出示“牧、閉、立、捕、蟬”。

  2、認讀生字(各種形式)。

  3、小老師認讀不帶拼音的生字。

  4、組長考察大家。

  5、說說用什么辦法記住的。

  四、精讀古詩

  1、自讀古詩,小組交流自己的'感受。

  2、全班交流。

  3、指導朗讀。

  4、找自己的好朋友讀一讀。

  5、當一當詩人(配樂讀)。

  五、指導背誦《所見》。

  六、指導寫字“詩、閉、童、立”。

  第二課時

  《小池》

  課時目標:

  1、識本課6個生字,會寫“池、惜、陰、晴、柔、露”6個字。

  2、朗讀古詩

  ,背誦古詩。通過看圖和誦讀了解古詩的意思,激發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教學過程:

  一、背《所見》。

  二、出示課題《小池》,讀題。

  三、自學古詩《小池》。

  個體自學

  1、學生自主讀古詩。

  2、自主圈出生字,學一學。

  3、自主提出不明白的地方。

  小組合作學習

  1、小組互相讀讀這首詩。

  2、請讀得最棒的小朋友帶讀有困難的同學。

  3、小組負責認記生字。

  4、討論組員中不明白的地方。

  全班交流反饋

  1、卡片開火車認讀生字。

  2、夸一夸,幫一幫。

 。1)各組派代表讀古詩,評議。

  (2)展示:說說你們組自己學懂了什么?

 。3)幫一幫:說出需要幫助的地方。

  4)點撥(結合指導朗讀)。

  四、誦讀古詩。

  1、朗讀比賽。

  2、背誦古詩。

【《古詩》教案】相關文章:

古詩出塞教案01-02

小班古詩教案06-12

古詩《元日》教案11-23

牧童古詩教案02-21

中班古詩教案03-16

古詩《詠柳》教案01-17

古詩《示兒》教案12-04

古詩《小兒垂釣》教案09-17

小班古詩《草》的教案02-21

小學古詩教學教案02-20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亚洲囯产一区二区 | 最新国产福利小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AV第一成肉网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伊人久久福利中文字幕 | 在线免费视频区 |